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慧
(吉林工程技術(shù)師范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52)
關(guān)于清代邊塞詞,學(xué)界討論最多的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所作邊塞詞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從藝術(shù)水準上,在清代詞史上都堪稱第一。即便如此,我們?nèi)詰?yīng)看到除納蘭性德以外,清代還有一些詞人創(chuàng)作了雖數(shù)量不多但質(zhì)量可觀的邊塞詞,他們的作品展示了邊塞詞的別樣圖景。清代東北流人就是這樣一個群體。
徐燦(生卒年不詳),字湘蘋,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著名女詞人、詩人、書畫家。她常與柴靜儀、朱柔剛、林以寧、錢云儀唱和,此五人被清人并稱為“蕉園五子”。陳邦炎先生認為,“南宋以來,徐燦實為惟一可與李清照抗衡的女詞人,如果全面對照兩人的詞作,則各有獨到之處。李清照的一些名作固非徐燦所能及,徐燦的一些感慨跌宕之作也非李清照所能做到?!盵1]21學(xué)界對徐燦的詞作成就評價較高,她的名字最早被人提及時的身份即為清初女詞人。除了這一身份之外,她還是清初名臣陳之遴繼妻。陳之遴原為明朝榜眼,兩次被遣戍東北,約1667年卒于戍所尚陽堡(今遼寧開原)。陳之遴雖然人品飽受爭議,但其詩作可圈可點,在清代一直評價很高。鄧之誠在《清詩紀事初編》中謂“其人不足道。其詩詞則意捷語新。稍顯才累,詩格頗似吳偉業(yè)”[2]。陳之遴詩集《浮云集》已被蔣寅、于景祥主編的《東北流人文獻集成》收錄,徐燦本人作品亦收錄在內(nèi)。
玉笛送清秋。紅蕉露未收。晚香殘、莫倚高樓。寒月羈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
小院入邊愁。金戈滿舊游。問五湖、那有扁舟。夢里江聲和淚咽,何不向、故園流。[1]98
“偏伴我、住幽州”一句揭示了創(chuàng)作時間。“幽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轄區(qū)范圍有所不同。南開大學(xué)夏炎教授認為,幽州地區(qū)的發(fā)展史是一部遼以前中國東北地區(qū)的發(fā)展史,大致可分為核心區(qū)與邊郡兩個部分,核心區(qū)是今天的北京地區(qū)大部,即歷史上的涿郡或范陽郡;邊郡則是幽州北部地區(qū)代郡、上谷、漁洋、右北平、遼西、遼東六郡[3]。一般來說,世人眼中的“幽州”皆在核心區(qū)域,詩人眼中的“幽州”亦在此處,陶淵明的《擬古九首》、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的《北風(fēng)行》、杜甫的《后出塞五首》、高適的《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等詩中所提“幽州”指代的都是核心區(qū)域。而實際上,幽州是極其廣大的范圍,包含今日的遼西和遼東。
首句中“清秋”點明時間。柳永曾以“紅蕉”為題賦詩,白居易曾作“綠桂為佳客,紅蕉當(dāng)美人”句,陸游亦作“水沉香冷紅蕉晚,恰似道山群玉時”句。徐燦寫作的“紅蕉”和以上三位詩人本義無二致,都指代花色紅艷、比芭蕉形狀略小的美人蕉?!巴硐銡垺币痪浔砻髯髡叽藭r的心境。第三句“羈人”點明作者寫詞時的身份,一個“寒”字寫出了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可判定此詞為流放東北期間所作。上闕的內(nèi)容不難理解,以“清秋”渲染悲涼的氣氛,以“紅蕉”暗示作者年華似錦,以“羈”“寒”暗示作者經(jīng)歷,流放東北、身處異鄉(xiāng)的苦楚。這種苦楚不似旁人充滿怨懟與離恨,而是透露著一絲女性特有的溫情與柔美。
下闕一開始用“邊愁”起字,為全詞定調(diào)。古代中國地理概念中,“邊關(guān)”“邊塞”一般指代東北和西北,邊愁一般指代由邊亂、邊患引起的愁苦之情,唐代邊塞詩中往往指代由戰(zhàn)爭引起的將士思鄉(xiāng)之愁及女子思夫之愁,王昌齡《從軍行》系列組詩幾乎皆如此。顯然,徐燦這首詞中的“邊愁”并不是此種愁緒,而是身處塞外的漂泊感以及隨夫遣戍的愁苦。“金戈”指代戰(zhàn)事,和下面的“五湖扁舟”皆用典,后世多用“扁舟”表示歸隱之意。“夢里江聲和淚咽,何不向、故園流”一句和前面的“邊愁”形成對照關(guān)系,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身處流人漩渦中的女詞人本系江南女子,卻無辜受累,其對羈旅身世的不平之情、對家國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意溢于言表,實現(xiàn)了詞境的升華。
