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紅
不知為何,每次走進新安的山水,便會被這里山的巍峨、水的柔美所深深陶醉。徜徉在新安的山水間,感受天地自然的神奇,走著走著,便走出來一路繁花,人生歷程的苦難與艱辛仿佛頃刻間已被抹去。
新安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它東接十三朝古都洛陽,西通古都西安,南連伏牛山脈,北臨滔滔黃河,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被譽為“豫陜孔道”“中州鎖鑰”。她擁有兩個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漢函谷關,一個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新安歷史文化悠久,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新安縣應運而生。新安,取心治安寧之意,其名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如今的新安,與它的名字高度吻合,猶如芙蓉出水,聲名鵲起,早已成為人們心儀的綠色家園。
放眼新安,龍?zhí)洞髰{谷飛瀑濺玉,萬山湖碧波蕩漾,荊紫仙山白云繚繞,黃河濕地詩意浪漫……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推廣與普及,綠色、環(huán)保、生態(tài)已成為新安高質量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的底色,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圣人的詠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是詞客的情懷,“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詩人的雅興。而新安的山,巍峨疊翠;新安的水,清澈靈秀。每一座山巒,都蘊藏著動人的傳說,每一條河流都濃縮著蕩漾的詩意。這里的靈山秀水,牽引著我們的腳步,宛若一曲美妙樂章,飄蕩在新安的角角落落。
汽車從新安縣倉頭鎮(zhèn)王村出發(fā),在沿黃生態(tài)廊道向西行駛著。公路兩邊,一側是雄渾壯美的滔滔黃河,一側是氣勢磅礴的青山疊翠。平坦寬闊的柏油路上,畫著黃、藍、綠三種不同顏色的道路標線,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圖案。沿黃生態(tài)廊道兩邊一株株挺拔的白皮松、雪松、大葉女貞等十幾種不同品種的植物迎風而立,滿眼翠色,讓黃河愈發(fā)顯得生機盎然。
近年來,新安縣大力實施黃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累計投資8 億元,先后建設了大河田園、畛河生態(tài)谷、黃河神仙灣等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75平方公里,極大改善了治理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條件,打造了具有地區(qū)特色的文旅、農旅融合示范帶,將黃河兩岸的一座座荒山禿嶺,通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綠化美化,打造成了花木繁茂、青山如畫、萬頃碧水的美景。使昔日黃河岸邊無人問津的荒山野嶺,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生態(tài)打卡點。
石井鎮(zhèn)東北隅的黃河神仙灣位于黃河之濱、萬山湖畔、黛眉山麓。這里依山傍水,萬里黃河碧波蕩漾,一行白鷺在天上翱翔,住在黃河岸邊的護鳥老人高興地對我們說:“白鷺到神仙灣定居,少說也快十幾個年頭了。當初,只是偶見有白鷺光臨,一雙青色修長的爪子,潔白羽毛,又細又尖的嘴兒,不侵食莊稼,長相嘛,蠻好看的,村里人不知道是啥鳥?后來,愛鳥的人來得多了,才知道,這就是白鷺?,F在,白鷺成群結隊到這里來,天氣好的時候,恐怕要有幾千只白鷺,在神仙灣兒來回盤旋。”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著留宿黃河神仙灣的白鷺,一群停棲在北岸叢林,一群在南岸嬉戲,兩兩相望,估摸著有千只之多。我從朋友手里接過望遠鏡,但見一只只白鶴或單腿拄地,或淺水覓食,或振翅飛翔,或梳理羽毛,風姿綽約,美麗動人。
