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特征:旁觀者視角

      2023-02-20 10:41:50宮火良王紅波
      心理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自傳體效價消極

      宮火良 王紅波 王 瑤

      (河南大學心理學院,開封 475004)

      1 引言

      社交焦慮又稱社交恐怖,臨床上的社交焦慮障礙是焦慮障礙的一種,其診斷有特定的癥狀標準、病程標準、嚴重標準和排除標準。單純作為一種心理問題而言,目前研究者對社交焦慮的界定不盡相同。有學者將社交焦慮界定為個體對單一或多種社交情景或社交場合具有強烈的憂慮、緊張不安或恐懼的情緒反應并伴隨產(chǎn)生的回避行為。李靜等(2015)將社交焦慮定義為對處于人際情景之下的緊張和焦慮。研究者對社交焦慮雖然界定不一,但都強調(diào)其給個體身心帶來的消極影響。高社交焦慮會使個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社會(比如,工作、戀愛、家庭等)功能受損,社交焦慮還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而且抑郁、強迫也會成為社交焦慮的并發(fā)癥之一(Grant et al.,2014;Rodebaugh et al.,2015)。因此,探討社交焦慮的特征及其形成機制對于尋求有效的社交焦慮干預策略,維護民眾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Beck等人(1 996)提出了社交焦慮的認知理論,認為焦慮障礙個體擁有優(yōu)先加工威脅性信息的圖式。在人際交往情境中,高焦慮個體的已有認知圖式中與危險信息相關的圖式會更容易被外界刺激所激活,從而個體會對環(huán)境中的刺激信息有選擇性地進行編碼、記憶或回憶,而焦慮、恐懼的記憶在個體下次面對類似情境時又會自動提取,因此形成社交焦慮循環(huán)??偨Y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交焦慮個體對消極刺激具有注意偏向(Richard et al.,2018)和解釋偏向的特征(Chen et al.,2020),但對記憶偏向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焦慮癥患者(包括社交焦慮)在提取信息時普遍存在記憶偏差(何振宏等,2015;賈江曉,2015;石國興,趙海第,2015)。Rapee,Mccallum和Melville(1 994)通過系列研究比較了社交焦慮癥個體與非臨床個體對威脅性信息的記憶偏向。然而,研究結果并未發(fā)現(xiàn)社交焦慮個體對負性信息的記憶偏向。Wenzel和Holt(2002)在關于記憶偏向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臨床社交焦慮者當面對與自己相關的負面評價信息時才會出現(xiàn)記憶偏向,否則就不存在記憶偏向。

      自傳體記憶是個人對所經(jīng)歷的過去生活事件的回憶,在個體心理功能中起著核心作用,兼有自我、社會、指導的多重功能(宮火良 等,2019)??紤]到社交自傳體記憶很可能導致社交焦慮者的負面看法,我們認為研究這些記憶的性質和影響有助于解釋:社交焦慮者自傳體記憶的核心是否是負面的,為什么社交焦慮者普遍產(chǎn)生負面的自我評價,他們的自傳體記憶有哪些特點,為什么他們會抵觸自身的改變(Koban et al.,2017)。這類研究還可以為心理咨詢與治療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指導如何干預負面社交記憶(Lane et al.,2015)。認知模型預測與威脅相關的過去經(jīng)歷的記憶可能會形成不適應的圖式,臨床觀察也表明患有社交焦慮癥的人經(jīng)常受到引發(fā)焦慮的社交記憶的困擾(Coles&Heimberg,2002)。因此,研究者傾向于認為,社交焦慮者的自傳體記憶中含有更多的負面信息。