徐燦另有一首《洞仙歌·夢江南》,也可判定為東北流放期間所作:
霜寒夜宵,嘆韶華一瞬。往日閑愁料難盡。而今無計,且凄雨憐云。江南信,知道梅花遠近。
在開放存取理念推動下,有條件的高校開始建立自己的機構(gòu)知識庫,主要就是收入師生在教學(xué)科研實踐活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類記錄型知識成果。
殘燈窺短夢,夢也無多,悄得啼烏憑陵迸,展轉(zhuǎn)不成眠。卻怨東風(fēng),吹春到,與愁相競??v桃李,貪嬌也須知,近日這眉兒,不堪倒暈。[1]125
首句“霜寒夜宵”引出自然氣候,暗喻當(dāng)時的地理環(huán)境。寒霜在地,寒夜悄悄,這是北國初春特有的情景,點出本詞的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注入了作者凄清的情感。接下來,“嘆韶華一瞬”寫年華易逝、人生短暫?!巴臻e愁料難盡”是說過往的愁苦訴說不盡,與李清照的“怎一個愁字了得”有異曲同工之妙。心思細膩、經(jīng)歷家國之變和身世之悲的徐燦,產(chǎn)生“而今無計,且凄雨憐云”的心境是一種必然,遠離故土的愁緒讓她心緒不寧,無法排遣?!敖闲?知道梅花遠近”寫詞人想象中的江南美景,實際上作者并未回到江南,所謂的“梅花遠近”不過是夢境罷了。
下片寫夢醒后的場景,殘燈搖曳,舊夢難續(xù),以描寫作者的心理活動為主。濃重的愁思被春夢催生,夢里盡是江南風(fēng)物、故里人情,使詞人自然而然想起舊人舊事。夢里的美好和現(xiàn)實中的慘淡形成了鮮明對比,平添一份哀傷,背井離鄉(xiāng)、羈留于東北邊塞的詞人由此生發(fā)出濃重的故園之思。
在東北流放文人群體中,吳兆騫可以說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他被稱為“江左三鳳凰”,與吳偉業(yè)、彭師度齊名,嚴迪昌《清詩史》、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均對其有專節(jié)介紹。順治十四年(1657),年僅23歲的吳兆騫中進士。順治十六年(1659),爆發(fā)了震驚全國的“南闈科場案”,章在茲、王發(fā)等誣告考生方章鉞(方拱乾之子)犯舞弊罪,吳兆騫因與方章鉞同時被錄取而牽連獲罪。清政府為加強對江南知識分子的打壓,將包括吳兆騫在內(nèi)的已經(jīng)錄取的八位考生全部遣戍寧古塔,吳兆騫出關(guān)之時年不滿三十。
清代盛行文字獄,僅《清代文字獄檔》中便記載了85起重大文字獄事件[4]。該書所列絕大多數(shù)為乾隆朝文字獄事件,康熙朝僅2例,雍正朝僅4例,顯然,康熙朝和雍正朝文字獄事件并未被全部收入??琢钌J為,清政府要肅清漢民族的反清意識,在武力鎮(zhèn)壓的同時配以文化圍剿,因此文字獄成為鞏固其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5]。作為這場文字獄的犧牲品,吳兆騫在東北地區(qū)度過了刻骨銘心的23年,從青年到老年,吳兆騫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亦最窘迫的時光。他用自己的筆寫下了對這片白山黑水之地的愛與憾,《秋笳集》共收作品500多首,其中以詩歌據(jù)多,詞作非常少。中國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數(shù)量總是超過詞作,蘇軾、陸游、辛棄疾等皆是如此,創(chuàng)作東北邊塞詞最多的納蘭性德也僅有20首作品。這樣看來,以詩人身份示人的吳兆騫僅有兩首東北邊塞詞也就很好理解了。《念奴嬌·家信至有感》就是其中之一:
牧羝沙磧,待風(fēng)鬟喚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子上,休盼綠楊煙縷。白葦燒殘,黃榆吹落,也算相思樹??疹}裂帛,迢迢南北無路。
消受水驛山程,燈昏被冷,夢里偏叨絮。兒女心腸英雄淚,抵死偏縈離緒。錦字閨中,瓊枝海上,辛苦隨窮戍。柴車冰雪,七香金犢何處?[6]228
