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美
(邗江中等專業(yè)學校,225000,江蘇邗江)
教師在中職機電技術課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可以降低機電專業(yè)知識點的理解難度,讓學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教學內容,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了教學效果,為學生有效學習機電專業(yè)技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有利于深入整合學習資源,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結合社會實際需求,機電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能提升學生機電專業(yè)技能,為學生的就業(yè)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機電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和解決,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中職機電課程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在中職機電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主要包括四點重要意義:一是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對機電技術進行探究和思考,提升學習效率;二是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豐富了機電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充實;三是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使機電專業(yè)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有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四是學生在機電技術實踐練習過程中,信息技術設備能讓學生進行虛擬體驗和實踐操作,加強學生對機電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進而增強機電專業(yè)技能。此外,教師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輔助機電專業(yè)教學,為學生構建虛擬的教學情境,不但使師生得到良好的互動,而且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yè)技能和獲得實際操作體驗。教師在中職機電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使用信息技術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增強學生機電專業(yè)技能,為滿足社會對機電人才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在傳統(tǒng)機電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是被動的傾聽者,在課堂教學中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在機電課堂教學中容易倦怠,聽課效果不佳。然而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提升了學習興趣,轉變?yōu)檎n堂主角,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對機電知識進行探究。比如,在機電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將機電理論知識點展示給學生,并就相關重點知識讓學生們進行探討和分析,教師對學生討論后的知識點加以引導并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相關機電理論知識在信息技術相關設備上進行實際操作和練習,進而加深對機電知識的理解。信息技術輔助機電教學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機電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教師得到了充分交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從而能對其有針對性地指導,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雖然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領域,但部分中職學校的信息技術設施不夠健全,有的學校人數(shù)多、信息技術設備有限,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缺乏用于實踐教學的信息技術輔助設備。中職機電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操作實踐機會,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用于實踐教學的信息技術輔助設備較為欠缺,學生缺少機電實踐操作的練習和體驗,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機電技能難以提升。二是信息技術設施不穩(wěn)定,所有的信息技術設備都需要電源,一旦電源不穩(wěn)定將影響信息技術輔助設備的使用。同時電子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一方面是由電子設備自身系統(tǒng)或操作不當?shù)仍蛟斐傻?,另一方面是由于電子技術設施安裝越繁瑣,越容易出現(xiàn)故障問題,影響正常教學使用。三是部分中職學校擔心信息設備被用壞,限制學生使用,導致信息技術設施失去其作用。
此外,缺乏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的引入。中職學校機電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缺乏相關實踐操作,對于目前社會機電工程方面廣泛應用的電子信息技術設備,中職院校沒有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都是社會上機電領域普遍應用的技術,并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較大。然而,有的中職學校機電課程缺乏先進信息技術實操設備,導致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理論知識過程中容易產生理解偏差,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對機電技能的學習,更不利于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以計算機的使用為基礎的。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客觀因素等影響,教師對信息技術如何使用了解不多,難以開展輔助教學。信息技術是需要教師會應用才能發(fā)揮其有效作用的,如果不應用或不會用,那么信息技術設備就會成為擺設而失去其價值和意義。另外,中職機電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沒能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一是因為教師的思想觀念沒能與時俱進,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二是因為有的信息技術相關設備與中職機電課程內容不符,不適合在教學時應用。
機電專業(yè)技術需要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的社會實踐才能掌握。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社會實踐機會,僅有在校期間的操作和練習遠遠達不到社會所需求的標準。學生所學的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實踐驗證,不利于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
