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山東 東平 271500)
城市建筑在向高層化和大型化發(fā)展的同時,也對建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定挑戰(zhàn)。長期以來,火災事故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建筑內部發(fā)生火災事故產生的濃煙、高溫對受困人員造成的威脅最嚴重。以防火玻璃為主體的防火分隔技術,是一種高效的防火技術,可以阻隔火災和煙霧的蔓延速度,不僅能為消防人員工作開展提供幫助,還能有效減少人員遭受濃煙高溫威脅。
防火分隔技術一般采用防火樓板、防火墻體等,根據防火施工標準和施工規(guī)范,合理安裝防火設施。防火分隔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防火性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火勢,降低火災的破壞程度[1]。此外,在建筑消防中應用防火分隔設施,可以阻擋火焰的侵襲,為人員提供逃生通道,并可以為消防人員提供救援通道,保證救援工作順利展開。此外,防火設施通常采用不易燃材料,可以避免建筑造成損壞,從而降低火災修復成本和難度。
傳統(tǒng)防火分隔墻雖然具有較強的防火分隔性能,但由于防火分隔設施結構的制約,防火設施在外觀形態(tài)方面無法與建筑融合,影響了建筑的美觀性。
防火卷簾一般采用懸掛方式,在發(fā)生火災時,只要控制卷簾下降,便可以發(fā)揮防火分隔的作用。對于某些對外形有要求的建筑,則會對防火卷簾進行特殊處理,使防火卷簾與建筑之間融為一體。當發(fā)生火災時,防火卷簾則會出現無法及時放置的情況,影響了防火設施分隔火焰的作用。
防火閥通常安裝于高層建筑、地下建筑排煙系統(tǒng)的管道中。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檢查難度大,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檢查,若防火閥出現故障問題,不僅無法阻擋火勢和煙霧蔓延,而且會進一步擴大火災,造成更大損害。
玻璃噴頭與鋼化玻璃組合的新型分隔技術,已經通過了權威機構的認證。防火鋼化玻璃厚度一般需要大于6mm,并使用硅密封劑以及不燃豎框進行連接,在火災發(fā)生時,玻璃噴頭會向鋼化玻璃噴水進行降溫,避免玻璃在高溫狀態(tài)下出現炸裂的情況,在應用該項分隔技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組合分隔系統(tǒng)時,可以選擇獨立式噴淋系統(tǒng),在鋼化玻璃兩端位置各安裝一個噴頭,可以避免在火災發(fā)生時,鋼化玻璃溫度不均勻的問題。另外,也可以使用雨淋系統(tǒng)以及濕式系統(tǒng),濕式系統(tǒng)適合在室內使用,雨淋系統(tǒng)適合在室外使用。
(2)鋼化玻璃安裝過程中,嚴禁在安裝時啟動玻璃保護功能,對于玻璃框架的安裝,需要采用不燃材料,玻璃與框架之間需要使用三元乙丙橡膠條進行密封處理,然后使用硅密封劑,對玻璃與框架垂直面接縫處進行密封。
(3)計算鋼化玻璃與噴頭之間的距離,使兩者距離保持在1.83~2.44cm 范圍內,每個噴頭水流量需控制在75.7L/min 左右。若建筑內部安裝了網絡式噴淋系統(tǒng),則需測算水力不足的噴淋系統(tǒng),保證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水力充足;若為雨淋系統(tǒng),就需要控制室外噴頭的水力。對于建筑內部噴淋保護系統(tǒng)的設置,應根據消防安全標準,測算噴頭水量,保證其防火作用。
隨著建筑規(guī)模和數量不斷增長,傳統(tǒng)的分隔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功能和形式多樣化建筑的消防要求,因此新型防火分隔技術的應用就顯得格外重要。對于大型商場及商業(yè)街中,采取防火水幕的分隔方式,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某些跨度較大的商場,有時會采用防火卷簾,但實際應用中,卻存在卷簾扭曲、變形等問題[3]。對于多功能、中庭化的大型建筑,采用傳統(tǒng)分隔技術既無法滿足通透性、采光要求,也會使分隔技術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而防火玻璃具有較強的防火性能,同時也可以滿足大型商場采光等要求。
防火玻璃也屬于鋼化玻璃,但在玻璃表層具有較強高壓應力,比普通的鋼化玻璃耐火效果更強。在建筑防火施工中,避免將防火玻璃更換為單片鋼化玻璃。從耐火性能角度來看,防火玻璃分為隔熱玻璃和非隔熱玻璃,前者為A 類防火玻璃,后者為C 類防火玻璃。在建筑消防中,一般使用的單片防火玻璃包括夾絲型、鍍膜型、特種成分型、高強度型。使用的復合防火玻璃包括復合夾層型、夾絲網型、中空型等。相較而言,單片防火玻璃強度更高、安全性強、老化率低、安裝簡便,適用于商業(yè)建筑。
地下綜合體是指地下大規(guī)??臻g綜合體,如娛樂、商業(yè)、交通等。若地下綜合體發(fā)生火災事故,其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將會是最為嚴重。而由于地下綜合體面積較大,部分建筑有地下二層,傳統(tǒng)的防火分隔技術無法發(fā)揮有效作用。因此需要根據地下綜合體的具體情況以及防火需求,選擇開闊式防火技術進行處理,如步行街、下沉式廣場。
