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麗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第二幼兒園
近年來,社會中青少年犯罪案例屢見報端,且大部分案例中的當事人年齡都比較小,所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開始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幼兒時期是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如果能夠在這一階段對幼兒的心理進行正向引導,將有利于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1]。
當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出現問題時,大部分家長往往不愿意承認孩子存在心理問題,他們覺得孩子只是性格內向。學??梢越柚喾N渠道,如雜志、電視、學校網站等向家長宣傳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讓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家長也應更關注孩子的一些異常舉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曾說過:“爸爸不為兒子煩心,為誰煩心?爸爸不幫助孩子,誰幫助孩子?兒子有苦惱不向爸爸求救,向誰求救?”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家庭的溫暖,給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提供一個支點。
環(huán)境影響心理健康,一個生活在溫馨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其安全感往往更強,心理也會較為健康。幼兒具備很強的模仿和學習能力,若其生活在充滿溫暖的家庭氛圍中,父母關系和諧,孩子也會漸漸知道如何愛護、體貼他人,表現出來的性格也是飽滿且正面的,這將對他們今后的成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過程中,家長必須對孩子開展愛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愛別人和被愛的能力。
除此之外,家長也應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空間給子女,讓其和小伙伴交往。比如,在上學路上,可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結伴而行;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的時候,讓孩子邀請小伙伴到家中做客;鼓勵孩子主動和小伙伴交流,或者到鄰居家串門。通過這些將他們的交往范圍擴大,慢慢學會與他人交往,消除獨處的寂寞感。
幼兒的心理尚在發(fā)育,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世界觀,再加上年齡太小,未充分認識世界,害怕外界的諸多事物,所以也就具有脆弱的心理[2]。鑒于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得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說一些刻薄的話或是直接對其進行體罰、打罵,這些都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甚至會讓孩子的精神陷入低迷狀態(tài),影響其性格養(yǎng)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盡可能保持心態(tài)平和,以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性格為目標,讓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積極的心態(tài)。
幼兒進入幼兒園,也就代表著他們從家庭走向了集體。剛進入幼兒園,幼兒會受環(huán)境改變的影響,而出現焦慮、哭鬧、害怕等情緒,甚至非常抵觸去幼兒園,若無法將這些問題解決好,則會影響其心理健康,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障礙。所以,家長應第一時間同幼兒教師溝通,一起找到有效解決之法,幫助孩子慢慢熟悉并接受環(huán)境。如此方可幫助家長、教師盡可能早地將幼兒的心理問題發(fā)現,并商量解決對策,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結語:家庭教育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家長一定要把家庭的功能發(fā)揮出來,扮演好孩子首位老師以及首位社會教育執(zhí)行者的角色,使孩子不僅生理上獲得健康發(fā)展,心理同樣獲得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