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之為知之(專欄·溫故錄)

      2023-03-06 09:32:27一凡
      作品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南子衛(wèi)靈公子路

      一凡

      1

      魯國卞邑,青龍山自東向西綿延幾十里,蒼翠蔥蘢,風(fēng)光旖旎。

      山下,一年四季泉水汩汩,匯而成群,名曰泉林。

      置身泉林,仿佛世外桃源,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此處乃泗水源頭,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就葬在這里。

      公元前524年春天,27歲的孔子和幾個弟子一起,溯泗水而上,來給母親掃墓。

      下山時,孔子走在前面,眾弟子隨后。

      突然,不知何處飛來一塊石子,正好打在孔子的頭上,頓時鮮血直流。

      眾人還沒反應(yīng)過來,伴隨著一聲大叫,一個大漢伴擋在了路中間:“嗨!什么人?膽敢踐踏我家主人的田地?”只見他頭戴公雞翎帽,身披野豬皮袍,拔出長刀作勢就砍。

      眾弟子慌忙躲避,只有孔子一人站著不動。

      大漢見狀哈哈大笑:“哈哈哈!除了你這個大個兒,其余都是怕死鬼!”(《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身長九尺有六寸。約合現(xiàn)在1.91米。)

      孔子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保護(hù)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這和貪生怕死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大漢說:“你不怕死嗎?”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大漢說:“唉!有意思,你說的是個什么道?這么神奇?早上明白晚上死了也值?能不能說給我聽聽?”

      孔子說:“道是講給知禮者聽的!”

      大漢慌忙施禮說:“仲由剛才失禮了,請先生莫怪!”

      “仲由?你就是卞邑‘百里負(fù)米’的那個仲由嗎?”

      “正是在下!”

      2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因曾為季孫氏家臣,又稱季路,春秋時期魯國卞邑(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zhèn)卞橋)人。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少年時的子路家境并不好,所以吃過不少苦,很早就參加了重體力勞動。子路由于力大無窮,頭腦靈活,忠于職守且懂得知恩圖報,被魯國貴族季氏看中,收留在身邊做貼身衛(wèi)士,跟著季氏走南闖北,也算見過世面。

      子路第一次來到季氏家族,第一次吃到香噴噴的米飯,頓時雙眼淚奔,他想到了遠(yuǎn)在百里之外的父母,他們常年吃糠咽菜,哪吃過這么好的米飯??!于是,子路借錢買米,請假回家。

      為了節(jié)省費用,子路背著米袋,步行一百多里地回到家??粗改赋陨狭嗣罪?,子路高興得手舞足蹈熱淚盈眶!

      直到多年之后,子路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還是常常懷念故去的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fù)米,哪里能夠再有這樣的機(jī)會呢?”

      (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fù)米,不可得也!”)

      子路“百里負(fù)米”的故事后來被編入《二十四孝》,成為萬人傳頌的典范。其實這個事在當(dāng)時就廣為人知了,所以孔子知道他。

      孔子說:“幸會幸會!我是孔丘,今天帶學(xué)生來給我母親掃墓,荒冢多年,不辨路徑,多有打擾!”說罷深施一禮,“如果沒造成其他損失,我們就告辭了!”

      子路說:“別急忙走??!”

      孔子說:“還有什么吩咐?”

      “你剛才說的那個什么‘道’,你還沒給我說說呢!”

      “醫(yī)不叩門,師不順路,道不輕傳!”

      “那我現(xiàn)在就拜你為師!”說罷,子路跪下就磕頭。

      “別別別!我是輕易不收徒的。”

      “您要是不收,我就不起來了!”子路說,“您是孔夫子,我在曲阜的時候就知道您了!剛才在遠(yuǎn)處看,我還以為是我最恨的那個人來了呢,因為您和他長得很像,所以才對您有大不敬,多有冒犯!”

