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影萍
冬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guān)節(jié)炎患者來說,寒冷會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保暖及其他相應措施。其實,糖尿病患者過冬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肌肉攝取葡萄糖能力下降,身體產(chǎn)熱不足,病人怕冷。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在氣溫下降時常易患感冒:感冒不但使血糖升高,而且還可能引發(fā)其他合并癥。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并易合并細菌感染。這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還容易加重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代謝紊亂,引起酮癥酸中毒等各種危重癥。
當糖尿病患者機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交感神經(jīng)處于興奮狀態(tài),胰島素拮抗激素水平升高,會引起血糖升高,導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同時,冷空氣會引起血管痙攣,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并加重并發(fā)癥。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氣溫的變化而隨時增減衣服,以防不測之虞。為了避免受涼感冒,糖尿病患者還應盡量避免去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在保證室溫不宜過低的情況下,居室經(jīng)常通風。
除了保暖,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更應注意控制飲食。管好嘴、邁開腿是糖尿病患者非藥物治療的重要一環(huán)。冬季由于活動量少,食欲旺盛,很多人會依靠食物來增加熱量,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不要過多攝入食物,適當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這樣既能增強耐寒能力,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當然,冬季鍛煉應該講究科學,尤其是鍛煉的時間選擇。很多人喜歡選擇清晨時段鍛煉,但冬天清晨氣溫比平常時段低,人體內(nèi)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強,而糖尿病人又多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遇冷空氣刺激或勞累很容易突然發(fā)病。另外,糖尿病患者清晨多為空腹鍛煉,極易誘發(fā)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同時因早晨氣溫低,人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臨床上把清晨到上午9點列為糖尿病人(尤其并發(fā)有心腦血管疾病者)的鍛煉“警戒線”。因此,糖尿病患者鍛煉時間最好放在下午或傍晚。具體時間在飯后1小時左右為宜,這段時間食物消化吸收較快,特別是糖的吸收最快,血糖值會明顯增高,此時鍛煉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時,飯后鍛煉還能防止空腹鍛煉可能帶來的低血糖。
冬天洗澡多喜水溫高,稍不注意就可引起嚴重的燙傷、感染,因此水溫不宜超過40℃;有皮膚破損的糖尿病患者洗澡易加重皮膚感染,應該等傷口愈合后再洗澡: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不宜泡腳。糖尿病患者在用熱水袋、暖手寶、電熱毯或使用炭火、木柴明火取暖時,小心燒燙傷。因為糖尿病人本身就存在傷口難以愈合的情況,易形成難愈合性創(chuàng)面。燙傷下肢還可能發(fā)展為嚴重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