      從具體化程度上,自傳體記憶可被分為具體性記憶和概括性記憶。具體性記憶是發(fā)生在某個具體的時間或地點的獨特事件,并且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不超過一天;概括性記憶是回憶的內(nèi)容沒有呈現(xiàn)具體時間、地點、空間,并且回憶提取的特定事件也沒有具體的細節(jié)。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是自傳體記憶研究中的常用指標。Williams等(2007)發(fā)現(xiàn)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高是抑郁癥狀的認知易感性因素,能夠影響抑郁癥狀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治療,因為自傳體記憶的過度概括化會降低個體解決問題的愿望和決心,這種缺陷使抑郁癥患者在面臨壓力時容易感到絕望,增加自殺的可能性。Giffard(2013)的研究也認為,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過高,記憶功能會受損,可能導致精神障礙或癌癥等病癥。自傳體記憶以不同的概括化程度存儲在頭腦中,對事件進行概括化記憶會降低該事件伴隨的消極情緒的影響(Conway,2000)。以此類推,社交焦慮個體為了避免情緒困擾,會自發(fā)地對消極事件進行概括化記憶。

      以往研究在考察精神障礙患者的自傳體記憶特征時主要集中在個體親歷的事件,但自傳體記憶的內(nèi)容既包括個體作為當事人親歷的事件,也包括個體作為旁觀者看到或知悉的事件(Hung&Bryant,2016;張志杰,黃希庭,2003)。換言之,個人的經(jīng)驗庫中既包括有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了間接經(jīng)驗。根據(j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這些間接經(jīng)驗能通過觀察學習使個體獲得替代強化,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后續(xù)行為。據(jù)此,我們推測,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中同樣包含有自身作為旁觀者,他人作為當事人的各類社交事件。高社交焦慮者的消極認知圖式的形成可能與這兩類經(jīng)驗都有關系。據(j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高社交焦慮者旁觀的負性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顯著多于一般人群,高社交焦慮者旁觀的負性社交自傳體記憶具體化程度也明顯低于一般人群。

      大學生正處于學校與社會的交匯點,一方面要承擔學習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為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思慮,且大學生正處于成年早期這一特殊的心理發(fā)展時期,心理感受較敏感、心理承受力較弱,由此成為了社交焦慮的易感人群。研究表明,社交焦慮是青年大學生群體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李丹楓等,2013)。并且社交焦慮大學生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研究顯示,自1998年至2015年我國大學生社交焦慮人數(shù)與年份呈顯著正相關,社交焦慮大學生人數(shù)隨著年份同步增長(時蒙 等,2019)。因此,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實驗研究考察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特征,為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提供新的視角。

      2 實驗一 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特征

      2.1 研究目的

      采用自由回憶任務考察高社交焦慮者與正常人群作為旁觀者在積極與消極社交類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上的差異。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對象

      招募某高校大學生填寫相關問卷,被試的貝克抑郁量表得分需在13分及以下,再測試社交焦慮水平,測試工具為社交焦慮量表(LSAS)。該量表的常模分數(shù)線為38分(何燕玲,張明園,2004)。按分數(shù)排序從高到低篩選出量表得分的高分段被試,從低到高篩選出量表得分的低分段被試分別作為本研究的高社交焦慮組和低社交焦慮組。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組被試社交焦慮得分在107~55分之間,貝克抑郁量表得分在13~0分之間。低社交焦慮組被試社交焦慮得分在38~1分之間,貝克抑郁量表得分在10~0分之間。對兩組被試的社交焦慮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被試的得分存在顯著的差異,t(58)=-1.22,p<0.05,說明兩組被試間社交焦慮水平差異顯著。最終參與實驗的研究對象共60名,分別是社交焦慮組30名(男15名、女15名),正常組30名(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齡分別為19.46歲和20.28歲,所有被試視力正常或矯正視力正常,未曾參加過類似實驗。

      2.2.2 實驗設計

      研究采用2(組別:高社交焦慮組、低社交焦慮組)×2(社交經(jīng)歷效價:積極、消極)的兩因素混合設計。其中組別為組間變量,社交經(jīng)歷效價為組內(nèi)變量,因變量是研究對象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

      2.2.3 研究工具

      (1 )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 (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Liebowitz于1987年編制該量表,用來測量社交焦慮者恐懼、焦慮情緒及回避行為的程度。該量表共有24項題目,包含有13項操作情境和11項社交情境,每一題目都是一個場景,個體分別評定自身焦慮恐懼和回避行為的程度。量表采用4級計分(0=無/從未,3=嚴重/經(jīng)常)。與恐懼有關的項目得分越高,個人所感知或經(jīng)歷的社交焦慮程度就越高;與回避相關的項目得分越高,個人在社交場合回避或行為回避的可能性就越高,總體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社交焦慮水平越高。LSA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得到廣泛性的使用(江凱,2018;von Glischinski et al.,2018)。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為0.82。

