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023-01-15 05:19:12董炳艷
      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科技成果指標體系裝備

      董炳艷

      (新興際華應急研究總院,北京 100020)

      0 引言

      應急裝備是開展公共安全、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工作的有力手段與重要物質保障。發(fā)達國家應急裝備發(fā)展較為成熟,擁有一批應急裝備制造企業(yè),并建立了相關裝備體系。我國也日益加大了對應急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的支持力度,從“十一五”開始對公共安全領域給予支持?!笆濉逼陂g,科技部設立了“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綜合應急技術裝備是重點任務之一。同時,我國一批開展應急救援裝備研發(fā)、生產(chǎn)的高校、院所、企業(yè),積極參與到國家應急救援裝備研制工作中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從科研項目管理角度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科技評估體系都較為成熟。中國也高度重視對科研項目的評審、評估等工作,針對有關評價工具和評價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但不管是美日歐等國家地區(qū)還是中國,目前都缺乏對應急裝備成果評價的有關研究。一般科技評價采取以專家評價為主的方式,通過召開專家會議,由專家對成果進行評價,所評價內(nèi)容以定性為主。本文依托“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相關成果,嘗試通過分析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特點,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用于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客觀評估,這樣既有助于加強應急領域的科技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工作,為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實際轉化、示范應用和產(chǎn)業(yè)化提供評價工具,又有助于對核心技術和技術群突破進行系統(tǒng)梳理、挖掘,發(fā)現(xiàn)系列優(yōu)質科研成果,為專項未來發(fā)展提供參考,為公共安全和應急裝備科技發(fā)展指明方向。

      1 研究現(xiàn)狀

      1.1 相關概念

      (1)應急裝備。應急裝備是應用于安全生產(chǎn)、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的專用裝備、設備和產(chǎn)品的統(tǒng)稱?!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4〕63號)在發(fā)展目標中提出,一批自主研發(fā)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笆濉逼陂g,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專項中將“綜合應急技術與裝備”作為專項的7項重點任務之一[1]。在2020年12月15日發(fā)布的《安全應急裝備應用試點示范工程管理辦法(試行)》中所指安全應急裝備是為安全生產(chǎn)、防災減災、應急救援提供的專用產(chǎn)品。在“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guī)劃中,也有應急裝備、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示范等相關內(nèi)容。同時,我國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生產(chǎn)和研發(fā)應急救援裝備的企業(yè)、高校、院所。

      一些發(fā)達國家應急裝備發(fā)展較為成熟,擁有一批應急裝備制造企業(yè),并建立了相關裝備體系。在美國,由聯(lián)邦政府主導的自愿性組織跨機構委員會從1999年開始每年發(fā)布標準化裝備目錄(Standardized Equipment List,簡稱SEL),美國聯(lián)邦應急管理署從2007年開始頒布授權裝備目錄(Authorized Equipments List,簡稱AEL)[2],從聯(lián)邦層面對應急救援裝備物資進行總體分類[3]。

      (2)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是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所有方、使用方或科技管理部門,運用科技評價指標和一定的評價方法,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的學術水平、技術產(chǎn)出、應急救援應用、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在這里,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作為一個評價過程,其評價主體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方、使用方或科技管理部門,評價對象是應急裝備科技成果本身,所運用的手段是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側重于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學術價值、產(chǎn)出價值、應用價值、以及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等,所進行的評價是涉及科技成果產(chǎn)出、應用、研發(fā)過程的綜合性評價。

      1.2 開展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的意義

      (1)提供有效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工具和手段。開展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能夠為應急管理部門、科技主管部門、研發(fā)機構和研發(fā)生產(chǎn)企業(yè)等行業(yè)主管、科研管理、研發(fā)和生產(chǎn)主體,提供有效的科技成果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為評判應急裝備科研成果產(chǎn)出提供有效的工具,進一步加強科研的全過程管理,提升應急領域科研活動的效率。

      (2)科學評判應急裝備科技成果價值。開展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有助于準確判斷應急裝備的水平、價值、效益等基本情況,為遴選出滿足應急救援工作、應急管理實踐需要的科技裝備和科技成果提供借鑒和參考,有助于解決目前應急裝備領域存在的諸如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等問題[4],進一步提升應急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急產(chǎn)品科技水平。同時,針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應用性進行判斷,有助于應急裝備向實際應用領域進行轉化。

