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魯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xiāng),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背景介紹
這首詩作于1920年一、二月間,當時詩人雖遠在日本,卻時時刻刻關(guān)注著祖國發(fā)生的一切。洶涌澎湃的五四運動浪潮同樣沖擊著他。他后來說:“‘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爐中煤》便是我對于她的戀歌。”
詩歌解讀
詩歌第一節(jié),作者把祖國喻為“年青的女郎”,表達了自己眷戀祖國的熱烈感情。接著,詩人以“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我的思量”,表達了自己與祖國兩情依依的密切關(guān)系,既顯示了自己報國濟民的情意,又寄托了對祖國革命與運動繼續(xù)發(fā)展壯大的期望。
在第二、三節(jié)中,作者以煤自喻,寄寓著對被壓迫、被奴役的下層人民的同情和歌頌。“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既表達了作者對光明的渴求與贊頌,又傾訴了自己對祖國的光輝前途、民族的發(fā)達興旺的希冀,以及對“報國濟民”躍躍欲試的心情。
第四節(jié),進一步說出自己心愿,“自從重見天光”之后,“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xiāng)”。這故鄉(xiāng),是晨光朗照的中國,是革命將起的中國,怎能不使詩人心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