      (2)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該量表由貝克于1996年在第一版的基礎之上修訂而來。量表共包含21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0~3級評分。21條目分數(shù)總和為所得總分,總分0~13分為無抑郁程度,14~19分為輕度抑郁程度,20~28分為中度抑郁程度,29~63分為重度抑郁程度。BDI-II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不僅能夠應用于抑郁癥病人的評估,同樣可作為大學生抑郁癥狀篩查的自評工具(楊文輝 等,201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交焦慮障礙通常與抑郁癥狀相關,因此在臨床和非臨床樣本中,研究人員都強調(diào)了明確焦慮癥中的記憶偏差是否是由于焦慮水平升高而不是抑郁癥狀水平升高的原因的重要性(Coles&Heimberg,2002)。因此,本研究對抑郁進行測量,以控制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同質性信度為0.88。

      2.2.4 研究程序

      實驗開始前,將使用交往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篩選出的被試分為高社交焦慮組和低社交焦慮組并進行編號。被試在安靜的房間內(nèi)獨立完成實驗。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采用紙筆作答,要求被試把自己過往看到的或知悉的他人社交類經(jīng)歷(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盡可能多地寫在紙上,寫完后要求被試對所回憶事件的情緒效價(“積極”“消極”)進行評定,每位被試限時5分鐘。實驗結束后回收實驗材料并向被試致謝,對被試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予以解答。主試根據(jù)被試作答記錄,整理出記憶的條目數(shù),每個條目計1分,最后得出積極回憶數(shù)量和消極回憶數(shù)量。

      2.2.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主要涉及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

      2.3 研究結果

      對兩組被試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進行整理,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被試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M±SD)

      對數(shù)據(jù)進行2x2的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組別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 ,58)=5.16,p=0.027,ηp2=0.08,高社交焦慮組被試回憶的積極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顯著少于低社交焦慮組;社交經(jīng)歷效價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 ,58)=6.48,p=0.01,ηp2=0.10,兩組被試對積極社交自傳記憶的回憶數(shù)量顯著多于消極社交自傳體記憶;組別和社交經(jīng)歷效價的交互 作用顯著,F(xiàn)(1 ,58)=33.45,p<0.001,ηp2=0.37(見圖1)。

      圖1 組別與效價在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上的交互作用

      簡單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在積極社交經(jīng)歷方面,低社交焦慮組的記憶數(shù)量顯著高于高社交焦慮組,F(xiàn)(1 ,58)=31.19,p<0.001,ηp2=0.35;在消極社交經(jīng)歷方面,高社交焦慮組記憶數(shù)量顯著高于低社交焦慮組,F(xiàn)(1 ,58)=9.17,p=0.004,ηp2=0.14。高社交焦慮組被試對兩類效價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差異顯著,F(xiàn)(1 ,58)=5.26,p=0.03,ηp2=0.83;低社交焦慮組被試對兩類效價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也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 ,58)=34.63,p<0.001,ηp2=0.37。

      3 實驗二 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特征

      3.1 研究目的

      采用AMT范式考察高社交焦慮者與低社交焦慮者在積極與消極社交類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上的差異。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對象

      同實驗一,為了避免疲勞與練習效應,實驗二間隔三周后進行。

      3.2.2 實驗設計

      研究采用2(組別:高社交焦慮組、低社交焦慮組)×2(線索詞效價:積極社交線索詞、消極社交線索詞)的兩因素混合設計。其中組別為組間變量,線索詞效價為組內(nèi)變量,因變量是被試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

