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靜 by Yang Jing
(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
在歷史上,《韓非子十過篇》中有虞舜做食器的記載:“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北砻髟缭诰嘟袼奈迩甑挠菟聪挠頃r代,食器和祭器已經髹涂朱黑兩色漆。緊接著漆器又取代了青銅器,器的作品在古代大多是貴族專享,可見,漆瓷胎漆器隸屬于文人精英階級的物品。后來在王世襄先生的《髹飾錄解說》中,敘述“磁”即是“瓷”,瓷胎漆器源于唐代的秘色瓷,從據陜西法門寺出土的晚唐時期的《金銀平脫秘色瓷碗》,我們不難看出秘色瓷的藝術魅力。它口徑23.7cm、高8.2cm、深7.1cm,非常的富麗堂皇、熠熠生輝。漆碗內外分別飾以黃釉和金銀平脫髹飾,器口及器底均包有銀棱扣飾,屬于傳統(tǒng)大漆髹漆鑲嵌工藝。由于瓷碗用鸞鳥團花紋與金銀飾片的面積較大,所以需要用料較厚,鏤刻呈現的紋理清晰效果也更好。《金銀平脫秘色瓷碗》是我國歷史上金銀裝飾瓷胎漆器的先河。
還有,故宮博物院近年收購到剔犀壽字云紋瓷胎尊大瓶,是瓷作胎的雕漆。通身上漆,與一般剔犀器無異,只有瓶里及底足露出瓷質。通體除中部雕有四個篆體“壽”字外,其它部位均雕如意云頭紋,口內沿飾連續(xù)回紋。瓶作花觚式,是大明成化年制,說明大漆的髹飾時代早就開始,其造型為仿制成化青花瓷尊。旅順博物館有兩件瓷胎螺鈿漆器,一為罐,一為筆筒,兩器均無銘文。作為瓷胎漆器,用七彩薄片螺鈿鑲嵌,實屬罕見,堪稱國內難得之珍品。這對于我們認識和了解髹漆瓷器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實物資料,也是研究瓷胎漆器的重要價值。
在類型上,漆器的種類不僅有瓷質,還有木、竹、金屬、玻璃、樹脂、塑料、紙質、麻繩麻布、脫胎等胎體形式(如表1),它們構成了完整的漆藝體系?,F唯有瓷胎漆器是發(fā)展最快的,它緊跟時代的步伐,與茶道文化、插畫藝術、建筑裝飾等相融合,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藝術作品。
在實用價值上,同時不同材料的相互結合也得到迅速的進步,或大漆、或金銀、或織物等一系列新品的呈現,豐富了物質生活需求。瓷器與大漆完美的融合順應時代發(fā)展,并有別于其他胎體本身的特色,實用的功能更為廣泛,具有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這也是瓷胎漆器與眾不同之處。在審美上,由于瓷器用品的日益擴張,裝飾紋樣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情趣,構成了或華麗富貴,或質樸粗獷,或寧靜淡雅的不同裝飾風格樣式。與其他胎體相比,瓷胎漆器還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造型,它綜合了多形式的審美,有優(yōu)雅意蘊的裝飾,有新穎別致的樣式,還豐富多彩的顏色??傊?,瓷胎漆器更符合現代人的多元審美需求。
當下,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筆者本著對傳統(tǒng)瓷器與大漆的傳承,對福建德化現有大量瓷胎漆器的制作工藝研究。在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倡導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秉持著“萬物皆可漆”的理念,本文作品將大漆藝術與陶瓷藝術的相融合,旨在傳遞瓷與漆文化的中國聲音。
灰料是傳統(tǒng)漆藝技法中最基礎的方法,同時也是表現胎體最重要的一種手段。髹漆中灰料的厚與薄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厚的部分體現敦厚,薄的部分體現輕盈,厚薄相結結合,體現古人古老的辯證法思想,使得整個作品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與審美品位。
在制作方法上,用生漆調少量的瓦灰,使漆灰具有一定的黏性,不可太稀太稠,因確保漆的黏性。因此,在調制漆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關系到漆器的直接效果及磨顯效果,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瓷胎漆器灰料罩茶杯(如圖1),在茶杯的下部分位置,用大漆調瓦灰使之具有一定的粘和性,再等灰料干后,用透明大漆調金粉,流淌于灰料之上,構成不同深淺的大漆溫潤的金屬色,使得該瓷胎茶杯具有極高的肌理質感與視覺美感。
