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鼎鼎
一部科學史,其實也是一部科學家的精神史。拉開歷史的長鏡頭,有些科學成果會因為時間推移成為過去,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總是長留于歷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從大眾視野來看,許多科學家的工作因為專業(yè)、神秘鮮為人知,但他們身上元氣充沛的求索精神,卻總能直抵人心。從錢學森到屠呦呦,再到鐘揚、黃大年,杰出的科學家身上總有一種極為相似的精神氣場: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他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他們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們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他們甘為人梯、獎掖后學……他們將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鐫刻在大地上,鑄就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豐碑。
今天,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同我國轉變發(fā)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術、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實現(xiàn)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這既是時代之問,也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綻放光彩的機會。這就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fā)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chuàng)新的排頭兵。
弘揚科學家精神,需要整個科學界來維護。這些年來,無論從論文數(shù)還是專利數(shù)看,中國科研事業(yè)都可謂蒸蒸日上。但與此同時,一些學術不端行為,一些浮夸浮躁、投機取巧的行為也不時出現(xiàn),比如人為夸大研究基礎和學術價值,無實質(zhì)學術貢獻者“掛名”等。這些行為不僅侵蝕了科學家精神,也傷害了中國科學界的公信力??蒲姓\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線,認真是科學家的底色。只有嚴守科研倫理規(guī)范,守住學術道德底線,才能守護好科學家的品格和尊嚴,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揚科學家精神,也需要全社會精心培育??茖W家精神代表著一個社會的精神高度,也是一個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培育,科學家精神也難拔節(jié)生長。當我們期待科學家心無旁騖、“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給予他們“數(shù)十年磨一劍”的科研環(huán)境;當我們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專業(yè)上一絲不茍,也要相信專業(yè)的人辦專業(yè)的事,減少對科研活動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當我們希望科研回歸本真,同樣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傊茖W的事業(yè),呼喚更加科學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律、科研管理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推動科技管理體制更加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我們才能厚植科學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科學是沒有止境的事業(yè),某種程度上,科學家精神也體現(xiàn)為一種對于未知、對于人民的熱愛。航天英雄楊利偉曾說,永遠記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這顆水藍色星球的樣子,“我仔細端詳這美麗的星球,生怕錯過一處風景,我深知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仰望著浩渺的星空又關注著腳下的大地,一定會成就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6月13日,有刪節(jié))
解讀
這篇時評深刻、細致地分析了科學精神的核心要素以及其對于中國當代科研工作者、對我們這個國家的重要意義。我們應當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凈化和優(yōu)化科研環(huán)境,給科技工作者一個良好的工作情境;同時,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也應當努力弘揚科學精神,不懈努力,專注本職——誠如是,我們這個民族一定是最有希望的民族,我們這個國家定是最有希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