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共產黨政治語境當中的“斗爭”
      ——兼論發(fā)揮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強大法寶作用

      2023-03-05 08:52:29劉海泉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斗爭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劉 穎 劉海泉

      (1.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上海 200237;2.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600)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绷暯酵驹邳h的二十大報告當中再次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1]中共中央如此“重磅”和密集地強調斗爭問題,使之在理論界和國際輿論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新時代偉大斗爭的重要論述,重新激活了斗爭話語在黨的人民事業(yè)中的使用,把“偉大斗爭”日常化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手段,使偉大斗爭在新時代獲得了新的立體而豐富的切實內容。[2]當今世界,國際形勢云詭波譎,國家發(fā)展任務繁重、風險隱患增多,黨面臨的考驗和危險日趨復雜?!拔覀兠媾R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有行動上的自覺,科學闡釋、正確理解、準確把握、切實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治語境當中的斗爭問題,這對于團結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內涵與要義:斗爭的概念性理解

      (一)斗爭概念的一般辨析

      斗爭是一個具有多維屬性的概念,不同的學科體系、不同的認知主體對斗爭有不同的理解。在軍事領域,斗爭是對抗性的軍事活動;在社會學上,斗爭是個體與組織多重互動中的利益沖突;心理學上,斗爭是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性上的調適;政治學上,斗爭是不同利益集團因為特定政治利益進行的政治活動。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斗爭是唯物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中的重要范疇,是矛盾雙方的對立關系和相互作用。作為一個廣泛的哲學概念,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矛盾的斗爭貫穿于過程的始終,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揭示事物發(fā)展源泉、動力和實質內容最根本的規(guī)律,矛盾的斗爭性對事物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斗爭不是漫無目的的斗爭,而是在客觀規(guī)律指導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的能動性的高度發(fā)揮。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斗爭的實質就是認識、分析、解決矛盾問題,促進事務向前發(fā)展的過程。斗爭精神正是體現(xiàn)事物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既唯物辯證又堅毅能動的意志思維”[3]。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斗爭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客觀性、能動性,并且在一般意義上,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無論是生命的起源進化,個人的成長進步,還是時代的發(fā)展變革,都離不開斗爭。

      (二)新時代偉大斗爭是對一般斗爭問題的超越

      “斗爭”對于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來說,具有特別深遠的意義,她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百年歷史和實踐證明,黨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fā)展、贏得勝利的,敢于斗爭是共產黨人百年來的政治本色。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斗爭超越一般斗爭問題。

      首先,“我們講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4]新時代黨的偉大斗爭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好勇斗狠、逞強奪勝,而是為了人民。

      其次,不同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暴風驟雨式“你死我活”的暴力斗爭。“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盵5]

      再次,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包含勇于斗爭和善于斗爭兩個重要方面,也就是斗爭的勇氣、精神和斗爭的本領、能力,這兩個方面不是孑然分開的,是互相交織在一起、潛顯互倚的。偉大斗爭是一種積極的意識能動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能通過“躺平”得到“躺贏”,要奮斗不息才能取得更大勝利。

      最后,新時代黨所面臨的世情、國情、社情、黨情都對黨的偉大斗爭提出了重要性必要性的要求,“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6]通觀當前世界,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應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挑戰(zhàn),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構建全球繁榮、安全、正義、公平、和諧的秩序體系,具有世界歷史的意義,體現(xiàn)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總之,與“陰謀詭計”“你死我活”等負面意義上片面理解的斗爭不同,偉大斗爭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光明正大的、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持續(xù)奮斗的時代擔當,強調的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兒”和能力本領。

      二、多維視角:中國共產黨人斗爭品格主要特征

      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歷史的接力棒到了新時代,歷時性上比較中國共產黨人政治語境當中的斗爭和前輩的斗爭有什么不同;共時性比較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和其他民族國家的“斗爭”有什么不一樣;在新時代的時空下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有哪些必要性;怎樣有效地把政治話語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闡釋清楚,從而提出中國共產黨人斗爭品格的主要特征。