      (3)加強應急裝備科技發(fā)展趨勢的研判與預測。開展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能夠對應急裝備發(fā)展給予一定支撐,為應急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發(fā)展思路,預測應急裝備發(fā)展趨勢,為應急科技裝備發(fā)展提供科學借鑒,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應急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國外科技成果評價研究。美國的科技評估體系較為成熟,涉及對機構和項目的評價。1993年,美國頒布了《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ence and Results Act,簡稱GPRA),使聯(lián)邦機構的績效評價逐漸制度化,并確立了“目標-結果”的評價模式。2000 年,推行R&D投資標準(Research &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riteria),建立了機構間評估的統(tǒng)一標準。2002年,建立起了項目評價評級工具(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簡稱PART),針對聯(lián)邦機構項目建立統(tǒng)一的評估框架和標準[5]。在美國,既有政府科技評價機構,又有民間科技評價機構,為政府投資提供服務。一般來說,美國常用的科技評價方法包括文獻計量分析、經(jīng)濟回報率分析、同行評議、案例分析、回顧性分析、指標分析等[6]。日本編制“研究評價指南”,包括機構評價、項目課題評價、人員評價3種類型,主要針對政府資助的研發(fā)活動進行評價,一般由獨立的第三方來實施,沒有科技成果評審制度[7]。在日本有各種類型的科技評價機構,包括綜合性科技評價機構和國家直接管理的事業(yè)評價機構、專業(yè)性評價機構、企業(yè)性評價機構、研究機構內(nèi)設的評價機構等4個層次,其中課題評價占有重要位置[6]。從歐洲來看,英國實施“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簡稱REF)科研質量評價新體系,主要評價科研成果質量和影響力,強調科研對經(jīng)濟、社會和知識傳播的貢獻,評價以成果質量為核心,設置不同類別指標,由主專家組制定標準和確定方法,由中介機構來實施[6]。其科技評估組織包括政府科技評估機構、研究機構和非政府基金組織的評估機構、科技中介機構[8]。瑞士的創(chuàng)新聯(lián)合體將可行性、正確性、實用性、精確性等作為評價指標,針對基礎研究項目、應用研究項目選用不同的評價內(nèi)容,其中針對應用研究項目,主要評價經(jīng)濟意義、科技意義、潛在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工作計劃清晰度以及預算規(guī)劃,同行評議和定性評價是主要的評價方式[9]。法國的科技評價組織機構健全,主要采取同行評議制度,對科技項目的評價重點包括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實用性和先進性,以及市場應用前景和經(jīng)濟效益[9]。

      (2)國內(nèi)科技成果評價研究。我國高度重視對科研項目的評審、評估等工作。2003年以來,先后出臺了《關于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關于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等政策規(guī)章制度。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2021年,科技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啟動實施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黨的十九大以來,財政績效評價日益受到重視,有研究專門針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展開[10],這與國際上一些國家強調政府績效評價的趨勢類似。

      我國關于科技成果評價的研究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成果評價工具的研究,成果評價方法的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不同地市科技成果評價的研究,不同領域、不同類型成果評價的研究等方面[11],也有很多研究是以上幾個方面的組合。從評價方法來看,針對項目成果評價可以采取專家評價法、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多種方式。圍繞科技成果的知識產(chǎn)權,多采取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以及以上方法的衍生來進行價值評估[12]。從評價指標來看,不同研發(fā)階段的科技成果具有不同特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的科技成果也都有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有研究者認為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水平和價值2個部分[13]。還有研究針對科技成果的知識產(chǎn)權進行,有些圍繞一般性知識產(chǎn)權展開,如針對知識產(chǎn)權價值構建五維度評估指標體系[14];還有些圍繞專利、論文等知識產(chǎn)權形式展開,如針對“軍轉民”專利設置特殊性指標和一般性指標進行價值評價[12],構建護理論文創(chuàng)新性評價指標體系[15]等。在區(qū)域科技成果評價方面,有研究運用系統(tǒng)論和系統(tǒng)分析方法,提出省級科技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方法[16]。在領域科技成果評價方面,一些研究針對具體領域科技成果評價展開,如構建區(qū)塊鏈產(chǎn)品技術評價指標體系[17]等;還有些針對具體領域科技項目展開,如:結合農(nóng)業(yè)項目提出基于創(chuàng)新價值的農(nóng)業(yè)科技項目評價指標[18],開展國防科技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19]等??萍汲晒罱K要應用于實際,因此也有研究將科技對實際應用的支撐作為指標,這在軍事領域非常明顯,如借鑒美軍的裝備作戰(zhàn)試驗評估方法構建指標體系,形成面向需求基于使命的作戰(zhàn)試驗評估方法[20];在國防科技發(fā)展指標體系研究中,將國防科技對軍隊的支撐作用作為一級指標,并設置相應二級指標[21]。從科技評價的執(zhí)行來看,中國的科技評價機構多為一些事業(yè)單位,利用具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開展評價,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也在不斷探索中[22]。