鳥類對生態(tài)有著相當苛刻的要求,而這里水如明鏡,倒影如畫,生態(tài)狀況良好,濕地植被類型豐富多樣,是眾多水禽及候鳥的棲息場所。濕地和水同生命、互相依,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提升生物多樣性,美化景觀等多種重要生態(tài)功能,因此被譽為“淡水之源”“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同時,濕地作為生活、生產、灌溉的重要水源,發(fā)揮著調節(jié)流量、控制洪水的重要功能與作用,是天然的儲水系統(tǒng)。而經過保護和治理后的黃河濕地也成了人們回歸自然、回歸寧靜、回歸和諧的心靈停泊的港灣……曾經在唐詩宋詞里翩然飛舞的精靈,在黃河神仙灣成為最尋常的風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意與遠方共融,生態(tài)與發(fā)展和諧,如今的新安成了和諧宜居的“心安之地”,森林繞城郭,綠意蔭新安,新安恰似一幅丹青高手繪制的山水畫軸正在徐徐打開。
沿著黃河廊道,我們驅車前往荊紫仙山,那里的桃花開得正艷。透過車窗,滿眼盡是春色。當深深淺淺的綠、鋪天蓋地的綠,從眼睛流到身后的那一刻,我被這里的景色深深打動。
荊紫仙山,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山,它位于新安縣石井鎮(zhèn)北部,黃河南岸,山勢沿黃河南岸東西走向,其主峰海拔829 米。據《山海經》中記載,荊紫山原名敖岸山。查閱《新安縣志》得知,荊紫山因山上多荊樹,每逢花季,紫色的荊花滿山遍野,因此得名荊紫山。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觀賞那里的桃花,盡管天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卻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游興,登上桃花島,漫山遍野的桃花直擊人的心靈,大家的激情,沒有被雨淋濕,反而全被這漫山遍野的桃花點燃了。相傳,這里的桃花,原是龜山金母賜給黛眉圣母觀賞的仙桃花,時間久了,后人便將“仙”,誤為“山”,稱之為“山桃花”了。山上桃園的勝景,的確妙不可言。與桃花一同盛開的還有連翹花、山櫻花、黃刺玫等,十里長坡,如錦似繡,一派花的海洋。
我們興致勃勃地登上山巔,在荊紫仙山主峰下的山腰間,但見嵐煙四橫,云海彌漫,那高高低低、綿延起伏的群山,似一條條蜿蜒的巨龍在眼前舞動;俯瞰山腳下的萬山湖,煙波浩渺,好一幅集高山、幽峽、平湖、竦島于一體的山水畫卷。多年前,我曾與友人泛舟湖中,觀鷹嘴山之蒼勁,品始祖山之神奇,望荊紫山之高聳,會九龍戲水之妙趣,賞八里峽之幽美,覽黛眉山之風情,每一處山水美景都令我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在蔥郁厚重的山水間,大自然早已巧妙地把美景融合在了一起。從喧鬧嘈雜的都市來到這里,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人生有時候真的需要慢下來、靜下來,放下該放下的,舍棄該舍棄的,擁有該擁有的,才會獲得輕松與快樂,這其實也是生命中的一種成熟。
在荊紫仙山,我們匆匆用過午餐,便驅車向黛眉山景區(qū)進發(fā),一路上,各色花草樹木鋪展的畫卷,美不勝收。形態(tài)各異的白云,有的停泊在樹梢上,有的掛在山腰間,仿佛伸手就能夠摘到。各種各樣的鳥鳴,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汽車沿山路盤旋而上,那高高低低的山巒,被綠色的樹木所覆蓋。不知不覺中,汽車便到達黛眉山景區(qū)。
黛眉山,一個多么好聽的名字!我曾多次到過這里,關于黛眉山的由來,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黛眉是商湯的妃子,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商湯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竟甘愿沉迷于溫柔鄉(xiāng)里。而黛眉深知江山社稷的重要,毅然潛于山中修行,商湯從此也收斂了心性,決心以天下為己任,治理國家,造福百姓。后來,黛眉成仙而去,為了紀念黛眉,便有了黛眉山這個名字。
小雨里的黛眉山,水汽蒸騰,云霧縹緲,恍若人間仙境,近在咫尺的黃河河道在濃厚云層的遮擋下,有幾分夢幻的朦朧。黃河自北向南在中條山和崤山的夾峙下一路蜿蜒向東,進入新安縣境內的第一座高山即為黛眉山。黛眉地處崤山山脈,遠古之時,它與黃河北岸的王屋山都處于海面之下,沉積了大量的泥沙,經壓實后形成石英砂巖,隨著地殼的抬升,砂巖露出地表,因含有高價鐵離子呈現出紫紅色。
千年之吻、飛來石是黛眉山砂巖山體上的標志性景觀。它們的形成,也與垂直節(jié)理的風化作用密不可分。只不過,在欣賞者眼中,它們有了其他特殊的人文含義。
山頂往往是風化作用最劇烈的部位,黛眉山頂在風化作用下,形成了一片面積廣闊的夷平面。各類美麗的野花沐浴陽光雨露,肆意生長,爭奇奪艷,編織成巨大的花毯,漫步其間,宛如置身天然花園。黛眉山兼有北方的雄奇、南方的靈秀。以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代表,集山地、丘陵、峽谷、河流、湖泊等各種地貌為一體,或險、或秀、或奇、或幽,和諧生趣,賞心悅目。大自然經過25 億年描摹、造化,構思出了這里奇山秀水的盛景。水,是大自然最偉大的雕刻師,這在距離黛眉山數公里的龍?zhí)洞髰{谷表現得淋漓盡致。
