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是新聞報道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新聞體裁。寫好消息,被視為記者的看家本領。要寫好一則消息并非易事,甚至有許多老媒體人將如何寫好消息當作貫穿職業(yè)生涯的研究課題。文章以一些經(jīng)典案例和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為研究對象,通過剖析案例,深入探討四類常見消息的寫作要領,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新聞消息;動態(tài)消息;會議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消息;寫作要領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2-0158-03
新聞消息寫作,雖是記者的入門技能,但要寫好并不容易。消息的特點是真實、迅速、新鮮、短小。消息的分類眾多,其中,動態(tài)消息、會議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消息最為常見。本文結(jié)合一些經(jīng)典案例和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重點分析上述四類消息的寫作要領。
動態(tài)消息也稱“純新聞”,是準確、迅速地報道新近發(fā)生的或正在發(fā)生的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新聞事實的一種消息形式。
筆者認為,在動態(tài)消息寫作中,應惜字如金,力求簡潔凝練,以最少的文字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有種說法是“事情越大,新聞越短”,不無幾分道理。
倒金字塔結(jié)構在動態(tài)消息寫作中非常適用,具體做法是:將最重要的內(nèi)容放在導語里,次重要的內(nèi)容緊接導語,再次重要的內(nèi)容放在最后。導語寫作追求簡潔凝練,切忌講廢話,力求一兩句話就把核心信息表達清楚,讓核心內(nèi)容迅速抓住讀者眼球。
上述方法在經(jīng)典案例《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
這則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結(jié)構,導語僅一句話,高度凝練,起到了開門見山、直擊核心的效果。導語后依次鋪陳其他信息,層層遞進,引人入勝。
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從“暫?!钡健爸貑ⅰ保何錆h解除離漢通道管控》[1],也采用了倒金字塔結(jié)構。這則消息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經(jīng)過頑強抗疫,2020年4月8日,終于迎來“離開武漢通道解除管控”的重要時刻,這對于全國抗疫而言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意味著全國抗疫進入新階段。這則消息無論是導語還是正文,均高度簡潔。導語“這是注定將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彪m短短六十來字,卻直觀地描述出全國乃至全球聚焦的武漢“重啟”狀態(tài)。第二段簡要介紹了這則消息的寫作背景。第三段至第五段生動呈現(xiàn)了武漢“重啟”之下的眾生相。第六段至結(jié)尾,全景式回顧了實施離漢通道管控以來的76個日夜,展現(xiàn)了“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抗疫壯舉。語言高度凝練是這篇獲獎作品的重要特色,全文908字,精煉、生動、巧妙地完成了宏大敘事。如果記者沒有字斟句酌、精心打磨,很難完成這樣的精品消息。
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中國宣告消除千年絕對貧困》[2]的導語同樣只有一句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5日宣告消除絕對貧困?!边@則消息創(chuàng)作于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jié)表彰大會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這則消息先是開門見山,點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消除絕對貧困,再回顧了中國脫貧的偉大歷史進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zhàn)帶領9899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脫貧,為此國家投入巨大力量,包括選派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近1.6萬億元等,緊接著采訪海外學者,援引總結(jié)海內(nèi)外輿論動態(tài),得出中國的減貧治理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個樣本的結(jié)論。該作品全文901字,主題宏大,結(jié)構嚴謹,邏輯清晰,歷史敘述與未來展望兼顧,語言樸實且高度凝練。
記者在寫作動態(tài)消息時,不妨借鑒學習上述優(yōu)秀案例,善于使用一句話導語和倒金字塔結(jié)構的寫作手法,在成文時力求邏輯結(jié)構清晰、語言簡潔凝練,用最少的篇幅最大化地容納有效信息,爭取做到“多一字冗贅,少一字不行”,從而進一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會議消息,是指用消息的形式對會議進行報道。會議消息發(fā)揮著介紹會議基本情況,宣傳會議內(nèi)容,傳達會議精神,擴大公眾知情權等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時政記者、財經(jīng)記者等時常要創(chuàng)作此類消息。