      (一)自強不息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品格

      在生物學上,基因(遺傳因子)一般是指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xiàn)象都與基因有關。[8]也就是說,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爸袊厣鐣髁x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9]。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與生俱來地是孕育中國共產黨斗爭品格的生物性密碼。

      中華文明歷經5000 多年歷史演變,仍舊熠熠生輝,這和自身所蘊涵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密不可分。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源遠流長的神話故事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頑強的戰(zhàn)天斗地精神。中華先民從刀耕火種、百家爭鳴中積累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無不蘊含著寶貴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斗不息。

      《周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核心要義,在長達兩千多年的社會當中,深刻塑造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心理。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岳飛的“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血脈當中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自覺斗爭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文化品格,無論是在一百年前誕生之初如野草般在巖石縫隙中成長,還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創(chuàng)之際堅強地扛住了社會主義大旗,以及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接續(xù)奮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又用斗爭續(xù)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

      (二)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品格與馬克思主義斗爭理論具有一脈相承性

      與生俱來是指“天生的”“基因里的”,如果以“生而知之”和“學而知之”類比,與生俱來就是“生而知之”,歷史繼承就是“學而知之”。前者可以說是生物文化屬性,后者可以說是政治社會屬性。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存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的斗爭品格與馬克思主義斗爭理論一脈相承。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尖銳對立的19 世紀中葉,“它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是和它的存在同時開始的”[10]39。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黨人不會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10]435。馬克思恩格斯經典作家關于斗爭的論述很豐富,《共產黨宣言》中32 處提到“斗爭”,平均每400 余字行文就會講到“斗爭”,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全世界共產黨人的斗爭宣言書。很多代表作名字當中就旗幟鮮明地亮出批判斗爭的立場,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國民經濟批判大綱》《哥達綱領批判》《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等。恩格斯對馬克思的一生直接做出的評價是:“斗爭是他得心應手的事情。而他進行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盵11]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建構過程就是在“批判”的斗爭中形成的。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建黨理論和黨建理論,是共產黨進行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的行動指南。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各個階段,指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馬克思主義的斗爭性體現(xiàn)在真理的制高點上,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學說進行斗爭;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是共產黨人摧毀舊制度、建立新社會的革命力量。[12]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斗爭性,馬克思主義是通過斗爭實踐,實現(xiàn)對人民的政治承諾。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立黨、建黨、強黨的過程始終都是追隨、踐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毛澤東同志在《丟掉幻想,準備戰(zhàn)斗》一文中深刻的指出:“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盵13]習近平同志在2019 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秋季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特別強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要丟掉幻想、勇于斗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寸土不讓,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jié)、膽魄。”

      (三)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品格是應對時代追問、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的實踐自覺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寫道,“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14]56“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盵14]55中國共產黨百年多的奮斗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跟各種“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假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等形形色色脫離中國實際的“理論”進行斗爭的過程。經過歷史的檢驗,最終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實踐自覺性。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都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首先,堅持實踐自覺性就是在各項工作中做到實事求是。毛澤東同志對“實事求是”進行過深刻的詮釋,我們都耳熟能詳,“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務;“是”就是客觀事務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15]801實事求是體現(xiàn)的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精髓,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斗爭史中,“什么時候堅持實事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反之,離開了實事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就會受到損失甚至嚴重挫折”[16]。

      這又進一步啟示我們,實踐自覺性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任何斗爭都是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都有其特定的時代內涵和歷史特點”。[17]從我黨百年奮斗的歷程看,黨的各項工作始終是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而進行的。從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再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毛澤東思想回答了革命的問題;包含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分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都要求我們在制定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zhàn)略布局和發(fā)展方向、發(fā)展方式、發(fā)展動力、戰(zhàn)略步驟等方面,從理論和實踐上系統(tǒng)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百年斗爭始終堅持立足社會主要矛盾、遵循客觀規(guī)律,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踔厲奮發(fā)。