      孔子知道,子路說的那個人叫陽虎,也是季氏家臣。陽虎性格剛強(qiáng)、做事果敢,作戰(zhàn)也十分勇猛,得到了季氏的信賴,但陽虎也有陰險毒辣的一面,比如后來陽虎控制了“三桓”,繼而又把持了魯國朝政,開春秋時期“陪臣執(zhí)國命”的先河。(《春秋左傳正義》:是盜謂陽虎也。鮑文子:夫陽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韓非子》:虎善竊人國政。)

      孔子和陽虎外貌確實很像(吳楚:如陽虎貌似孔子,若徒取其貌之似,則陽虎亦大圣人矣!孰知其為大奸大惡也乎?),以至于多年以后,孔子周游列國被困于匡,也是因為被匡地人錯認(rèn)為是陽虎而惹的禍。(《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甚至“子畏于匡”被認(rèn)為是孔子周游列國遭遇的僅次于“困于陳蔡”的第二大難,這個事在《論語》中也有多處記載。(《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先進(jìn)》: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冢睾胃宜??”)

      孔子說:“原來如此!你既然想學(xué)君子之道,那拜師可是要正式儀式的噢!名不正則言不順!”

      子路說:“那我現(xiàn)在就按照您的要求,行拜師大禮!”

      孔子說:“好吧!”

      于是,子路因陋就簡,青石為臺,草桿做香,對孔子三拜九叩,正式成為孔門弟子。

      3

      子路貧苦出身,大字識不了幾個,加之入學(xué)孔門屬于“超齡學(xué)生”(子路只比孔子小9歲),“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門功課,多半都顯得笨頭笨腦跟不上,所以,一時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對于一介武夫來說,不讓他舞刀使劍,反而讓他習(xí)字學(xué)禮練樂,無異于讓張飛繡花,沒幾天,子路就憋不住了。

      子路找到孔子,說:“夫子?。∧仙接兄?,不揉自直,斬作竹箭,可穿犀草。如此說來,還要搞那些多余的勞什子作甚?”

      孔子說:“竹竿要配羽毛,箭頭要經(jīng)過反復(fù)打磨,那樣才會射得更遠(yuǎn)更準(zhǔn);做學(xué)問就像配箭羽磨箭鏃,道理是一樣的。”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輮自直,斬而用之,達(dá)于犀革。何學(xué)之為?”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孔子家語》)

      “知道了!”子路噘著嘴,一知半解地退下了。心想,既然夫子說了,那就學(xué)學(xué)那些無用的勞什子唄!

      于是,子路買了瑟架,偷偷地練了起來,心想:哪天練好了,給夫子一個驚喜。

      子路雖然是粗人,但并不是笨人,沒多長時間,這瑟便鼓得有模有樣了。

      有一天,子路把瑟架到了學(xué)堂上,像模像樣地鼓了起來,引得同學(xué)們一陣陣喝彩。

      這時,孔子進(jìn)來了,眾人“唰”地閃出來一道縫,只見孔子非常生氣地說:“子路,你嘚瑟個啥?竟敢跑到我們學(xué)校里來玩樂器?這是你顯擺的地方嗎?”

      其他同學(xué)本來還陶醉在子路的瑟聲里,聽孔子這么一說,立馬開始群體嘲笑子路,這給子路鬧得臉不知往哪放!

      孔子又說:其他人你們起什么哄?就你們那水平,給子路提鞋都嫌你們手指頭粗。子路鼓瑟的水平那是相當(dāng)不錯的,開個培訓(xùn)班搞個直播啥的肯定沒問題,能達(dá)到業(yè)余十級的水平還不止,只是離專業(yè)水平還有一點距離而已!你們該哪涼快哪涼快去!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薄墩撜Z·先進(jìn)》)

      子路被徹底給搞蒙了,這到底是批評呢還是表揚呢?

      4

      事后,孔子把子路叫到辦公室,說了那句千古流傳的話: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墩撜Z·為政》)

      對于這句話,歷代解讀各不一樣,我認(rèn)為:原因都出在對“知”和“之”這兩個字的解讀上。

      古人獵捕大型野物時,先用弓箭把獵物射倒,再用“干”把獵物卡住,然后用繩子去捆,這樣配合才能確保狩獵安全。這一系列動作要眾人配合默契才能完成,這就需要用“口”(號令)來傳達(dá)信息協(xié)同作戰(zhàn),這個叫作“知”。

      另一種說法,談?wù)?、傳授行獵或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叫作“知”,相當(dāng)于今天的語數(shù)理化+社會實踐。

      在遠(yuǎn)古時代,彎弓使箭是成年人必備的技能,因為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狩獵和保護(hù)領(lǐng)地,所以,懂得這些技術(shù)要點就是“知”;而那些總結(jié)為系統(tǒng)經(jīng)驗并傳授給他人的,就叫作“智”。因此,“知”也是“智”的本字,在古文中,兩者互為通假字。

      簡單地說,從別人那里獲得經(jīng)驗叫作“知”,能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傳授給他人叫作“智”。

      什么意思呢?

