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佳,顧 陽,曹 磊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天津 300072)
人對事物的第一視覺印象往往來源于色彩。色彩是一種光的視覺效應,也是一種情感語言,對個人情緒、身心健康及生活氛圍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說“色彩感知于室內設計,有如色彩感知于畫家”,色彩被認為是影響家居空間感知和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往關于家居空間色彩的研究,國外學者常聚焦于色彩對空間感知、情緒變化及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例如,卡亞(Kaya)[1]等人的經(jīng)過實驗發(fā)現(xiàn),孟塞爾顏色系統(tǒng)(Munsell Color System)中主色調能夠調動被試者更多的積極情緒反應;里普森·史密斯(Lipson-Smith)[2]等人借助虛擬現(xiàn)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發(fā)現(xiàn)被試者的顏色偏好隨著室內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維萊特(Wioletta)[3]等人設計了一項眼球追蹤實驗,以測量被試者觀看不同配色的室內設計時的反應,探索室內色彩對健康的影響;國外學者也?;诃h(huán)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ychology)、感性工學理論(Kansei-Engineering)等理論研究室內空間及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4-5]。國內學者則更多的從設計實踐的角度出發(f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探討家居空間中的色彩搭配與應用,并提出家居色彩的設計原則。例如,馮笑[6]等人研究莫蘭迪色系在家居空間中的運用;關靜[7]等人針對老年群體的視覺體驗,總結其居住空間環(huán)境中的色彩設計方法;李佳憶[8]等人探討如何利用色彩重量將家居空間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觀,并提出不同重量色彩在家居空間中的具體運用(圖1)。
圖1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外相關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
目前,相關領域的研究多依托于具體設計實踐探討某類型空間的色彩方案,或通過感官實驗探索空間色彩對生理或心理的影響,尚未有學者嘗試厘清家居空間中色彩設計發(fā)展的過程。而《宜家家居指南》作為在57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70余年家居產(chǎn)品手冊,被稱為打破國界、覆蓋全球的室內設計“風向標”,可充分反映宜家家居空間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色彩設計特點。本研究為填補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以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指南》圖像為對象,分析近60年宜家家居空間色彩設計的發(fā)展趨勢,并總結了不同時期家居空間的色彩特點及設計策略。
研究步驟包含構建圖像數(shù)據(jù)庫、K-means色彩聚類、NCS色彩體系定位、色彩設計趨勢分析、空間色彩策略分析、色彩趨勢總結5個階段(圖2)。首先,收集近60年《指南》中的相關圖片,構建宜家家居空間圖像數(shù)據(jù)庫;其次,使用K-means算法的對圖像進行單幅聚類和多幅聚類,意在分析不同年代及年份的家居空間色彩特點;然后,通過NCS色彩體系進行色環(huán)及色三角定位,分析不同年代家居空間色彩的色相、黑度、彩度以及空間應用的特點;最后,總結家居空間色彩的潮流趨勢。
圖2 研究框架及步驟
