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飛
(河北路航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河北邢臺 054000)
經(jīng)橋梁管養(yǎng)部門反映,我國在役橋梁特別是低等級道路橋梁運營情況令人堪憂,個別橋梁運營不足5 年,橋面濕接縫部位混凝土漏水嚴重,運營15 年以上的橋梁,病害更多,普遍會出現(xiàn)混凝土剝落、鋼筋銹蝕、主梁下?lián)?、板底裂縫等問題。
橋梁混凝土工程長期受活載作用,其病害較建筑混凝土更多,質(zhì)量通病主要體現(xiàn)在3 個階段。生產(chǎn)階段:和易性不好;施工階段:蜂窩、麻面、露筋、孔洞、干縮裂縫、缺棱少角;運營階段:保護層脫落、鋼筋銹蝕、碳化破壞、氯鹽侵蝕、凍融循環(huán)。
混凝土在拌和過程出現(xiàn)松散,黏結性能較差;拌和物黏聚力過大,流動性太差;拌和物中水泥砂漿不能完全將石料包裹;拌和物出現(xiàn)骨料和水泥漿離析。
1)原因分析
水泥標號選用不當,水泥標號與混凝土設計標號不匹配。橋梁混凝土多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 和P·O52.5,原C25 水下混凝土采用P·SA32.5 水泥已逐步被C30 水下混凝土取代,水泥采用P·O42.5,且為早強型;水泥用量過多則會導致混凝土拌和物黏聚力過大,澆筑困難;水泥凝固時間過快,會導致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澆筑性能變差;進場粗細集料材料劣質(zhì),級配差,砂的細度模數(shù)不滿足試配混凝土要求;施工坍落度小,不易振搗,坍落度大,構件成型較差,且影響拆模時間和外觀;拌和站計量系統(tǒng)未檢定,其精度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攪拌時間短,混凝土拌和物不均勻,骨料和漿液并未能充分結合。
2)預防措施
要根據(jù)擬配置的混凝土等級合理匹配水泥品種和型號,并通過摻加硅灰、礦粉、減水劑等材料,開展配合比試驗,選擇經(jīng)濟優(yōu)越的配合比;嚴格控制材料進場質(zhì)量,不得以次充好,同時對骨料進行遮蓋,確保含水率可測可控;嚴格按照現(xiàn)場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生產(chǎn)配合比拌制,嚴格計量器具檢定;要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運輸距離和澆筑工藝等確定混凝土坍落度,充分考慮混凝土拌和物的經(jīng)時損失,由試驗人員在拌和站及澆筑地點檢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拌和物嚴禁澆筑入模,同時要翔實記錄拌和物的坍落度;在一個工作班內(nèi),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影響而有變動時,應及時檢查;嚴格混凝土出料單交接制度,施工人員仔細檢查出料單標明的混凝土等級、應用部位、方量、出料時間等,堅決避免管理混亂、多工序同時拌制不同等級混凝土而用錯部位的問題發(fā)生。
3)處理方法
因和易性不好而澆筑成型的劣質(zhì)橋梁混凝土構件,不得作為主要承重構件,可轉做次要結構或附屬結構使用。如病害較為嚴重,則應做報廢處理。
施工階段的質(zhì)量通病較多也容易發(fā)生,且混凝土一旦澆筑成型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將會造成極大損失,因此,現(xiàn)場要針對質(zhì)量通病出現(xiàn)的因素、制定翔實的控制措施,同時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注重事先預防,加強過程管控,及時總結提煉,旨在提高內(nèi)在質(zhì)量和表面密實度和光澤度。
混凝土出現(xiàn)局部較為粗糙的表面,表面不平整無光澤,由分布密集的凹坑組成,有露漿或沾?,F(xiàn)象。
1)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不光滑,木模板有毛面、鋼模板黏附焊渣、焊瘤、水泥硬漿等雜物未拋光處理,拆模時混凝土表面模板粘連破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未涂抹隔離劑,混凝土構件表面拌和物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或混凝土與模板粘連造成麻面;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導致麻面產(chǎn)生;混凝土振搗工藝不合理或模板倒角處振搗不實,氣泡淤積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預防措施
無論采用木模板還是鋼模板表面必須清理干凈,不得有硬質(zhì)雜物,同時要保證面板平整;混凝土澆筑前,應保證木模板表面濕潤,鋼模板隔離劑涂抹均勻,未發(fā)生風干等問題;要高度重視模板加工精度,使用前對拼裝進行認真處理,通過嵌擠橡膠條、發(fā)泡膠、防水膩子等進行封閉,避免露漿;對于現(xiàn)澆橋梁等施工周期較長的部位,可采用長效模板漆,避免傳統(tǒng)隔離劑風干,同時澆筑前要灑水濕潤,不得形成積水;應根據(jù)澆筑部位、時間、溫度等合理制定澆筑工藝,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現(xiàn)均勻的水泥漿和不再冒氣泡為止,不顯著下沉,表示已振實,即可停止振搗[1];可采用復合材料、不銹鋼復合板制作模板。