      地平線代表起點,腳踏在地平線上,就是從起點出發(fā)到某地去的意思。比如《史記·項羽本紀(jì)》:之沛公軍。就是“到沛公的軍營里去”的意思。

      因此,“知之為”就是從“知”到“為”那里去,換句話說“知”的目的就是“為”,或者說你的所學(xué)所悟都應(yīng)該是為了達(dá)到“為”(也就是社會實踐)這個目的。

      第二個“知”是“智”的通假字,“知之”就是“智之”,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實踐驗證達(dá)到“智”的狀態(tài)。

      “知之為智之”的意思是:努力做到從“知”到“為”的轉(zhuǎn)化,達(dá)到知行合一,這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徑,從而通向智慧的巔峰。

      孔子說:子路啊,告訴你什么才叫作真正的智慧吧!你要記住,恪守君子之道,并且不斷反思修正自己,做到從“知”到“為”的轉(zhuǎn)化,達(dá)到知行合一,這才是智慧的做法;否則,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叫不智,這才是我說的真正的智慧??!

      子路聽完略有所悟:夫子這話是給我點明了方向?。拇艘院?,不應(yīng)該再去執(zhí)著于一招一式的技,任何事情只有做到隨事感悟,知行合一,才能接近真正的智慧啊!

      子路還是非常有慧根的!人的慧根有時不在于你識多少字、讀多少書,而在于“學(xué)”和“習(xí)”是否達(dá)到了完美的結(jié)合;同時,達(dá)到“智慧巔峰”的路徑也有很多,讀書寫字只是其中一種,所以,子路大字不識一籮筐仍舊位列“孔門十哲”,慧能一字不識也可以成為禪宗祖師。

      5

      子路雖然悟性高,但由于識字不多,讀書也不多,所以,當(dāng)腦子中“靈光”閃現(xiàn)的時候,就得趕緊問或者答,否則,靈光就會一閃而過,所以子路經(jīng)常會“率爾”問曰或答曰,好像說話不過腦子,顯得有些魯莽,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善“問”,才彌補了先天的不足。

      對待子路的提問,孔子總是循循善誘,盡量用子路能聽得懂的話來回答,這就是因材施教。

      比如,有一次子路問: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完美的人呢?

      孔子回答說,一個完美的人需要具備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藝,這樣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生活中完美的人也不需要非得一個個對標(biāo),只需要在看到錢財利益的時候能夠想到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去退縮,甚至是不惜犧牲生命,約定的事情和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就可以稱為一個完美的人了。

      《論語·憲問》: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p>

      完美并非遙不可及,能夠?qū)⒈姸嗥胀ㄈ送耆軌蜃龅玫降囊恍?biāo)準(zhǔn)集合起來,就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由此可見,孔子所設(shè)定的理想是非?,F(xiàn)實的,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孔子經(jīng)常會與弟子們談理想談志向,子路每次都搶先發(fā)言,接過孔夫子的話茬。子路的發(fā)言卻都是講自己多么勇武,其次就是教別人如何變得勇敢,如何打架和打仗,等等,時常惹得孔夫子很尷尬很生氣,有時氣得孔子直言罵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野哉由也”!嫌他魯莽和不謙虛。但孔子也很明白子路的為人,子路曾經(jīng)也說過:“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子路可能不是一個儒雅型的君子,但他是一個耿直勇敢的性情中人,他堅持自己心中的正義。

      誰說君子必須“儒雅”?子路的這種做派,也照舊屬于君子,甚至,有時這種略帶粗野的曠達(dá)會別具魅力。

      公元前484年,孔子一行周游列國十四年,終于回到了魯國。常年的漂泊,孔子一行皆衣衫襤褸破破爛爛,和前來迎接的貴族集團(tuán)衣著錦繡狐裘皮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多人自慚形穢,只有子路器宇軒昂談笑風(fēng)生,氣場一點也不輸于衣著光鮮的貴族們。(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論語·子罕》)

      這是多么大的文化自信和心理磁場??!