      實踐自覺性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革命的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實踐自覺性還體現(xiàn)在知行合一上,是偉大斗爭的具象,體現(xiàn)了理想奮斗的高尚性與付諸行動的執(zhí)行力的統(tǒng)一。立足實踐自覺性,使中國共產黨淬煉形成了具有現(xiàn)實指向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品格與能力。

      (四)人民至上性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實然與價值應然

      何謂“人民”?人民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或群體,古今中西,在不同的歷史時空當中,其含義也是不一樣的。在亞里士多德的民主學說中,“民”是由混雜的人群組成的,它不僅包括許多人,而且包括窮人,進一步說,它包括有著各種缺點(自私,沒有法律觀念等等)的許多人和窮人。[18]“對人民一詞政治含義的任何闡釋都應從一個特定事實開始,即在現(xiàn)代歐洲語言中,該詞也表示窮人、弱勢者和被排除者”[19]37。在西方政治語境當中人民屬于下層階級的人,在英語中people“甚至也保留了相對于富人與貴族的平民這一含義”[19]38。“人民總是不幸的人”[19]39。與之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中,“人民”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代表社會歷史前進方向的最大多數(shù)群眾。[20]人民至上性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語境當中,人民至上性是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具有歷史必然性、理論合理性和道義正當性,是歷史實然和價值應然的統(tǒng)一。

      對于生活在當代中國的公民而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人民在國家生活當中處于基礎性的、決定性的、本原性的地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澤東同志第一次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把它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根本宗旨。

      從百年黨史看,人民至上與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具有同一性,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求幸福,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413,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于黨的根本利益和最高使命。歷史上,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和代價。毛澤東說“每個黨員干部都需要深刻意識到,我們的任何成績以及勝利都是通過人民群眾取得的,我們需要依靠人民來進行戰(zhàn)斗,對群眾還有無限的熱愛和信任,與民眾保持深入的關系。只要黨和群眾之間形成一個整體,那我們就是不可戰(zhàn)勝的,任何敵人都將會走向失敗。”[15]1096人民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執(zhí)政根基,黨的根基和血脈都在人民,離開了中國人民,也沒有所謂的中國共產黨。所以,鄧小平同志深情地把自己比喻為人民的兒子。人民至上性是黨和人民同一的底層邏輯,黨和人民互相成就、彼此不能分割。

      從價值目標和價值原則上看,人民至上性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奮斗內容的規(guī)定性,規(guī)定了黨的奮斗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斗爭”與其他政黨、國家“斗爭”以及各種形形色色“斗爭”相區(qū)別的本質所在。堅持人民至上性,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偉大斗爭得以超越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文化中“‘人性’之簡陋與匱乏”,[21]超越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主體性嚴重缺失的“民本主義”,克服西方資產階級政治解放斗爭的片面性,糾正中國傳統(tǒng)勞動人民參與斗爭的依附性與被支配性。[22]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語境當中,人民具有至高無上性。我國政府機構以及很多社會組織的名稱里都有“人民”二字,這不僅僅是簡單稱謂的問題,而是內含了深刻的人民主體地位,內嵌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價值追求。

      三、在斗爭與團結的互辯中發(fā)揮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強大法寶作用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進一步揭示,沒有離開同一性的斗爭性,也沒有脫離斗爭性的同一性,斗爭性和同一性雙方互相依存、互為條件存在于矛盾統(tǒng)一體中,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稗q證法是這樣的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怎樣能夠是同一的,又怎樣成為同一的”。[23]在現(xiàn)代漢語當中,作為動詞,團結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xiàn)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lián)合或結合;作為形容詞,團結是齊心協(xié)力,結合緊密、和睦的意思。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一定意義上就是新時代對團結斗爭互辯關系的最好釋義,也進一步詮釋了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十大寶貴歷史經驗之一。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戰(zhàn)略和策略,根本問題是解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統(tǒng)一和同盟軍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對19 世紀初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狀況進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之后,提出無產階級為了實現(xiàn)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團結統(tǒng)一,并且要聯(lián)合廣泛的同盟軍,《共產黨宣言》振聾發(fā)聵地提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最鮮明的政治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從而賦予了無產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團結的使命與任務。