3)處理措施
市政橋梁如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公路橋梁一般表面無粉刷,為保證其耐久性,可采用高強度水泥漿或超高性能水泥漿對表面進行處理。
指主筋、箍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構件表面。
1)原因分析
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墊塊強度不夠或數(shù)量不足,致使鋼筋直接觸及模板;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設置過于密集,導致混凝土無法充分流動包裹鋼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結構混凝土要求設置不當,粗骨料過多或產(chǎn)生離析;模板拼縫處嚴重露漿,或模板脹模,導致水泥漿溢出;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發(fā)生位移;嚴重黏?;虿鹉r缺棱掉角。
2)預防措施
重點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墊塊滿足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局部鋼筋過于密集部位,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2 m,應用串筒進行下料,防止過高卸落造成混凝土離析;做好模板濕潤和接縫處理;避免振搗棒觸碰鋼筋和外力踩踏、撞擊鋼筋;準確控制脫模時間,科學制訂拆模方案,事先解除相關約束,避免外力強行拆模,造成缺棱少角。
3)處理措施
應將露筋部位刷洗干凈,剔除薄弱部位,根據(jù)露漿嚴重程度,采用高標號水泥砂漿、自密實細石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抹平。
混凝土表面或內(nèi)外產(chǎn)生開裂,因形成原因不同呈不規(guī)則性或規(guī)則性分布。
1)原因分析
混凝土養(yǎng)護不當導致失水收縮;過振,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較多的砂漿層;荷載裂縫。
2)預防措施
嚴格配合比設計,降低水灰比;科學制定澆筑與振搗工藝,采取二次抹面避免干縮裂縫;做好混凝土保濕養(yǎng)護;澆筑混凝土前,濕潤模板接觸面。
3)處理措施
表面裂縫可抹一層薄砂漿或超高性能砂漿進行封閉處理,較深裂縫可采用注膠方式進行封閉處理;貫通裂縫則需要對結構承載能力進行試驗或論證,提出補強設計方案,如嚴重影響結構安全,則做報廢處理或拆為他用。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出現(xiàn)空隙,形成蜂窩狀孔洞或混凝土形成空腔。
1)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確或材料計量錯誤造成砂漿少石子多;攪拌時間短,沒有充分拌和,混凝土和易性差;澆筑時間長或操作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模板脹模、露漿或因振漏而造成蜂窩孔洞;鋼筋過密混凝土無法通過,造成孔洞。
2)預防措施
混凝土攪拌時嚴格控制配合比,經(jīng)常檢查,保證材料計量準確;嚴格按照規(guī)范控制混凝土卸落高度;混凝土應充分拌和;混凝土澆筑要合理控制分層和分段;局部過密部位可采用自密實混凝土。
3)處理措施
混凝土有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后用水泥砂漿補平;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后用高性能水泥砂漿抹平;對混凝土孔洞的處理,要結合設計、檢測單位研究,形成補強方案,經(jīng)批準后方可處理。
運營階段混凝土結構常出現(xiàn)保護層脫落、混凝土開裂、表面缺陷、鋼筋銹蝕、橋面系損害等病害,主要是荷載和大風、雨水、冰雪、凍融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破壞[2]。在運營期加強對混凝土橋梁的監(jiān)測,并做好日常養(yǎng)護和專項養(yǎng)護,對橋梁及各部位建立翔實的運營監(jiān)測和養(yǎng)護檔案;采用專業(yè)化設備對裂縫、鋼筋銹蝕和承載能力進行檢測,科學評估加固方案;寒冷地區(qū)減少撒鹽融雪,避免氯離子破壞混凝土;對荷載裂縫可采用粘貼鋼板、碳纖維布、加大截面配筋加固等方法;對表面缺陷采用涂刷保護涂料等進行封閉處理,提高結構混凝土力學性能和長期使用性能。
橋梁設計師和工程師要樹立全壽命周期理念,從規(guī)劃設計到橋梁建設,再到服役乃至拆除要充分考慮結構安全、經(jīng)濟性能和長期性能,鼓勵推廣應用超高性能混凝土、不銹鋼復合板等新材料和智能建造機器人,探索橋梁工業(yè)化建造新模式,真正提高橋梁智能化和綠色化建造水平,培育產(chǎn)業(yè)工人,打造精品工程,延長橋梁混凝土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