      3.2.3 實驗材料

      記憶測試材料:研究使用Williams等人(2007)的自傳體記憶測試范式(AMT)考察社交自傳體記憶的概括化程度。線索詞的選定過程如下:從以往的相關文獻中征集20個雙字詞,再由18名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從這些詞中評定出6個與社交關聯(lián)最大的詞,且為該詞的情緒效價做5分評定,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2分表示比較不符合,3分表示難以確定,4分表示比較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最終得出分數(shù)最高的社交線索詞作為測驗材料。宮火良等(2019)在15人的預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呈現(xiàn)第6、7個線索詞之后,人們都會表現(xiàn)出厭煩和疲憊,影響隨后的實驗結果。據(jù)此本研究使用6個線索詞(積極社交詞、消極社交詞各3個)以保證研究對象參與實驗的效果。

      記憶的具體性評分規(guī)則參照Wenzel,Pinna和Rubin(2004)的計分方法,評分標準如下:具體記憶是指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不超過一天的特定事件。例如,“星期六我和朋友在一起打籃球,玩得很開心”“上個星期天我在游泳館游泳”“昨天我把最喜歡的東西弄丟了,我很失落”。以上為具體記憶記1分。若回憶的內(nèi)容是以下幾種情況的,均判定為0分:(1 )評分者不能根據(jù)研究對象回憶的信息準確判斷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是否在一天之內(nèi)。例如“每次考試復習時,我都很煩躁”;(2)事件發(fā)生的持續(xù)時間超過了一天,例如,“我在北京玩了一個星期”“每年夏天我都去游泳”;(3)回憶的事件是重復發(fā)生的,例如,“每次我和朋友在一起時”“每星期六晚上會看我最喜歡的喜劇節(jié)目”;(4)不是回憶的內(nèi)容,例如對線索詞做出某個聯(lián)想,例如“我希望自己可以永遠開心幸?!?;(5)對線索詞沒有反應,只是單純的對線索詞進行解釋,例如“書本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研究者邀請兩位非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作為評分者,由主試對其進行評分標準的培訓,要求評分者根據(jù)上述的評分標準對回憶的內(nèi)容獨立進行評定,計算出兩位評分者的一致性系數(shù)。如果相關較高而且達到顯著水平,取其平均值作為每個記憶的具體記憶得分。最后把積極社交線索詞的具體的分相加并除以積極線索詞數(shù)量,作為每個被試對積極社交線索詞中的具體記憶得分,以同樣方法得出對消極社交線索詞總的具體記憶得分。

      3.2.4 研究程序

      被試在安靜的房間內(nèi)獨立完成實驗。主試首先向被試發(fā)放自傳體記憶測試答題紙和筆。然后主試用房間內(nèi)的電腦屏幕呈現(xiàn)社交線索詞(包括3個積極社交線索詞和3個消極社交線索詞),要求被試看到線索詞后將記憶事件寫在自傳體記憶答題紙上,每個線索詞可以寫一個或多個記憶,直到對6個線索詞完成作答為止,總時長為10分鐘。測試結束后要求被試對所回憶事件的情緒效價(“積極”“中性”“消極”)進行自評。實驗結束后回收相關材料向被試致謝并發(fā)放報酬,對被試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疑惑予以解答,同時播放一段輕音樂,消除實驗造成的疲勞和負面情緒的影響。

      3.2.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主要涉及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研究者邀請兩位非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作為評分者,不告知其評分的目的,由主試對其進行評分標準的培訓,待其明白標準之后,要求評分者獨立評判被試的記憶內(nèi)容,主試計算出兩位評分者的一致性系數(shù)。兩位評分者在積極、消極社交線索詞的記憶概括化評定上Kappa值均達到顯著水平(分別為0.96和0.94,p<0.001),說明兩位評分者的評分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將兩者計分的平均數(shù)作為被試的自傳體記憶的得分。

      3.3 研究結果

      對兩組被試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具體化得分進行整理,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組別被試的他人記憶得分(M±SD)

      對數(shù)據(jù)進行2x3的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組別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 ,58)=31.77,p<0.001,ηp2=0.35,高社交焦慮組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具體化程度顯著低于低社交焦慮組;線索詞效價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 ,58)=1.70,p>0.05,積極社交自傳體記憶的具體化程度與消極社交自傳體記憶間差異不顯著;組別和線索詞效價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1 ,58)=0.61,p>0.05。

