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華
(華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021 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嶄新命題,隨即引起了學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學者們圍繞這一命題從不同角度展開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筆者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方面對當前學界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進行綜述和評析,以期推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分期,目前學界主要有“三期說”和“四期說”兩種觀點。鄒紹清等學者提出了“三期說”,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分期劃分為以堅定信念、英勇斗爭的紅色革命精神為核心的初創(chuàng)期(1921—1949年),以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建設精神為核心的探索期(1949—1978 年),以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為核心的全面推進期(1978 年—)〔1〕。更多學者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在實踐中與時代互動共生的,其歷史分期應與黨的發(fā)展的歷史分期相一致。例如,李海榮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分期應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與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1949 年)相對應的萌芽初創(chuàng)期;第二階段是與黨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 年)相對應的探索成長期;第三階段是與黨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年)相對應的繁榮發(fā)展期;第四階段是新時代(2012 年—)的整體構建期〔2〕。這些學者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以上四個歷史時期分別以爭取革命成功、獻身國家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復興為主題,都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精神底色,因各階段黨的歷史任務的不同而變化,前后承續(xù)、動態(tài)發(fā)展,呈現出同中有異的精神特質。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系列偉大精神形成于不同歷史時期、產生于不同地域、承載于不同主體,要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進行系統(tǒng)研究,就需要對其作橫向類別劃分。目前學界主要有四種橫向類別劃分的主張:一是依據主體形態(tài)劃分為地域類、事件類、人物類〔3〕;二是依據作用對象劃分為全局類、地方類、行業(yè)類、集體類、個體類〔4〕;三是依據產生方式劃分為重大事件孕育的偉大精神(事件類)、特殊地域產生的偉大精神(地域類)、先進模范人物彰顯的偉大精神(人物類)、科技創(chuàng)新激蕩的偉大精神(科技類)、重大災害磨礪的偉大精神(災害類)〔5〕;四是依據形成時間劃分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來源”的“序譜”和“革命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新時代偉大奮斗精神”四個主題的“正譜”〔6〕。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源頭。此后,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多維解讀就成為學界的研究重點,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丁俊萍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和起點的,其中的具體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詮釋〔7〕。何虎生、張林認為,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成了歷史傳承關系和系統(tǒng)主導關系,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最高層次的精神形態(tài),在結構上構成主導脈絡,在思想上樹立主導觀念〔8〕。
學者們在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過程中,總結了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經驗。例如,鄒紹清提出,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弘揚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必須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實踐中構筑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必須在堅持中國特色文化發(fā)展道路中賡續(x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必須善于發(fā)掘在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成長起來的個人或群體的先進事跡來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必須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國家認同與推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書寫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1〕。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不是隨機無序、主觀臆造的產物,也不是純理論、純思想的簡單堆砌,而是有其內在的生成機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有一個逐步形成、迭代發(fā)展、層積、累迭的生成過程,并沿著一定的內在邏輯不斷傳承發(fā)展?;诂F有研究成果,可將學者們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生成機理和內在邏輯的研究大致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理論根基的研究。精神之偉力源自其思想根基之科學,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的引領下形成的。劉曉哲、朱曉妍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及其形成歷程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構建〔9〕。正因為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才能成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
二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歷史底蘊的研究。王易認為,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諸如仁者愛人、民為邦本、天下大同、革故鼎新、知行合一等文化精華,已滲透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以符合時代特點的表達方式體現于不同的歷史時空中〔10〕。劉海飛也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正是已融入中華民族血液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孕育出的新形態(tài)〔11〕。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深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且在歷史延續(xù)中不斷升華,具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根源。
三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實踐基礎的研究。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推動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在新的偉大實踐基礎上不斷傳承發(fā)展。高振崗、王廷棟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的基礎上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精神結晶〔12〕。還有一些學者從黨帶領人民奮斗實踐的角度論證了具體精神的形成歷程,如張有武、陳智認為,井岡山精神源于黨在井岡山革命時期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13〕;張新峰認為,改革開放精神源于黨領導人民把握歷史大勢、抓住變革時機開啟改革開放的實踐〔14〕;周進認為,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源于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15〕。
隨著歷史時空的不斷轉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具體內容越發(fā)多元豐富,但貫穿其中的核心內涵與精髓要義是始終如一的。從既有研究成果來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內涵與精髓要義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一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薄?6〕顏曉峰認為,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所蘊含的求真理、求進步、求解放的革命精神、科學精神、時代精神是熔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原料〔17〕。王易認為,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深層內核,正是在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投身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事業(yè),探索出適應中國實踐的革命道路〔10〕。
二是深厚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一以貫之的主題主線,秦玉娟認為,從精神內涵來看,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精神都飽含著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濃烈情感,都蘊含著上下同心、團結一致、堅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尊嚴的堅定決心,都包含著矢志報國、無私奉獻、攻堅克難、不懼犧牲的寶貴品質;從歷史使命和行動價值來看,作為最堅定的愛國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擔當,是內容豐富、樣態(tài)各異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本質屬性與核心要義〔18〕。
