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 ? 要]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是為生活而教育”。針對當前部分學生對生命意義認知不夠、生命意識淡薄等問題,學校、家庭、社會應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踐行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思想,致力于學生的生命教育,將學校當作生命教育的主陣地,通過教材喚醒、課堂浸潤、活動探求、尊重照亮引導學生領會生命教育的真諦,讓家庭成為生命教育的強支柱,把社區(qū)變成生命教育的延展臺。
[關鍵詞]生命教育;學校主陣地;家庭強支柱;社會延展臺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達,很多輕視生命的負面新聞漫天飛舞,小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相對較低,容易被社會的不良行為影響,一有小挫折,就產生厭世等極端情緒?,F在的家庭教育又將孩子培養(yǎng)成自私驕橫的人;還有很多離異家庭,孩子從小就受到心靈創(chuàng)傷,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加之一定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容易走向生命的極端。我所在學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外來務工子女占一半,還有一半幾乎是留守兒童,學生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陶行知先生是最早對生命化教育的探索者。因此,學校將生命教育當成一個重要教育內容,結合陶先生“愛滿天下”“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嘗試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引導教師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生命意識,守護學生生命健康,為學生生命護航。
一、學校——生命教育主陣地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的正常發(fā)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發(fā)展的一切作為?!苯處煹墓δ苁恰敖虝恕?,因此,各科教師都要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從而使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
(一)用教材喚醒生命意識
語文學科就是教人求真求實的學科,必然也承載著生命教育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通過引導學生去解讀文本,帶動學生去解讀生命,增強學生生命意識,領悟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我所在學校組織教師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還將各冊生命主題的課文摘選出來,組合成一個“生命之鏈的生命主題教育組”,對學生進行生命誠可貴的教育,如部編版教材中的《七律·長征》《鹿角和鹿腳》《“諾曼底號”遇難記》《普羅米修斯》《珍珠鳥》《祖父的園子》《魯濱遜漂流記》《不朽的豐碑》《石灰吟》《狼牙山五壯士》《為人民服務》等課文。通過這些課文的教學,向學生進行克己奉公的廉潔教育,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觀教育,無私奉獻的價值觀教育,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愛國教育等,讓學生認識到生活的來之不易、生命的來之不易……讓教師的生命化教育借助這些直觀的文本,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自然流入學生心田,刻在學生腦海中,使他們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以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培養(yǎng),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增強生命意識,擁抱美好人生。
教師還向學生推薦生命主題的課外書,擴充教材,指導學生進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美術、音樂、科學、體育與健康等教材內同樣含有生命元素,引導教師挖掘、利用,多維樹立學生生命意識。
(二)用課堂浸潤生命氣息
課堂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各學科課堂孕育著相同的生命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課和道德與法治課尊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規(guī)律,關懷學生精神成長需要,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以單元組的方式,教會學生分辨是非,學會自我保護技能,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學生體會生命價值,珍愛生命。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道德與法治課堂變成生命講壇,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書法(寫字)課也是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徑,靈動的線條充滿生命元素,可以傳達豐富的生命體驗,一筆一畫、方方正正,正好是做人的真諦。我校的書法課堂,都要通過一筆一畫來傳達生命訊息。
音樂課、美術課等課堂,都有生命主題的內涵挖掘,教師能充分調動主體內在的真實情感,更能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人生觀。
就這樣,語文課上,鼓勵孩子,人生不分貴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世界總有一個角落為你開放。道德與法治課上,告訴孩子,“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的同時,還會為你打開一扇門”。人人享受公平。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勸誡孩子,人一生中要經歷多種情感,肩負諸多責任,但唯有“活著”才能體驗,才能實現。音樂課上,讓孩子領悟到,原來世界是如此美妙。美術課上,提高審美認識,進行美的體驗。體育課上,練就健康的體魄,享受生命的美好……學校的生命教育就從學科教育教學中逐漸壯大起來。
(三)用活動探求生命意義
1.主題晨班會、中隊會
作為學校的重點教育內容,學校站在整體格局上,針對不同的年級,在期初安排了不同層次的班會、中隊會內容,低年級《珍愛生命,從孝親開始》,以《弟子規(guī)》為媒介,讓學生知道珍愛生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引導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生命安全的關愛之情,指導學生從健康飲食、合理作息、預防傷害等方面做起,關心自身身體健康,進而提高生存能力和珍愛生命的意識。中年級《守護生命陽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為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好鋪墊。高年級《為生命喝彩》,讓孩子懂得,珍愛生命就是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是要勇于奉獻,讓孩子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同時生命也是頑強和偉大的,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憧憬未來,讓生活更加美好。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學校統(tǒng)一制作了《開學第一課》,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孩子們了解了“最美逆行者”的表現,懂得抗疫知識,更懂得奉獻就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應該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學校每周的工作安排中,固定安排每日晨會內容,讓教師的生命教育有一個直接的導向。
2.國旗下講話
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是生命教育的必要平臺,主講教師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例子、一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語言告訴孩子們:“人的生命就像一張薄薄的紙,風輕輕一吹,就會飄得無影無蹤。我們只有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輕,才會懂得生命是多么的重!”盡管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但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感悟也頗深。