筆者認為,善于觀察、視角獨特、觸覺敏銳、挑準干貨,在會議中捕捉亮點,跳出會議寫會議,是決定會議消息寫作成敗的關鍵。會議消息寫作非??简炗浾叩难哿Α⒛X力和筆力。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3]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2019年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在會見該國眾議長菲科時,面對其提問:“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習近平做出了精彩回答:“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記者迅速記錄下這一幕,這則消息在會見結(jié)束十多分鐘后發(fā)出。與常規(guī)的會議消息不同,記者沒有僅就會見寫會見,而是以敏銳的捕捉力、細致的觀察力、純熟的白描手法,將這個微場景有聲有色地還原出來。作品中不僅有精彩的對話,還有恰到好處的人物動作和神情描寫,生動展現(xiàn)了大國領袖的魅力風采和人民情懷。
毫無疑問,這則精練、生動的會議新聞廣受讀者歡迎。作品發(fā)布后很快引爆網(wǎng)絡,海內(nèi)外廣泛轉(zhuǎn)載,成為全網(wǎng)點擊量過億的爆款。當年的中國新聞獎評委評價,這篇作品“微”篇幅中見大勢,“微”話題中見大義,“微”場景中見大道。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這兩天是哪天?今天還是明天?”涼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調(diào)度會辣味足》[4],記者帶著善于觀察的眼睛參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調(diào)度會,不平和的會議氣氛讓其敏銳捕捉到新聞點,將報道視角放在會議現(xiàn)場的“辣味”上,通過捕捉干部們當面對質(zhì)、自我檢討等舉動,反映推進扶貧工作過程中干部們直面工作問題、敢于刀刃向內(nèi)的做法。
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32歲的“高工”笑了!甘肅214人通過“綠色通道”晉升高級職稱》[5],也充分體現(xiàn)出視角獨特對會議新聞的重要性。2020年11月,甘肅省召開2020年第三次人才職稱特殊評價(答辯)會,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通過答辯破格取得高級職稱。記者采訪得知,甘肅省率先在全國制定出臺了《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特殊評價暫行辦法》,為優(yōu)秀人才職稱評審開辟“直通車”。
記者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新聞點,采訪了32歲酒鋼集團職工梁克韜取得高級職稱的經(jīng)歷。導語先從梁克韜的案例切入,引發(fā)讀者關注;再由個體延伸至群體,介紹了新聞的背景,即梁克韜取得高級職稱得益于甘肅省啟動的特殊人才職稱評價體系,通過“綠色通道”,200余人取得了高級職稱;隨后,邀請專家對該政策進行解讀。整個作品的邏輯由故事推進到政策解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視角獨特對于會議新聞而言至關重要。記者采寫會議新聞時,目光除了要聚焦會議精神、會議文件,還要緊盯會議現(xiàn)場,吃透會議的深遠意義,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性,以一雙獨特的慧眼去挖掘精彩瞬間,讓會議新聞場景更活、用意更妙、內(nèi)容更有深度。
顧名思義,人物消息就是用消息的形式報道人物事跡。此類消息在典型人物報道中最為常見。筆者梳理已公開發(fā)表的作品發(fā)現(xiàn),凡是優(yōu)秀的人物消息,都準確、及時地抓住了人物特征,如人物的外貌、習慣、動作、精神風貌、思想、事跡等。人物消息未必要講究全,有時對人物的某個行為特征、某句話、某個過人之處、某個與眾不同之處的刻畫,就能讓人物活起來,令讀者印象深刻。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把七千多人信息裝在腦子里》[6],旨在反映干部的責任與擔當。記者在走基層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名51歲的科級干部,此人并不出名,事跡也不轟動,但這名干部有個過人之處,那就是腦子里裝著許多老百姓的雞毛蒜皮事,心里總是惦記著老百姓哪些問題還沒解決,哪些事情該什么時候解決。經(jīng)過采訪,記者總結(jié)出這名干部的工作秘訣:把七千人的信息全都裝在腦子里。記者把這個核心信息作為消息標題,立馬讓人眼前一亮,一位認真負責、敢于擔當、一心為民的基層干部形象躍然眼前。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農(nóng)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護五條嶺烈士墓70余載收集836名烈士資料替98名烈士找到親人》[7],也緊緊抓住典型人物的特征“一家三代守護五條嶺烈士墓”,展開采寫。
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戰(zhàn)斗在曾祖父殉國的土地上》[8],緊緊抓住“80年前,人民英雄楊靖宇為抗擊日寇侵略,壯烈犧牲于白山松水;80年后,他的曾孫馬鋮明繼承先輩遺志,來到曾祖父殉國地革命老區(qū)靖宇縣,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這一特征,通過刻畫兩代人的人生價值取向及對紅色精神的傳承,進一步彰顯作品的意義。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緊緊抓住人物特征是人物消息寫作的要領。記者在采寫人物消息時,應多花力氣去觀察挖掘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多思考典型人物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層層深挖必定會有所收獲。而這個收獲或許就是決定作品是否出彩的關鍵。總之,要想讓人物躍然紙上,一定要將人物的特征找準、寫好,讓新聞主題更加鮮明,新聞細節(jié)更加豐滿,新聞價值更加獨特。
