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漪清
沉浸式學習是新課改提出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沉浸式學習可以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英語的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沉浸式學習的開展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則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沉浸理論最早是1975 年匈牙利心理學家哈里 ?奇克森特米海依提出的。在這一理論中,簡單地對人類進行日?;顒拥臅r候為什么會將身心投入到這一情境中,為什么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自動過濾各種與自己進行的日常活動沒有關聯的事情、知覺等,進行了科普,稱之為沉浸狀態(tài)。根據哈里 ?奇克森特米海依提出的沉浸狀態(tài)的定義來看,沉浸指的是人類被某件事情忽然吸引的一個狀態(tài),注意力、意識會瞬間高度集中,只能對具體的目標、明確的回饋做出反應,借助環(huán)境操作產生了一種控制感[1]。
在沉浸體驗中,人們可以獲得成就感、滿足感,會獲得一種充滿趣味性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可以達到沉浸狀態(tài),就會被這種滿足感、成就感所吸引,進而出現一種學習動力,對英語學習產生極大的、持久的興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沉浸式學習首先要把自己帶入到書本中,要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是需要一定的外在條件的,參與沉浸體驗的人需要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有效途徑,是學生產生沉浸體驗的最根本的條件[2]。其次,教師需要將挑戰(zhàn)和技能的平衡把握好。因為在1985年的時候,馬西米尼和卡里曾進行過相應的實驗,發(fā)現想要發(fā)生沉浸體驗,那么挑戰(zhàn)和技能必須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兩者都較低,那么參與者的心態(tài)會是冷漠的;如果兩者都高,那么沉浸體驗的發(fā)生概率也會提高。最后,沉浸體驗的能動條件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強烈的內在動機,有一定的獨立性。因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該朝什么方向前進,給學生方向感。內在動力能讓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習效果。獨立性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完成學習;另外,沉浸式學習的必要條件是及時的反饋,這可以使學生的沉浸體驗得到長時間的保持。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的動力源泉,是學生研究某項事物的唯一方法[3]。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沉浸式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下冊中的Project2《A party》的時候,教師要知道,如果光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教授,是沒辦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的,是沒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的。對此,教師可以將沉浸式學習利用起來。例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選擇一些與學生的生活有關的內容和聽力材料。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些材料利用起來,當做口語訓練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因為教師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沉浸式學習的前提,所以可以讓學生產生沉浸體驗,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在沉浸式學習中要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鍛煉,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保持學習興趣。
沉浸體驗相較于其他的學習方法是很復雜的,而且隸屬于心理體驗,稍有不慎便會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受到影響。所以挑戰(zhàn)與技能的平衡成了沉浸式學習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在實踐中發(fā)現,這種平衡會使學生高效地將任務完成,還可以將學生的技能提高。所以,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將選擇材料這一環(huán)節(jié)重視起來,要選擇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匹配的材料。這樣,才能讓學生發(fā)現英語學習的挑戰(zhàn)性,才能讓學生被英語學習所吸引,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中的Unit 5《Seasons》的時候,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喜歡隨便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由于這些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問題的提出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了,學生要么就是回答不出來,要么就是不屑回答。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氛圍是很不活躍的,甚至學生還會覺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備課前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了解,然后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問題。就《Seasons》教學而言,教師可以選擇介紹四季的短文材料,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 is tha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is season? 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season?由于這些問題是層層遞進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是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符的,所以可以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中,可以讓學生擁有持久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培養(yǎng),獲得真實的體驗,感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滿足感。
沉浸式學習的主體是參與者,而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Unit 4《My family》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樣的閱讀材料進行播放:I have a happy family.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me,my mother,my father,my grandfather and my grandmother.My grandfather is always wearing an old man’s shirt,smoking a cigarette,his hair is white.However,when he saw me,he would always smile and say,“Here you are,baby granddaughter!” My grandma looks very strict,maybe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her profession,she was a teacher when she was young.When I was a child,I was afraid of her because she always forced me to do my homework.My father is a policeman,because he went to protect the social security,so I often can’t see him,but I think he is a great hero.My mother is a nurse,known as the angel in white,but she doesn’t come home much either.But they love me.As long as the vacation will accompany me.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What i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Who did speak? What do they look like ?由于問題具有引導性,所以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將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完成。由此可見,教師將明確的學習任務提出來,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通過口語交流,能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得到提高。
教學反饋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沉浸式教學下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與其他教學存在較大差異,但也需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因為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揚,而教學反饋正是這樣一種過程。所以,通過教學反饋,學生可獲得學習動力,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聽力能力便可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師需將教學反饋重視起來。但目前的教學反饋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只有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才可使其效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
具體而言,小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且掌握知識不足、學習經驗不足,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為使教學反饋不會打擊到學生,教師須遵循以表揚為主、鼓勵為輔的原則,同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以確保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可設計較高的評價標準,并給予這樣的評價:“Well,that’s a good answer,but I think you can write a better answer with your ability,don’t you think?Let’s try harder next time,shall we?”針對中等生,教師可設計中等的評價標準,并給予學生這樣評價:“Great writing!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here.Think about it.Would it be better to use other words?”針對學困生,教師可將評價標準降低,并給予學生這樣的評價:“Wow,it’s great that you dare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But the answer falls slightly short.The teacher believes you,and you can answer better next time.Come on!”在這樣的教學反饋中,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每一個學生都可發(fā)現自身的缺點,從而做到揚長補短。由此可見,通過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可使學生發(fā)現基于沉浸式學習的英語聽力教學的魅力,明確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為學生的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沉浸式學習的開展是時代發(fā)展所驅,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學生學好英語、掌握聽說技能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要將沉浸式學習的開展重視起來。上述提供了幾種簡單有效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沉浸式學習的方法,教師要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選擇材料時要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匹配并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還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將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