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良
(祁門縣林業(yè)局,安徽 黃山 245600)
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為防己科千金藤屬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植物,根據(jù)《中國植物志》記載,自然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主產(chǎn)地位于安徽南部、浙江南部和江西中北部等,其根是我國著名傳統(tǒng)中藥粉防己的重要原料。關于粉防己的藥用價值,歷代草本文獻均有記載,最早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述“其性甘、味苦,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痛之功效[1]。現(xiàn)代研究表明,粉防己可用于治療水腫鼓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風濕關節(jié)炎、高血壓、護肝解毒等癥,藥用價值較高。粉防己含有粉防己堿等有效成分,在抗腫瘤、保護臟器、抗神經(jīng)毒性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應用前景極為廣泛。目前,由于粉防己主要來源于野生,且連年被大量采挖,野生資源逐年減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價格逐年上漲。
粉防己為多年生落葉草質(zhì)纏繞藤本,高1~3 m;主根肉質(zhì)、柱狀,莖纖細,葉互生,寬三角形或三角狀近圓形,長4~7 cm、寬5~8.5 cm;花序頭狀,腋生,在長而下垂的枝條上作總狀式排列,苞片小或很??;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萼片4,花瓣4,黃綠色,雄蕊4;雌花萼片、花瓣與雄花相同);核果球形,熟時(黃)紅色,種子環(huán)形。花期5~6 月,果期7~9 月。
粉防己自然生長于海拔7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灌木叢,多處于疏林下、林緣等半陰濕的環(huán)境中,或生于村旁、路邊、曠野、田畔等處的灌草中。粉防己種群的伴生植物以灌木為主、草本為輔,喬木林下較少。草本以葡萄科、禾本科、毛茛科、傘形科、蓼科及一些蕨類植物為主;灌木以薔薇科、豆科、蕓香科為主;喬木植物以杉科、松科為主。
粉防己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地勢較緩、坡度5°~30°的丘陵、岡地、低山區(qū)地塊,尤喜土層深厚、疏松、腐殖質(zhì)豐富、中性偏酸性(pH 值5.0~7.0)的土壤,生長適宜溫度為15~28 ℃。
2.1.1 種子采收與處理
在皖南山區(qū),粉防己種子一般在8 月以后陸續(xù)成熟。當果實外表皮由青轉為(黃)紅色時,就可分批采收。將粉防己果實置于干燥通風陰涼處自然變軟,在清水中洗去果肉,除去癟粒等雜質(zhì),曬干,裝袋保存。
2.1.2 選地與整地
播種地選擇。選擇交通方便、排水良好、管理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地塊作為粉防己育苗圃地。
整地做床。清理干凈圃地中的雜草,用辛硫磷3~4 包/667m2、生石灰15 kg/667m2消滅土壤中病蟲害,施入200 kg/667m2生物有機肥,或50 kg/667m2(氮、磷、鉀含量各占15%~17%)復合肥,深翻土壤25 cm 以上,整平做成寬1.2 m 的苗床備用。
2.1.3 播種
播種宜在3 月底以前進行。播種前將冬藏的粉防己種子放在50 ℃的溫水浸種30 min,當水溫降至常溫時,撈出種子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 h 后撈出晾干播種。
播種方式為條播。按行距20 cm 開溝,溝深3~5 cm,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nèi),覆蓋一層火燒土或細土并加蓋稻草或稻殼,厚度以能看見30%的土壤為宜。
2.1.4 苗期管理
粉防己播種30 d 后開始發(fā)芽、出苗,5 月中下旬芽苗基本出齊。苗木出齊20 d 后,按20 cm×5 cm的株行距留苗,較密的幼苗要用竹簽從土中撬出,移栽至幼苗較稀處,或移栽到空的苗床培育。幼苗移栽后要澆一次透水。
及時除去苗床中的雜草,雨季要注意清溝排水,干旱時要給幼苗澆水。結合除草、澆水及時進行施肥,每年3 次:第一次在苗出齊后25~30 d,噴施含氮量高的葉面肥(濃度5‰);第2~3 次分別于5 月~6 月、9 月進行,噴施含氮、磷、鉀均衡的葉面肥,液肥濃度小于1%。待翌年地下根莖粗平均超過0.5 cm時,即可出圃栽植。
