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宇媛(浙江:義烏公學)
現(xiàn)階段,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科學,小學低年級是學生科學意識和能力形成至關(guān)重要的階段。但是目前部分教師還深受傳統(tǒng)科學教育的影響,在低年級科學課程教學中機械地灌輸科學理論、概念和知識,消磨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活力。教師只有把握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奇、愛模仿、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特點,抓住他們科學意識和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活力課堂教學,給予學生正向激勵與正面評價,增強其學習活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科學,真正愿意探索科學的奧秘。筆者將從現(xiàn)階段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xiàn)階段進行課堂教學嘗試和具體實踐方法三方面著手,簡單闡述自己的觀點。
案例描述:某教師在執(zhí)教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測量降水量》一課時,學生就大小不一的雨量器測量同一天的降水量,測量得到的高度是相同的這一點提出疑問,認為口徑大的雨量器接到的雨量會比較多,高度也就比較高。此時教師回答:“口徑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同一天的降水量的確是相同的,大家可以回家找材料試一試。”然后對這一問題就沒有了過多的交流。
此案例中,學生在課堂中提出了一個特別好的問題,說明他們在課堂上的思維是活躍的。但是,教師卻沒有進行適當?shù)囊龑?,沒有進行語言的解釋,更沒有動手操作進行現(xiàn)場答疑,而是一味地讓學生課后解決,卻沒有想到課后解決的后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案例描述:某教師在執(zhí)教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認識物體的形狀》一課時,將學生活動作為教師的活動來進行。教師在相同大小的盒子中平鋪一層乒乓球、小木塊、橡皮、螺母等,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平鋪的結(jié)果,在活動手冊上進行記錄,而沒有讓他們進行直觀體驗。
此案例中,教師不僅沒有讓學生動手參與活動、直觀體驗,而且還忽略了同樣重要的一點:班級內(nèi)各個小組獲得的平鋪結(jié)果也會有多種情況,在小組活動和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同學之間進行思想碰撞、各小組間進行比較,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案例描述:現(xiàn)階段,大部分教師潛意識里認為,只有在紙筆測試中成績突出的學生才是能力強的,卻忽略了學生的獨特性和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學生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知識,學會科學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
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表現(xiàn)在易受影響、可塑性強,在此階段,如果學生能夠接受大量積極的信息,對其健康成長將影響巨大。利用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科學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向他們傳遞積極的科學時事信息。例如: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長沙逝世,教師通過播放相關(guān)視頻,讓學生了解袁隆平爺爺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的杰出貢獻;2021年6月17日,搭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教師通過播放相關(guān)視頻(如圖一),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突破了新高度。在此類重大事件的時間點,如果教師能夠向?qū)W生提供相關(guān)文章、視頻進行閱讀和觀看,及時向?qū)W生傳遞相關(guān)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不僅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印象,震撼學生的心靈,學生還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yǎng)成社會責任感。
圖一 學生觀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現(xiàn)場直播視頻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強烈的直觀感受狀態(tài),因此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靈活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可視化,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提高教學活力。我們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情境(如圖二),還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提供大量的直觀感性材料,如圖片、視頻等。以教科版二年級下冊《通過感官來發(fā)現(xiàn)》為例,筆者進行了如下設計。
圖二 學生觀察蝸牛
材料準備:六杯稀釋過的醋
師:同學們,老師早上吃雞蛋的時候,向食堂的阿姨要了一些醬油(指向手中的液體),請大家思考一下,利用視覺,你觀察到這杯醬油有什么特征?
生回答:這杯醬油是棕色的,有點透明。
師: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觀察之外,還可以利用什么器官觀察這杯醬油呢?
生:還可以用鼻子聞、用舌頭嘗。
師:現(xiàn)在就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到講臺上拿一杯醬油,回到座位后,小組進行觀察活動。
(學生活動)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聞到了酸酸的味道,嘗起來也是酸酸的味道。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還認為食堂阿姨給老師的是醬油嗎?
生:不是,是醋!
師:那剛剛我們只用眼睛觀察的時候,為什么沒發(fā)現(xiàn)呢?
生:因為用眼睛觀察只能觀察到顏色、透明程度、形狀這些特征。
師:是呀,只用一種感官觀察,我們得到的信息比較少,運用多種感官,我們得到的信息就比較全面。
師提問:有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的人,某種感官存在缺陷,那他們的生活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生回答)
師:(播放聾啞人、盲人的生活視頻。)
通過視頻,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到殘障人士在生活中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理解了缺少某種感官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感悟到感官的健全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更全面的事物信息,應對殘障人士心懷人文關(guān)懷,逐步形成社會責任感。
除上述方法外,我們還可以形象的物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深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加深對知識的領會。例如,在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觀察魚》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班級內(nèi)的每個科學小組帶一條魚來,在課堂上進行直接觀察,讓學生觀察魚是如何運動、如何呼吸的。通過自己的直接觀察、教師的講解,學生對魚利用鰭進行運動,利用鰓進行呼吸等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心理學表明,在平時的教學中,展示環(huán)節(jié)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用相機拍下學生優(yōu)秀的作業(yè),插入到課件中在課堂上展示;或者將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外墻進行粘貼、懸掛(如圖三)。這樣生動有趣的展示方式不僅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增加了無限的樂趣和熱情,更增加了學生的自信。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教師應當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展示空間,為成績沒有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提供平臺以展示自己,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閃光點,增強自信心。通過展示出來的各式各樣的作業(yè)、作品,學生可以在欣賞過程中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及時取長補短。這種做法,也會讓寫出好作業(yè)、做出好作品成為一種熱潮,在班級里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氛圍。
圖三 二年級學生作品展覽
心理學表明,小學低年級時期,學生已經(jīng)形成自我認知能力,具備自主性,同時對服從的教育方法開始有了擺脫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家長不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從多維角度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其閃光點采用正向的評價原則,多表揚多鼓勵,幫助他們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緒。教師和家長還要用積極的情緒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勤奮學習、積極向上,激發(fā)學習熱情,在學習中找到興趣,獲得成就感。(如圖四)
圖四 獲得“專注之星”的六位同學
學校舉辦各色科學活動,例如現(xiàn)場實驗展示(如圖六),讓充分準備的學生面向全校師生進行現(xiàn)場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參加現(xiàn)場展示的學生的自信與熱情,也可以在未參加的學生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學校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科學研學活動,在全校營造科學學習的氛圍。教師也可以布置趣味實踐作業(yè),如低年級學生2021年科學暑期作業(yè)為:選擇一座城市科技館進行深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拍照攝影記錄,最后利用手機剪輯App制作成科技館研學V log。
圖六 校內(nèi)現(xiàn)場實驗展示
綜上所述,科學教師需正視科學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大膽嘗試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選擇合適的方法將其運用于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活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