信息技術對機電課程教學有積極促進作用,中職學校在機電教學過程中應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其充分發(fā)揮效能。首先,應加大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設施的資金投入,增加信息技術設施的數(shù)量,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操作和練習。同時,學校在投入信息技術設備之前要充分了解課程需求,使得投入的信息技術設備與所開設的機電課程相適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其次,學校應加大對機電技術課程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力度,定期舉辦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比如安裝調試、系統(tǒng)操作、功能切換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理論水平與應用能力,進而在機電課程教學中更加靈活應用信息技術,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再次,中職學校應有效整合社會資源,讓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師有機會參與企業(yè)生產活動,深入了解社會所需求的機電技術人才,進而有針對性地對機電專業(yè)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最后,教師應提升自我學習能力,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查找相關資料,通過自學提升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進而在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第一,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能優(yōu)化教學模式。教師在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學生學習機電知識的難度,通過形象化的輔助教學就能讓學生很容易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融合,提升機電技術教學效果。例如講解“機械原理”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向學生展示機械原理的相關視頻或圖片,同時將重點內容進行提示和講解,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深刻了解機械零部件的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等。信息技術應用于機電技術課程教學,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在此基礎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合作與探究,拓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教師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
第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掌握機電知識的情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通過網絡主動查找相關知識,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補充。比如機電技術課程中的“數(shù)控機床”內容,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相關內容,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資料,進而幫助學生詳細了解數(shù)控機床知識;再如在學習機電課程中的“電器設備安裝”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機電設備安裝資料,包括電路安裝原理圖和電路接線圖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一,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電子技術的應用??茖W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促進了PLC 電子技術的問世與發(fā)展。PLC 電子技術是建立在信息技術與數(shù)控技術有效結合的基礎上的電子信息技術,在機電領域已被廣泛應用。PLC 電子技術能有效保障工業(yè)生產的系統(tǒng)流程性,主要應用于機電工程中的電氣控制上。PLC 電子技術與傳統(tǒng)機械技術不同,在使用過程中,能加快設備反應速度,并與自動調配系統(tǒng)有效結合,進而提升機電工程作業(yè)效率。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師應重視和關注PLC電子技術在機電工程數(shù)控系統(tǒng)上的應用,尤其是對點位控制、直線控制及連續(xù)控制系統(tǒng)方面的操作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PLC 電子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自動檢測系統(tǒng)硬件電路及其故障,易于操作,同時具有調整功能,對企業(yè)高效運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引入PLC 電子技術,并讓學生熟練掌握。
第二,BIM(建筑信息模型)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中職機電課程應重視BIM 信息技術教學。BIM 電子信息技術是科技發(fā)展中的新興技術,在建筑機電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此技術是電子技術中信息技術的分支部分,它是一個系統(tǒng)管理軟件,在建筑機電工程實施過程中能保障施工質量,并能為企業(yè)節(jié)約資金成本。BIM電子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一是能有效管理施工進度,對建筑進度能實現(xiàn)虛擬展示,對機電工程的實施起到有效的監(jiān)督作用;二是能有效對機電工程實施管理,比如在BIM 軟件系統(tǒng)中能體現(xiàn)當日機電工程實施進度,已完成工作和未完成工作都會有清晰的體現(xiàn),管理者能及時對機電工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作出調整或改進,確保機電工程的有效實施;三是能有效控制機電工程成本,BIM 電子信息技術具有繪制三維效果圖功能,并通過大數(shù)據(jù)對其進行科學報價,對機電工程預算管理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提升機電工程的審核效率;四是BIM電子信息技術能對機電工程中資金的使用作有效跟進,并能及時更新和查閱相關資金狀態(tài)。此外,BIM 電子技術能夠計算機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物料變更的造價,有效提升資金利用率和企業(yè)效能。為此,教師應重視和加強學生BIM 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和相關設備操作的教學。
在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引導。一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覺實操訓練的良好習慣,學生每次學完機電專業(yè)課程后,都要通過信息技術設備進行實際操作增強記憶,對機電相關學習項目加以鞏固,對所學機電技術能熟練操作、靈活運用。二是在教師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技術應用情況,確保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熟練應用。三是要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評價。一方面通過評價來了解和觀察學生是否能真正掌握相關技術,是否能熟練應用;另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評價,能準確把握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教師能對學生作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練習,不斷提升機電專業(yè)技術和職業(yè)素養(yǎng)。
機電技術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學習課程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尤其是要結合電子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進而實現(xiàn)機電一體化的有效應用。而這種機電一體化的有效應用需要建立在社會實踐基礎之上。學校和企業(yè)可以互補合作。企業(yè)向學校提供機電一體化實訓場地、相關設備和資料,同時依據(jù)學校的教學目標,委派機電專業(yè)技術人員或機電管理人員到學校為學生授課并親自指導機電操作;學校的機電專業(yè)教師可進入企業(yè)為員工培訓,提升員工技能綜合素養(yǎng)。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學生能得到技能上的鍛煉和提升,另一方面校企資源得到了優(yōu)化配置。因此,中職學校應加大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積極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體驗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進而提高學生機電專業(yè)技術。
中職學校應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融合,加強信息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加大對機電專業(yè)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培訓力度。教師在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把先進的信息技術與機電技術有機融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讓抽象的機電理論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和吸收,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自信。與此同時,學校應整合社會資源,促進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機電專業(yè)技能,為社會提供機電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