筆者通過登錄宜家博物館官網(wǎng)對《指南》相關圖像進行收集[9]。由于《指南》在20世紀50年代發(fā)行時多采用黑白圖畫的形式介紹家居單品,直至60年代,《指南》才開始使用彩色圖片和實景搭配的形式。因此,本研究獲取的素材范圍為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20年代的《指南》圖片,且排除僅有單一產(chǎn)品而未顯示空間的圖像。最終,共收集素材437張。本研究以十年作為一個跨度,將收集的圖像素材劃分建立6個圖庫,因2020年后指南僅發(fā)行了兩年,故歸入21世紀10年代中一同研究。
為保證色彩分析的準確性,筆者通過專業(yè)圖像軟件中的修復工具,對部分圖像中存在標題、文字、品牌Logo、邊框等干擾因素進行修正處理,使修復區(qū)域的色彩、光影、肌理等像素與整體適配,保證圖像在色彩信息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同時,為避免圖片色溫偏色的影響,利用白平衡工具吸取畫面中黑白灰,進行色彩校準,保證圖像在色彩信息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以往的室內色彩研究中,多數(shù)學者借助計算機圖形軟件直接對目標圖像進行色彩提取,該方法受主觀影響較大。為避免主觀因素干擾,筆者選擇使用基于給定類別數(shù)量的K-means聚類算法[10]。具體的色彩聚類步驟如圖3所示。
圖3 K-means的色彩聚類步驟及過程
本研究借助K-means算法進行色彩聚類。第一次聚類從圖庫每一幅圖中各提取出6種色彩,437幅圖像共計得到2622種色彩。由于單幅圖像的聚類色彩結果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需進行多幅圖像的二次色彩聚類,以體現(xiàn)所處年代色彩的總體特征和整體趨勢。多幅圖像的色彩提取是在各個圖庫里單幅圖像色彩提取集合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聚類。第二次聚類后得到每個年代多幅圖像的10種聚類色彩及占比,即6個不同年代宜家家居空間的代表色,共計得到60種色彩。部分圖像及兩次的色彩聚類結果見圖4。
圖4 部分圖像及色彩聚類結果
為了更好地分析不同年代宜家家居空間的色彩特征,二次色彩聚類后,筆者使用自然色彩體系(Natural Colour System)進行色彩定位,明確了聚類色彩的色相、黑度及彩度特征。NCS色彩體系是歐洲運用最為廣泛的色彩體系[11],本文的研究對象——宜家就是運用該色彩體系進行設計的。NCS體系是以基本色紅(R)、綠(G)、黃(Y)、藍(B)四色,加上黑(S)和白(W),為起點混合而成的陀螺形態(tài)的立體模型,所有顏色在該模型中均占有其特定的位置,且與其他顏色存在精確的聯(lián)系。立體模型的橫剖面是圓形NCS色相環(huán),垂直剖面圖的左右半側各是NCS色三角[12](圖5)。
圖5 NCS色彩體系
筆者借助Photoshop對不同年代的聚類色彩進行吸取,并在裝有NCS插件的色板中獲取相應的NCS色彩編號,將獲取色彩定位至色環(huán)和色三角中。目的是為了明確不同年代家居空間設計的關鍵色彩特征,NCS色環(huán)可獲取色相分布范圍,NCS 色三角可獲取黑度和彩度特征,匯總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年代聚類色彩的NCS體系定位
根據(jù)NCS體系定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可知(圖6),20世紀60年代,宜家家居空間中偏好使用黃色系、綠色系、藍色系和橙色系。盡管早期的工業(yè)對北歐的家居風格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但該時期的宜家主要面向瑞典、挪威、丹麥等北歐市場,家居空間以北歐傳統(tǒng)色彩為主,配合著傳統(tǒng)、古樸、田園風格的產(chǎn)品造型。北歐傳統(tǒng)色彩的形成主要受維京文明影響[13],多以羊毛或者亞麻紡成線織成布,用蔬菜汁染上顏色,多為黃、綠、褐、藍、黑、紅等鮮艷顏色[14],這些顏色的偏好延續(xù)下來,直到現(xiàn)在一直是北歐常見的色彩,也被充分地應用于60年代家居空間中。
圖6 不同年代聚類色彩的色相分布
隨著宜家的目標群體逐步開始向多樣化、圈層化發(fā)展[15],其展示的生活方式及空間氛圍也相應的發(fā)生了改變。70年代,宜家陸續(xù)進軍瑞士、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荷蘭等國家[16],開始更注重色彩與木質原色的和諧,家居空間色彩以黃、橙的秋日色系為主,再以亮色系的配件點綴其中,而暖色系更接近太陽光線的顏色,營造了舒適協(xié)調、豐富溫暖的視覺氛圍[17];80年代,宜家的商業(yè)版圖擴增至法國、比利時、美國等地家居,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宜家家居開始對更多其他的色系進行更多地嘗試,紫色系和紅色系的應用占比共達到了40%,色彩鮮明的家具和裝飾打造出不同客群特色的視覺符號。
