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進化論的視角審視傳媒演化的過去、當下和未來

      2023-01-09 07:20:26孫寶傳
      中國傳媒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符號媒介人類

      孫寶傳

      (新華社技術局,北京 100083)

      筆者在《傳媒演化史綜述》一文(刊于《中國傳媒科技》2019年第8期)中提出了“傳媒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傳媒的“基因”是可復制的信息符號;傳媒“基因”的“變異”是傳媒迭代演進的源頭;傳媒基因“復制機制”的改善,也是傳媒迭代進化的動力;“媒介雜交”“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是導致傳媒形態(tài)“多樣性”的進化模式;人在傳媒的“自然選擇”中扮演著“自然環(huán)境”的角色等。[1]本文試以“傳媒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和思維方式,審視傳媒演化的歷史、詮釋當下眾所關注的元宇宙概念、展望傳媒的未來發(fā)展。

      1.傳媒進化的五要素

      1.1 需求是傳媒進化的動力、創(chuàng)新的導向

      無需多言,古往今來的傳媒無一不是在信息、感官和心理等諸多需求的拉動下演進的。需求的拉力所積聚的能量會逐漸形成一種沖擊力,當這種沖擊力足以沖破舊傳媒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時,一種新傳媒就會呼之欲出了。需求還是與時俱進、不斷深化的。需求又是傳媒創(chuàng)新的導向。舉例來說,未來的6G向哪個方向發(fā)展、將具有什么樣的功能,誰說了算?需求說了算。由此可以預期,廣域通信、天地融合、傳感一體、新型服務可能是未來6G的發(fā)展方向。

      1.2 介質是傳媒進化的基礎

      介質是符號的載體、傳媒的翅膀、信息傳播的物質基礎。沒有介質,符號就像空中樓閣、何以支撐;沒有介質,傳媒猶如無翅之鳥、何以遠飛;沒有介質的不斷創(chuàng)新,哪有傳播史的歷久彌新? 例如沒有電的奧秘的揭示,信息傳播恐怕至今仍在受車輪和馬蹄所累。

      1.3 符號是傳媒進化的源頭和抓手

      傳媒的迭代進化都是由符號的變異或符號復制機制的改善引發(fā)的;傳媒同代擴展也都是從符號變換著手的。

      1.4 環(huán)境是傳媒進化的必要條件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傳媒滋生成長的土壤,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等,都是影響傳媒進化的重要因素。環(huán)境不佳,新傳媒難以滋生;環(huán)境不暢,新傳媒即使破土而出,也難以成長。二進制源于中國的八卦,但未被引向計算技術;活字印刷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但落得個“國內開花,國外結果”的窘境,就是明證。

      1.5 人才是傳媒創(chuàng)新成功的關鍵

      凡是在傳媒進化史上有建樹者,都具有兩個基本素質:一是要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科學求實的方法,在圓盤的周邊沿螺旋線開鑿若干小孔,制成光電機械掃描盤,發(fā)明了電視掃描原理的尼普科夫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二是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13年經歷4次“無功而返”,蒙受“騙子”惡名的羞辱,仍毫不氣餒,堅持不懈,最終鋪設成功大西洋海底電纜的菲爾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傳媒進化過程中思維模式和進化模式的嬗變

      思維模式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識別判斷、邏輯推理,從中形成有自身意義的認識的具體方式。在傳媒進化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人類主導傳媒進化的思維模式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下形成的傳媒進化模式也是不盡相同的。

      “原始思維”和“本能反應”。遠古人類為應對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群集而居、集群而作,相互間的信息溝通和情感交流是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在沒有工具可用的情況下,遠古人類不假思索、本能地利用自身的器官作為溝通和交流的手段,人類傳播由此進入體語傳播階段。“不假思索”的思維,姑且稱之為“原始思維”;“本能反應”則是體語的進化模式。

      “求生思維”和“被逼而為”。在弱肉強食的生存環(huán)境下,人類祖先智人,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和兇狠的猛獸,腦子成天琢磨的是怎樣才能“活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求生思維”。在“求生思維”下,智人在生存競爭中有太多的信息需要交流,有太多的情感需要傾訴,又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商量,借用恩格斯的一句話“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經到了彼此間有什么非說不可的地步了”,智人終于被逼著創(chuàng)造了人類獨特的口語,人類傳播由此進入口語傳播階段,“被逼而為”則是口語的進化模式。因為有了口語,智人就能塑造出虛構的“天神”,并利用“天神”的影響力,把大伙兒團結起來,戰(zhàn)勝比自己強大的猛獸,從動物中脫穎而出,躍升為食物鏈的最頂端,成為萬獸之王,繼而戰(zhàn)勝同類,主宰了世界。

