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學業(yè)壓力的增加和人際交往問題的復雜化,青少年往往會出現焦慮情緒。如果這種負面情緒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將會引發(fā)情緒障礙,危害青少年的發(fā)展。而情緒智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周圍的個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情緒智力高的個體的抑郁傾向更低??梢?,情緒智力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我們需要合理開發(fā)與培養(yǎng)青少年的情緒智力,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未來能否取得成功,80%取決于情商,而僅有20%的成就可以歸因于個人的智商水平。情商實際上指的是情緒智力,情緒智力屬于社會智力的子集,它使個體能夠感知自我和他人情緒,并利用這些情緒信息指導自我思想與行動。情緒智力是一種與情緒相關的心理素質,如果個體不能控制自我情緒,無法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無法推己及人并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那么即使擁有高智商水平也難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中小學階段是情緒智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何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情緒智力是當前教育的重點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梳理情緒智力的基本概念、情緒智力培養(yǎng)的意義與必要性,提出中小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情緒智力的內涵與概念
美國心理學家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正式提出情緒智力這個概念,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是個體感知情緒、利用情緒信息促進自我思考與行動,以及理解情緒和調控情緒的能力。1995年,Goleman出版了《情緒智力》一書并擴大了情緒智力的影響范圍,他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個體識別、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以及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能力。1997年,BarOn將情緒智力看作情緒感知能力和人格特質的結合,認為情緒智力是影響個體有效應對環(huán)境要求和壓力的一系列情緒、人格和技能。
當前,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緒智力理論是最具代表性的,他們經過多次修訂形成了情緒智力模型,具體包含以下4個部分:1.情緒感知和表達能力,是指個體從自身情感體驗和他人言語與活動中辨別和表達情緒的能力;2.理解和分析情緒的能力,是指個體辨別與理解不同情緒的能力;3.情緒調節(jié)與管理能力,是指個體通過特定方式管理自我情緒,來促進情緒發(fā)展的能力,能夠根據信息判斷、察覺自我與他人情緒,并能調節(jié)與他人情緒之間的關系;4.情緒引導個體思維的能力,是指個體的情緒會促進自我認知的能力,包括情緒對問題解決、決策行為和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本文根據Salovey和Mayer的研究將情緒智力定義為準確感知和表達情緒,在思維中使用情緒、理解情緒及有意識地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
二、情緒智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一)情緒智力有助于提升學業(yè)成績
研究表明,情緒智力可以預測學業(yè)成績。相較于其他認知能力,情緒智力對個體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更為突出。情緒智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成績。大量研究表明,情緒智力高的學生學習自主性強,情緒智力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水平,降低學習焦慮,提升學習能力。因此,情緒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jié)學習水平,情緒智力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學業(yè)焦慮,建立積極的自我信念。通過覺察情緒與情緒促進,學生會根據自我情感設定學習目標,提升學習意志,并通過付出努力來取得理想的學業(yè)成績。
(二)情緒智力可以增強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對自我生活質量的情感性、認知性評價,學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可以被他們的情緒智力預測。高情緒智力的個體通??梢泽w驗到更高的心理幸福感,并且情緒智力與積極情緒、生活滿意度、心理彈性、抗壓能力正相關。因此,情緒智力與主觀幸福感具有緊密的內在關系。情緒智力一般會通過兩種途徑對主觀幸福感產生正向影響:一方面,情緒智力可以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提升自我幸福感;另一方面,情緒智力會降低壓力事件對個體消極情緒的持續(xù)影響,快速消散令人不安的情緒。研究發(fā)現,情緒智力水平高的個體可以憑借較強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有效管理自我情緒,增強個體的心理彈性,幫助個體樂觀面對各種壓力的負面結果,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獲得更高的主觀幸福感。另外,高情緒智力的人更容易將壓力事件視為挑戰(zhàn)而非威脅,他們傾向于使用適應性策略來處理壓力和調節(jié)個人情緒,更能有效地應對社會需求和人際沖突,擁有更緊密的社會關系和更大的社會支持網絡。
(三)情緒智力可以減少校園欺凌行為
研究表明,情緒智力會降低個體焦慮、抑郁傾向,負向影響個體的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情緒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善于運用自我情緒調節(jié)策略應對學業(yè)中的壓力,在困難面前傾向于使用沉思策略調節(jié)情緒,避免產生破壞性情緒,因此他們不會違背校園紀律,很少卷入校園欺凌事件。以往關于校園欺凌行為的研究表明:欺凌者通常表現為情緒反應激烈,個性沖動,對周圍的伙伴充滿敵意,而且缺乏同理心;而被欺凌者的人格特質表現為易沮喪,易焦慮,經常感到自卑并缺乏充足的安全感。情緒智力可以提升學生的情緒表達與情緒調節(jié)能力,克服情緒干擾,能夠有效減少校園欺凌、課堂破壞等行為。
三、中小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青少年時期是情緒智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在考慮中小學生智商的前提下,合理開發(fā)與培養(yǎng)他們的情緒智力。
(一)學校要加強中小學生情緒智力的教育與培養(yǎng)
學校要加強中小學生情緒智力的教育活動,提升他們的情緒智力水平。目前,設置情緒智力教育相關課程的學校很少,學校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情商教育,家長也沒有意識到情商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情緒智力對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學校應重視情緒智力教育活動,開設情緒智力課程,并將該課程融入心理輔導課程,引導學生正確調適心態(tài),積極應對困難。通過情緒智力課程的學習,學生會更加了解情緒的特征,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識別他人的情緒,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并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朝著目標努力奮斗。另外,學校需要將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在教學方式上,學校要重視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倡導學生親身參與社會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感知自我情緒,并運用情緒信息指導自身的思維與行動。
(二)父母要提升情緒能力,增強家庭凝聚力
父母的角色功能對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在于引導孩子擺脫負面情緒,將其引入積極情緒。研究表明,家庭適應能力與凝聚力對青少年情緒智力發(fā)展是有影響的,家庭適應能力與凝聚力越差,越會削弱個體的情商特質。如果家庭成員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家庭功能就能得到加強。因此,父母要提升情緒智力水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識別孩子的情緒,并鼓勵、引導孩子管理自我情緒。情緒智力水平高的父母能夠在家庭成員中建立積極的互動關系,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引導孩子習得更好的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孩子形成高水平的情緒智力。
(三)引導家長采取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情緒的健康發(fā)展和情緒管理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而長期處在充滿矛盾沖突家庭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往往缺乏適當的情緒疏導,經常處于焦慮緊張的狀態(tài),容易出現情緒失控或與情緒有關的行為問題。因此,家長要意識到家庭環(huán)境與孩子的情緒感知、情緒管理和情緒運用能力的緊密關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管理與調節(jié)自我情緒,營造輕松自由的家庭情緒環(huán)境,輕松與孩子進行互動,并盡可能采取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這樣將會對中小學生情緒的培養(yǎng)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