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美國的譯介與傳播

      2023-03-20 10:17:07孫昕昕阮全友
      譯道 2023年4期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孫昕昕?阮全友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的重要理念。本文采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及批評話語分析,綜合運用語料庫分析方法,從傳播狀況、文本分析、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四個層面對美媒近十年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聞報道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該理念在美國報道較少,受關注度較低。其所蘊涵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基本上都被美媒扭曲。本研究深度把握中國話語在美國的傳播狀況,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旨在提高中國話語的國際傳播效能,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和故事。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媒體;譯介與傳播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一、引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也是應對世界復雜形勢和各種全球性問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十年來,這一理念通過各種國內外重大會議、論壇、外交活動等場合廣為傳播。國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被寫入十九大、二十大報告,載入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際上,該理念也多次在聯(lián)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的重要文件中強調,成為推動全球治理、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秩序的重要理念和價值規(guī)范。該理念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也受到了國外新聞媒體不同程度的關注和報道。目前,全球新聞輿論場仍然呈現(xiàn)出“美英壟斷,西強東弱”的基本格局,而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存在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偏見也依舊存在且未有實質性改變。這一背景下,厘清美國媒體對中國話語的構建,對癥下藥,提出相關解決方案,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推動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國際社會的傳播,助力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

      二、相關研究綜述

      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過去的十年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受到國內學者、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通過知網(wǎng)檢索,截至2022年10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關的文獻有6000余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個方面:

      (1)思想溯源。盧德友(2014)、畢文銳、馬俊峰(2017)等分別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角度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源。(2)思想內涵。儲峰、張希中(2017)、謝文娟(2018)等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

      (3)時代價值。韓慶祥、陳遠章(2018)等認為其有利于推動中國乃至世界朝著互利共贏、和諧共存的方向發(fā)展。(4)現(xiàn)實挑戰(zhàn)。董俊山(2017)、廖紅霞(2017)、徐敬宏等(2022)、王義桅等(2022)從學理的角度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傳播中遇到的問題,并就此嘗試提出解決方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

      綜上,國內學者多關注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闡釋和解讀,并取得一定成就。此外,部分學者也開始從實證的角度討論該理念在不同國家傳播狀況,如,關世杰(2017)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研究美國民眾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知態(tài)度;許文勝、方碩瑜(2020)和自正權、吳潔(2022)分別探討其在G20國家和東盟國家譯介和傳播狀況。當今世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著國際話語權,占據(jù)著輿論高點,影響著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在國際社會的傳播,阻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xiàn)實構建。因此,基于國別區(qū)域,進一步深度挖掘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國的傳播狀況,探究美國媒體對其的話語構建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批判話語分析理論,采用語料庫的方法,厘清中國話語在美國媒體譯介和傳播狀況,利于我們對癥下藥,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結合了批判話語分析和語料庫方法,旨在探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美國的譯介與傳播狀況。批判話語分析將話語和社會權力相聯(lián)系,通過話語分析,揭示隱含的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辯證關系(Fairclough,1989)。作為代表人物之一,費爾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1995)將文本分析和社會批判理論取向相結合,提出三維話語模式,即文本分析、話語實踐分析和社會實踐分析。文本分析關注于文本內容和形式的語言分析;話語實踐分析關注于文本的生產(chǎn)過程和解釋過程;社會實踐將話語置于意識形態(tài)關系中,揭露話語如何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服務。批判話語分析有助于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社會問題,但是,分析過程往往會因為樣本數(shù)量較少、文本選擇不具有代表性以及分析過程主觀性太強,而備受爭議。而“大型語料庫為話語分析回歸真實數(shù)據(jù)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持”(Beaugrande,1997),也因此可以為批判話語分析提供大量的樣本,使文本分析可以基于自然發(fā)生的語言結構和形式,而非靠直覺感知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苗興偉、趙云,2019),減少了研究者對文本進行過度解讀或者解釋不足的狀況,增強研究結果的普適度和可信性。

      (一)語料收集

      本研究選取的語料來自道瓊斯Factiva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報紙、期刊、雜志、通訊社新聞。本研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同英譯本為關鍵詞進行檢索: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及其對應的中文拼音“renlei mingyun gongtongti”。將語料來源設置為美國媒體新聞,新聞文本語言為英語,檢索時間為2012年11月—2022年10月,共檢索到256篇新聞報道。經(jīng)人工篩查,去除重復樣本,得到有效樣本198篇,并自建語料庫,簡稱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語料庫”。