      在應急裝備成果評價方面,尚未找到應急裝備成果評價方面的研究,但有一些應急領域的相關評價研究可作為參考。如公安應用創(chuàng)新項目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包含了二級指標體系,其中第一級指標主要包括科學性、先進性與創(chuàng)新性、難度與工作量、成熟度與適用性、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23]。薛文斌等[24]提出了應急裝備供應商綜合評價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應急裝備建設中的供應商進行評價。這些相關研究對應急裝備成果評價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總體來看,不管是發(fā)達國家,還是中國,前期都缺乏對公共安全和應急裝備開展評價的研究,加之公共安全與應急裝備體系龐雜,難以形成對應急裝備發(fā)展的整體認識,因而也缺乏有效的應急裝備成果評價手段,還未建立相關領域科技成果的科學評價機制。公共安全和應急技術裝備領域以需求為導向,開展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既能夠對應急裝備核心技術和技術群突破進行系統(tǒng)梳理、挖掘,發(fā)現(xiàn)系列優(yōu)質科研成果,又能對專項未來發(fā)展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為公共安全科技發(fā)展指明方向,對于應急科技應用與推廣、帶動應急產(chǎn)業(yè)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研究

      在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研究過程中,綜合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專家訪談和研討等在內(nèi)的多種方式,除了對成果給予定性評價外,還根據(jù)指標的設定,探索增加部分定量評價指標作為研究參考,依據(jù)一定原則構建指標體系,探討分層評價問題。

      2.1 指標構建原則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的構建,需要在兼顧應急救援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科學性、系統(tǒng)性、兼容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則。

      (1)科學性原則??茖W性原則是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的各層級、各項指標的確定,以及后續(xù)評價工作的開展都應符合科學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需要進行充分分析、論證,做到有的放矢,能夠科學指導應急裝備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轉化和推廣等工作。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需要具有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和較高的學術水平,指標體系設計也需要體現(xiàn)這一點,要對應急裝備評價內(nèi)容的準確、可靠,對應急裝備的發(fā)展起到科學的引導作用。

      (2)系統(tǒng)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是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應充分考慮應急的全鏈條需求,體現(xiàn)應急救援裝備在應急救援工作中的整體協(xié)調運轉,充分考慮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的監(jiān)測預警、預防準備、處置救援,以及災后重建等不同階段的需求特征和應用的異同,使應急裝備科技成果在應急體系中良性運轉。

      (3)兼容性原則。一方面,應急救援領域本身具有多學科交叉、多學科融合的特點,影響因素多樣化,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另一方面,由于應急裝備科技成果具有功能、形態(tài)等的多樣性,在指標設計時,為了適應這種特點,也要盡量考慮兼容性的問題,采取綜合評價來衡量不同類型的應急裝備,以實現(xiàn)不同裝備成果之間的可比性。此外,還要考慮不同技術路線所形成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之間能夠進行有效比較的問題。

      (4)適用性原則。因為應急裝備使用的功能性要求強,指標設計要充分考慮應急裝備的實用價值、應用的意義。同時,由于應急裝備可能應用于不同突發(fā)事件,指標設計也要考慮應急裝備在不同突發(fā)事件場景中的應用問題。此外,還要適應應急工作對救援效率的要求,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財產(chǎn)安全,滿足應急救援需求。

      (5)可操作性原則。應急裝備是為了滿足特定的功能——應急救援功能而形成的裝備成果,需要以應急裝備的實際操作為牽引,在指標設計中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使用效果或預期效果等因素。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的指標設計也要盡量適應應急的特點,體現(xiàn)出易于在救災環(huán)境中進行操作和實施的特性。

      2.2 指標體系設計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涉及多領域成果的判斷,目前尚無一套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基于此,需要設計一套指標體系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首先進行指標分級,再對不同級別的評價指標設定下一級指標內(nèi)容,最終形成一套指標體系,利用指標體系可以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

      在綜合科技評價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評價設計為三級指標,并提出表1所示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學術價值、技術產(chǎn)出、應急救援、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等。