      4 討論

      4.1 高社交焦慮大學生作為旁觀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分析

      與研究假設相一致,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高社交焦慮組個體的消極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顯著多于積極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高社交焦慮組和低社交焦慮組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差異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高社交焦慮組的消極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顯著高于低社交焦慮組,而積極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則顯著低于低社交焦慮組。即與低社交焦慮組相比,高社交焦慮組傾向于對他人的消極社交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記憶偏向。記憶具有整合性,它不僅包括個人作為當事人的經(jīng)驗片段,還包括作為旁觀者看到或知悉的經(jīng)驗。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了替代強化這一概念,人們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關于自我可能性的認識。人們并不需要直接進行某項活動,只憑借他人行為及其行為后果的觀察,就可以習得相似行為。社交焦慮者也會將重要他人的生活經(jīng)歷作為自己的替代經(jīng)驗,這樣的經(jīng)驗指導他們對社交場合及生活事件作出判斷,進而采取行動。這樣的經(jīng)驗可能使社交焦慮者耳濡目染地在社交場合習得恐懼、害羞、退縮的行為,因此表現(xiàn)出對社交記憶的負面偏向。

      本研究結果也與社交焦慮的認知模型一致。認知模型認為,高社交焦慮者在童年早期就形成一些不合理信念,這樣的信念讓他們將人際交往知覺為危險的,在社交場景中表現(xiàn)出回避的行為,失敗經(jīng)驗逐步加深了他們對社交場景的負面記憶。因此,當出現(xiàn)社交信息時,他們?nèi)菀滋崛〕龈嗟南麡O記憶,也就形成了社交記憶偏向。有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高社交焦慮者更容易提取威脅性的記憶,尤其是帶有自傳體性質的負面記憶 (Mitte,2008;Morgan,2010)。與社交焦慮程度較低的學生相比,社交焦慮程度較高的學生在情緒效價詞匯提示下回憶起更多關于社交互動的負面自傳體記憶。這種模式在臨床樣本中也得到了復制(Krans et al.,2014)。這些發(fā)現(xiàn)都與社交焦慮的認知模型觀點相一致。

      4.2 高社交焦慮大學生作為旁觀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概括化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組在積極社交線索詞提示下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具體化得分顯著低于低社交焦慮組,在消極社交線索詞提示下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具體化得分也顯著低于低社交焦慮組,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設。

      從社交焦慮認知模型來說,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在社交情境中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加之遇到與社交相關的情緒詞,為維持自身心理狀態(tài)平衡,傾向于提取更為抽象模糊的事件來減輕回憶帶來的傷害,因此回憶內(nèi)容表現(xiàn)為更加概括化。這一點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證實(毛偉賓 等,2017)。有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的人,之所以表現(xiàn)出自傳體記憶的概括化,是由于他們通常以概括化的方式來儲存和提取記憶,模糊抽象的記憶有助于減弱負面事件造成的痛苦情緒。D’Argembeau等人(2003)從評估自傳式記憶的主觀體驗入手考察社交焦慮者與非社交焦慮者在回憶社交事件與非社交事件上的特征。結果發(fā)現(xiàn),與非社交焦慮組相比,社交焦慮組對社交事件的回憶中與自我相關的信息較多,兩組對非社交事件的回憶無顯著差異。除此之外,本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高社交焦慮個體提取積極社交記憶時也出現(xiàn)概括化現(xiàn)象,這表明個體出現(xiàn)了消極情緒泛化的現(xiàn)象,這使得個體忽視積極社交事件帶來的正向力量和資源,從而無法抵擋消極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調(diào)整社交自傳體概括化是非常必要的。