      (二)語料分析

      首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同譯本為檢索詞,總體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國媒體中傳播狀況。其次,結合批判話語分析的三維話語模式,從關鍵詞、詞從、索引、新聞標題分析、詞類搭配以和物性分析等維度對話語進行分析,探究美國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理念的話語構建。此外,本研究使用AntConc 3.5.8軟件,以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作為參照庫進行關鍵詞和詞類搭配分析。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美國的傳播狀況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國的報道趨勢

      總體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美國報道數(shù)量較少,受關注度較低。如圖1所示,在2013—2022年期間報道數(shù)量呈現(xiàn)出逐漸增高狀態(tài),于2018年達到峰值(64篇),后于2020年達到次峰值(38篇),但均未破百。與美國報道數(shù)量形成鮮明對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截至2022年3月,在道瓊斯Factiva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其在國內報道狀況,數(shù)量達到了54,900篇,總體上呈現(xiàn)國內“熱”和國外“冷”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2018年成功舉辦四場主場外交(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年),而美國媒體的報道高峰與中國舉辦一系列外交活動的時間恰好重合,這說明中國成功舉辦的系列主場外交活動有利于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美國的傳播。

      (二)報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媒體分布

      圖2的統(tǒng)計結果反映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國媒體報道的分布情況。報道數(shù)量位列前10的媒體分別是美通社(PR Newswire)、美聯(lián)儲新聞(US Fed New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國務院新聞稿和文件報(State Department Press Releases And Documents)、美國國會文件和出版物(Congressional Documents and Publication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波士頓環(huán)球報(The Boston Globe)、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

      其中,報道數(shù)量最多的媒體的是美通社(PR Newswire),其次是美聯(lián)儲新聞(US Fed News),共占總報道數(shù)量的28%,其報道態(tài)度基本上是中性或者正面。緊隨其后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共約占總報道數(shù)量的29%。這三大報紙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本上持審視和懷疑的態(tài)度,并且逐步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領域,認為中國所構建的協(xié)商民主帶有專制色彩,對“自由世界”構成了威脅(Washington Post,2020,What does China want?)。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各譯本在美國的報道趨勢

      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各譯本的年度分布圖

      (圖3),我們可以看出不同譯本的報道趨勢。2015年出現(xiàn)第一個報道高鋒,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命運”傾向于被譯為destiny,尤其是common destiny。2018年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命運”一詞常被譯為shared future,這個與2017年中國外文局及中國翻譯研究院聯(lián)合將官方譯本改為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有關,也因為該譯名與聯(lián)合國話語中的“共享未來”非常接近(王義桅,2022)。但是這段時間譯本中的介詞選用在美國媒體中有一定差異,位列第一的of,其次是with。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之前,人類命運共同體各譯本交替使用,2020年之后“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使用次數(shù)遙遙領先,而其他譯本呈現(xiàn)出回落趨勢,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版逐漸趨向統(tǒng)一。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該術語翻譯需要盡快地實現(xiàn)政治等效性,充分地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理念,減少在美媒傳播過程中造成的誤解誤讀情況。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人類前途和命運,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時代之問而提出來的重要理念,目的在于追求和平、發(fā)展、合作、進步為主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譯本“share futured”逐漸代替“common destiny”,能有效傳達出習近平總書記所描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強調世界各國應攜手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五、話語實踐

      (一)報道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分析可以提煉出美國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報道的特征詞匯,將其分析歸納后,可以挖掘出該報道熱點和相關主題,了解美國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話語構建。本文選取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作為參照語料庫,使用AntConc 3.5.8檢索語料庫文本,按相關性進行排列,獲取前100個相關性較高的關鍵詞,其主要涉及“關鍵人物”(圖4)“關鍵屬性”(圖5)以及“相關主題”(圖6)三類。

      如圖所示,關鍵詞字體大小與其對語料庫特征詞匯的代表性成正比,字體越大表示其越具有代表性,具體分析如下。

      1.“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者

      在報道關鍵人物象限中(圖4),涉及中美兩國國家領導人和相關官員,關鍵性最高的是Xi(習近平),緊隨其后的分別是“Zhao”(趙立堅)、“Jingping”(習近平)、“Wang”(王毅)和Communist(共產(chǎn)黨黨員),反映出中國國家領導人以及相關官員對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形成、發(fā)展以及傳播做出巨大貢獻。但是通過檢索“Xi”“Zhao”“Jingping”和“Wang”的高頻搭配索引行,結合其上下文語境,發(fā)現(xiàn)美媒刻意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有意凸顯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認為是中國對其的意識形態(tài)輸出,而忽略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進行闡釋,讓其保有距離感和抽象性。

