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2日10時03分,搭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成為首艘訪問“T”字構(gòu)型空間站的飛船,創(chuàng)造了世界航天史交會對接歷時最短的新紀錄,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迎接貨運飛船的到來。
天舟,寓意往來天地的星漢之舟,蘊藏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浪漫基因。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將漫天星斗比作銀河,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是對銀河不可跨越的最直接寫照。
有河便就有舟,“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贝梢宰寖傻叵噙B,渡過江河,在古代,人們便知它的重要作用。每當夜晚浩瀚縹緲的銀河初顯時,古人也時常暢想,能否借助一艘小舟飄往遠海,在海天一線之間駛?cè)脬y河。
隋煬帝楊廣在《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有著泛舟于星海之下的念想。宋代王阮在《姑蘇泛月》中,流露出愿乘一葉扁舟直上天河的愿景。元代唐溫如在《題龍陽縣青草湖》中描述“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大膽的想象將銀河從天上搬到地上!
如今,依托航天科技的發(fā)展,這種大膽與浪漫已變?yōu)楝F(xiàn)實。中國航天人再一次向空間站送上了來自祖國的“驚喜禮包”。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26次發(fā)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49次飛行。
“快”是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的顯著特點和核心難點。從6.5小時到2小時,天舟五號任務成功解鎖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shù)的新功能,實現(xiàn)了“太空貨運專列”到“太空貨運高鐵”的華麗升級,神舟十四號乘組在太空首次簽收了“冒著熱氣”的“家鄉(xiāng)貨”,讓全世界感受到了太空里的中國速度。
圖/圖蟲創(chuàng)意
圖1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
此次天舟五號優(yōu)化了交會對接的控制制導策略,遠距離導引過程由多圈次壓縮為不到一圈,將多次軌道機動壓縮為兩次綜合軌道機動,使該部分用時由原來的4個多小時減少到約1個小時。此外,在近距離自主控制段,減少了多個用以確認飛船狀態(tài)的停泊點。如此,該階段的時長由2個多小時縮短為約40分鐘。
我國快速交會對接技術(shù)成功在軌實施,打破了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聯(lián)盟號MS-17載人飛船創(chuàng)造的最短交會對接紀錄,標志著中國航天交會對接技術(shù)取得新的突破。
此次天舟五號上行物資約6.7噸,裝載了航天員系統(tǒng)、空間站系統(tǒng)、空間應用領域的貨物以及實驗載荷超過5.2噸,攜帶補加推進劑1.4噸,為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駐留、空間站組裝建造和空間應用領域提供物資保障。
在航天員的生活物資補給中,裝載了經(jīng)過保鮮處理的新鮮蔬果,附贈的“春節(jié)大禮包”,以及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相互交接的禮物,等等。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還送去了用于開展航天育種實驗的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和少量林木的種子。搭載了“澳門學生科普衛(wèi)星一號”、宇航用氫氧燃料電池、空間寬能譜高能粒子探測載荷等試驗項目。這些載荷將在空間失重環(huán)境下開展科學實驗,對一些前沿航天關鍵技術(shù)進行驗證。
此外,我國首臺空間應用燃料電池也被送入空間站,用于驗證燃料電池在微重力等空間環(huán)境下的運行特性規(guī)律,為后續(xù)宇航燃料電池應用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數(shù)據(jù)支撐,推動宇航燃料電池工程應用發(fā)展,為我國載人探月任務推進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