此詞約寫于1659—1662年間,表達了詞人收到家書時的心境。一般認為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寫寧古塔地區(qū)的苦寒及故鄉(xiāng)風(fēng)光的美麗;二是寫作者懷念妻子的相思之苦。首句中的“牧羝”一詞最初出現(xiàn)在《漢書》卷五十四:“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邸,邸乳乃得歸”[7],這里講的是蘇武牧羊。蘇武牧羊之地,從廣義上來說就是清代的東北地區(qū)?!吧炒儭北疽馐恰吧衬?這里沒有具體意思,只與“牧邸”形成對偶關(guān)系。首句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襯托自己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與后文的江南“垂虹亭子”“綠楊煙縷”形成對比?!鞍兹敓龤?黃榆吹落,也算相思樹”,是用一種景物的失落感襯托自己的心境?!翱疹}裂帛,迢迢南北無路”寫自己歸路無期的苦惱。下片中的“燈昏被冷”形容東北地區(qū)苦寒的自然環(huán)境,“辛苦隨窮戍”表明作者當(dāng)時被遣戍的身份處境?!安褴嚤?七香金犢何處”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憶,暗示今時之景不同往日,悲從中來。
另有一首《生查子·古意》:
秋高紫塞風(fēng),陣陣銜蘆雁。盼斷別時音,塵暗書難見。
昨歲灞橋頭,折柳看如線。又是玉關(guān)春,絮卷天涯遠。[6]229
以“古意”為題是仿照前人的例子。盧照鄰曾作《長安古意》,李頎則直接以“古意”為詩題。首句的“塞風(fēng)”點出寫作地點,“秋高”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昨歲”代表往日,“折柳”代表送別,追憶友人昔時相送之情。
在東北流寓詞人群體中,鐵保(1752—1824)是個成績比較突出的人物。在李興盛輯錄的《歷代東北流人詩詞選注》中,他的作品被選入的都是詞作,這充分說明他在詞作方面的成就要好于詩歌。鐵保于嘉慶十九年(1814)因在喀什噶爾時誤信人言,枉殺回民四人,被朝廷遣戍吉林效力贖罪,四年后召回。鐵保是清代有名的書法家,此外,他在詩詞方面也很有造詣。看這首《滿江湖·冬日游北山作》:
苦雨凄風(fēng),吹不冷、壯游心熱。況溪山、如畫萬峰攢雪??菽玖种酗w鳥散,白云天外陰霾結(jié)??磳颖?、萬里臥長江,堅如鐵。
憶當(dāng)日,馳旌節(jié)。度瀚海,超吳越。舉名山大澤,供吾游涉。至竟奚囊無好句,白頭怕對山靈說。說不如、歸去讀殘書,休饒舌。[6]358
本詞寫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冬。詞的首句渲染了東北地域特有的氣候特點——寒冷凄清,但“心熱”二字又表達了作者快意的情致。從“況溪山”到“堅如鐵”全部都是景物描寫,這里面有山,有雪、有叢林、有飛鳥、有白云、有冰封,好似一幅山水圖畫。鐵保作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對自然景觀的把握非常精準,詞作滲入了書畫的藝術(shù),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下片是回憶性場景,遙想自己當(dāng)年的豐功,描繪曾經(jīng)馳騁名山大川的場景。結(jié)尾“說不如、歸去讀殘書,休饒舌”表達了作者曠達的心境。再看《臨江仙·初度日游北山作》:
六十六年初度日,這回花樣新翻,溪山重結(jié)再生緣。煙霞供攬轡,猿鳥勸加餐。
為說人生行樂耳,不知今夕何年?村醪一酌解朱顏,忘機真壽考,無事小神仙。[6]359
本詞寫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正月十四日,恰逢作者生日,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作者被遣戍東北,于冰川之際卻看到了邊塞的別樣風(fēng)景。詞的上片主要寫北山美景,“煙霞”本指煙霧、云霞,這里指山水美景?!皵堔\”寫駐馬的情景;“猿鳥”本意指代“猿猴”和“鳥雀”,這里泛指動物。下片開始討論人生意義,套用了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的詞句,用“不知今夕何年”比喻對年華逝去的感觸?!按艴病敝复壕?作者渴望借酒消愁?!巴鼨C”指消除機巧之心,表現(xiàn)自己甘于淡泊、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皦劭肌敝复邏?這里形容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
徐燦、吳兆騫、鐵保遣戍東北期間,創(chuàng)作了為數(shù)不多的詞作,但這些詞作再現(xiàn)了東北流人的心路歷程,以另一種文學(xué)樣式體現(xiàn)了東北邊塞詞溫情、豁達之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