      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中國百余年的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了團結奮斗,1922 年7 月黨的二大發(fā)布《關于“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議決案》首次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1939 年10 月,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把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作為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法寶,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24]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團結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黨派、不同群體、不同信仰的各方人士,先后建立了國民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工農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沒有任何一種團結是自然而然、自動形成的。一方面,沒有與“不團結”的斗爭,就沒有團結。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深刻地指出,只有在沖突和對立中尋找增強“同一性”的契機,盡可能地團結矛盾中的力量,并將其轉化、演變成統(tǒng)一的一面,才能最終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在斗爭實踐當中,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和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這一過程不是一條直線式的,而是充滿曲折反復的動態(tài)過程。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面對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分裂和屠殺,還有為抗擊法西斯進行國際統(tǒng)戰(zhàn)活動,以及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開辟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做好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tǒng)戰(zhàn)工作等等。黨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策略制定也有一個斗爭的過程。黨的一大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徹底斷絕與資產階級的黃色分子及其類似的其他黨派的任何聯(lián)系”“對現(xiàn)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進取的政策。我們在政治斗爭中,在爭取言論、出版、機會自由的斗爭中,應永遠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相互關系”[25],時隔僅11 個月黨的二大就通過了《關于“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議決案》,正式提出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蹲h決案》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無產階級必須聯(lián)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成“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進行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才能夠打倒共同的敵人[25]??梢姡裰髀?lián)合戰(zhàn)線思想的提出也是中國共產黨通過自我革命的否定揚棄才實現(xiàn)的。

      另一方面,團結也不是千篇一律,“一致性”不是要消滅“多樣性”。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本質上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體,世界上沒有完全一致的多樣性,也沒有脫離多樣性一模一樣的一致性。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本質要求,正確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系需要把握好斗爭與團結互動的底層邏輯,把政治底線這個圓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樣性半徑越長,畫出的同心圓才會越大。在2023年新年賀詞當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這么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xié)商凝聚共識?!盵26]一致性與多樣性都是歷史的、具體的、發(fā)展的,它們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鞏固已有的共識,推動新的團結,這是一個滾雪球般不斷前進的過程。一致性與多樣性關系問題貫穿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內在地回答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一門團結人的科學為什么存在的問題。

      統(tǒng)一戰(zhàn)線因團結而生,靠團結而興。在促進團結、維護團結、擴大團結方面,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和策略,從未缺席。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所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fā)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各種矛盾沖突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新形態(tài),新變化,各種不確定因素疊加,以至于有觀點認為“不確定性成為最大的確定性”。滔滔歷史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團結奮進才是出路。由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團結觀是伴隨無產階級斗爭而產生的。團結與斗爭是辯證統(tǒng)一的,斗爭是獲取團結必不可少的手段方式,要善于斗爭,更要善于團結,在斗爭與團結的互辯當中取得更大的勝利,爭取最大公約數(shù),畫出最大同心圓。

      猜你喜歡
      斗爭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wèi)正當斗爭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8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岱山县| 武乡县| 南召县| 天柱县| 九寨沟县| 修水县| 彰化县| 长海县| 新晃| 苏州市| 都江堰市| 江油市| 棋牌| 竹山县| 镇远县| 佛学| 兰州市| 新干县| 紫金县| 滨州市| 石屏县| 依兰县| 蓬莱市| 日照市| 纳雍县| 新民市| 扬中市| 广饶县| 射阳县| 清流县| 上杭县| 三明市| 如东县| 洛南县| 黄陵县| 吉木萨尔县| 乌审旗| 哈巴河县| 边坝县| 五华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