三是堅定的人民立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根本的宗旨和恒久不變的初心。鄧純東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體現出堅定的人民立場,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作為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保證人民權力,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19〕。
四是實干的創(chuàng)業(yè)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20〕。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蘊含著開拓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實干作風。陳雨萌認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秉承創(chuàng)新、科學、實干的創(chuàng)業(yè)傳統(tǒng),創(chuàng)下了建國之業(yè)、立國之業(yè)、富國之業(yè)、強國之業(yè),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實踐屬性,標識出中國共產黨人奮發(fā)有為、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髓要義〔21〕。
五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鍛造出崇德向善、奮發(fā)向上的強大道德力量。王易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所以具有穿越時空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原因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真實地塑造英雄之“形”、詮釋模范之“神”,匯聚了向上向善的強大道德力量〔10〕。王鈺鑫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道德力量,體現在中國革命道德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具有認識功能、規(guī)范功能、調節(jié)功能,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2〕。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黨的思想理論、性質宗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集中體現,是在黨帶領人民奮斗的歷程中所形成的多領域、多層次的精神系統(tǒng),以其自身鮮明的特征表達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
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鮮明特征,俞婷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由多種精神形態(tài)構成的統(tǒng)一體,具有精神同源和價值同向的內在統(tǒng)一性〔23〕。劉海飛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特征包括:在個體組成上的體系性,在產生時間上的前后相繼性,在涉及領域和行業(yè)上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在地域起源和命名形式上的廣泛性和豐富性〔11〕。
學者們分析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時代價值,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政治價值的研究。政治價值主要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對治國理政和黨的建設的作用。王冠、李雪勤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是一種政治符號,也是一種治理工具,在政治實踐中具有“創(chuàng)造政治記憶、整合意識形態(tài)、提升動員效能”〔24〕的政治功用。其他多位學者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政治價值亦有粗略論述,筆者將其匯總概括為以下內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有助于強化對黨的政治認同,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整合作用,有助于提升政治動員效能,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黨形象,具有重要的興黨強黨價值。
二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文化價值的研究。文化價值主要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對文化發(fā)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鄧凌月從文化建設的角度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有助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氣,并將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形成完善提供重要支撐〔25〕。劉國瑞則從精神動力的角度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不僅是立黨強黨的精神財富,更是國家治理的精神支撐、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和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26〕。王霞則進一步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破解現代性精神危機的思想武器,是建設新型現代性文明的精神法寶,是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27〕。
三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社會價值的研究。社會價值主要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對社會發(fā)展和社會建設的作用。鄧凌月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含和承載的崇高信念、精神氣質、價值追求、行為邏輯等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認同,進而重塑社會行為模式〔25〕。劉曉哲、朱曉妍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有助于激發(fā)艱苦創(chuàng)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動力,有助于涵育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大愛大德,培養(yǎng)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的職業(yè)道德,塑造克己奉公、儉以修身的個人品德〔9〕。佘雙好、王弢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教化社會成員尤其是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優(yōu)質精神資源,可以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推動青少年樹立正確人生觀,激勵青少年保持昂揚精神狀態(tài),引導青少年形成優(yōu)良人格品質〔28〕。
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未來的賡續(xù)發(fā)展最終也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鄧凌月認為,新時代傳承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促使廣大人民群眾以實際行動遵循和踐行偉大精神的具體要求,真學真信真?zhèn)髡嫘?,用偉大精神鑄魂育人,把偉大精神融入社會、融入生活〔25〕。劉曉哲、朱曉妍提出,可以通過“大眾+分眾”“整體+分層”“輸入+輸出”的宣傳教育機制,使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價值內核,從而實現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自覺認同和主動運用〔9〕。
在新時代,傳承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應在生活化的場景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教化,應在文藝化的氛圍中實現偉大精神的當代解讀,應在全媒體時代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進行偉大精神的意義輸出。陳紅娟認為,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發(fā)展中應關注“非具象化存在而進行意義建構的文化元素”〔4〕。胡一峰認為,應鼓勵創(chuàng)新戲劇表演方式,以更具時代感的方式演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創(chuàng)造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劇角色來彰顯偉大精神的時代力量〔29〕。彭濤認為,影視劇“在其影像實踐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再現或表現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的各種偉大精神”〔30〕,是通過影像書寫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具有構建集體記憶增進歷史認同感,踐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30〕。韓晗認為,紅色工業(yè)遺產作為一種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場所媒介,在傳播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1〕。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下去,就需要積極研究和探索時代化大眾化的傳播路徑。從既有研究成果來看,當前學界主要從融入學校教學和融入日常生活兩個角度來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傳承發(fā)展的實踐路徑問題。
在融入學校教學方面,學界普遍認為,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引導各年齡段學生傳承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王易提出,要整體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源頭、縱向發(fā)展和橫向延伸,關鍵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講深講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意涵和價值訴求,再結合具體事例逐步彰顯偉大精神中的“思想資源、時代特征和精神力量”〔32〕。張新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課要講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圍繞“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兩個統(tǒng)一”(挖掘精神譜系內涵與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相統(tǒng)一、課堂講授與課外實踐相統(tǒng)一),創(chuàng)設“三大條件”(案例教學、紅色資源、實踐基地),注重“四種形式”(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14〕。白楊、楊慧民從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設計著手,提出了“問題式融入”“專題式融入”“整體性融入”“鏈接式融入”等四種促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路徑〔33〕。