“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河流的山,就像一個沒有血管的人一樣,失去了生命和靈魂。龍?zhí)洞髰{谷內植被茂密,花草葳蕤,皆因一條河流,這河名曰青河,它貫穿整個景區(qū),讓這個大峽谷充滿詩意、一下靈動了起來。青河是新安縣境內黃河的重要支流,發(fā)源于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zhí)洞髰{谷,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也就是現在的小浪底水庫。
常言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這里的山,少了幾分霸氣,卻多了幾分巍峨峻拔的銳氣,這要歸功于它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水沖淡了山的幾分高傲,山襯托了水的一方溫柔,這里峽谷幽深、草木茂盛,峭壁、怪石、青草、綠樹、激流、飛瀑和諧地搭配在一起,讓一切人工雕琢的園林景觀,在它面前相形見絀、黯然失色。龍?zhí)洞髰{谷以峽谷的地貌、地質內涵著稱,稱得上一個“紅色砂巖峽谷博物館”。大峽谷發(fā)育于12 億年前后的紫紅色石砂巖之中,這里的巖石沉積了十二億年,讓龍?zhí)洞髰{谷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峽谷長12公里,置身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仙境界,思緒在時空任意穿越,雨中清新甜潤的空氣,洗凈了心肺腸胃中的污濁。
這種奇特的地貌景觀,其實,是由水塑造而成的。水,磨平了巖石棱角,下切出長達十余公里的U 形谷,旋蝕出巨大的甕谷,描畫著優(yōu)美的層理和曲線。經年累月,水流穿石,砂巖裂隙一點點擴張,逐步形成了峽谷,隘谷,箱谷地貌,構造成令人嘆為觀止的紅色砂巖嶂谷群的自然奇觀。沿峽谷上行,四處可見的瀑布,跌水,溪流,輕盈靈動。
與龍?zhí)洞髰{谷僅一山之隔的青要山,主要景觀也由流水所塑造。
青要山因青女峰而得名。這座巨大的砂巖山體在云霧散去后露出峭拔險峻的面目,讓人不由得發(fā)出“危乎高哉”的驚嘆來。青要山的制高點,一處是青女峰,一處是和合塬。塬者,乃四周陡峭,山頂平坦的高臺狀地貌,同樣由流水沖刷侵蝕而成。
和合塬上,散落著一片巨大的尚未被完全侵蝕的砂巖巖體,這里本是一整塊山體,在強烈的風化作用下,山體支離破碎,形成了籠罩著神秘色彩的巨石陣,契合了遠古時期,黃帝、炎帝、蚩尤部落罷戰(zhàn)言和,在此結盟的傳說。
與龍?zhí)洞髰{谷精致細膩略有不同的是,青要山的九曲峽谷更加磅礴大氣,氣勢如虹。
下午,我們到達青要山。青要山景區(qū)幽谷交錯,清流縱橫,植物繁茂,稱得上是現代都市文明夾縫中難得的一方自然原始生態(tài)園地。
《山海經》記載:“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睋<铱甲C,這里的“帝”指的就是軒轅黃帝,因此,青要山又有“黃帝密都”之稱。青要山景區(qū)內西大塬海拔1385 米,是新安縣最高峰,也是有“新安母親河”之稱的畛河的發(fā)源地。這里山環(huán)水抱,溝谷縱橫,溪潭交織,峽深谷幽,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為一體,雄、險、奇、幽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雙龍峽、聯珠峽、和合塬等游覽區(qū),是一處集秀、美、奇、壯于一身的天然之作。導游說,青要原為“青腰”,話音剛落,便引起大家的熱議,一致認為,作為景區(qū)名字,“青腰”遠比青要更生動和形象,也更引人聯想,尤其與青要山毗鄰有座黛眉山,黛眉與青腰,一對絕配的孿生姐妹。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本竦淖罡呔辰缡俏镂覂赏?、天人合一。這里,是“兩忘”“合一”的絕佳圣地。龍?zhí)洞髰{谷養(yǎng)眼、養(yǎng)心、養(yǎng)魂,在這里我品到了山水的真性情,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趣味。大自然的出神造化,成就了新安山水的絕世之美,和山水抑揚頓挫間所展示著濃濃的詩意。
新安的山水之美,不僅適宜用眼睛去看,而且適宜用心去品,用靈魂去感受。龍?zhí)洞髰{谷的深情吟唱,萬山湖的湖光山色,黛眉山的山頂花海,荊紫仙山的桃花爛漫,黃河濕地上空翱翔的白鶴,無不扣動著我的心弦,滋養(yǎng)著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