譚波爾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
在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fā)展過程中,受眾對信息社會的信息節(jié)奏和內容渴求度不斷增強,廣播電視媒體以實時、生動、真實、全面地向受眾報道信息,而深受大眾喜愛。而當今,毋庸回避的是,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報道方式在網絡媒體的普及下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沖擊[1]。因而電視媒體開始尋求創(chuàng)新,而新聞主播與欄目主持人之間的角色互換就成為電視媒體創(chuàng)新的重點之一。如何做到在電視臺新聞主播與欄目主持人之間角色的快速切換,或是應對突發(fā)情況需要做出鏡記者等,都是目前電視臺新聞主播需要面臨的問題。另外,新聞主播與欄目主持人之間的角色互換還要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下面就來談談對有關新聞主播和欄目主持人之間業(yè)務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相關看法。
電視臺常規(guī)的電視新聞主播工作,通常是通過提詞器來完成新聞播報的,即便有的新聞播報,如文化新聞和民生新聞這樣的內容,雖然不像新聞聯播這么具有明顯的時政性和強烈的實效性,看似主持人在播報過程中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彰顯自己的播報風格,其實不然,因為我們多數新聞直播都必須會以播出安全為前提,穩(wěn)字當頭,不會做嘗試和創(chuàng)新。長此以往,新聞主播的主觀能動性就不容易調動起來,缺乏創(chuàng)作積極性,參與度低,甚至照本宣科,成為少數播音員的弊病。這樣不但很難凸顯新聞播音員的個人風格特色,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可塑性低、形象被固化,更是難以做到向其他類型欄目主持人身份的轉換[2]。
無論什么職業(yè)、崗位,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新聞主播在日常工作中播報的記者、編輯的稿件通常也是書面語偏多??贪宓拿娌勘砬椋瓿扇蝿账频臋C械般的播報,是當前許多新聞主播都存在的問題?,F在各臺的新聞主播都曾接受過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yè)學習和訓練。到單位工作后,一般很少有外出采訪的機會,這就讓新聞主播的現場采訪經歷越來越少,在鏡頭前與包括嘉賓在內的對手交流經驗越來越匱乏,即使偶爾想要憑借自己的優(yōu)勢和個人素質發(fā)揮一下,也不知該從何入手。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方面是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再加上自己被長期禁錮的主觀意識,有的新聞主播就由此慢慢地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傳聲筒”[3]。我們的新聞播音員都是具備了良好的先天嗓音和外在條件,經過層層選拔才考上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在專業(yè)學習期間,從自己到家庭,再到國家,都花費了很大的心血、精力和金錢,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令人覺得非常惋惜。從新聞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來看,這既不利于新聞主播個人的成長發(fā)展,也不利于整個媒體地位的提高。而我們嘗試以新聞主播和欄目主持人互換的方式,可以讓新聞主播能夠有學習其他類型節(jié)目主持風格的機會,能夠盡力做到人盡其用,為新聞主播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和電視媒體的發(fā)展開拓出廣袤的 空間。
無論從事哪一行業(yè)的工作,業(yè)務能力都是檢驗其專業(yè)程度的標準。而對于電視臺新聞主播和欄目主持人而言,扎實的基本功底、過硬的業(yè)務能力都非常重要。發(fā)聲科學正確、語音純正標準、口齒清晰流暢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在應對各類突發(fā)事件時,根據自己儲備的知識體系及長期的臨場經驗做到沉著冷靜、處變不驚、應對自如,這就要考驗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能力了。
