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銀等
·感悟·
被誤讀的誠信
筆者不明白,如果誠信者總能笑到最后,誠信還需要我們反反復復地倡導嗎?我們又以何判斷,某個人講誠信是出于道德良心,還是利害考量?如果是出于利害考量,誠信還能算是美德嗎?
無數(shù)事實證明,誠信的利弊得失,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異的。誠信用的不是地方,不但吃虧,還會被人嘲笑;欺瞞玩得巧妙,反倒可以名利雙收。誠信被我們誤讀了。
真正意義上的誠信,其實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需求。信仰誠信者講誠信,是為了良心的安逸,至于吃虧還是占便宜,他們是不會太計較的。
(讀2023年1月《誠信“雙雄”》)
王海銀(山西)
善待童真
有這樣兩位母親:她們試圖用兩個蘋果來考驗孩子,結(jié)果那個對母親感情至深的男孩因被誤解而飽受委屈,另一個女孩對其母的求全責備深感迷茫而手足無措。
這兩個被考蒙圈的孩子,讓人隱隱心痛。兒童的天真無邪與生俱來,與成人的功利性、目的性格格不入。家長不應以自己之心度孩子之腹,不應苛求讓孩子的看法與成人的觀點趨同,更不應該把大人的價值觀、是非觀強加到孩子身上,催其早熟成為八面玲瓏的“小大人”。
童心純真,童言無忌,孩子的純潔最難能可貴。熱衷于考孩子有時只會對童真造成傷害。與其用怪題“折磨”孩子,不如下足功夫悉心呵護童真,做孩子人生之旅的合格向?qū)А?/p>
(讀2022年12月《兩個蘋果》)
馮 俠(遼寧)
少發(fā)些誓,多些真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別人的誓言。比如到菜市場買菜時,商販會發(fā)誓說:“我賣給你的菜絕對沒有打農(nóng)藥,我的秤絕對不會缺斤短兩。誰要騙你,天打五雷轟?!迸笥阎v一件事時總會發(fā)誓說:“我講的全部是實話,要是騙人,我就不姓……”談戀愛時,前女友也曾發(fā)誓說:“我真的很愛你,我會把心掏給你看。”這樣的誓言聽得我的耳朵都磨出了繭子,出于禮貌,只會“嘿嘿”一笑,不會當真。當然我自己也曾經(jīng)在某些場合發(fā)過誓,說過些違心的話。
其實這些誓言的可信度并不高,但發(fā)誓的人說得總是那樣理直氣壯。真誠的情感,是不需用誓言來證明的,如母親對孩子的愛,俞伯牙和鐘子期的知音情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真摯愛情……
讓我們少發(fā)些誓,多一些真誠吧,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讀2022年12月《說說“我發(fā)誓……”》)
鄭來福(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