伴隨著宜家商業(yè)版圖向全球的不斷擴張以及工業(yè)文明下的審美變化,從90年代中期開始到21世紀,宜家的家居空間風格更加簡單化、國際化,以中性色為主,簡化裝飾,追求更高的效率,從傳統(tǒng)北歐的隨性自然,變得冷靜而有秩序。
總體而言,宜家對高黑度色彩的使用較少,且在家居空間中多作點綴使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宜家家居空間色彩以中黑度色彩為主,低黑度色彩次之。而在進入到21世紀后,色彩黑度的應用情況發(fā)生改變,低黑度色彩的使用逐漸成為了主流,其次為中黑度色彩。在家居空間中,低黑度色彩往往可使視覺空間體量增大,這一特性有利于使實際局促狹小的家居空間在視覺和心理上更加寬敞[18]。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剛需一族的年輕人對戶型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能“以小見大”[19]。這種色彩變化可以適應現(xiàn)代住宅普遍向小戶型發(fā)展的趨勢,這也是20世紀至21世紀主體色彩黑度由中度向低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圖7)。
圖7 不同年代聚類色彩的黑度分布
按照常規(guī)對彩度劃分,C(彩度)在30%及以下為低彩度,介于30%至60%為中彩度,而60%及以上為高彩度。由于家居空間的普遍色彩多以低彩度為主,為進一步更好地分析其特性,本研究中將彩度在5%及以下稱為超低彩度(圖8)。
圖8 不同年代聚類色彩的彩度分布
總體而言,宜家家居空間色彩以低彩度色彩為主,中、高彩度色彩往往作為點綴應用于局部。其中,20世紀超低彩度色彩的應用極少,且多見于家電、小件家具。進入到21世紀后,超低彩度色彩在空間中的使用占比在00年代達到50%,10年代達到80%,在墻面、地面、家具均有大面積的應用。研究表明,色彩的彩度與心理的興奮感、沉靜感存在相關性,隨著彩度的降低,色彩興奮感也會下降,沉靜感呈反比上升[20]。同時,中間調和灰色調的色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更易與其他色彩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可營造出和諧、放松的家居空間氛圍,更易被人們接受并選擇。因此,主體色彩彩度的不斷降低是適應市場反饋的結果,同時,也側面反映出目標人群對于家居空間氛圍的偏好。
色彩在家居空間中的運用與其他平面化的色彩設計不同,它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平面或是某一產(chǎn)品之上,色彩的運用充斥著我們三維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根據(jù)宜家公司的分析,當年室內設計風格的確定主要取決于色彩在墻面、地板及家具上的應用,三者色彩的豐富變化和組合是家居空間效果的重要來源。筆者通過 NCS體系分析,將宜家家居空間的主要配色方式歸納為三種(表2)。
表2 主要家居空間的配色方式示意圖
(1)墻面、地面使用低黑度、低彩度或超低彩度色彩,家具使用中高黑度或中高彩度色彩。該空間配色方式在各個年代均有應用。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的家居空間中,三者多利用鄰近色和類似色相對比的方式進行色彩設計,既能豐富空間色彩又能相互滲透,既有明顯統(tǒng)一調性又不失微妙的變化。21世紀的家居空間中,墻面、地面多采用大面積的中性色。00年代和10年代在局部裝飾的色彩上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00年代更傾向選擇大膽鮮明的色彩為空間增添現(xiàn)代感和都市感,這類顏色往往使用在燈具、布藝、椅子等局部位置,10年代則偏好使用灰色系、大地色系等沉穩(wěn)、中性的色彩,提升空間內的舒適感。
(2)墻面使用低黑度、超低彩度色彩,地面使用中低黑度、低彩度色彩,家具的黑度和彩度或介于二者之間,或高于地面。該空間配色方式是宜家家居空間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一方面,色彩的自身關系簡單、清楚;另一方面,色彩的空間關系也主從分明,三者的黑度、彩度變化具有節(jié)奏感,大面積墻面、地面與中小面積家具的色彩組合有助于突出層次關系,還有助于協(xié)調家居空間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形成更加和諧的形式語言。