      表1 評價指標體系

      續(xù)表1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應急技術裝備要以最終應用為主要目標,因此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時,本文重點考慮了應用性等指標內(nèi)容,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應急救援指標這一主要一級指標,并設定相應的二、三級指標,以此加強對應急救援裝備應用性的評判。這種指標設計主要是考慮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前景的重要性,對應科技成果的研發(fā)需求,以結果為導向進行指標設計,這樣相對于采用一般通用指標的評價,將更有針對性,更加科學、有效。同時,評價指標還充分考慮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適用場景問題,應急救援工作所面對的突發(fā)事件類型往往復雜多樣,因而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評價也需要考慮這種實際應用場景的復雜性。

      評價指標層級越多,數(shù)量越多,往往實際操作難度就越大。在實際開展科技成果評價的過程中,還可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獲取情況、科技成果的多少、實施的難易程度,進一步對指標進行整理,如將指標層級壓縮,將指標數(shù)量減少,這樣能夠進一步減少操作的復雜性,降低實施難度。在進行應急救援裝備項目群成果評價與集成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就對指標進行了縮減,將評價指標設定為二級,相應的指標數(shù)量也根據(jù)實際數(shù)據(jù)獲取情況進行壓縮。

      2.3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分層評價問題

      科技成果評價要結合科研管理方式來進行。我國目前采取項目為主的科技管理方式,科技部的項目管理就設置了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課題這種多層級的科研管理方式。針對不同層級都有相應的科研成果產(chǎn)出,因此科技評價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在應急救援裝備項目群成果評價與集成研究課題的成果評價研究過程中,實際也涉及到了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科研項目、項目集群等不同層級的評價問題,針對不同層級所需要進行的評價也有所側重,具體如表2。

      表2 不同層級科技成果評價的重點

      3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方法研究

      在科技成果評價過程中,一般采取以專家評價為主的方式,通過召開專家評審會議,由專家對成果進行評價,所評價內(nèi)容多以定性為主。此外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多種方法也常常應用于科技成果評價。

      鑒于已知的一些原因,例如目前應急裝備所涉及領域繁雜,應急裝備體系、適用環(huán)境和要求、成果形態(tài)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研究成果也包括了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成熟程度的研究結果;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較為系統(tǒng)、綜合;成果評價可選擇的定量指標比較少,定性指標多,并且總樣本數(shù)量比較少等情況,在評價方法選擇上,更多選擇適宜定性評價的評價方法,這里主要選擇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

      3.1 德爾菲法的應用

      德爾菲法在科技成果評價中應用較為廣泛,也具有一定優(yōu)勢,可以將此方法在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中用于某一環(huán)節(jié)或全程,鑒于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的復雜性,因此主要將德爾菲法用在評價指標的設定、定性值的判定上。

      針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的設定,可在綜合前期科技評價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德爾菲法,向有關行業(yè)專家、學者、企業(yè)管理者等發(fā)出應急裝備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調查表,請其背對背對評價指標的適宜性提出修改意見。按照專家意見,不斷對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和修改,并請專家進一步對指標體系進行判定,最終形成確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可采取德爾菲法,向有關專家、學者、企業(yè)人員等發(fā)出調查函,請其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進行整體評價,并逐步形成評價結果。

      對于專家的選擇標準,借鑒科技項目申報、評審、驗收專家的選擇標準,考慮專家的專業(yè)性,以及對應急裝備科技項目所對應的學科領域、研究內(nèi)容等熟悉程度,專家要長期從事相關領域研究,并對相關評價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同時,還要考慮專家的品格、能力和經(jīng)驗等因素,以實現(xiàn)對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公平評判。由于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實用性特點,特別注意應將從事應急裝備研究、生產(chǎn)、制造、使用的人員納入其中。

      3.2 層次分析法

      通過層次分析法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這一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指標,通過對兩兩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作出比較判斷,建立判斷矩陣,實現(xiàn)最終科技成果評價要求。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本文將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問題設定為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3個層次,構建多層次分析模型。其中,目標層可以理解為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按照先找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的原則,課題研究主要針對“十三五”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應急技術裝備類項目進行成果評價,選取亮點科技成果(如設定為T)。

      準則層,可以理解為成果評價的指標,在這里我們將成果評價指標進行分級,這里設定為二級指標,并給每個指標按照一定的編碼規(guī)則給出代碼,相應形成成果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Ai):學術價值、技術產(chǎn)出、應急救援、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等。