      2.突顯人類命運共同體弊端,營造中國威脅論

      圖5聚焦于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屬性的關鍵詞。其中顯著性較高的關鍵詞包括:Global、International、 shared、Pacific、Economic和bilateral等。圖6反映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議題,具有代表性關鍵詞分別是Cooperation、Pandemic、Security、Covid、Development、Leadership、Governance和Rejuvenation。結合高頻搭配索引行,具體分析如下。

      (1)關注國際秩序(global,united,International,

      Pacific,governance和bilateral)。為了進一步探究美國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報道的話語特征,本文檢索關鍵性最高的關鍵詞:Global。按照MI值排列,MI值越高表明兩個詞的搭配就越強,選取前20(見表1)。

      如表1所示,Global常與governance(治理),leadership(領導地位),ranking(地位),preeminence(領先),dominance(支配),hegemony(霸權),leader(領導者),order(秩序)等詞搭配。結合上下文可發(fā)現(xiàn)美國媒體認為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為了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新格局。它們表面上稱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多元化,強調世界各國都可以參與管理國際事務,避免兩極分化;實質上譴責中國之所以提出人類命運共同理念,是為了逃避國際責任,沖擊現(xiàn)行的國際秩序,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

      例1:Because under the headlines if you will, of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r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is what has been called the reform of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reform of global governance seems like, in a straight statement seems like a good thing. The world has changed. Some of these institutions to change a little bit with it.(Washington Post, 2020, What does China want?)

      (2)關注經(jīng)濟利益(belt,global,international,

      countries)。美國媒體將其與利己主義和重商主義掛鉤。美國媒體雖然聲稱中國所提倡的“一帶一路”有利于加強各國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往來,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但是不斷暗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中國霸權的遮羞布,更是中國國內經(jīng)濟放緩、生產(chǎn)過剩之際,尋求國際市場的手段。

      例2:...a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most cynical critics regard them as a thin fig leaf disguising Chinas quest for global dominance and merely a means to find markets for overproduction as its domestic economy slows. (Washington Post, 2018, China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a post-American world order)

      (3)關注抗擊新冠病毒結果(pandemic, coronavirus, covid)。部分媒體企圖將病毒政治化,否定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的抗疫成果,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種戰(zhàn)略,為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體系的優(yōu)越性。

      例3:This is all part of a strategy to show the Chinese system as superior while paint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chaotic and bumbling in its response to the outbreak, analysts say. To show Xi as a benevolent leader not just of China, but of the world. “....And it dovetails very nicely with the persistent message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all of humanity is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in which China is a leading power,” he said.(Washington Post, 2020, Under fire over coronavirus response, China turns to a familiar fall guy: Trump)

      (二)新聞標題分析

      新聞標題是對新聞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概括和評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讀者迅速抓住新聞的中心要點。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美國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聞報道的標題,洞悉美國媒體如何構建話語,影響讀者的認知。新聞標題類型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故意挑起矛盾式

      這類標題往往會涉及中國和美國兩個主體,渲染中國崛起對美國造成的威脅,陷入零和博弈陷阱。將中國所提倡的一系列行動和理念視為對當前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格局的挑戰(zhàn),企圖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新的世界格局,刻意渲染中美沖突。

      第二類:反諷式。這類新聞表示的某些情感和評價往往與實際上暗含的截然相反。表面上看似客觀描述人類命運共同體,實則是扭曲、抹黑,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第三類:強勢中國式。這類標題往往將中國置于主語,強調中國對他國的規(guī)訓和督戒,有意構建中國“強勢形象”,營造中國威脅論。

      第四類:肯定式。這類標題較為客觀公正地向受眾傳遞中國渴望合作共贏的理念,肯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種包容的全球貿易合作新機制,有利于促進和實現(xiàn)各國互相合作。這類報道主要集中在美通社(PR Newswire),約占總報道的15%。

      (三)詞匯層面

      本文使用AntConc 3.5.8,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同譯本,考察其詞匯搭配,重點考察MI 值大于3的實詞,發(fā)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不同的名詞或者名詞短語所指,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搭配的名詞,可以反映美國媒體對該理念的認識。

      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新型外交關系(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全球主導地位(global dominance),理念(concept),美國媒體常用這三個名詞代指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型國際國家關系”搭配使用的頻率最高,雖然承認“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當今世界構建的一種新型國家關系,但是對“新型國家關系”的理解與中國所提倡理念內涵大相徑庭。美媒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地緣政治博弈掛鉤,認為中國所提倡導的“新型國際秩序”是對現(xiàn)有國際秩序的沖擊,最終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不斷暗示中國所造成的威脅,營造“中國威脅論”,呈現(xiàn)出消極、詆毀的態(tài)度。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主導地位”搭配時,美媒從利己主義和重商論揣測共贏背后的真實意圖,認為中國的倡議是為了發(fā)展壯大本國經(jīng)濟,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經(jīng)濟圈,讓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上依賴中國,最終服從中國的政治要求,這是典型的美西方霸權主義思維。