      6

      《中庸》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子路勇敢豪放,經(jīng)常佩戴著寶劍出入各大場合,他覺得這樣自己就是一個強(qiáng)者形象,于是有人問他:“你能說說強(qiáng)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嗎?”這一問把子路問得啞口無言,趕緊跑去問自己的老師孔子。

      孔子說:南方的強(qiáng)和北方的強(qiáng)是不同的,南方人待人寬柔,當(dāng)別人傷害到自己利益的時候,不會馬上做出報復(fù)的事情,這也是君子常用的方式。

      北方的強(qiáng)帶有攻擊性,表現(xiàn)為兵器加身、甲胄為席、枕戈待旦,隨時準(zhǔn)備出發(fā)去和別人戰(zhàn)斗,這種強(qiáng)就像拉滿的弓,時時刻刻得做好提防敵人的準(zhǔn)備,這對自己也是傷害,可以說剛而不強(qiáng)。

      真正的君子,既能夠化解矛盾,表現(xiàn)為與周圍的一切融合在一起,表面上不會與人產(chǎn)生直面沖突,但同時又不會流于世俗,不會和小人同流合污,這就是君子的“和而不流”。

      君子會保持獨立的人格,不會去倚靠任何一個陣營,如果國家處在太平盛世,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國度,那么君子會順勢而為,不會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絆腳石;如果遇到國家統(tǒng)治黑暗,君子又會保持自己應(yīng)有的氣節(jié),至死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品質(zhì)。

      這個才叫作“強(qiáng)”!

      (子路問“強(qiáng)”。子曰:“南方之強(qiáng)與?北方之強(qiáng)與?抑而強(qiáng)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qiáng)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qiáng)也。而強(qiáng)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qiáng)哉矯?!薄吨杏埂罚?/p>

      子路在孔子的教導(dǎo)下不斷進(jìn)步,對孔子的教誨心悅誠服,對孔子的尊敬發(fā)自肺腑,所以,決不允許任何人對孔子進(jìn)行攻擊和傷害。孔子曾深有感觸地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保ā妒酚洝罚?/p>

      但是,子路對孔子也不是毫無原則地盲從,他認(rèn)為對的就會據(jù)理力爭,兩人互不相讓,這時,孔子不會用自己師長的身份去壓子路,子路也不會因為孔子是自己的老師就會謙讓。

      《論語》中還記載著這樣一個小故事。子路讓自己的師弟子羔去做費邑的地方官,孔子說,這個孩子還沒有完成學(xué)業(yè),讓他這么早就主持一個地方的事務(wù),這是害了他呀。子路回答說,那里有人民,也有供奉神明的社稷,子羔完全可以在實踐中學(xué)習(xí),沒有必要非通過讀書來學(xué)習(xí),他的底子比我還強(qiáng),為什么不能去呢?孔子生氣了,說,我討厭那些伶牙俐齒的人,就像你這樣。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子曰:“是故惡夫佞者?!?/p>

      子路和孔子對一件事意見相左的時候,都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子路注重的是實踐,堅持“知之為知之”,孔子注重德行學(xué)問,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這是一個人修為的兩種途經(jīng)。

      7

      子路生性耿直,所以,經(jīng)常會露出粗野魯莽之態(tài),在孔子身邊“行行如也”,一副剛強(qiáng)威猛的形象。對于孔子的提問,常常不假思索“率爾”搶答!

      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圍在孔子身邊討論。

      孔子說:“大家應(yīng)該暢所欲言,不要因為我年紀(jì)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偸钦f:‘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想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給我一個有一定戰(zhàn)斗力的國家,哪怕它夾在大國之間,不斷遭受外國軍隊的侵犯,甚至又遇上饑荒,可以說是內(nèi)憂外患,用不了三年的工夫,我就可以讓這個國家變得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保ㄗ勇仿薁柖鴮υ唬骸扒С酥畤?,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薄墩撜Z·先進(jìn)》)

      孔子笑他使勇好斗,“好勇過我”“別無他才”!