3.童謠創(chuàng)編
綠色童謠似一劑良藥,可以撫慰孩童的心靈,班主任如果將綠色正面的童謠運用在班級管理中,假借童謠之“口”對孩子進行教育,效果勢必要比教師的“苦口婆心”強。綠色童謠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易于理解,是學生健康心態(tài)形成的最好教材。吟誦綠色的童謠,學生的心靈會受到洗禮,情感能得到升華。
學校組織以班級為單位,搜索、積累、創(chuàng)編積極向上、朗朗上口的綠色童謠,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學習童謠、吟誦童謠、欣賞童謠、創(chuàng)編童謠,既豐富知識,又活動了身體;既陶冶了情操,豐富了語言,又牽起生命教育的紅線,起到“一石三鳥”之功效。
學校還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高年級同學教低年級同學童謠,或回家把學到的童謠背給長輩和小伙伴們聽。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內化為道德行為、生命意識。
4.心理疏導
學校開放了心理咨詢室、心理專線電話,將每一個教師與學生聯系在一起,讓每個教師都成為孩子的“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孩子們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向教師吐露心聲,教師針對問題耐心地與孩子聊天、談心,進行心理疏導,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解孩子的生命需求,解決孩子的煩惱。
5.環(huán)境渲染
學校環(huán)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土壤,我所在的學校非常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渲染作用,不論是宣傳櫥窗還是走廊文化,都有相關的內容。校園的綠化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百花園、綠草地;白柵欄、小提示;書吧、花壇;蝴蝶、蜜蜂……處處洋溢著生命的氣息,讓孩子領略到大自然的美麗,享受著知識的甘甜,這樣就能打開胸襟,開闊視野,內心也會變得無比強大。
(四)用尊重照亮生命征程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睂W校的生命教育除了上述方式外,必不可少的是教師自身,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人格的完善。我所在學校把這句話當成教師行為的鏡子,學校的業(yè)務學習、政治學習都會對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讓教師認識到,教師是春蠶,卻不該用作業(yè)之“絲”纏繞學生;教師是蠟燭,但不能用蠟之悲壯來影響學生。教師應該是太陽,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孩子的心理;是春雨,用自己的愛心滋潤孩子的心田。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實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把師德作為績效考核、評優(yōu)評先的首要因素,要求教師做到尊重學生、尊重生命,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
二、家庭——生命教育的強支柱
現在,很多家庭只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品德發(fā)展;只給予衣食住行,缺少必要溝通。甚至,越來越多的離異家庭,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創(chuàng)傷;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陣線,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主體,是學校教育強有力的支柱,家庭必須擔負起生命教育的重擔。
我所在學校站在兒童成長的立場,努力打造一支懂教育、善教育的家長隊伍,通過家委會、家長會、班級微信群等渠道或者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樹立家長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導和支持家庭開展生命教育活動,通過家校聯動,為青少年提供較為系統(tǒng)完善的生命教育。
通過培訓,讓家長重視對子女的生命教育,通過父母的教育,讓子女從小就知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一切。要讓子女從小就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認識到生命的責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自愛且能他愛。
通過培訓,讓家長明白示范的重要性,古人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尲议L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修養(yǎng),注意自己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和積極正面的心理狀態(tài),有高度的生命責任感,為孩子提供正面示范,培養(yǎng)子女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和睦相處的技能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社會——生命教育的延展臺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边@種“真教育”不僅僅是局限于學校,它同樣存在于社會、家庭等。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股繩擰在一起,才能真正盡到教育義務。
校外輔導站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的有效紐帶,是立德樹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對于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我所在學校將對學生的教育延展到校外輔導站,充分發(fā)揮校外輔導站的作用,每年派駐教師在各社區(qū)的校外輔導站進行輔導,將品德教育、興趣培養(yǎng)延伸到課外,與學員談心,幫助他們明辨是非,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為學員樹立榜樣,找尋奮斗的目標;盡力挖掘學員的優(yōu)點,及時進行鼓勵……在輔導教師的傾心相助下,輔導站學員享受到雙倍的關懷與尊重,相互包容的多了,文明禮貌的多了,專注學習的多了……幸福指數逐漸上升,生命感悟逐漸增強。
為了樹立輔導站學員的“德”,校外輔導站兼職輔導員教師先后做了題為《學法守法,做一個法律小衛(wèi)士》《繼承傳統(tǒng),做一個美德好少年》《學習抗日小英雄,傳承紅色基因》《傳承愛國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只有一次的生命》的專題講座,用一件件鮮活的事例,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為學生系好“人生第一??圩印?。
學校還要請衛(wèi)生院的醫(yī)生為大家做“健康”主題的講座,邀請派出所民警為大家講生命主題的話題,到學校開展珍愛生命的相關活動,邀請老黨員、老紅軍為大家講講共產黨的血淚奮斗史,邀請法制副校長為大家傳授自我保護的法律常識……多方協作,共同助力于學生的生命成長,樹立學生生命意識,懂得珍惜這僅有的生命。
學校通過多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把育人功能向社會延伸,使學校教育與社區(qū)教育相結合,形成了生動活潑的嶄新局面,學生的受教育途徑變得廣泛。
草枯了,來年繼續(xù)發(fā)芽;花落了,明年還會再開;月缺了,終會再圓,天冷了,會再溫暖……而人,只有一次生命,不會再生,也無法重來。我所在學校就是這樣,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將生命教育作為重要工作目標,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tài),讓學生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讓學生永遠綻放燦爛的笑臉;捕捉學生生命的浪花,讓學生感謝生命;了解學生生命的需求,讓學生體驗生命,積極引導每一個教師做學生生命的守護者,踐行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偉大思想,塑造了教師最光亮的靈魂。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朱永新.陶行知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