圖1 灰料罩金
在藝術審美上,該作品的設計主要參考了日本美學“物哀”的理念,整個作品以低飽和度、灰暗的色彩來展示,白色的部分尤為突出,如同一場白茫茫的大雪覆蓋住整個天地,大雪融化進枯木,在陽光的照射下,枯木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在絕境中依舊存有希望。
《髹飾錄》記載:“凡一切造物,禽羽、獸毛、魚鱗、介甲,有文彰者皆像之,而極仿模之工。巧為天真之文,故其類不可窮也?!薄罢明邸弊忠饪赡苡纱硕鴣恚侵阁w現髹漆與變涂技法的千變萬化以及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
彰髹變成為大漆髹涂是漆器作品制作的最直接的一種手段,通過色漆多層的髹涂產生不同的肌理層效果,漆層表面留下的各種凹凸,再通過有意無意的肌理效果處理,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層次化的美感。因此,彰髹對瓷胎漆器的形體選擇尤為重要,瓷器形體要與髹漆技藝的表現相符相融,其用優(yōu)美的特征表現胎體的韻律美感,髹漆之后成為經典的藝術作品。
瓷胎漆器髹漆變涂茶罐(如圖2),其茶罐在原有的瓷胎上進行大漆髹涂多層色漆,髹涂的紋理隨意個性明顯,出現的不同色漆的濃淡變化。就算是同一色彩也有細微的過度變化,通過磨顯便生朦朧的美,使得茶杯的形體非常簡潔、美觀,其大漆的色彩溫潤含蓄,其作品具有現代感又不失典雅。
圖2 髹漆變涂
這款作品的設計很好地展示了我國古代儒士儒雅敦厚的精神內涵。整個漆器形態(tài)端莊、厚實,顏色的選擇上雖然是紅色,但卻不過分張揚,紅中帶橙,顯得中正。遠看,低調樸素,但湊近細看,卻內涵豐富,金色花紋耐人尋味。
《髹飾錄》載:“五彩金鋼,其文陷于地,故屬陰?!辫偳妒秦S富大漆藝術表達的一種常用方法,它具豐富裝飾的效果,不僅能突顯大漆的兼容性,增添大漆的肌理色彩,還能彌補大漆材料裝飾肌理的單一性,創(chuàng)造出千變萬化的視覺效果。
鑲嵌工藝歷史極為悠久,利用大漆的粘性,將蛋殼、金銀、貝殼、螺鈿等材料作為漆器面上的裝飾,或粘貼于漆面的表層,或粘貼于漆的底層。
瓷胎漆器鑲嵌蛋殼水滴(如圖3),用鑲嵌蛋殼的白點綴其中,反補大漆白色的缺陷,作品采用塊狀的粘貼,構成點狀裝飾視覺效果,同時結合大漆的紅來輔助單一大漆色彩,展現高貴的大漆的漆層變化。最后統(tǒng)罩金漆,形成不同流動滲化的視覺效果,獨具個性。鑲嵌材料與工藝的巧妙結合,產生不同的肌理,頗有奇趣,柔潤閃爍,形成了與其他藝術不同的視覺效果,豐富了漆藝的藝術語言。同時整個作品的線條是流暢的,猶如女性婀娜的身體,這個線條設計是吸收了日本美學理論“意氣”,意氣追求的是其原始而自然的美麗,不過分追求人工的雕琢,展示的是柔美。但不僅僅如此,對于底部的設計,意氣之美進入了第二層次——氣概。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與柔美相對的,在某種程度上與“柔”對抗的強勢姿態(tài)。
圖3 鑲嵌蛋殼
瓷胎漆器具有悠久的歷史,瓷與大再次融合與碰撞,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緊跟時代的步劃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時代的使命感,同時又具有新時代的特征,將繼續(xù)衍生很多美好的故事,也匯集兩種門類的技藝之精華,再現跨界重組,煥發(fā)出瓷胎漆器藝術特色,體現中華傳統(tǒng)技藝匠人精神。國家在文化自信與工匠精神等方面均對“漆”這種極具東方神韻的藝術表示認可。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p>
國家對大漆藝術的肯定和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重視和期望,這無疑是為漆藝術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讓瓷胎漆器世世代代傳承延續(xù)亙古綿長,折射出傳統(tǒng)手工藝的獨特藝術魅力,這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手藝人“匠心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