      有時子路不服,在聽不懂或沒領(lǐng)會透的情況下,還會直言不諱地和孔子開懟,氣得孔子訓(xùn)斥他:“野哉,由也!”但孔子也肯定他的果敢:“由也果(果敢)”(《論語》)。

      子路認(rèn)為,一個有才德的人不為國家做事,這是無義之舉。君子出仕為官,才是遵守道義的行為,并以大無畏的精神實踐著他的信念。

      有一次子路去做邵這個地方的長官,當(dāng)時魯國還是季氏掌權(quán),季氏限百姓在五個月以內(nèi)開通一條運河。

      子路的行政區(qū)內(nèi)正管到這件事,為了趕工期,要鼓勵大家加班加點,而上面所撥經(jīng)費又緊張,子路就自己掏腰包,從家里弄來糧食,供給大家吃。

      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很生氣,馬上派人去,把子路做好給工人吃的飯倒掉,把鍋砸了個稀巴爛。

      子路是個急脾氣,跑回去跟老師吵架,對孔子說:“夫子還說我粗野,你天天教我們做好人好事,教我們行仁義,現(xiàn)在我這樣做不正是按照你的要求做的嗎?你現(xiàn)在又嫉妒了,又反對我了,還教人來搗亂,砸壞我的鍋,你這到底是何用意?”

      孔子曰:夫禮!天下愛天下,諸侯愛境內(nèi),大夫愛官職,士愛其家,過其所愛,是曰侵官。

      看懂了嗎?

      子路認(rèn)為他是在做好事,但他擅自提高了道德標(biāo)準(zhǔn),這讓其他的官員怎么做?是不是也要像子路一樣自掏腰包做好事?這豈不是對他人形成了道德綁架嗎?更重要的是這會對國家的行政造成干擾,這就叫作“侵官”。

      子路這才恍然大悟!

      子路一生追隨孔子,非常忠于職守,無論就職于魯或是出仕于衛(wèi),都盡忠盡職??鬃又苡瘟袊?,子路毫不猶豫地辭去官職,始終侍衛(wèi)左右,無論是困于匡地,或是厄于陳、蔡,都憑其過人的勇武,保護(hù)著孔子。

      8

      子路最受人敬佩的品格是他的誠信重諾、忠貞不二和知恩圖報??鬃釉u價子路“無宿諾”,意思子路答應(yīng)了今天要完成的事一定不會拖延到明天。

      在外人看來子路有著無數(shù)的缺點和毛病,但孔子對子路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他說:萬一哪一天我遭遇了人生失敗,走到窮途末路了,我就劃個獨木舟去到大海上漂蕩,走到哪算哪,到時候還能跟著我的,我看除了子路也就沒有誰了吧?。ā暗啦恍?,乘桴桴于海。從我者,其由與?”《論語·公冶長》)

      事實也正是如此,子路勇武耿直、光明磊落,重情重義、恪守諾言,子路感念孔子的教誨之恩,終其一生保護(hù)孔子,也聆聽遵循孔子的教導(dǎo)。

      子路跟從孔子游學(xué)到衛(wèi)國的時候,衛(wèi)國實權(quán)派孔悝非常欣賞子路,推薦他做蒲邑(今河南省長垣縣)長官。

      孔悝是誰?這里有必要細(xì)致交代一下。

      孔悝是孔文子和衛(wèi)伯姬的兒子。

      孔文子在《論語》中也有出鏡: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墩撜Z·公冶長》)

      衛(wèi)伯姬是誰?是衛(wèi)靈公的姐姐,衛(wèi)太子蒯聵的姑姑。

      孔悝是很有實權(quán)的,因為他是衛(wèi)靈公的外甥,衛(wèi)國長公主的兒子,衛(wèi)太子的表哥。

      為什么這里對孔悝介紹得這么清楚?稍后您就會知道!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子路。

      蒲邑是衛(wèi)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衛(wèi)國的陪都,類似于長安和洛陽的關(guān)系,能讓子路做蒲邑的長官,那得是多大的信任?。∷?,子路非常感激孔悝的知遇之恩,一心想把蒲邑治理好。

      “蒲多壯士,又難治”,孔子告誡他要以恭敬寬正為本,這樣,下可以折服壯士,教化百姓,上可以報答孔悝的知遇之恩。

      子路謹(jǐn)遵夫子的教誨,在蒲邑召集鄉(xiāng)民,議定于淺溝小濱之地,加深加闊,沒有溝渠的地方,選擇好地點開鑿成渠,既防天旱,又備水澇。對出工之人,每人每日給一簞食,一壺漿。

      三年后,孔子專程來蒲檢查子路的治績,入境曰:“由恭敬以信矣?!比胍卦唬骸吧圃?!由忠信以寬?!敝镣ピ唬骸吧圃眨∮擅鞑煲詳嘁??!?/p>

      同行的子貢看不明白,下馬問孔子說:“夫子沒有見到仲由的行政,三次稱好,卻是什么緣故?”

