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首童謠只有在小時候才能夠聽到有人哼唱,我對年味的記憶也都在小時候。小時候放了寒假,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就是春節(jié)的開始。從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熱鬧非凡,忙得不可開交。到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街道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商場張燈結(jié)彩,家家戶戶貼上了喜慶的春聯(lián),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小時候的春節(jié),是盡情的玩耍。每到過年就能見到許久未見的兄弟姐妹,在這幾天中大家都不用學(xué)習(xí),每天一睜眼就是出去玩耍,什么丟沙包、老鷹捉小雞、挖坑烤玉米,每天樂此不疲。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煙花爆竹,收到第一筆壓歲錢就迫不及待地沖到買煙花的攤位上挑選各種眼花繚亂的爆竹,點上一根清香,就去呼朋引伴,似乎那些年的新衣服上總是少不了幾處被火星子濺起來烙下的小黑洞。
小時候的春節(jié),是媽媽的餃子。除夕的晚上,心靈手巧的媽媽早就包好了餃子,還會特意放進(jìn)去幾個硬幣,說如果有人把那個硬幣吃出來就寓意他來年的運氣非常好,大家為了搶個好兆頭,都搶著吃香氣四溢的餃子。每當(dāng)吃到帶硬幣的餃子時,哪怕被隔了牙心里也是十分開心的,感覺到這個時刻自己好幸運!
小時候的春節(jié),是幸福的團(tuán)圓。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全家人才能難得在一起團(tuán)聚。不管身在何地的家人,最晚在除夕都會陸續(xù)回來了,大家圍坐在飯桌旁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大人們頻頻舉杯,有說有笑,講述著各自這一年的經(jīng)歷,互相說著祝福的話語,共同度過這個難得的團(tuán)圓時光。
小時候的春節(jié),是初一的拜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媽媽給我穿上新衣服,吃完餃子后一大家子人走上街頭,去挨家挨戶給長輩們拜年,路上不論遇到誰,都會高高興興地互相問候新年好。小時候的走親訪友,是中華民族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習(xí)俗,趁著過節(jié),大家相互走動,成為增近親情和加深友誼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我記憶中小時候的春節(jié),每一個春節(jié),都是新一年的到來,每個春節(jié)都是不一樣的記憶。不論歲月如何增長,那溫暖的春節(jié)記憶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靈深處讓我永遠(yuǎn)無法忘懷。年味從未變過,只是經(jīng)歷時間更好的沉淀變換著不同的形式,但最終都是只為在除夕時隨著美麗的煙花在絢爛中開啟幸福、快樂、美好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