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 郝娥娥
(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一病區(qū),陜西 榆林 719000)
肺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男性惡性腫瘤患者中,其發(fā)病率居于首位[1]。研究發(fā)現,肺癌中期或者晚期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無法行手術治療,而放化療是常用的一種方法[2]。雖然化療可以控制病情進展,但是細胞毒藥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降低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3]。所以,臨床上在治療肺癌時,要對感染病菌的耐藥性進行密切觀察,根據耐藥病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這也是控制肺部感染的一個基本前提[4]。因此,本文對肺癌后期肺部感染的感染菌譜變化情況,并且對抗生素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肺癌后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9.3±9.6)歲,病理分型:非小細胞肺癌20例、小細胞肺癌12例、腺癌10例、鱗癌38例。納入標準:符合《第八版國際肺癌原發(fā)灶-淋巴結-遠處轉移(TNM)分期》診斷和《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關于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經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者;嚴重心肝腎功能病變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嚴重意識障礙或者精神異常者;臨床資料缺失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1.2.1藥敏分析 對于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該及時采集患者痰液培養(yǎng),操作如下:告知患者清晨運用溫水漱口后,取深咳的一口痰液,放入培養(yǎng)皿后,在乳糖培養(yǎng)基平板、血瓊脂平皿以及沙堡培養(yǎng)基上接種痰標本,對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生長狀況進行觀察,然后檢測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查看反應是否為陽性,對細菌的具體類型進行判斷,并且行藥敏分析。
1.2.2治療方法 根據藥敏結果,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祛痰、止咳以及平喘等,其中對照組采用氨芐西林靜脈滴注,而觀察組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靜脈滴注,持續(xù)治療14 d。治療期間,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預防不良事件。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評價治療效果:(痊愈+顯效)/總例數=有效率[5];觀察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2.1化療前后陽性菌株分布情況 本組的80例患者中,化療前有64例陽性,其中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較高,其次為其他、鮑曼不動桿菌等;而化療后有72例陽性,包括白色念珠菌、粘膜炎布蘭漢菌以及鮑曼不動桿菌等。見表1。
表1 化療前后陽性菌株分布情況[n(%)]
2.2化療前后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藥性變化情況 化療前后,敏感抗生素主要為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其敏感性變化比較無差異(P>0.05);頭孢唑林的耐藥率下降,而左旋氧氟沙星、亞胺培南以及氨芐西林的耐藥率較高(P<0.05)。見表2。
表2 化療前后抗生素耐藥性和敏感性比較[n(%)]
2.3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14例,穩(wěn)定11例,無效5例,有效率60.0%;觀察組痊愈28例,顯效9例,穩(wěn)定2例,無效1例,有效率92.5%。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863,P<0.05)。
2.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期間,兩組僅個別患者出現輕度的嘔吐、惡心等,未經特殊處理均緩解,且無1例出現肝腎功能異常。
肺癌作為綜合且復雜的一種病癥,在治療期間存在諸多影響因素,包括機體免疫力、疾病自身等,這些都會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從而加重患者病情[6]。研究發(fā)現,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期間,其感染類型有很多,比如革蘭氏陰性菌侵害肺部、二重感染以及混合型感染等[7]。與正常人相比,化療期間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較低,受到細菌侵襲的風險較高,其原因有幾點:(1)肺癌患者往往合并呼吸道疾病,在呼吸道病變的情況下,可增加細菌侵襲風險,導致感染[8];(2)肺癌晚期,腫瘤生長速度快,可對內分泌物排出體外產生影響,加快細菌生長,從而導致感染;(3)肺癌晚期可見癌性空洞,可以為細菌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4)癌癥患者待在醫(yī)院的時間較長,因為環(huán)境比較復雜,發(fā)生交叉感染的風險較高;(5)肺癌晚期隨著癌細胞不斷擴散,可降低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誘發(fā)感染[9]。一般來說,肺癌晚期導致的感染與一般感染不同,其發(fā)生與感染革蘭氏菌有關,其治療難度大、治愈率不高[10]。當前在治療革蘭氏菌感染時,藥物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以抗生素為主,比如氨芐西林,作為β-內酰胺類的一種抗生素,能夠對多種細菌感染進行治療,但是對革蘭氏菌感染的效果較差[11]。對于革蘭氏菌感染,臨床上通常運用聯合用藥的方法,例如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其中舒巴坦能夠對β-內酰胺酶活性進行抑制,對肺泡表面分泌活性物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氣道分泌物粘度降低,有助于痰液排出;而頭孢哌酮作為一種抗生素,能夠對細菌壁的合成進行抑制,將病原菌消除,尤其是對敏感菌導致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兩種藥物聯合運用,能夠提高抗菌效果[12]。
綜上,對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其肺部感染菌譜在化療前后無明顯變化,化療不會影響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且采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治療肺部感染,可以獲得較好效果,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