      孔子說:“我們剛進(jìn)邊境,見田禾茂盛,野草盡除,溝洫深廣,這是子路恭敬行信,所以鄉(xiāng)民肯盡力田疇;進(jìn)入城中,見墻屋完固,樹木蔥茂,這是由于子路忠信行寬,所以民眾不偷懶;來到衙署庭中,見屬下用命,訟庭清閑,這是由于子路斷案明察,所以百姓未受侵?jǐn)_,生活安詳?!?/p>

      直到今天,在長垣縣還有一些子路當(dāng)年留下的遺跡,比如文明渠。

      由此可見,子路在孔子的教導(dǎo)下,執(zhí)政能力還是很強(qiáng)的??鬃诱f:“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保ā墩撜Z·公冶長》)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衛(wèi)靈公年事漸高,衛(wèi)國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開始暗流涌動。

      9

      衛(wèi)靈公在位42年,雖限于國勢未能稱霸,但其所作所為絲毫不遜于齊桓晉文楚莊秦穆那些霸主們,為一代諸侯之佼佼者,在魯哀公問“當(dāng)今之君,孰為最賢”時,孔子對曰:“丘未之見也,抑有衛(wèi)靈公乎?”評價不謂不高。

      衛(wèi)靈公有個寵妃叫作南子,據(jù)說生得美艷無比,把衛(wèi)靈公的魂勾得五迷三道,對她是百依百順。

      孔子到達(dá)衛(wèi)國后,南子發(fā)出邀請函,想當(dāng)面見一見孔子。

      子路極力反對,說:“你不能去!”

      其實,剛開始孔子并沒有答應(yīng),不過后來有人告訴孔子,要想在衛(wèi)國有所作為,不走南子這條路線,是行不通的。

      孔子當(dāng)然沒有走這條路。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孔子有一天的確見了南子。

      照歷史上記載,孔子見南子,南子對他萬分恭敬,二人相見,中間掛一幅珠簾,南子穿了國家的大禮服,在簾子里面向孔子跪拜,身上的玉佩珠寶相互碰撞,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這也是事實。

      孔子見了南子出來,子路臉色鐵青,正眼都不瞧一下,嘴里嘟嘟囔囔:“不讓你見不讓你見,你偏偏去見,莫非想那啥吧!哼!”

      孔子見狀,對天發(fā)誓說:“我要是有半點那什么想法,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孔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我們再看南子,是不是那種“不賢之人”呢?

      查衛(wèi)國歷史發(fā)現(xiàn),南子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錯,不過長得漂亮,衛(wèi)靈公非常迷戀她,甚至寵得有點過分,如此而已!南子雖然偶爾也有參政,但并沒有亂政,并不像晉國的驪姬齊國的棠姜之流,政治上當(dāng)時比較起來,衛(wèi)國還算好的。而且孔子周游列國,流落他方的時候,還是在衛(wèi)國住得最久,衛(wèi)靈公、南子、蘧伯玉等都在衛(wèi)護(hù)他。所以孔子說,你們不要聽到人家胡說八道就相信了?!爸{言止于智者”,有聰明有智慧的人,一聽到就知道是真的或是假的。

      我所認(rèn)為不對的,不像你們的看法,如果真有罪大惡極的人,天意都會厭棄他,何況人呢?你們對于南子,用不著這樣不高興。

      我估計,也許是南子想拉個政治聯(lián)盟,想讓衛(wèi)靈公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過,事關(guān)重大,又不敢說出口罷了。

      事實上太子蒯聵也感覺到了危機(jī),于是就設(shè)計刺殺南子,但蒯聵選的那個刺客太沒出息,就像刺殺秦始皇的那個秦舞陽一樣,臨陣腿軟了,刺殺未遂,這大大激怒了衛(wèi)靈公,一氣之下廢了太子蒯聵,他只好逃到晉國避難。

      10

      公元前493年春,衛(wèi)靈公自覺將不久于人世,想立小兒子郢為太子,然而公子郢拒不接受。于是,衛(wèi)靈公便立廢太子蒯聵的兒子姬輒為世子。

      同年夏,衛(wèi)靈公薨,晉國派人送太子蒯聵回衛(wèi)國即位。得知消息的衛(wèi)國人,發(fā)兵攻擊蒯聵,致使蒯聵沒有入國。后來,孔悝等人擁立蒯聵的兒子姬輒為王,這就是衛(wèi)出公。

      蒯聵不服,總想找機(jī)會回國和兒子搶王位。

      公元前480年,終于,機(jī)會來了!

