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付師一*,王榮民,曹華斌,楊帆,顧瑤,周曦文
(1.江西省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江西 南昌 330045)
近年來,江西省肉羊產(chǎn)業(y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在2020年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牛羊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提升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水平。傳統(tǒng)的養(yǎng)羊方式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規(guī)?;犸曇寻l(fā)展成為江西省養(yǎng)羊業(yè)的新態(tài)勢。規(guī)?;犸曉诒Wo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農(nóng)副資源以及秸稈利用率,做大肉羊產(chǎn)業(yè)中具有巨大優(yōu)勢。湖羊作為江蘇太湖流域一帶的綿羊品種,成功引入江西省,在規(guī)?;狃B(yǎng)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適應性,肉用性能也較本地山羊優(yōu)秀,可廣泛用于肉羊產(chǎn)業(yè)中。但規(guī)?;狃B(yǎng)肉羊也帶來了新的技術問題有待研究解決。本文就適用于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三種不同輕簡化飼喂模式,對湖羊育肥生產(chǎn)性能、肉品質及經(jīng)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旨在探討和優(yōu)化飼喂方式,為推廣肉羊規(guī)?;犸暤妮p簡化飼喂模式提供科學依據(jù),促進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化健康有力轉型,提升產(chǎn)業(yè)市場競爭力。
選擇36只健康無病、3月齡左右、體重20~25 kg的湖羊公羊。
1.2.1試驗分組
按全價顆粒料(A組)、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B組)、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C組)3種飼喂方式將36只試驗羊隨機分成3組,每試驗組12只,預飼期7天、正式期58天的強度育肥。
1.2.2試驗日糧
表1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1.2.3飼養(yǎng)管理
采用高床全舍飼養(yǎng)模式,按照羊場常規(guī)程序進行消毒、驅蟲和免疫。各試驗組預飼期和正式期的日糧相同,每天8:00和16: 00分兩次飼喂,自由飲水。試驗開始之日早上空腹稱重,將稱重的重量作為初始重。預試期干物質采食量按照體重的5%投喂。隨后每天根據(jù)前一天剩料情況,調整飼喂量,保證第2次投喂時飼料槽中的有約1%的剩余料量,試驗期間每天早上喂料時記錄每組羊的精料和粗飼料投喂量和前一天的剩余量。
1.2.4測定指標及方法
宰前活重:試驗結束后,每組隨機選擇3只羊屠宰,屠宰前禁食24 h、禁水3 h,稱重,記為宰前活重。
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天數(shù);平均日采食量=∑(飼喂量-剩余量)/實驗天數(shù);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胴體重:屠宰放血后,剝去毛皮,去頭、前肢膝關節(jié)、后肢趾關節(jié)以下的部分和內臟(保留腎和腎脂)后,靜置30 min后稱重。
屠宰率:胴體重與屠宰前活重之比。
W1#=0.6(0.6415,0.1279,0.7428,0.1056,0.0961)+0.4(0,0.5089,0.4449,0.5179,0)T=(0.3849,0.2803,0.6236,0.2705,0.0577)T
背膘厚:用游標卡尺測量第12對肋骨與第13對肋骨之間眼肌中部正上方脂肪的厚度。背膘厚評定分5級:1級<5 mm、2級5~10 mm、3級10~15 mm、4級15~20 mm、5級>20 mm。
眼肌面積:測量背最長肌的橫切面,用硫酸紙繪出眼肌橫切面的輪廓,采用眼肌面積(cm2)= 高×寬×0.7公式計算。
肌肉pH值:宰后45 min測定背最長肌肉樣。在被測樣品上不同部位切三個十字口,插入探頭,待讀數(shù)穩(wěn)定后記錄并計算平均值。
瘤胃液pH值:宰后立即在瘤胃上、中、下部各切三個十字口,插入探頭,待讀數(shù)穩(wěn)定后記錄并計算平均值。
飼料增重成本(元/kg)=總采食量×飼料單價/總增重
增重效益(元/只)=(活羊實時價格-飼料增重成本)×總增重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2010進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 25.0軟件的單因子方差(One-Way ANOVA)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多重比較采用LSD法。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由表2可知,B組的總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高于A組和C組;C組的平均日采食量低于A組,平均日增重高于A組。三個試驗組中C組的料肉比最低,為6.81,增重效益最高,為165.93元/只,比A組多46.29元/只,比B組多13.34元/只。
表2 不同飼喂模式對肉羊育肥效果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試驗中,發(fā)現(xiàn)A組湖羊平均日增重低于70 g/d的3只、C組1只,而B組中未見。
由表3可知,A組的屠宰率極顯著高于B組(P<0.01),C組的屠宰率顯著高于高于B組(P<0.05),A、B兩組的屠宰率差異不顯著(P>0.05)。A組瘤胃液pH顯著低于B、C兩組。A、B、C三個試驗組的眼肌面積、背膘厚、肌肉pH值差異均不顯著。
由表4可知,3個試驗組中肌肉中水分含量為76.00%~ 77.03%、灰 分 含 量1.04%~1.10%、蛋 白 質 含 量20.13%~20.27%、脂肪含量1.58%~2.63%,3組間的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飼喂模式對羊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由表5可知,3個試驗組中A組的磷含量最高,為22.80 mg/kg,高于B、C兩組,且與C組磷含量21.57 mg/kg達到顯著差異(P<0.05);C組的鈣含量最高,為48.57 mg/kg,極顯著高于A組的31.00 mg/kg、B組的32.50 mg/kg(P<0.01);B組的鐵含量最低,為16.57 mg/kg,低于A組的20.63 mg/kg,C組的20.07 mg/kg,但差異不顯著(P>0.05);硒含量、鋅含量在3個試驗組中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