新聞主播在電視屏幕上給大眾展示的,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只是自己個人的形象,但實際不然,他們更是代表著這家媒體、這座城市甚至于這個國家的形象。尤其是時政新聞主播,必須具備莊重、大氣、知性的職業(yè)形象[4]。比如中央臺《新聞聯播》主播,他們日常的工作任務就是傳達黨和國家的精神,以及祖國面貌、人民生活的新變化。主播的所有話語都帶有了明顯的時政感和宣講風格,除了形象首先要做到莊重大氣之外,還必須貼合稿件或莊重嚴肅,或意氣風發(fā)的有聲語言和表情基調。所以作為新聞播音員要時刻牢記新聞播報的最大原則,就是把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第一位,在不失公信力的前提下,兼顧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進而展現適度的親和力。
新聞播報是一檔新聞欄目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新聞主播的二度創(chuàng)作。新聞主播在日常工作中,要對所播報的新聞內容有詳盡的了解,按照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和工作經驗挖掘出新聞稿件表面以外的新聞背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留有充分的備稿時間,播報時通過運用語言表達的內部及外部技巧,準確有效完成新聞內容的傳遞,使觀眾能夠對播報的新聞有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新聞播音員要善于把握新聞稿件不同的內容以及重要程度,運用準確貼切的基調,使自己的播報更具代入感和時代感,從而保證整個的信息傳遞核心不發(fā)生偏移和變化[5]。
一般來說,新聞播音員在播報時的正常速度為每分鐘300字左右。而隨著當今生活節(jié)奏的進一步加快以及新媒體的出現,受眾追求更快語速的新聞播報。但我們應該牢記,在媒體宣傳工作中,其主體是新聞,新聞播報工作是重要構成部分。新聞播音就是把近期發(fā)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和重要信息傳達給大眾,因此重點是播報的內容,首先要將內容表達清晰,而不是盲目追求播報速度。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稿件內容,利用播音員的播報技巧來把握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聽眾對新聞內容有傾聽的欲望和新鮮感,利用語言的時代感來把握受眾的心理變化和對語言藝術的要求,從而符合大眾對新聞播報的實際需求[6]。
新聞播音雖然屬于藝術性創(chuàng)作工作,但作為新聞工作一部分,新聞播音必須要把將真實的信息正確傳播放在頭等位置。如果傳播的信息目的發(fā)生了變化,那就喪失了新聞播音的本源,失去了本源的內容就不能將播音工作稱之為新聞工作。相較而言,播音作品的質量高低是通過傳播信息來判斷的,適當在其中加入藝術元素,吸引聽眾注意力,會讓人感受到美感。在符合新聞性的要求下,了解了播報的新聞內容,然后對稿件的主題、背景、層次、目的、基調做出了解,再通過播音來強調主要的內容??此茋乐數男侣劜笃鋵嵰彩谴嬖陧嵚筛械模覀円业叫侣劜ヒ粽Z言的藝術性,利用抑揚頓挫、松弛結合、快慢得當的方式來表現新聞語言的美感。新聞播音還要重視新聞的新鮮感,讓新聞的播報給聽眾一種信息上的刺激感和欲望感,這種行為在專業(yè)上被叫作“播講欲望”,通過對時事新聞的播報,調動受眾的收看欲望。同時播音員心中還要有播報的對象感和交流感,這也能夠傳遞播報的目的性,增強吸引力,進而激發(fā)受眾的心理 回饋[7]。
欄目主持人與新聞主播的要求不同,主持是一種個人能力,主持人不同,其節(jié)目的主持風格和主持能力也會有所不同,節(jié)目主持自身就可以被視作是一種藝術,它應該具有各自的風格。如果欄目主持人的風格在其主持的節(jié)目中得到了凸顯,讓整體節(jié)目的特色和個人特色相結合,那這一類欄目主持人就會和節(jié)目形成高度契合的感覺,特點突出,不會與其他節(jié)目風格出現同質化的問題,同時也會由此形成一個欄目不可復制的獨特風格,這就是好的主持人難以被替代的硬實力。
對于一檔欄目來講,其核心是主持人各自的風格,同時也展現了主持人獨特的個性。不同的欄目主持人所主持的節(jié)目在大紅大紫后就會形成一類獨特的節(jié)目藝術風格,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著名主持人孟非,他早已成為一個符號,任何效仿不僅無法超越他,只能顯出他的獨一無二和優(yōu)秀。主持人和欄目也是相互成就的,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可以成功樹立起一個品牌欄目,著名節(jié)目也可以捧紅一個主持人,并讓欄目和主持人都走得更遠,當然,前提是這個主持人足夠出色,并且已經準備好了。
