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心
(寧夏藝術職業(yè)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中國古典舞融合了傳統(tǒng)武術、雜技、戲曲的身法動作,結合傳統(tǒng)古箏、二胡、琵琶等民族演奏樂器,創(chuàng)作出具有豐富古典文化內(nèi)涵和多種藝術造型的舞蹈劇目,從而實現(xiàn)古典舞舞者身韻、身法和表演技巧的完美呈現(xiàn)。中國古典舞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實踐,應立足于《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法》《中國古典舞身韻》《中國古典舞基訓》《中國古典舞技能技巧教程》等教材內(nèi)容,收集與整合課內(nèi)外思想政治元素,運用校園門戶網(wǎng)站、慕課(MOOC)、微課、微信公眾號、微博、虛擬現(xiàn)實(VR)等網(wǎng)絡平臺和手段,創(chuàng)設中國古典舞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內(nèi)容及方式,開展課外思想政治實踐活動,促進中國古典舞與“課程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奈璧杆囆g人才。
“課程思政”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在中國古典舞課程教學中融入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具有以下幾方面先天優(yōu)勢:
中國古典舞課程“陰陽相合”“外圓內(nèi)方”“天人合一”的審美內(nèi)涵,與思想政治課程“自由、平等、文明、和諧、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為古典舞“課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豐富素材的支撐。[1]中國古典舞課程中追求“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綜合性教學目標,這里“神”不僅僅指舞者在古典舞身形、身法動作表演中的“神韻”,更是指古典舞表演所遵從的思想綱領。古典舞除了“閃、轉、騰、挪”的身形動作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和效果,其蘊含的“天人和合”“虛實相生”“仁德和諧”等理念,與“課程思政”中的德育、美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相結合,也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思想政治理念。
當前中國古典舞課程涵蓋了漢唐舞蹈、敦煌舞蹈、昆曲藝術、舞蹈身韻等四方面內(nèi)容,在《黃河》《洛神》《絲路花雨》《秦俑魂》《木蘭歸》的經(jīng)典劇目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古典舞教學元素、身法和韻律實踐方向。高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的火炬,將古典舞課程內(nèi)容與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相融合,加強舞蹈身形動作、表演實踐的“課程思政”教學,展開“敦煌彩塑”“飛天”“黃河”“秦俑”“木蘭”意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使中國古典舞文化、古典舞劇目的課程內(nèi)容教學,成為時代主流思政價值觀念的傳播渠道,提升古典舞課程的文化審美與教育效果。[2]
中國古典舞藝術課是以肢體表達為媒介、結合舞蹈基礎理論知識設置的教學課程,具有較強的藝術審美引領、情感感染作用。將思政元素引入古典舞教學中,可通過舞蹈肢體動作情感的展示與講解,引導學生參與到舞蹈肢體動作訓練和審美感悟之中,同時結合古典舞課程涉及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思想價值觀念,向學生傳達舞蹈知識與身韻學習的“大思政”理念,幫助其在舞蹈課程內(nèi)容挖掘、舞蹈表演實踐中,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真正落實和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堅持改進中加強,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3]在高?!罢n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組織設置中國古典舞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方案,可轉變教師原有的以古典舞教材為主、專業(yè)知識為主的課程教學理念,增進與提升古典舞教學的政治導向性。同時利用校園門戶網(wǎng)站、慕課、微課、微信公眾號等網(wǎng)絡手段,將創(chuàng)新與完善古典舞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課程思政”元素展示和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的機會,形成古典舞蹈外在審美教育、思想內(nèi)涵教育的價值引領。
高校古典舞的授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認知程度,很大程度影響著中國古典舞課程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施質量。從當下高校中國古典舞課程的教學規(guī)劃來看,多數(shù)教師仍缺乏“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通常根據(jù)《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法》《中國古典舞身韻》《中國古典舞基訓》等教材大綱的要求,設置每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舞蹈教育內(nèi)容,更注重舞蹈基礎專業(yè)理論知識、身韻身法技能訓練的教育,忽視對學生舞蹈課“課程思政”的融合教學。[4]這一中國古典舞教學的現(xiàn)實狀況,能夠反映出教師古典舞課程教學理念的偏差和問題,其沒有意識到古典舞與人的審美觀念、思想價值理念之間的關系,也就不能正確把握與實施古典舞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課程內(nèi)容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脫節(jié)問題,是“課程思政”視域下古典舞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首先,高校古典舞課程更多以“畫圓”的身韻、身法姿態(tài)教育為主,舞蹈教師設置的舞蹈基礎理論、文化審美教學課較多,而劇目訓練、實踐指導課較少,與思政內(nèi)容相關的教學課時則更加少。如中國傳統(tǒng)敦煌古典舞蹈的課程教學,教師通常圍繞《天竺樂》《霓裳羽衣舞》等劇目,講解魏晉南北朝、唐朝以來的“飛天”“敦煌彩塑”“絲路花雨”藝術形象,更多傳達的是敦煌舞蹈的佛文化和飛天文化,很少融入其他思政元素。
