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才
南北兩宋共歷時三百余年,當(dāng)時經(jīng)濟條件好,百姓生活滋潤,手里的閑錢也多,周末過得十分講究。
宋朝百姓的周末一般會從卯時開始。報時人準(zhǔn)時走上街巷,有節(jié)奏地敲擊銅鑼,提醒人們到了起床時間。于是,大家從睡夢中醒來,穿戴衣冠。據(jù)《夢粱錄》記載,宋朝人沒有做早餐的習(xí)慣,早上不開灶,因此洗漱完畢后,各家都會出門吃早點。
宋朝的早餐業(yè)極為發(fā)達(dá),在汴梁城和臨安城中,各類早點鋪子沿街林立,足有數(shù)十里長,而且物美價廉,豐儉由人。普通百姓只需花費一二十文銅錢,就可以吃到灌肺、炒肺之類的葷食。粥飯則更加豐富,既有香酥干脆的環(huán)餅,也有入口順滑的云英面,竹筍饅頭、蟹肉饅頭、芙蓉餅、菊花餅種種,更是不一而足。
宋朝人喜歡煎茶,亦有喝早茶的習(xí)慣,若是前夜飲過酒,喝一碗二陳湯是最佳選擇?!皽庇址Q“熟水”,在宋朝是飲料的代稱。湯飲始于唐,風(fēng)行于宋,二陳湯因湯中多選用陳皮而得名。早起一盞二陳湯,有提神理氣的效果。
早飯過后,宋朝人正式開始享受周末生活。體力好的健碩男子會組隊到球場上蹴鞠,文弱書生則選擇捶丸,也就是古代版的高爾夫球。不喜歡運動的男女老幼擁上街頭,看雜耍、聽音樂、逛古玩店、買地攤貨,一直持續(xù)到中午,大人累了,小孩也疲乏了,一家老小再度開啟下館子模式。
宋朝的飯館規(guī)模龐大,公私兼有?!稏|京夢華錄》記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其余皆謂之腳店?!本褪钦f,在汴梁城內(nèi),光是成規(guī)模的大酒樓就有72家,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小飯館。飯莊里的菜品頗為講究,名稱也別具一格,其中洗手蟹、黃雀鲊都是老百姓的最愛。吃飯時,宋朝百姓喜歡小酌幾杯。酒量大的可以選擇喝蒸酒、燒酒,注重養(yǎng)生的可以選擇地黃酒,酒樓的柜臺上還有專為女性制備的黃柑酒、荔枝酒。
宋朝百姓沒有午睡的概念,酒足飯飽之后會接著玩樂。彼時,喝下午茶、看樂舞是打發(fā)下午美好時光的重要方式。喝茶的時候,大家可以暢聊星象,因為宋朝時對星象的研究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深入。喜歡熱鬧的可以到劇場去消遣?!稏|京夢華錄》中說,宋朝瓦舍勾欄十分之多,汴京規(guī)模最大的瓦舍內(nèi)設(shè)“大小勾欄五十余座”,最大的可容數(shù)千人,其中有小唱、嘌唱等多種曲目供消費者選擇。
下午的時間較長,聽?wèi)蚯⒂^樂舞的時候如果餓了,可以直接點“外賣”。諸如蹄子清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等最受大眾青睞。外賣的出現(xiàn)也催生了一大批“配送小哥”。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以精致的工筆描繪了當(dāng)時汴梁城中送外賣的場景,圖中的“配送小哥”手托食盒、腰系圍裙,疾步穿行于人群中。
北宋已經(jīng)放寬了宵禁制度,因此,宋朝百姓會留出肚子吃夜宵。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fù)開張。”《夢粱錄》里也記載,臨安大街上“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夜宵內(nèi)容之豐富也絲毫不遜于今天,主食有各種麥飯、子料澆蝦面等,甜湯有干木瓜湯、水芝湯等。倘若是在夏天,還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冰鎮(zhèn)荔枝膏……六月時節(jié),汴梁的巷陌路口、橋門市井,都有人叫賣冰雪涼水。
吃完夜宵回到家中基本已近凌晨,尚未盡興的文人墨客會趁興揮毫潑墨、填詞作畫,記錄周末之趣;婦女、兒童則伴著夜色進(jìn)入夢鄉(xiāng),把周末的興致刻印在記憶里。
選自《老年博覽·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