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筆下的文字總是幽默中帶些犀利的諷刺,在談笑風(fēng)生中揭露舊社會黑暗的一面。許多文章從他寫作的背景及目的出發(fā),我們不難理解、判斷出他想要諷刺的是什么,但他寫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我卻一直不明其意。于是在這個暑假,我再次細細翻看這本由舊社會與新文化運動碰撞出的經(jīng)典之作,探究“吃人”之意。
一開始我以為是:吃真人。我上網(wǎng)查找到了魯迅致許壽裳的信:“后以偶閱《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這也正巧照應(yīng)了書中的兩處話:“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薄耙籽勒袅怂麅鹤?,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p>
我感到駭人聽聞又匪夷所思,倘若真有這樣的習(xí)俗,那是一個多么可怕的社會!后來我又去古典文獻中查找歷史上關(guān)于吃人之事的記載,以檢驗狂人所言是否是真的?!耙籽勒糇印钡牡涔室娪凇豆茏印ば》Q》:“夫易牙者,以調(diào)和事公。公曰:‘惟蒸嬰兒未嘗?!谑钦羝涫鬃佣I之公?!贝说涔食鲇诖呵飼r代,雖然狂人記錯了人物年代,但這個事件卻是真實的。
此外,魯迅小說《藥》也寫過人血饅頭治療癆病的事,所以魯迅先生說舊社會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這“吃人”還真含有吃真人之意,只不過是吃人的某些部分,比如人血。
但隨著閱讀理解的深入,我越看越覺得不對,越想越覺得理解淺薄了,魯迅先生所言的“吃人”,其本質(zhì)應(yīng)該是“封建禮教”吃人。因為我查找到了周作人的一句話,周作人曾解釋說:“魯迅是通過閱讀中國古書,獲知吃人史實,并歸結(jié)為‘禮教吃人’。而其根本原因是當(dāng)時的新文化運動,通過對于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闡釋,來達到對于舊道德的批判,對新文化的提倡的目的?!薄犊袢巳沼洝吩闹袑懙溃骸拔曳_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仁義道德”作為封建禮教的直接表現(xiàn),若撕去它們偽善的面孔,內(nèi)里卻都是“吃人”!實則都是食人的惡魔,卻硬要披上“仁義禮教”的外衣,裝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俺匀恕迸c“仁義道德”本是兩個毫無關(guān)聯(lián)甚至互相矛盾的詞語,卻可以在封建統(tǒng)治者們的身上完美、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這真是可笑!
但我繼而又覺得納悶:為什么狂人的家人也會如此,也成為吃人一族呢?或許這又是“吃人”的第三種現(xiàn)象,被封建禮教毒害的中國人痛苦不堪,轉(zhuǎn)而去吃更弱小者,既充當(dāng)了“吃人”者,又不經(jīng)意地成了另一種的“癡人”。一方面,被吃的人們擔(dān)心著被吃;另一方面,他們又心安理得地轉(zhuǎn)化成了“吃人”者?!俺匀说娜?,什么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伙里面,也會自吃?!边@就是“吃人”的人,一邊吃著別人,又怕被別人吃。用“怕被吃”的理由來庇護自己,這就是魯迅當(dāng)時看到的國人最真實的一面。這也很好地詮釋了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給“神情麻木”的中國人所畫的像——一群中國人正在興味盎然地圍觀被當(dāng)作俄國偵探而被槍斃的同胞!這些麻木的、毫無是非觀念的人不就是純純的“癡人”?這一幕深深刺痛了魯迅先生,這也正是他棄醫(yī)從文、走向一條以筆為槍喚醒國人麻木思想的道路的原因。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就是他在這條路上的艱苦卓絕探索的開始,這篇極具諷刺性的小說也最終達到了震醒這群“癡人”的良知、打破民眾身上愚昧枷鎖的目的?!犊袢巳沼洝纷⒍ū氡穬裕c魯迅先生一起永遠被閱讀、被銘記、被傳頌!而今我們以歷史之角度觀之,輕而易舉地就能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的民眾大多都是“癡人”,但站在魯迅之角度,卻堪比唐僧求取真經(jīng),連魯迅自己也并非在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中國的病根是“癡人”。
這篇小說就是魯迅“治病”的關(guān)鍵藥方,魯迅借狂人的口不斷吶喊:“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狂人日記》映照出的正是魯迅那顆想改變中國、拯救中國、讓中國強大起來的心!他說過一句他終身都在踐行的話:“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guān)?!彼褪沁@樣一個在圣中作癡的人,執(zhí)著于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勇士,無所畏懼,無所依傍,即便孤獨,也勇往直前?!办`臺無計逃神矢,風(fēng)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p>
前行是純粹的。遠方是一定會抵達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所幸,今天,魯迅先生所期盼的路終于找到了,魯迅故鄉(xiāng)的夜晚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美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地上是一片碧綠的西瓜地。”“吃人”的現(xiàn)象已是一去不復(fù)返了,人民自由、平等,社會文明、和諧,國家富強、民主,若是魯迅先生地下有知,他應(yīng)該含淚微笑吧。
老師評
讀書貴在遇見。李承翰同學(xué)的這篇《吃人與癡人》真實記敘了自己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文到人的閱讀理解過程。剛開始,他上網(wǎng)查找到了魯迅致許壽裳的信,以為“吃人”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可怕的陋習(xí),后來隨著閱讀的深入,知道雖然古時有吃人的某些部分,比如喝人血的陋習(xí),但是《狂人日記》中的“吃人”其實是直刺封建社會的要害——整個社會如萬惡的黑洞吞噬人,如封閉的鐵籠禁錮人,讓原本自由歡樂健康的人變得不是人。這一主題也讓他人不寒而栗。作者文字樸實、真摯而又充滿哲思,體現(xiàn)當(dāng)代中學(xué)生對社會、人生的思考與探究。
(指導(dǎo)教師: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