      “試錯思維”和“試錯擇優(yōu)”??谡Z無法遠傳和留存,先人們開始了記錄口語的探索。在既缺少經驗積累、又無知識傳承的情況下,“試錯思維”成為先人們創(chuàng)新傳媒的唯一思想武器。在“試錯思維”主導下,先人們主動參與、不斷試錯選優(yōu),終于創(chuàng)造了文字,發(fā)明了紙張,開啟了書寫文字傳播階段,“試錯選優(yōu)”則是文字的進化模式。從此,經驗得以傳授,知識得以傳播,歷史得以記載,文明得以傳承。

      “機械思維”和“革新技藝”。谷登堡改革創(chuàng)新了鉛活字和印刷機,人類傳播由此進入印刷文字傳播階段的同時,激發(fā)了牛頓的“機械思維”在18世紀的歐洲盛行:世界上任何問題,都可以用機械手段予以解決。在“機械思維”帶動下,形成了“革新技藝”的傳媒進化模式,通過不斷實踐摸索、經驗積累、技藝革新,推動了機械在傳媒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打字機到望遠鏡,從照相機到留聲機,從機械臂通信塔到機械式計算機,各種機械型的傳媒層出不窮。

      “編碼思維”和“科技創(chuàng)新”。當電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后,如何利用電進行信息的遠程傳輸被提上了日程。摩爾斯采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三個符號給英文字母和標點符號進行電子編碼,用一根電線就實現了信息的遠程傳送,人類傳播由此進入電子傳播階段,與此同時開啟了“編碼思維”的先河。在“編碼思維”的引導下,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涌現出了電話、傳真、廣播、電視等一大批電子媒介,“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電子傳媒的進化模式。

      “計算思維”和“數碼呈現”。在計算機科學中,整個數字世界都可以用“0”和“1”的集合來表示,“編碼思維”逐漸被“計算思維”所取代。在“計算思維”下,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人的生存。文本、圖像、音樂、電影、電視等所有的信息形態(tài)都可以數碼呈現,并在以二進制為基礎的計算機中進行處理,由此產生出數字電話、數字傳真、數字廣播、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等一系列用數字冠名的新傳媒,人類傳播由此進入到數字傳播時期?!皵荡a呈現”成為數字傳媒的進化模式。

      “算法思維”和“算法成媒”。算法與計算機科學密不可分,它是一個指令集,輸入一個或幾個數據,通過一系列程序,得到相應的輸出。所謂“算法思維”,就是在對不同樣本進行分類整理、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規(guī)律,設計一套規(guī)則或指令,將復雜的計算(或問題)抽象成可重復的規(guī)律或模塊,而后交計算機來解決問題。在“算法思維”下,算法在某種意義上也已成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媒介:其邏輯由“傳遞”向“聯結”轉向;其功能由信息傳遞的工具逐漸變成聯結關系的紐帶,人類傳播由此進入網絡傳播階段。在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智能時代,算法構成了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與底層邏輯,“算法成媒”則成了傳媒的進化模式。

      3.傳媒進化的七個特性

      3.1 延續(xù)性(Continuity)

      新傳媒都是從舊傳媒的形態(tài)中逐漸演化而成的,因此,幾乎所有傳媒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系。正如麥克盧漢所說,“任何媒介的‘內容’都是另一種媒介”。語言是文字的內容,文字是印刷的內容,印刷又是廣播電視的內容,不一而足。

      3.2 補償性(Compensability)

      縱觀媒介進化史,一切媒介都屬補償性媒介,即新媒介是對帶有固有缺陷或先天不足的舊媒介的功能所做的補救和補償。由于舊媒介自身的固有缺陷或功能不足,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感官和心理需求,因此,人們總是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改造舊媒介,創(chuàng)造新媒介。正如謝爾蓋·愛森斯坦在《一位電影導演的筆記》中寫道:“無聲電影大聲呼喚聲音,有聲電影又大聲呼喚色彩”,“這種觀察可以有條不紊、推而廣之地用來研究一切媒介?!?/p>

      3.3 平衡性(Homeostasis)

      縱觀傳媒進化史,傳播媒介之所以長盛不衰,傳播媒介由不平衡性(或者稱作“偏向性”,包括時空偏向、感官偏向、影響力偏向等)逐漸趨向平衡性是一個重要原因。以感官偏向為例:傳播媒介具有不同的感官偏向,口語偏向于聽覺,文字偏向于視覺;電報偏向于視覺,電話偏向于聽覺;廣播偏向于聽覺,電視則實現了視覺和聽覺的平衡。

      3.4 共生性(Symbiosis)