(3)墻面使用中黑度、中低彩度色彩,地面使用低黑度、低彩度色彩,家具的黑度、彩度高于墻面色彩。該空間配色方式在20世紀70、80年代和21世紀10年代較常應用。通常而言,墻面在空間中所占的面積比例較大,且貫穿整個家居空間的始終,對空間氛圍營造起到主導性作用。這種墻面大面積應用更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可以傳遞出家居空間強烈的個性特征,符合人們對家居空間私人化、個性化的心理需求。同時,家具的色相除選擇墻、地面色彩的類似色和鄰近色外,還常使用補色形成更強烈的視覺張力。
(1)空間塑造
由于色彩的波長、屈光度、“光滲作用”各不相同,會給人以物體前進或后退、膨脹或收縮的不同感受[21]。因此,借助色彩對空間體量感、比例、進退關系成為家居空間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以1987年的色彩應用為例(圖9),彩度更高的暖調紅色沙發(fā)會加強靠前的感受,偏冷調的綠色的墻面則會加強后退的感受,使得空間縱深關系更加清楚,空間尺度在感知上有所擴大。
圖9 色彩塑造空間的進退關系
(2)物體分類
利用色彩對物體分類是保證家居空間中色彩相互呼應、邏輯關系清晰的重要手段。在1966年的家居空間設計中(圖10),沙發(fā)、窗簾、墊布等布藝類物品選擇了藍色系同類色,餐桌、餐椅、茶幾、柜體等木作類物品選擇了黃色系同類色,墻面和地面則選擇了褐色,整個空間中按照一定的物品劃分邏輯進行色彩設計,保證了空間的和諧有序。
圖10 利用色彩對物品進行分類
(3)氛圍營造
既往研究表明,可通過調節(jié)色彩的色相、黑度、彩度改變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多數(shù)情況中,家居空間多利用暖色調色彩營造溫馨、舒適的空間氛圍,冷色調色彩可形成理性、簡單的空間感受,高彩度的色彩可實現(xiàn)活潑、個性的空間印象[21]。同時,宜家也擅長運用光影對色彩的影響,實現(xiàn)不同生活場景下的空間氛圍。如在1985年、1986年和1989年的圖像中,昏暗的光線導致空間內色彩黑度偏高,塑造出沉靜、穩(wěn)重的家居空間狀態(tài)(圖11)。
圖11 光影下的色彩營造沉靜的空間氛圍
根據(jù)本研究可知,宜家家居空間的色彩應用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1)伴隨時代的發(fā)展,宜家對家居空間的色彩設計并非一成不變,也并非只有刻板印象中的單一淺色調風格,而是會依據(jù)審美經(jīng)驗、文化水平、社會環(huán)境、市場情況等諸多因素的調整而改變??傮w而言,宜家的色彩應用以中低黑度、低彩度、暖色調為主導,符合人們對家居空間明亮、和諧、舒適溫馨的心理訴求。
(2)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受傳統(tǒng)北歐風格和中世紀摩登文化的影響,宜家家居空間色彩濃郁飽和、大膽活躍,偏好在主基調中應用中低彩度、中黑度、暖色調的色彩,再以黑度較低、彩度較高的配件裝飾其中。這種“濃墨重彩”的配色方式充滿了時代特征,與人們當下認知的“宜家風”大相徑庭,創(chuàng)造了一種親密、放松、充滿層次感的家居空間氛圍。
(3)21世紀,為更好地迎合國際市場,逐步形成了當下宜家的被人們廣為熟知的代表風格。家居空間受現(xiàn)代主義和工業(yè)風格的影響越來越深,玻璃、金屬、塑料等材質廣泛應用,中性色營造了現(xiàn)代、簡約的空間氛圍。大面積低黑度、超低彩度、灰色調的色彩成為主調,使家居空間呈現(xiàn)出理性、質樸和簡單的氛圍。而小面積色彩形成突出視覺焦點,則讓家居空間更明快、輕松。
(4)家居空間中的空間配色方式不呈簡單的線性發(fā)展,而是在不同年代中穿插應用,根據(jù)個例的具體需求來適配方案。而科學合理的色彩組合能夠有效地對空間、體量進一步地進行塑造,對空間內物品關系進行邏輯梳理,影響人的感知從而形成特定的空間氛圍。
家居空間中的色彩設計是文化背景與審美經(jīng)驗不斷發(fā)展和碰撞后的結果,傳達著時代的選擇。因此,色彩趨勢是極具價值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過運用科學方法和體系來梳理宜家家居空間色彩的發(fā)展過程,分析其背后成因,得出不同時期色彩應用的特點和方法??蔀槲磥硌芯考揖涌臻g配色方法、利用色彩豐富空間感知提供重要素材。同時,基于K-means色彩聚類法和NCS色彩體系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亦可應用于其他室內空間色彩提取與分析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