      二級指標(Bik):一級指標(Ai)分解為若干二級指標((Bik),其中i對應著一級指標Ai。

      方案層(pn),是指決策時的備選方案,可以理解為是要進行評價的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的重點研發(fā)項目綜合評價指標,n取1、2、3……到n,指的是第1、2、3......到n個項目,這主要取決于要評價的項目數(shù)。

      圖1 應急技術裝備類項目層次結構模型

      (2)構造判斷矩陣。采取一致矩陣法構造判斷矩陣。對于第一級指標采取兩兩比較的方式;對于第二級指標,針對同一個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的標度方法見表3。

      表3 判斷矩陣標度

      (3)單層指標權重及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進行指標權重判斷,目標層與準則層之間,需要形成一定的權重,需要計算不同指標對于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之間,也需要形成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

      求解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經(jīng)過歸一化后,得到同一層次指標對于上一層次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重,進而形成總體排序權重。

      根據(jù)公式CR=CI/RI,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其中,CI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可由公式CI=(λmax-n)/(n-1)計算得出,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shù);RI為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見表4)。當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特征向量可作為權重向量。否則重新調整判斷矩陣元素取值。

      表4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4)計算系統(tǒng)目標的合成權重。進行層次總排序,確定同一層次上不同因素對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權值排序,這需要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逐層進行。進行一致性檢驗,直到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5)項目成果綜合評價值的計算方法。采用加權平均求和法計算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評價值,計算方法為:

      一級指標的計算:

      Ai=ΣWikBik

      對每個二級評價指標劃分評價等級,采用百分制,其中,Wik為二級指標Bik的權重,這樣計算出來的Ai仍為百分制。見表5。

      表5 一級指標評價方法示意

      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綜合評價指標的計算:

      pn=ΣXiAi

      對每個一級指標劃分評價等級,采用百分制,其中Xi為一級Ai的權重,這樣計算出pn的評價值。見表6。

      表6 綜合評價方法示意

      4 對策建議

      (1)建立綜合的、適用性強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當前應急產(chǎn)業(yè)處于發(fā)展初期,應急產(chǎn)業(yè)覆蓋面廣、鏈條長,應急裝備是其中重要的一類,以應急裝備為重點的應急產(chǎn)業(yè)體系尚在逐步建立的過程中,加強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研究,形成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能夠為應急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有效的科技管理工具,進而推動應急裝備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2)加強應急裝備科技成果應用性評價,完善評價方法。應急裝備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典型應用類產(chǎn)品,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的評價,也需要加強對成果應用性的評價,充分考慮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應用效率和效果。這需要結合應急裝備適用的突發(fā)事件類型、典型場景、環(huán)境條件,對裝備成果的適用性進行系統(tǒng)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注重裝備使用方的參與和使用意見,為篩選出適合應用的有效裝備提供借鑒。

      (3)建立應急裝備科技成果分層評價機制。針對項目、科技成果、項目群等不同科研管理層級和評價對象開展評價研究,加強相關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的研究,構建體系化的評價機制,針對科研管理、應用方、企業(yè)和高校,在科技管理需求的基礎上建立系統(tǒng)化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為應急裝備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產(chǎn)業(yè)化應用,以及供需對接提供評價工具,為開展應急技術裝備的預測提供有效手段。

      (4)構建基于評價系統(tǒng)的應急裝備科技成果數(shù)據(jù)庫和供需對接平臺。依托應急裝備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整合應急裝備科技成果信息,結合科研機構、企業(yè)的信息,專利信息、市場數(shù)據(jù)等進行綜合研判,建立應急裝備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臺,為構建應急裝備資源管理系統(tǒng)提供參考和依據(jù),促進應急裝備科技成果產(chǎn)學研合作對接和轉化應用。

      猜你喜歡
      科技成果指標體系裝備
      好裝備這樣造
      港警新裝備
      防曬裝備折起來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4期)2014-03-11 16:35:49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广宁县| 海林市| 榕江县| 尤溪县| 满城县| 荣成市| 巴东县| 七台河市| 蕉岭县| 邯郸市| 西峡县| 藁城市| 鄂托克前旗| 丰都县| 屏山县| 公主岭市| 车险| 宜川县| 镇远县| 治多县| 交口县| 自贡市| 永顺县| 濮阳县| 乐陵市| 闸北区| 乡宁县| 土默特右旗| 辰溪县| 驻马店市| 绩溪县| 阜新市| 伊通| 长沙县| 安徽省| 陕西省| 仙游县| 毕节市| 固阳县| 伊川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