      新舊媒介的關系并不是“零和”游戲,而是一種競合關系、互補關系,新傳播媒介的產生并不意味著舊傳播媒介的必然死亡,這才形成了既競爭又互補的共生結構,構成了今天百花爭艷的傳媒生態(tài)園。只有當兩種媒介處于相同的“生態(tài)位”(即一個種群在生態(tài)系統中所占有的時空位置和作用)時,才構成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并導致舊媒介的死亡,比如尋呼機與手機處于同樣的“生態(tài)位”,因此手機一出現,就取代了尋呼機。摩爾斯電報在電話問世后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態(tài)位”,至今活躍在業(yè)余無線電愛好者的圈子里,盡管其生存空間很小。

      3.5 具身性(Embodiment)

      所謂具身性,是指人類認知的諸多特征都為人類的生物學意義上的“身體組織”所塑造。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認為,身體是在世界上存在的媒介物,擁有一個身體,就是介入確定的傳播環(huán)境。但身體參與傳播活動的程度是不斷變化的,一部傳媒發(fā)展史可看作技術與身體相互糾纏的歷史:由最初的“身體傳媒”(人通過體語傳遞信息);此后,人逐漸“抽身”,成為“隱身傳媒”(以視覺、聽覺符號代替了身體語言);后來變成“虛擬身體傳媒”(人以節(jié)點形式存在于網絡之中);再后來,又變成“類身體傳媒”(人體內嵌入了技術設備);最后又回歸“身體傳媒”(人腦成為傳媒)。

      3.6 輪回性(Samsara)

      凡事有因果,萬物有輪回,媒介進化也是如此。從原始場景下的“傳播原生態(tài)”,回歸到新技術場景下的“傳播原生態(tài)”;從體語傳播時代的“身體傳媒”,回到意念傳播時代的“身體傳媒”,都體現了傳媒進化的“輪回性”。就傳播方式而言,從史前社會面對面的人際傳播,到報紙、廣播、電視的大眾傳播,到網絡傳播時代的分眾傳播,再到意念傳播時代的個人傳播,也是一個輪回。

      3.7 加速性(Acceleration)

      傳媒進化呈現越來越快的趨勢。從體語傳播到口語傳播用了數百萬年,從口語傳播到文字傳播用了數萬年,從文字傳播到印刷傳播用了3000多年,從印刷傳播到電子傳播用了400多年,從電子傳播到數字傳播用了100多年,從數字傳播到網絡傳播用了不到50年,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經歷了短短10年。

      4.傳媒進化的人性化趨勢

      “人性化趨勢”是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提出的,其意為“媒介是朝著增加人類功能的方向進化和發(fā)展的”。[2]有人不認同他的觀點,認為“演化論”的視角并不必然導出“進步”的結論。但筆者認為,人(指人類或人類社會)既然扮演“自然環(huán)境”的角色,在傳媒進化過程中就起著主導作用,傳媒演化的方向和途徑自然要服從人的意愿,“人性化”自然成為傳媒進化的趨勢。

      傳媒進化的人性化趨勢主要表現在:

      4.1 重返傳播原生態(tài)

      傳播的原生態(tài),即原始的人際交流是最人性化的。傳播場景是真實的世界,傳受雙方是面對面、真真切切的,傳播模式是雙向交互的,唯有因受時空所限,信息傳不遠、存不住的缺陷。人類發(fā)明了文字傳播,克服了時空的限制,卻丟失了傳播原生態(tài)幾乎所有的人性化元素。此后,傳媒的歷次進化,逐漸找回一些失去的元素,最終必將重新回歸新技術支撐和新傳播場景下新的“傳播原生態(tài)”。

      4.2 傳播計算化

      物質世界最深刻的真理是由最深奧的理論物理方程式揭示的。在線閱讀、網絡沖浪、百度搜索、微博發(fā)布、微信結群等網絡化行為,以數字化痕跡的方式被記錄下來,在大數據采集和分析的基礎上,借助于算法,相繼涌現出傳播熱點跟蹤、傳播現象分析,傳媒內容推薦、傳媒影響力評估等;人工智能資訊、機器人新聞、計算廣告等更是層出不窮,智能化必將成為未來傳媒的發(fā)展趨勢。

      4.3 編碼語義化

      按照香農-韋弗的說法,傳媒進化的人性化趨勢可以描述為一場從編碼最小化和解碼最大化,向編碼最大化和解碼最小化靠近的運動。換句話說,接收者做的解碼越來越少,相應地制作者做的編碼越來越多。說白了,就是發(fā)布者要多花點功夫,受眾即可少費點勁。

      4.4 傳媒情感化

      所有的應用技術中,唯有傳媒技術除滿足人類一般的功能需求外,還需滿足人類特殊的情感需求。人類獨特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會紐帶和構建社會結構時對情感的依賴。情感是通過特定的行為和符號來表現、傳遞和顯示的,因而情感是可以感知并計算的??梢灶A期,將情感計算引入傳媒領域,將有助于受眾更好獲得情感共鳴和心理認同,實現更加有效、也更有溫度的傳播功能。

