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然
垂下雨簾的云贈大地以氤氳,雨裹挾著煙霧,仿佛有了記憶,訴說千年前的水墨人生……
我喜歡雨,每一滴雨,劃過如畫的朦朧,濺起細(xì)碎如玉的水珠,穿越時光,落在我的心上。似“梧桐更兼細(xì)雨”的戚情,似“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的不甘,似“夜雨聞鈴腸斷聲”的思念……雨若情絲,牽人心魄。雨本自然,將其看得悲涼是人類過于自我了。
我也曾思考自然之于我們的意義,但總是拘泥于人類過度的追求,忽略了過程中的風(fēng)景。
我時常夢見,千年前雨絲微掩的蓑衣獨影。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對蘇軾的人生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他沒有將悲傷寄予山水,只是享受煙雨的美好,將自然視為自己的老師。賓州酒前,他感悟到“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赤壁舟上,他感悟到“物與我皆無盡也”;竹林雨中,他領(lǐng)悟到“一蓑煙雨任平生”……山水淡然亦有道,他超脫了普通的悲與喜對人生的桎梏,將心與自然相連,傾聽自然對他的低語。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達(dá),在人生順逆里皆安之若素,在世事浮沉中皆怡然如風(fēng)。
人處于天地間,追求生命信息的永恒。永恒來于自然,而非悲喜。我們常覺快樂時年如分秒,痛苦時度日如年,但時間并不會因人類的主觀情緒而改變。可見,寄悲喜于自然或人類都不是最終的追求。我們存于世間,當(dāng)走入自然,聆聽自然,于自然中悟心安之道,視煙雨為師,無謂順逆。
歲月不念情,煙雨不問悲,它以其不滅的偉大贈萬物以哲思,促萬物之永恒,這便是自然之于人類的意義。煙雨如畫,氤氳在山水里,氤氳在我的人生中。我喜歡雨,喜它所給予我靈魂的相遇,喜它給予我自然的哲思,喜它給予我心安即人生的感悟。
一卷山水,一夢人生,千年的回憶如小舟行駛在我心中,我也將攜這自然的哲思,在世事的煙雨順逆中悠然行舟,心安即永恒……
評點
文章唯美,作者在雨中穿越千年,于詩詞中尋找內(nèi)心的平靜,表達(dá)了心不應(yīng)為外物所累所擾的看法,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