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涵
近日,多家非上市險企4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陸續(xù)披露,2022年的成績單也隨之揭開了全貌,中外合資險企也受到了關注。
在22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銀行系業(yè)績表現(xiàn)亮眼,中郵人壽實現(xiàn)保費收入914.34億元,穩(wěn)居保費第一,中信保誠人壽以實現(xiàn)11.75億元,位居凈利第一。
償付能力方面,22家中外合資險企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在達標線以上,中美聯(lián)泰人壽、中英人壽、恒安標準人壽3家達到行業(yè)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金融業(yè)高質量對外開放,不少外資紛紛加碼保險業(yè)。其中,在銀保渠道方面有著天然優(yōu)勢的銀行系險企,一直在吸引著外資入局。
2022年,在22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共有10家中外合資險企全年累計保費收入超100億元。其中,中郵人壽實現(xiàn)保費收入914.34億元,工銀安盛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人壽超200億元,分別實現(xiàn)491.22億元、311.89億元、265.19億元。中意人壽、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美聯(lián)泰人壽分別實現(xiàn)保費收入198.23億元、181.44億元、173.26億元、162.51億元。中宏人壽實現(xiàn)145.71億元保費收入,中英人壽實現(xiàn)113.34億元保費收入。
全年保費收入位于50億元至100億元區(qū)間的共有4家中外合資險企:中荷人壽實現(xiàn)89.76億元保費收入,恒安標準人壽實現(xiàn)73.46億元保費收入,華泰人壽實現(xiàn)71.12億元保費收入,同方全球人壽實現(xiàn)70.74億元保費收入。
剩余8家未滿50億元,陸家嘴國泰人壽、匯豐人壽、長生人壽超30億元,分別實現(xiàn)保費收入38.98億元、37.25億元、31.85億元。復星保德信人壽實現(xiàn)保費收入24.49億元,鼎誠人壽實現(xiàn)保費收入21.32億元。瑞泰人壽、德華安顧人壽、君龍人壽分別實現(xiàn)保費收入18.01億元、15.88億元、14.11億元。
保費增速方面,僅復星保德信人壽未實現(xiàn)正增長,同比下降24.20%。10家中外合資險企未超10%。中美聯(lián)泰人壽同比增長4.2%,中英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中意人壽、中荷人壽、中郵人壽分別增長5.4%、5.5%、6.0%、6.4%、6.56%,交銀人壽同比增長7.1%,同方全球人壽同比增長8.6%,中宏人壽同比增長8.7%,華泰人壽同比增長9.9%。
剩余10家均實現(xiàn)兩位數(shù)增長,君龍人壽增速第一,同比增長147.50%。德華安顧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中銀三星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分別增長14.90%、15.7%、16.3%、20.8%、21.6%。恒安標準人壽、長生人壽、鼎城人壽超30%,分別增長32.5%、32.9%、35.60%。瑞泰人壽、匯豐人壽分別增長46.90%、52.3%。
凈利方面,13家中外合資險企實現(xiàn)盈利。中信保誠人壽實現(xiàn)11.75億元,穩(wěn)居第一。中意人壽凈利也超10億元,實現(xiàn)凈利潤10.73億元。
中英人壽、中美聯(lián)泰人壽、招商信諾人壽超5億元,分別實現(xiàn)9.22 億元、7.18 億元、6.74 億元。中宏人壽、中郵人壽、恒安標準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分別實現(xiàn)凈利4.58億元、4.02億元、 2.29 億元、1.01億元。剩余4家中銀三星人壽、同方全球人壽、中荷人壽、瑞泰人壽分別實現(xiàn)0.64 億元、0.58億元、0.10億元、0.08億元。
9家未能實現(xiàn)盈利,3家虧損超5億元。具體來看,匯豐人壽虧損5.33億元,復星保德信人壽虧損7.11億元,工銀安盛人壽虧損7.98億元。其余6家中,匯豐人壽虧損0.92億元、君龍人壽虧損1.75億元,華泰人壽、鼎誠人壽、德華安顧人壽、交銀人壽2.05億元、2.51億元、3.09億元、3.60億元。
在這22家中外合資險企中,僅中英人壽、中荷人壽、瑞泰人壽、鼎誠人壽4家實現(xiàn)凈利微薄凈增長。
根據(jù)監(jiān)管要求,險企償付能力是否達標,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
2022年第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顯示,22家中外合資險企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在達標線以上。排名靠前的10家險企2022年4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排名依次為:中美聯(lián)泰人壽(447%)、中英人壽(253.56%)、中宏人壽(221.56%)、恒安標準人壽(220.86%)、中信保誠人壽(218.37%)、交銀人壽(197.13%)、招商信諾人壽(193.83%)、匯豐人壽(185.30%)、同方全球人壽(180%)、中意人壽(177.11%)。
最近一期的風險綜合能力評級顯示,22家中外合資險企中8家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及以上,恒安標準人壽為AAA類,中美聯(lián)泰人壽、中英人壽、中宏人壽、交銀人壽、華泰人壽均為AA類,工銀安盛人壽為A類。
剩余14家風險綜合評級為B類及以上:招商信諾人壽、匯豐人壽、中意人壽、中荷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中郵人壽均為BBB類,中信保誠人壽、鼎誠人壽、君龍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均為BB類,瑞泰人壽、長生人壽、德華安顧人壽均為B類。
據(jù)銀保監(jiān)會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末,納入償付能力監(jiān)管委員會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7%,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2%,以此為衡量標準,這22家中外合資險企中,中美聯(lián)泰人壽、中英人壽、恒安標準人壽達到行業(yè)平均水平。
在這22家中外險企中,中郵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中銀三星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交銀人壽、中荷人壽,這7家均為銀行系險企。
其中,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居保費前四,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位于保費第六、第七。亮眼的業(yè)績吸引了外資加碼,銀行系險企的身影在外資動作頻繁的2022年也十分活躍。
2022年10月,據(jù)媒體引述消息報道,美國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擬洽購農銀人壽部分股權。據(jù)悉,此次交易美國保德信金融對農銀人壽估值可能介乎30億-40億美元,所售股權比例為20%-49%,亦可能涉及銀保合作交易。
2022年1月,銀保監(jiān)會批準中郵人壽新增注冊資本71.63億元,由友邦保險認購。增資后,友邦保險對中郵人壽持股24.99%,成為第二大股東。中郵保險由國有全資壽險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壽險公司。
銀行系險企在銀保渠道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能夠吸引外資企業(yè)不足為奇。
銀保渠道是我國壽險業(yè)重要營銷渠道之一。各家銀行系壽險公司的控股股東商業(yè)銀行本身在資產規(guī)模、客戶資源以及品牌等各方面具有突出優(yōu)勢,這是傳統(tǒng)壽險業(yè)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自誕生起就備受行業(yè)關注。業(yè)內觀點認為,銀行系險企與外資的“聯(lián)姻”,是一場取長補短、互惠共贏的合作。雙方合作,強強聯(lián)手,不僅有利于外資進一步加碼中國保險市場,銀行系險企也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