      例4:It appears to have learned lessons from both the rise of the British Empire (piracy is quite a good primer) and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Glasnost can cause chaos). Although its trillion-dollar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backbone of its bid for global dominance, has recently suffered some setbacks, China maintains a clear strategic outlook.(The New York Times,2019,Is There an Upside to Brexit?)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理念”搭配時,一方面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優(yōu)點,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僅僅停留于空洞的宏觀理論層面,暗示中國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形同虛設,沒有任何具體的行動支持,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卻又不斷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會沖擊現(xiàn)有的國際秩序,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最終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不斷暗示中國威脅。

      例5:The plan bears a suitably benign and innocuous title --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It is, in short, entirely vague. It contains no specific action points and no tangible outlines of a new world order.(The New York Times, 2020,China Doesnt Want a New World Order. It Wants This One.)

      (四)語法層面

      及物性是一系列的選擇,通過這些選擇,說話者、過程的參與者與過程相關的環(huán)境成分構建說話者外部世界的過程經(jīng)驗及其所感知的內部世界的過程經(jīng)驗。而語篇中所選擇的各類及物性過程蘊涵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Fairclough,1995),因本文通過及物性分析,揭示美國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及物性把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為六種過程(胡壯麟、朱永生、李戰(zhàn)子,2015)。本文主要涉及兩種過程類型:關系過程和行動過程。在這兩種過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要充當4種語法功能,分別為(1)動作者(2)目標(3)環(huán)境(4)載體與屬性、識別者與被識別者。

      由圖8可知,人類命運共同體充當“動作者”和 “載體與屬性、識別者與被識別者”的比重最少,但是,作為動作目標時,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具體分析如下:

      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動作者時,可以用來描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中國、美國甚至世界所作的具體事情,有利于受眾了解人類命運共同具體含義以及其現(xiàn)實意義(例6),通過語法分析發(fā)現(xiàn),這類內容鮮有提及,僅占總報道的4%。

      例6:“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動作者)seeks to help Americans explore their history and build a more inclusive future, Smithsonian Secretary Lonnie G. Bunch III said in an interview Monday afternoon.(2022, Washington Post, Smithsonian gets $25 million grant for program on race)

      當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小句中作為載體與屬性、識別者與被識別者時,可以將不同的屬性或者身份附加其上,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的解釋,說明人們命運共同體是什么或者有怎樣的特征。分析發(fā)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上被定義為一種以中國為主導的新型國家關系,是對當前國際秩序的一種挑戰(zhàn),情感態(tài)度呈負面。

      例7: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mankind, sometimes translated as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識別者), is a phrase used?by the to describe a stated foreign-policy go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被識別者)(Washington Post,2020,Smithsonian gets $25 million grant for program on race)

      例8: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識別者)is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被識別者)in which China is a leading power.( New York Times, 2019, War on the Rocks)

      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事件發(fā)生環(huán)境時,美媒更多強調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損害了美國的既得利益,認為中國贏了兩次,而不是雙贏(win-win),質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可行性。

      例9:Behind the propaganda vaunting “win-win” cooperation an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環(huán)境)China has long aspired to catch up with and then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technologically, economically and militarily.(Washington Post, 2020, Pete Buttigieg: China wants four more years of Trump)

      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動作目標時,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目標時,動作發(fā)起者或者引用來源常常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或者習近平總書記,塑造中國政府或者中國領導人“強勢形象”和“強權作風”,同時也不斷暗示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將理念認為是中國對其的意識形態(tài)輸出。

      例10: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ho visited Nepal in 2019 and agreed to send a team from his country to determine the height, said the agreement will establish an “even closer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目標)to enrich the countries and their peoples.” (Washington Post, 2014, Chinas Belt and Road Forum lays groundwork for a new global order)

      六、結論

      總體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其譯本將話語風格和修辭手法等納入目標語中不斷地完善,試圖充分準確地傳達出其背后隱含的文化含義,避免造成異質文化中的受眾難以理解和接受。雖然這一理念通過中國舉辦的多次主場外交走出國門,美國媒體也有一定的報道,但隨著近年來中美兩國關系的不斷惡化,該理念在美國傳播中受到的限制是非常明顯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蘊含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基本上都被美國媒體扭曲,中國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亟需改善和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經(jīng)過了百年的奮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地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其中,挨打和挨餓兩大問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長足發(fā)展已基本解決,而解決挨罵的問題還需要繼續(xù)長期的努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美媒的傳播現(xiàn)狀,是我們在國際話語體系中遭受話語詆毀、話語攻擊、話語陷阱和話語屏障等“挨罵”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