其次,部分高校古典舞課程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校園網(wǎng)站、慕課為主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使用率不高,缺少PPT 展示、在線視頻演示、師生線上交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很少與校外企業(yè)、舞蹈院團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推出課外實踐訓練、舞蹈表演活動,導致古典舞課程本身的價值導向不足。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將教材理論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得過于生硬,把“課程思政”當作任務來應付,僅僅在舞蹈文化審美教育中稍稍提及,以致形成程式化的、“蜻蜓點水”式的教育模式,難以在古典舞教學中真正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一方面,多數(shù)高校古典舞課程的教學仍未突破應試教育的藩籬,教師把完成教學任務當作目標,過度關注學生舞蹈專業(yè)考試、舞蹈表演實踐的考試成績,將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重要指標,而缺少了對學生的思政方面的考核評價;另一方面,以古典舞劇目為案例的課程教學,依舊存在著舞蹈教師、學生間的思想政治互動不到位的問題,古典舞課堂缺乏有關思政主題的沉浸式聯(lián)動,課下古典舞劇目表演實踐的師生互動較少,使古典舞的課程思政出現(xiàn)了“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現(xiàn)象,難以發(fā)揮古典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協(xié)同育人的功效。
在古典舞蹈教學與思政理論的融合過程中,首要任務是確立舞蹈教師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將古典舞蹈中蘊含的文化理念、東方意韻和美學精神,與新時代思想政治價值觀念形成融合,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等價值內(nèi)涵。
如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身法的基礎理論、動作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以神領形、以形傳神”“和諧、適度、圓融”的舞蹈文化審美,展開有關“天下為公行大道”“立德樹人:國無德不興 人無德不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等思想政治理念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古典舞身韻表達的“圓”,即為“中庸和合、兼容并包”的思想價值觀念,以此為指導幫助學生完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政治理念建設。[5]
中國古典舞“課程思政”融合性教學內(nèi)容設置和古典舞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提升古典舞蹈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關鍵。新時代古典舞課程思政的實施,須在整合古典舞教材理論知識、古代舞蹈文化內(nèi)容的基礎上,聘請具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結合不同古典舞劇目表演的舞蹈形態(tài)、神韻、律動,融入與舞蹈文化審美教育相關的思想政治內(nèi)容。如對于《黃河》《絲路花雨》《秦俑魂》《木蘭歸》等古典舞劇目的教學,可充分挖掘古典舞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將舞蹈文化審美內(nèi)涵、“愛國主義精神、民族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相結合,培養(yǎng)與堅定學生的思想政治信仰、文化自信心。[6]
古典舞課程“線上教學、線下實踐”相結合教學方式的全面創(chuàng)新,包括校園門戶網(wǎng)站、慕課(MOOC)、微課、微信公眾號、虛擬現(xiàn)實(VR)等網(wǎng)絡平臺的設計與應用,并由古典舞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思想政治實踐活動,有助于古典舞“課程思政”以美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目標的達成。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有關古典舞的問題情境、思想政治主題,在網(wǎng)絡平臺開展PPT 課件、視頻內(nèi)容的演示教學,或者與校外思政教育基地聯(lián)合,設置古典舞蹈“下基層”、文化精神主題展覽、辯論賽或講座等活動,加強以學生政治理念、文化審美觀念為主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使學生在古典舞身形動作的學習過程中,由表及里、由象及意地完成自身政治信仰、思想道德觀念的塑造。
中國古典舞“課程思政”教學的師生交互實踐,以及課前、課堂及課后的全面教學評價,對古典舞蹈課的教師指導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新時代古典舞課程教學的師生問題交互,須從古典舞劇目作品的交互探究出發(fā),做好古典舞思想政治主題的教育,如以《文成公主》《絲綢之路》等古典舞作品為例,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家國情懷內(nèi)容,傳達“愛國主義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觀念。此外,建立古典舞課前、課堂及課后教學的綜合評價體系,進行教師古典舞教學、學生思政理論與實踐學習的全面性評價,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古典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實成效。
中國古典舞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diào)舞蹈身韻、身法動作的“陰陽相合”“外圓內(nèi)方”審美,以圓線運動的舞姿為標準動作,以手眼動態(tài)變化傳達表演者神韻,展現(xiàn)出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價值觀念。新時代古典舞專業(yè)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可采用構建課程思政理念、整合課內(nèi)外思政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深化師生思政交互、建立綜合性評價體系等策略,來提升中國古典舞課程育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