      與同類研究相比,本研究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豐富了人們對社交焦慮和自傳體記憶的認識:(1 )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消極的社交經(jīng)歷與社交焦慮之間的關系。雖然本研究還無法獲得兩者間的因果關系,但結果表明,高社交焦慮者的確比低社交焦慮者提取更多消極的社交經(jīng)驗回憶。因此,針對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經(jīng)驗進行解構和重構,發(fā)現(xiàn)他們的例外經(jīng)驗,對于社交焦慮的改善是可行的干預途徑。(2)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一般人群相比,高社交焦慮者提取到更多作為旁觀者看到或知悉到的消極社交經(jīng)驗記憶。這一發(fā)現(xiàn)一方面印證了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的觀點,另一方面也對社交焦慮的干預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充分利用榜樣的影響,為高社交焦慮者提供他人的積極社交經(jīng)歷或者鼓勵他們回憶他人的積極社交經(jīng)驗將有助于緩解他們的社交焦慮水平。(3)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高社交焦慮者儲存的他人經(jīng)歷的消極社交經(jīng)歷也存在具體化水平較低的現(xiàn)象。具體化水平低,就意味著個人難以從這些消極經(jīng)歷出總結經(jīng)驗教訓,更多沉浸在這些消極經(jīng)驗帶來的消極情緒體驗中,無法從中學習而產(chǎn)生改變的契機。因此,對高社交焦慮者而言,咨詢師可以幫助他們分析那些消極的社交經(jīng)驗,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針對性地學習社交技巧來提升自己。

      由于研究條件和目的所限,本研究也存在有待改進和拓展的地方:(1 )實驗一考察了高社交焦慮者和一般人群在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上的差異,反映的主要是社交自傳體記憶的情緒性特征,即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偏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但情緒性一方面體現(xiàn)在記憶數(shù)量上,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在情緒強度上。后續(xù)的研究可以在相關自傳體記憶回憶的基礎上,請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記憶效價的強度進行衡量,以考察高社交焦慮者與一般人群是否存在對自傳體記憶情緒強度上的差異。(2)實驗一和實驗二分別考察的是個體作為旁觀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特點,這些特點與個體作為親歷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特點是否存在一致性?兩類社交自傳體記憶和社交焦慮的關系孰強孰弱?這有待后續(xù)的研究加以考證。(3)自傳體記憶具有多特征性,除了情緒性、概括化程度外,還有連貫性、靈活性等特征。高社交焦慮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在這些特征上與一般人群又會有怎樣的不同?這也是后續(xù)研究的方向之一。

      5 結論

      自傳體記憶既包括個體親歷者獲得的直接經(jīng)驗,也包括個體作為旁觀者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本研究側重于對高社交焦慮者的間接經(jīng)驗特征的考察。實驗一采用自由回憶任務比較了高社交焦慮者與一般人群在社交自傳體記憶數(shù)量上的差異,實驗二采用AMT范式比較了高社交焦慮者與一般人群在社交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上的差異。所得結論如下:(1 )與一般人群相比,高社交焦慮者作為旁觀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存在消極偏向,表現(xiàn)為回憶更多的消極社交自傳體記憶;(2)與一般人群相比,高社交焦慮者作為旁觀者的社交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程度偏高,具體化程度偏低,不利于個體從經(jīng)驗中學習。

      猜你喜歡
      自傳體效價消極
      從消極隱私保護到積極隱私保護:元宇宙中的隱私風險及其治理進路
      科學與社會(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情緒效價的記憶增強效應:存儲或提取優(yōu)勢?
      心理學探新(2022年1期)2022-06-07 09:16:02
      應用HyD在仔豬斷奶早期可提高維生素D的效價
      二十世紀上半葉俄羅斯自傳體小說中的童年敘事及其時空藝術
      湖湘論壇(2016年6期)2016-02-27 15:24:21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價管碟測定法的準確性
      家庭教育:你種的是積極樹還是消極樹?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消極保護”不如“積極改變”
      不隨意自傳體記憶的研究進展
      生物效價法測定大黃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
      中成藥(2014年9期)2014-02-28 22:28:58
      論消極治理與農(nóng)民上訪
      临城县| 临猗县| 锦州市| 城步| 淄博市| 抚远县| 张家川| 镇雄县| 晴隆县| 上杭县| 镇安县| 台山市| 大名县| 嘉祥县| 洪泽县| 仁化县| 喀喇沁旗| 巨鹿县| 大宁县| 抚顺县| 会东县| 运城市| 邵武市| 通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贵德县| 南安市| 阳原县| 临高县| 定安县| 手机| 合江县| 潮安县| 清徐县| 铅山县| 黄浦区| 安泽县| 和静县| 浦东新区| 江油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