在融入日常生活方面,學界普遍認為,要在全社會層面?zhèn)鞒邪l(fā)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就必須加強相應的宣傳教育。張有武、陳智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社會宣傳機制,科研院所應根據實際設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中心加強理論研究,教育部門要根據學段學情有計劃地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各級宣傳機構要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大眾化宣傳,進而在全黨全社會形成學習、研究、宣傳、踐行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良好氛圍〔13〕。劉曉哲、朱曉妍提出,要堅持運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員干部廉政教育以抵御不良社會思潮,還要推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網絡傳播機制建設,打造一批線上精品欄目〔9〕。
從研究成果的時間分布來看,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有三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第一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是2021 年2 月20 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嶄新命題;第二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是2021 年7 月1 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講話中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這一重要概念;第三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是2021 年9 月2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 周年之際,經黨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正式發(fā)布了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從筆者目前搜集到的研究資料來看,在以上時間節(jié)點之后都會出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的新熱點。具體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后,學界集中討論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理念內涵、演進流變、品格特質等內容;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后,學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詮釋、生成邏輯、價值意蘊及實踐要求等方面;第一批偉大精神發(fā)布后,學界的研究視野更為開闊,呈現出多維度、多層次的研究格局,研究重點包括但不限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發(fā)展歷程、生成邏輯、內涵解讀、精神特質、時代價值、實踐要求以及與偉大建黨精神的邏輯關系等方面。總的來說,目前學界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進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學習研究和傳承發(fā)展,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由歷史記憶轉化為推動理論和實踐前進的現實力量。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很多重要問題還有待研究和明確。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理論研究中的一些表述和概念仍顯模糊。例如,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一命題后,雖然學界已將“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政黨精神”等不同表述統(tǒng)一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或“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但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主體,究竟應該是作為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還是作為構成要素的“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究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倫理要求和特有品格,還是中國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時代表征?從既有研究來看,以上問題仍舊是模糊的。再如,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與中國精神、中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間關系的辨析還不夠,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部精神與精神之間關系的研究還有待加強。因此,需要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進行科學嚴謹的系統(tǒng)研究,進一步厘清概念內涵,明晰精神外延,為后續(xù)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實踐研究仍有深入挖掘的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引領,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之融入課堂、融入社會、融入生活的文化建設目標仍任重道遠。一是既有研究更多地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作為研究重點,缺少對融入現狀的考察,應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科學設計調查問卷,科學選取調研對象,并選取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別的學校深入課堂實地考察,深入分析和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問題及經驗,進而有的放矢地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方法。二是既有研究較少探索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和路徑,應著重從融入主體、融入載體和融入方式等角度展開相關具體研究。
首先,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既要在學理層面探索其形成機理、整體樣態(tài)、科學內涵和內在邏輯,又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發(fā)掘其時代價值、實踐進路。以此而觀,既有研究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理論研究多,而對如何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實踐探索偏少。因而,今后研究要更注意推進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結合,推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社會發(fā)展、融入日常生活。
其次,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是一個歷史問題,又是一個現實問題。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研究,既要具備歷史視野以追溯其歷史源頭、梳理其發(fā)展歷程、總結其歷史經驗,還要充滿現實關懷、面向現實需求、回應現實關切、賡續(xù)偉大精神。以此而觀,既有研究對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歷史梳理多,而對如何賡續(x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現實探索偏少。因而,今后研究要更重視歷史分析和現實需要的融會貫通,推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更好地觀照現實。
再次,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容,既有共通價值表達,又各具其特殊意義。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并隨著黨的主要任務和我國的主要矛盾的發(fā)展變化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的,因此不同偉大精神都具有一脈相承的共同的精神基因。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空境遇中所展現和延伸出來的有獨特精神指向的具體精神的集合體。以此而觀,既有研究對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整體性研究多,而針對具體精神的深入研究少且不夠系統(tǒng)。因而,今后研究要更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tǒng)一,要重視偉大建黨精神即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源頭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具體精神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最后,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能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視角研究,也能以跨學科的多學科視角研究。以此而觀,既有研究從唯物史觀、意識形態(tài)、黨的建設、實踐論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視角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進行研究的成果多且研究內容同質化嚴重,而從多學科視角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成果較少。因而,今后的研究要更廣泛促成專業(yè)研究與交叉研究的協同合作,積極采用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視角,從多學科視角進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