      4.5 傳媒綠色化

      香農證明,獲取一個比特的信息,最少需耗費0.693KT,即約10的負21次方焦耳的能量。[3]可以預期,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需要消耗的能量必將越來越大,因此,以最少的能耗處理、傳播和存儲最多的信息成為必然的選擇,綠色發(fā)展將成為未來傳媒的發(fā)展趨勢之一。

      與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一樣,傳媒進化的人性化趨勢也有消極偏向。美國媒介理論家尼爾·波茲曼的“批判三部曲”之一的《娛樂至死》[4]一書的封面,是一家四口(父母和一對兒女)坐在電視機前的沙發(fā)上看電視,四個人光有栩栩如生的身子卻沒有腦袋,隱喻電視把人的腦子掏空了,人人都變成了傻瓜,批評人們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波茲曼警示危言值得警惕和深思。今天不少青少年沉溺于手機游戲,疏于學習、懶于思考,明天隨著人工智能介入的不斷深化,人的腦子會不會退化?在傳媒進化進程中,人類的理性和控制力顯得至關重要。

      5.用傳媒進化論的基本觀點詮釋元宇宙新概念

      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的后繼?;ヂ摼W技術從單向只讀、靜態(tài)網頁的Web1.0,到雙向讀寫、數據聚合的Web2.0,正在走向自主控制、具身傳播的Web3.0。如果說Web3.0是基于區(qū)塊鏈、數字身份、NFT及AR/VR/MR等前沿技術的基礎設施的話,那么,元宇宙則是Web3.0的應用場景和生活方式,兩者相輔相成。在元宇宙,具身傳播將取代符號傳播,用戶分享的不再是單純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而是一種全身心沉浸式的真實體驗。Web3.0及元宇宙才露尖尖角,它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元宇宙是虛擬空間的更高階段。它是基于5G、物聯網、AR、VR、MR、智能可穿戴設備、3D圖形渲染、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云計算等多種前沿技術,采用“基因編輯”進化模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與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三維虛擬空間。

      元宇宙是數字化生活的升級版。它不僅營造一個沉浸式的多維數字環(huán)境,還引入了數字身份、區(qū)塊鏈技術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等新的技術元素,提供了有效的商業(yè)和社交模式以及所有權保護,從而使網上工作、學習、生活更具臨場感,也更安全可靠。

      6.用傳媒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展望傳媒的未來發(fā)展

      人類科技發(fā)展的空間是無止境的,傳媒科技和傳媒進化也是。按照傳媒進化論的觀點,信息符號的變異是傳媒進化的主要動力,那么,未來信息符號將如何變異?下一代的傳媒將走向何方?

      其實,數字符號并不是人類傳播活動的最后一種信息符號,數字網絡也不是信息傳輸的最后一公里。對人類來說,真正的信宿不是各種感覺器官,而是大腦和中樞神經。數字符號最終都要轉化成感官信號,被人的感覺器官所接收,并轉化成神經信號,經由神經網絡傳遞給大腦和中樞神經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產生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關于神經信號究竟是什么信號至今沒有定論,有的科學家認為是電信號,也有的科學家認為是機械波,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既是機械波也是電脈沖。至于神經網絡輸送神經信號的機制、大腦和中樞神經加工處理神經信號的奧秘?人們至今一無所知。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未來傳媒的重大演進,必定以重大的科學發(fā)現為先導的。科學家發(fā)現,相隔很遠(光年級,甚至更遠)的兩個量子之間沒有任何常規(guī)聯系,但一個出現狀態(tài)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tài)變化。這不是巧合,是經過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被稱作“量子糾纏”。這種“量子糾纏”現象既然存在于客觀世界,它會無處不在,很可能存在于人們的身體和大腦里,人體和人腦說不定就是一個處于復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如果這種推猜成真,那么,傳媒的基因很可能由電子符號變異為量子符號,信息媒介很可能由電子傳媒進化為量子傳媒,信息傳播很可能由網絡傳播演化為意念傳播,信息和知識通過腦機接口直接輸入人的大腦,將極大地提高人類智力發(fā)展。這一切,有待于腦科學理論的新發(fā)現,量子、基因及芯片等綜合技術的新突破。

      猜你喜歡
      符號媒介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學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符號的由來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變符號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昌乐县| 通海县| 宁陵县| 成都市| 潜山县| 江安县| 平潭县| 兴隆县| 岳池县| 雷山县| 松江区| 巢湖市| 卢氏县| 利川市| 乐昌市| 民权县| 乳源| 阿荣旗| 盖州市| 资源县| 左云县| 广水市| 龙胜| 双江| 剑阁县| 杭州市| 仁布县| 渭南市| 郯城县| 牟定县| 闻喜县| 夹江县| 沙湾县| 探索| 天镇县| 修武县| 乳山市| 绥化市| 云林县| 榆树市|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