欄目主持人要將整場節(jié)目的狀態(tài)維持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在和熟悉的人交談時控制好語音、語氣和節(jié)奏,在對被溝通人有相應的了解后,讓整個節(jié)目開展更加順暢,不讓對方存在壓抑感,同時對交流中的任何問題及時進行反饋。當嘉賓坐在演播室時,面對眾多的幕后工作人員和儀器,再加上整場組織活動的陌生感和整場交流的人的陌生感,很難免讓欄目錄制過程存在一些不順利的狀況,使節(jié)目的效果無法達到最佳。所以,欄目主持人要重視認同對方,主動積極引導,盡量與對方找到契合點,使整場主持更加和諧 順利。
在電視臺中,多數情況下新聞主播需要面對冰冷的鏡頭,而不存在實實在在的觀眾,同時還可能面臨隨時移步演播室和觀眾溝通的情況。因此,一名新聞播音員如果想要完成從到節(jié)目主持人身份的轉換,一定要重視區(qū)分這兩個角色之間異與同。新聞主播與演播室主持人之間的相同之處是要具備過硬的職業(yè)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還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寶貴的從業(yè)經驗,這些有助于快速完成角色轉換。以筆者的親身經歷舉例。從1986年開始工作至今,筆者一直在電視臺新聞中心做新聞主播,但其間,非常幸運、幸福的是,曾經筆者有機會主持了新聞專題類欄目《黃金時刻》之“市民熱線”,以及談話類欄目《今夜不設防》。《黃金時刻》是我們融媒體新聞中心打造的一檔民生類新聞專題節(jié)目,主要是報道、反映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8]。這是一個非常貼近民生的欄目,筆者除擔任了演播室的錄制部分,還全程參與節(jié)目的前期采訪。我們欄目組去到的多是偏僻的地方,重慶山區(qū)極寒和酷暑的天氣都被我們遇到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所經歷過的艱辛并沒有白費,看到市民群眾一個個問題和矛盾被解決時,編導和筆者內心充滿了滿滿的榮譽感和幸福感!筆者想,這應該就是作為一名新聞人的價值吧[9]。
之后,筆者又有機會參與了重慶廣電集團傳媒集團的談話欄目《今夜不設防》的主持工作。這對于筆者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大大的跨界。這是一檔由三個女主持人擔綱的談話節(jié)目,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欄目的話題較廣,涉及戀愛、婚姻、家庭、生活休閑、文娛體育等等,點多面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話不談。筆者作為主持人之一也時常參與前期策劃、寫稿、邀請嘉賓等工作[10]。
這檔節(jié)目讓筆者得到了全方位的歷練。我們經常都是只有提綱,沒有成熟的臺詞文本,在演播室全靠三位主持人的自身儲備、臨場發(fā)揮和心領神會的默契。由于編導與我們三位主持人都具有較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知識,所以很多話題都可以信手拈來,大家也能相互接住對方拋出來的各種“?!?。這檔欄目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創(chuàng)造了重慶地面頻道很高的收視率,筆者個人也實現了由新聞主播到生活談話類欄目的角色轉換。參與欄目主持五年多,深深地體會到,主持人平時的知識積累、儲備和處處皆學問的重要性[11]。雖然筆者之前一直做的是新聞類的節(jié)目,但平時也非常關注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的資訊,所謂“藝不壓身”,“厚積薄發(fā)”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名電視人,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熱愛生活,關注資訊的“有心人”,隨時準備好出發(f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局限于做只會播報新聞的“傳聲筒”,而要爭做在電視屏幕上游刃有余的多面手。
綜上所述,當前,在新聞主持人和欄目主持人的工作中既有相似之處,同時有各具特色,所以在日常的業(yè)務訓練過程中,在包括心理上和實操中,既要對常態(tài)化工作有定時的積累和訓練,同時還要有意識的不斷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和一顆善于學習的心,通過節(jié)目和生活不斷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不斷錘煉自我,做到舉重若輕、游刃有余,實現新聞主播和欄目主持人之間角色轉換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