評述消息通過對事實的評論或總結(jié)來揭示新聞的意義,幫助讀者加深對新聞的理解。在實際工作中,許多資深記者都善于創(chuàng)作評述消息,他們會在陳述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附上一兩句評論,直擊新聞要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84年7月29日,新華社發(fā)表的一則評述消息的導語這樣寫道:“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零的紀錄的局面在今天11時10分被中國射擊選手許海峰突破。許海峰以566環(huán)的成績?nèi)〉媚凶幼赃x手槍冠軍,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钡谝痪渚褪乔〉胶锰幍脑u論句,對新聞事實進行評論,一語道破此消息的重大意義。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蘭考“焦桐”意外長成“搖錢樹”》[9],講述了五十多年前,為了防風固沙,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五十多年后泡桐成了當?shù)匕傩盏摹皳u錢樹”一事。作品結(jié)尾這樣寫:“世世代代的莊稼戶,放下鐮刀,撥起琴弦;一棵樹,成就一方產(chǎn)業(yè),成為農(nóng)民的‘綠色銀行??每门萃┱V寫出蘭考新時期發(fā)展的美妙樂章?!边@句評論將作品推向高潮,使采寫的意義明確凸顯。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城鄉(xiāng)居民同病同保障》[10],也是一則成功的評述消息。2019年,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公布《安徽省統(tǒng)一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保障待遇實施方案(試行)》。記者根據(jù)此文件,精心提煉由復雜數(shù)據(jù)組成的核心政策。導語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此文件的重要意義在于“安徽省將打破城鄉(xiāng)地域、身份限制,實現(xiàn)城鄉(xiāng)居民同病同保障”。在這句評述的提綱挈領下,逐一解讀了具體的政策變化,同時通過采訪省醫(yī)保局及權威專家,多維度做厚消息。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遇到重要事件發(fā)生、重大政策調(diào)整時,寫作消息一定要注意提煉主旨要義,用評述的方式對新聞進行精深加工,最好凝練一兩句點睛之筆,讓煩冗的信息變得簡潔輕松,讓難懂的新聞生動易懂,讓輕飄的內(nèi)容變得厚重且意義深刻。
消息雖然短小,寫好卻不容易。本文通過分析經(jīng)典案例和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發(fā)現(xiàn)要寫出精彩的消息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總結(jié)出四類常見消息的寫作要領。
動態(tài)消息寫作,切記不繞彎子、直奔主題,宜采用倒金字塔結(jié)構,語言宜客觀平和、簡潔凝練,便于讀者用最短時間獲取最多信息;會議消息寫作,切記跳出會議寫會議,善于從會議或材料中選取獨特視角,選題要大中取小,挑選精彩的細節(jié)或抓住關鍵性瞬間,寫作要小中見大,通過某個細節(jié)洞見整個事件;人物消息寫作,要善于捕捉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緊抓人物的語言、行為、習慣等特征,通過刻畫人物特征,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評述類消息寫作,要吃透新聞事件的意義,通過簡短的點睛評論,進一步烘托主題,彰顯新聞的意義。
在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的背景下,新聞消息的寫作手法不斷更迭,媒體從業(yè)人員應與時俱進,全身心投入新聞寫作的創(chuàng)新研究中,爭取用耳目一新的寫作手法為新聞作品注入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從“暫?!钡健爸貑ⅰ保何錆h解除離漢通道管控[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cn/2021-10/26/c_1310266730_2.htm,2021-10-26.
[2] 中國宣告消除千年絕對貧困[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 zgjx.cn/2022-11/01/c_1310667984_2.htm,2022-11-01.
[3] 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 zgjx.cn/2020-10/12/c_139433878.htm,2020-10-12.
[4] “這兩天是哪天?今天還是明天?”涼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調(diào)度會辣味足[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cn/2020-10/23/ c_139458460_2.htm,2020-10-23.
[5] 32歲的“高工”笑了!甘肅214人通過“綠色通道”晉升高級職稱[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cn/2021-10/28/c_1310239033_2. htm,2021-10-28.
[6] 把七千多人信息裝在腦子里[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 xinhuanet.com//zgjx/2016-08/30/c_135644902_2.htm,2016-08-30.
[7] 農(nóng)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護五條嶺烈士墓70余載收集836名烈士資料 替98名烈士找到親人[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 cn/2019-06/24/c_138168134_2.htm,2019-06-24.
[8] 戰(zhàn)斗在曾祖父殉國的土地上[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 zgjx.cn/2021-10/28/c_1310238924_2.htm,2021-10-28.
[9] 蘭考“焦桐”意外長成“搖錢樹”[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cn/2020-10/23/c_139458461_2.htm,2020-10-23.
[10] 城鄉(xiāng)居民同病同保障[EB/OL].中國記協(xié)網(wǎng),http://www.zgjx. cn/2020-10/12/c_139433889_2.htm,2020-10-12.
作者簡介 連肖,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寫、編輯、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