      為了在國際社會中推動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代表的中國話語傳播并獲得廣泛認同,中國應采取多維度措施。首先,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多邊機構,特別是那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關的領域,如全球衛(wèi)生、氣候變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在這些領域取得實際成果,有助于提升中國話語在國際舞臺上的傳播效能。其次,加強外交宣傳,利用國際媒體和社交媒體來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包括制定戰(zhàn)略性宣傳計劃,以確保理念能夠傳達給不同文化和語境的國際觀眾。此外,通過文化交流和人際互動來加深其他國家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了解。通過舉辦文化活動、支持國際學術研究和提供留學機會,中國可以為理念的傳播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環(huán)境。最重要的是,中國應該以身作則,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支持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以及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展示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這將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信任,從而更有力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和認同。

      參考文獻

      [1]Beaugrande R.The Story of Discourse Analysis[C]//van Dijk,Teun A(ed.).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London:Sage,1997:35-62.

      [2]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3]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5.

      [4]畢文銳,馬俊峰.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研究述評[M].教學與研究,2017(3):85-91.

      [5]董俊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困惑與破解[J].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7(2):111-124.

      [6]關世杰.美國民眾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態(tài)度研究[J].國際傳播,2019(2):10-23.

      [7]韓慶祥,陳遠章.學習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邏輯[J].理論導報,2018(6):11-13.

      [8]胡壯麟,朱永生,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1.

      [9]廖紅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與路徑思考——以我國社會歷史變遷為視角[J].理論觀察,2017(1):33-35.

      [10]盧德友.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時代性觀照下理想社會的現(xiàn)實探索[J].求實,2014(8):40-44.

      [11]苗興偉,趙云.批評話語分析的議程設置與路徑演進[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5):1-10,159.

      [12]王義桅,江洋.西方誤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維分析:利益、體系與思維——兼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之道[J].東南學術,2022(3):44-52.

      [13]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7-1-18(2).

      [14]謝文娟,張乾元.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四位一體”——學習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J].社會主義研究,2018(2):56-64.

      [15]徐敬宏,袁宇航,鞏見坤.中國國際傳播實踐的話語困境與路徑創(chuàng)新——基于文化語境的思考[J].中國編輯,2022(7):10-16.

      [16]許文勝,方碩瑜.“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在英語社會的傳播與接受——基于G20國家新聞報道的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20(4):82-95.

      [17]張希中.習近平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形成維度內涵及價值意蘊探析[J].行政與法,2016(2):1-6.

      [18]儲峰,張希中.“勢”“道”“術”: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新視角[J].社會主義研究,2017(1):1-7.

      [19]自正權,吳潔.“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在東盟國家的傳播與接受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2(2):96-101.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Vis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 the United States

      Sun Xinxin Ruan Quanyou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Abstract: The vis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an important idea in Chinas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news reports in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bout this vision from four perspectives, namely its general situation in American media, text analysis, discourse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 It finds that this vision is rarely mentioned in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nd does not capture the general attention of the US public. Moreover,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wisdom and connotation of this concept, such as its view of international power relations, common interes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governance, are generally distorted by the American media.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discourse, thus telling Chinas story to the world and conveying Chinas voice.

      Key word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merican media;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猜你喜歡
      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治理新方案
      黨建(2017年4期)2017-04-18 23:15:34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著中國外交未來的方向
      人民論壇(2017年7期)2017-03-24 18:50:07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xiàn)了中國的歷史擔當
      人民論壇(2017年7期)2017-03-24 18:48:40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容、價值與作用
      人民論壇(2017年7期)2017-03-24 18:47:39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理論導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11:53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大學精神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當代世界(2016年5期)2016-05-24 08:53:35
      中國言說的路徑與民族國家電影實踐及其走向
      藝術百家(2016年1期)2016-04-13 19:38:01
      乌拉特后旗| 托克托县| 蛟河市| 和静县| 武陟县| 正镶白旗| 浪卡子县| 永平县| 龙川县| 牟定县| 南丰县| 大丰市| 都江堰市| 牡丹江市| 宜宾县| 祥云县| 中西区| 昭通市| 昌江| 谷城县| 蒲城县| 凯里市| 扎囊县| 嵊州市| 普格县| 扎鲁特旗| 清原| 麻栗坡县| 句容市| 延边| 玉山县| 天津市| 林周县| 章丘市| 黎城县| 乌拉特后旗| 平武县| 大英县| 樟树市| 偏关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