每年3 月底之前,將粉防己根莖切成長3~5 cm的段,每段保持1~2 個健壯的芽眼。選地和整地同種子育苗。用50%的多菌靈300 倍液將根莖段噴濕消毒,在做好的種植壟(壟寬40 cm)上按20 cm×20 cm 株距雙行三角形配置,開深8 cm 的小溝,將根莖段放入溝內(nèi),上面覆土,踏實后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加強苗期除草、施肥等管理,當藤蔓長到30 cm 時,搭設支架讓其莖蔓攀緣生長。
3.1.1 大田種植
選擇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地,能灌能排(雨季田中雨水能及時排出,旱季有水源抽水灌溉),土層深厚、肥沃、排水透氣性能好的沙壤地塊。
3.1.2 林下種植
林地選擇。選擇集中連片,交通相對方便,海拔150~450 m、坡度25°以下的油茶林地(郁閉度0.3~0.6),或杉木主伐跡地種植粉防己。
3.2.1 大田
清理干凈林中雜草,撿凈石塊與草根,施復合肥50 kg/667m2、有機肥1 000 kg/667m2,深翻20 cm 以上,耙細、整平,做成30~40 cm 寬的種植壟備用。
3.2.2 林地
將油茶林地的雜草清理干凈,或?qū)⒔苑ズ蟮牟煞ナS辔锏惹謇砀蓛?。坡度小?0°的地塊,可進行全開挖整地(深10~15 cm),撿凈草蔸、樹根、石塊;坡度大于20°的地塊,選擇土層深厚的地塊進行穴(塊)狀整地,穴的規(guī)格為20 cm×25 cm、深為20 cm,有條件的地方要施農(nóng)家肥1 000 kg/667m2或復合肥50 kg/667m2。
3.3.1 季節(jié)
每年的2~3 月或9~11 月皆可栽植。
3.3.2 種植密度
大田壟寬30 cm,采用20 cm×15 cm 的株距栽植;壟寬40 cm,采用20 cm×20 cm 株距雙行三角形栽植。
林下采用全墾整地的,采用20 cm×20 cm 株行距進行栽植;穴(塊)狀整地的,采用20 cm×15 cm株距進行栽植,密度為2 500~30 00 株/667m2。
3.3.3 栽植技術
用小鋤頭在擬栽植粉防己的點位挖寬7~9 cm、深10 cm、長15 cm 的溝,將粉防己種苗斜栽入溝中,苗的上端(芽端)略淺,覆土、壓實、澆水即可。
3.4.1 搭設支架
當大田粉防己藤蔓長35~50 cm 時,在3 株粉防己根莖10~20 cm 范圍內(nèi),相隔約120°插入3 根粗大于1.5 cm、長大于2 m 的木棍或竹竿作為支(架)柱,在支柱上方1.7 m 用處,用繩子將3 根支柱捆在一起,引粉防己藤蔓沿支柱向上攀爬生長。
林地上的粉防己藤蔓長40 cm 以上時,采取人工措施讓藤蔓向樹木上生長。
3.4.2 中耕除草
春季勤除雜草,雨后勤松土,有利于植株生長。大田粉防己每年除草不少于3 次。林地粉防己每年除草1~2 次,第1 年2 次,以后視林地雜草情況而定,每年除1~2 次。
3.4.3 排灌
保持田間濕潤,有利于植株成活。雨季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浸漬爛根。
3.4.4 施肥
大田粉防己開花前,施2 000 kg/667m2稀人糞尿。翌年春,行間開溝,追肥1 500 kg/667m2土雜肥或20~30 kg/667m2過磷酸鈣與10~15 kg/667m2硫酸銨。
林地內(nèi)種植的粉防己視情況開展施肥。每年施肥1 次,施肥時間為每年的5 月上旬。肥種為有機肥250 g/株或復合肥25 g/株。
3.4.5 采種
種植2 年以上的粉防己,5 月下旬后開花,8 月中下旬種子開始成熟(果實變成黃紅色),要及時采摘;如發(fā)現(xiàn)大批量落花,或有部分果實未成熟就掉落,要噴施保果葉面肥。
3.5.1 葉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常發(fā)于高溫高濕的夏季。發(fā)病初期用1∶1∶100 波爾多液噴霧防治,一周噴1 次,連噴2~3 次。
3.5.2 根腐病多發(fā)于夏季,危害根部,排水不良地塊較重。用0.5%硫酸銅800~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3.5.3 蚜蟲
用10%的吡蟲啉樂果乳劑3 000 倍液噴霧防治。
粉防己種植5 年后即可進行于秋季采挖,先割去藤蔓,用鋤頭挖出根部,抖凈泥土,除去外表粗皮,曬至半干,切段或縱剖干燥。
粉防己種子苗種植當年即可少量開花,第2 年即有產(chǎn)量。第3~5 年,每株按年均產(chǎn)鮮種子0.05 kg,3 年后有效結籽株(按)3 000 計算,3 年單位面積產(chǎn)種子量450 kg,按40 元/kg 計算,其收入為18 000元。
粉防己種植5 年后可產(chǎn) 鮮品2 000 kg/667m2,按現(xiàn)價40 元/kg 計,收入80 000 元/667m2。
林下種植粉防己5 年后可產(chǎn)鮮品800 kg/667m2,鮮品按現(xiàn)價40 元/kg 計,收入32 000 元/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