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悅
和動物相比,植物總是顯得消極被動,沒有主動精神。實際上,植物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沒有眼睛和耳朵,可奇怪的是,植物能使那些自己喜歡的來客更容易鉆進花里去,也能阻止“小偷”——來偷吃花蜜和花粉的昆蟲——使它們難以如愿。
很多花“面”朝著容易等到傳粉昆蟲飛來的方向開放。野花的蓓蕾初時朝天,后來便低下了頭。豆類的花在成熟之前已為傳粉昆蟲準備好“降落場地”,昆蟲降落時,所在的花冠本來朝上,這時便朝下了。形形色色的花瓣、脊冠、小瘤、流蘇等,給傳粉昆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有的蘭花對昆蟲“關(guān)懷備至”,簡直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飛來給它傳粉的蠅子甚至可以像坐在靠背椅里一樣。
相反,對那些來吃甜食的不速之客,花采取了各種各樣保護自己的措施。屬于這類不速之客的,主要是沒有翅膀的小型昆蟲、蝸牛等無脊椎動物。它們只能從花柄上爬進花里。因為它們很難從一株植物爬到另一株植物上去,所以它們幾乎不能異花授粉。
有些植物在進入花的通道上設下了各種障礙物:小“堤”、皺褶、突起、尖刺和硬毛等。有的植物分泌黏液,在莖上和花柄上形成無法通行的地帶。小昆蟲沾到黏液,就像蒼蠅粘在粘蠅紙上,會因無法脫身而死去。喜馬拉雅鳳仙花在托葉上為那些想鉆進花的螞蟻專門分泌一種很濃的花蜜,在那兒常常聚集著大量螞蟻。它們又何必一定往花里鉆呢?
還有的植物在開花的莖上覆蓋了蠟和“光滑劑”,像給地板打蠟一樣,使得昆蟲爬不上去;或者花有很結(jié)實的葉子保護著。形形色色巧妙的障礙物是難以勝數(shù)的。
最為有趣的,大概要數(shù)那些借助于某種昆蟲來抵抗另一些前來“盜竊”的昆蟲的植物了。有些植物和螞蟻建立了友好聯(lián)盟,所以被稱作喜蟻植物。如一種很貪食的金龜子經(jīng)常來吃山牛蒡以及其他一些頭狀花序植物的花。它們會咬透頭狀花序去偷花吃。為了使自己免遭這種危害,山牛蒡往往“請”來螞蟻充當“警備部隊”,用的辦法是在頭狀花序的外面準備一些蜜。金龜子一靠近頭狀花序時,螞蟻便立即亮出強大的雙顎去對付它,必要時還會噴出一股蟻酸。螞蟻為了保護自己的食物,便在無意中成了山牛蒡花的警衛(wèi)。有趣的是,當一朵花上聚集起幾種不同的螞蟻時,它們從不為敵。
(源自《讀者·校園版》,王傳生薦稿)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