表5 不同飼喂模式對肌肉礦物質含量的影響單位:mg/kg
由表6可知,3個試驗組中,B組的棕櫚酸含量為26.13%,比A組的23.63%高出2.50%,比C組的25.67%高出0.46%,差異均不顯著(P>0.05);B組的硬脂酸含量為19.37%,比A組的15.24%高出4.13%,比C組的15.87%高出3.50%,差異顯著(P<0.05);B組的油酸含量為38.73%,比A組的34.50%高出4.23%,比C組的35.43%高出3.30%,差異均不顯著(P>0.05);B組的亞油酸含量為11.67%,比A 組的18.53%低6.86%,差異顯著(P<0.05),比C組的16.57%低4.90%,差異不顯著(P>0.05)。
表6 不同飼喂模式對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響
由表7可知,3個試驗組間的各類氨基酸含量及總氨基酸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7 不同飼喂模式對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不同的飼喂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湖羊的生長性能。從本次試驗湖羊的日增重從高到低表現(xiàn)來看,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全價顆粒料,料肉比從低到高表現(xiàn)為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全價顆粒料〈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說明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組的飼料轉化率較其他兩種飼喂模式高。從飼料增重成本對比,3種方式中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增重效益略微優(yōu)于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而全價顆粒料的增重效益最低。但值得注意,本次試驗中全價顆粒料組出現(xiàn)了3只生長速度緩慢的湖羊,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組出現(xiàn)了1只生長速度緩慢的湖羊,而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組全組健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全價顆粒料中粗飼料長度較短,反芻動物進食太快,不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大量唾液,也不利于刺激反芻動物的瘤胃產(chǎn)生反芻行為,反芻功能下降又進一步導致唾液分泌量減少。同時攝入瘤胃粗纖維的長度不足,使得瘤胃精料發(fā)酵過快,瘤胃內環(huán)境酸堿失衡,最終損害瘤胃發(fā)酵功能,抑制了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利用,最終造成動物機體生長發(fā)育遲緩。與品種豐富多樣化的粗料混合相比,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可能因攝入的纖維類型、營養(yǎng)較為單一,不利于滿足動物機體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從湖羊育肥期間保障正常瘤胃發(fā)酵功能,促進動物機體健康方面比較,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的效果最佳。
采用全價顆粒料、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飼喂方式育肥湖羊的屠宰率相對于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試驗組提高了5.29%~5.9%,說明在提高湖羊的產(chǎn)肉性能方面全價顆粒料、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方式較優(yōu)。試驗同時發(fā)現(xiàn)采用全價顆粒料飼喂的空腹24小時后湖羊瘤胃pH值仍顯著低于其他兩個試驗組。進一步印證了采用全價顆粒料飼喂模式相對于其他兩種飼喂模式,在規(guī)模生產(chǎn)中更容易誘發(fā)湖羊瘤胃酸度過低甚至發(fā)生瘤胃酸中毒,影響動物機體健康生長。但不同飼喂方式對湖羊肌肉pH值沒有明顯影響。
不同飼喂模式對湖羊肌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沒有明顯的影響。2%~3%的肌內脂肪含量是新鮮肉的一個理想標準[1]。
不同飼喂模式下湖羊肌肉鈣、磷含量存在明顯差異。導致此結果可能與此次各試驗組的日糧中粗料結構組成不同,動物機體內的鈣、磷吸收和代謝利用有差異。有研究指出不同飼料中鈣、磷存在形式與其吸收效率密切相關[2],不同植物原料的磷的有效利用率也不同[3]。鈣、磷是動物體內含量最豐富的礦物元素,對動物的生長發(fā)育、能量代謝、信號傳遞等過程有重要作用[4,5]。鈣元素是肌纖維形態(tài)結構變化過程中的信號物質,磷元素是上述過程中ATP的組成元素。肌纖維形態(tài)結構變化直接影響肌肉嫩度。不同粗飼料來源中鈣、磷含量的吸收利用及對肉品質的影響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試驗組的肌肉飽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最高,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含量最低??赡芘c瘤胃微生物的氫化作用有關。瘤胃中發(fā)揮氫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纖維分解菌[6],不同粗料來源影響瘤胃微生物菌群[7,8]。肌肉脂肪酸含量與組成是反映肉品質的重要指標[9,10]。試驗表明不同飼喂模式對湖羊肌肉中硬脂酸、亞油酸含量有明顯的影響,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推測飼喂模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羊肉的肉質風味與營養(yǎng)。
不同飼喂模式對湖羊肌肉各類氨基酸及氨基酸總量無明顯的影響。
不同飼喂模式下,因粗飼料來源不同影響了湖羊的育肥效果及養(yǎng)殖效益。綜合考慮育肥效果及動物機體的健康狀況,粗料混合+顆粒精補料的效果最佳,干花生秸稈+顆粒精補料效果次佳,而全價顆粒料飼喂效果并不理想。不同的粗飼料來源可能會影響肌肉中鈣、磷及脂肪酸含量,從而影響湖羊的肉品質,對湖羊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