      孔悝的母親衛(wèi)伯姬在孔文子去世后,和下人渾良夫通奸。蒯聵找到渾良夫,許給他高官厚祿免死金牌,并許下諾言,事成之后,讓他和衛(wèi)伯姬正式結(jié)為夫妻。

      這一招果然厲害。渾良夫是下人,是沒有資格和貴族結(jié)婚的,現(xiàn)在好了,自己能和公主結(jié)婚,這就意味著自己的身份可以由賤民轉(zhuǎn)化為貴族了,這在那個時代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于是,渾良夫使盡渾身解數(shù)說服衛(wèi)伯姬,綁架孔悝,要挾他殺了衛(wèi)出公,迎接蒯聵回國為王。

      女人一旦狠起來比誰都毒,衛(wèi)伯姬居然為了情人綁架和要挾自己的兒子,要求孔悝弒君??足Σ粡?,面臨殺身之禍。

      子路聞訊,不顧個人安危,飛馬趕回衛(wèi)都,在城門邊上遇到準(zhǔn)備出逃的子羔(高柴)。

      子羔說:“出公已經(jīng)連夜逃亡了,而且現(xiàn)在四門緊閉,請趕快走吧,何苦空受其禍。”

      子路卻毫不猶豫地說:“孔大夫?qū)ξ矣兄鲋?,他現(xiàn)在有難,生死未卜,這個時候,我豈能遠(yuǎn)避?”

      這時,城內(nèi)亂作一團(tuán),叛軍出城追衛(wèi)出公,子路趁機(jī)潛入城內(nèi),直奔孔氏堂前,只見孔悝被蒯聵等人挾持在高臺之上,遂高聲大呼:“仲由在此,孔大夫莫慌,我來救你!”

      此時孔悝早已失去自由,不敢下臺。子路緊接著吼道:“太子沒什么武藝,等我一把火燒掉這臺,他自然要放您?!?/p>

      蒯聵聞言大驚,趕緊命令死黨:“全體聽命,殺死子路者重賞進(jìn)爵!”

      眾人一聽,拼命圍攻子路。子路舞劍奮戰(zhàn),但終因年歲不饒人(63歲),被叛軍刺斷冠纓,砍掉頭盔,身受重傷。此時,子路忍痛大呼:“慢!大丈夫死不免冠,且待我結(jié)纓戴冠而死?!庇谑侨酉吕麆Γp手戴好頭盔,系好帽纓,整好冠帶……

      這時,叛軍一哄而上,亂刀把子路砍為肉醬。

      后記

      孔子得到子路被殺的消息,正在吃飯的碗哐啷摔落地上,剛吃進(jìn)去的肉醬嘔吐出來,仰天長嘆,說:“這是上天要斷絕我??!”從此,孔子不再吃任何肉醬,半年之后,也升天而亡了!

      對于子路之死,后世頗有爭議:有人認(rèn)為他是為了“禮”而獻(xiàn)出了生命,不值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有人認(rèn)為,在那個尊禮的時代,子路的做法就是后世的楷模!這也留給我們一個思考:到底生命大于禮,還是禮大于生命呢?

      猜你喜歡
      南子衛(wèi)靈公子路
      記憶旅行者
      女友(2021年8期)2021-08-13 02:30:33
      孔子見南子一場雙贏的赴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6
      彌子瑕是對是錯?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百家講壇(2019年14期)2019-07-29 06:15:04
      誠信
      自身要端正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南子的詩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1
      同江市| 九江县| 特克斯县| 毕节市| 芦山县| 库车县| 仪征市| 周宁县| 应用必备| 酒泉市| 汉川市| 开平市| 柳州市| 长武县| 丽江市| 上犹县| 南雄市| 鹿泉市| 晋江市| 嘉定区| 曲松县| 保德县| 民县| 隆德县| 通河县| 武汉市| 蕉岭县| 巴马| 旅游| 通海县| 三穗县| 拜城县| 定远县| 河源市| 隆安县| 寿阳县| 巴林左旗| 抚顺县| 宣恩县| 刚察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