下沉式廣場較為常見的形式有圓形和矩形,需要根據地下綜合體的規(guī)模和布置情況選擇適合的防火類型[4]。由于地下綜合體對流動性、連續(xù)性、完整性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通過限制商業(yè)建筑連續(xù)性面積,對地下綜合體空間進行分隔。具體來說,就是在步行街兩側位置設置噴淋和防火玻璃的技術,并安裝自動消防炮和滅火系統(tǒng)。滅火炮的布置需要注意覆蓋范圍,以保證滅火效果。對于層高大于9m 的地下綜合體,需要設置火災排煙系統(tǒng)、報警系統(tǒng)。此外,可以在下沉式廣場上方設置風雨棚,以提高防火性能。在特殊情況下,適當提高風雨棚設置高度,可以提高下沉式廣場防火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地下綜合體在裝修過程中需要采用難燃、不燃的建筑材料,對于綠色植物以及休息座椅盡量選擇煙氣毒性小、火災載荷密度低、產生煙氣量少的裝飾物。
大規(guī)模商業(yè)建筑具有通透性強、環(huán)境復雜、體量大的特點,一般多為中庭結構,如公共休息區(qū)域通常設置透明玻璃天窗。由于規(guī)模較大,建筑內部空間較大,疏散通道比較復雜,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等分隔技術與商業(yè)建筑環(huán)境會出現沖突,并且防火技術無法滿足建筑疏散人數多、防火分區(qū)多的要求。因此對于建筑公共回廊、中庭等區(qū)域無法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等分隔技術的情況下,可以采用A 類防火玻璃,將建筑中庭回廊與公共回廊進行分隔,以控制中庭、起火層之間的火災和煙氣相互蔓延。通過布置防火玻璃的方式,可以有效阻擋火災和煙霧,保證疏散工作有序展開。對于建筑中庭防火分隔的設置,可以結合建筑消防整體方案,在中庭側面、頂部玻璃窗位置開設排煙口,是中庭側面、頂部玻璃可以起到排煙的作用,同時控制火災產生煙霧濃度、頂棚溫度等,使其保持在安全限度內。
對于大型建筑回廊區(qū)域,利用防火卷簾、防火墻等分隔技術,將建筑空間分隔為面積較小的防火分區(qū)。防火裝置可以安裝到分隔區(qū)域板底部或者梁底部,實現建筑中庭自動滅火系統(tǒng)與其他防火分區(qū)滅火裝置的快速響應。在發(fā)生較大規(guī)模火災時,中庭防火分隔與防火卷簾的分隔和滅火效果相比,有較為理想的效果。此外,對于大型建筑的防火分隔,需要依據國家的防火規(guī)范,對建筑內部防火分區(qū)設置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并適當增加逃生出口數量。
在對建筑消防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建筑的主體結構和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消防設計方案。例如,部分高層建筑較高的樓層在獲取水源時存在一定難度,只有在強力水壓支持下,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出防火分隔設施的作用,因此在消防規(guī)劃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水壓問題。
在建筑消防施工中,想要發(fā)揮出防火分隔設施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對消防施工進行質量控制,要求施工人員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和高超的施工技術,并不斷提高所有施工人員的消防理念,保證施工中嚴格遵守消防施工原則,根據消防標準和施工技術正確安裝和布置消防設施[6]。另外,施工單位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jiān)督,這就需要施工單位及相關部門充分認識到建筑消防施工的重要性,加大施工過程監(jiān)管力度,保證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等符合建筑防火標準,從而提高建筑消防施工質量。
在防火分隔設施投入使用后,管理單位需要加強防火設施的保護和維修工作,以保證防火分隔設施的使用性能。因此,在日常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防火分隔設施進行定期的保養(yǎng)維護,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更換或者維修,保證防火設施正常運行,強化防火分隔設施使用壽命。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下,人民群眾對建筑的消防設計有了較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備良好的防火效果,在人性化和美觀性方面也有較高要求。防火玻璃有較強的防火性能,與玻璃噴頭組合為一種新型防火分隔技術,在建筑消防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分隔技術存在的不足,而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優(yōu)良的防火性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