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建中
所謂家風,對社會而言,主要是培養(yǎng)和造就品學兼優(yōu)人才的價值準則。
我出生于徐州市一個兄弟姐妹眾多的大家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盡管家境貧寒,但沒多少文化的父親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這個家庭沒有一人因經濟壓力而輟學,父親也從不干涉子女的興趣愛好。
退休前,我是期刊編輯,老伴是教師。女兒自幼喜好讀書、作文、講故事,理想是長大后報考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為中國傳媒大學)。她中小學時期多次獲省市學生演講比賽大獎,并當選南京某重點學校的學生會主席。高中畢業(yè)后,我們尊重她的個人意愿,全力支持她報考北廣,雖經曲折,終于如愿。她成為當年全省數(shù)千名“播音主持專業(yè)”考生中唯一被北京廣播學院錄取的幸運者。
外孫女自幼受到從事新聞工作的父母的熏陶與支持,“女承母業(yè)”,2021年,選擇報考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最終也如愿以償。
(作者系原《法學天地》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副主編)
劉漢屺
“以身作則 睦鄰善良”是我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早年在教育局工作,在教育子女方面,一直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兒子在安裝工程公司工作,由他負責的管道安裝工程曾獲“江蘇省安裝優(yōu)質工程紫金杯獎”;兒媳擔任小學副校長,扎根鄉(xiāng)村教育30 余年。他們立足各自的工作崗位,兢兢業(yè)業(yè),以優(yōu)秀的工作業(yè)績作出示范和榜樣。
我的曾孫出生后,起名“劉書恒”,希望他傳承我家家風,讓忠厚善良、詩書濟世陪伴他健康成長!這是家風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血脈的傳承!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區(qū)教體局退休干部)
金輝
“德業(yè)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從我記事起,父親便叫我銘記這兩句話,稍長即以善心孝心愛心耳提面命訓導遵行。祖母每日必定把清茶備好放于大門堂,供過往行人隨意飲用,人們背地稱她“文呆子”。祖父粗通文墨,為承祖訓便把家中最好的房屋設為學堂,父親既當學生又管內務,直至轉到南通縣四港小學就讀。
我自小感受善心養(yǎng)成善行,讀書時結識一孤兒,每逢周日便邀他一起到學校東邊面館吃面。那時每碗面八分錢,我們稱之為“東八面”,數(shù)十年來他一直不忘。我們各自成家但共守善心,退休后共創(chuàng)“善水文化魅力心港”活動中心,旨在培育子孫后代的善心孝心愛心?,F(xiàn)在自祖父起至我下一輩已是四代從教,有人笑稱校長世家,我愿把“善心若水”的家教家風一直傳承下去,讓“愛敬誠善”的價值觀成為金氏家族的傳家寶。
(作者系全國鄉(xiāng)村閱讀榜樣、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
陳文明
我家的家風是積極進取、砥礪奮進。
小時候,我的父母就經常教育我要進取、奮進。父母雖然沒什么文化,但以身作則,無論是進互助組、高級社還是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都率先響應。
為了給孩子們樹立進取奮進的榜樣,不管在什么崗位,我都積極進取、砥礪奮進。工作期間20 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和獎勵。退休后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每年到機關、社區(qū)開展政治理論宣講,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尤其是患了重癥7 次化療后仍然一如既往,爭作奉獻。2021年我被評為“江蘇省百佳離退休干部黨員”。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區(qū)黨史辦原副主任)
周國平
我們夫妻二人都曾在軍校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我們家的家風是“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
我們夫妻倆都是從偏遠地區(qū)基層單位調入院校工作的。為了適應新崗位新要求,我們拼命地學習、深造,深鉆細研專業(yè)知識,在新單位很快進入了工作角色。愛人從碩士讀到博士,成為學院教學科研骨干;我自己從一名普通教員逐步成長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到學院院務部部長;女兒在國內讀完大學本科,自己成功申請到國外著名高校讀了兩個碩士學位。
現(xiàn)在,我們家庭三人相互鼓勵,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靠知識改變命運、靠學習成就事業(yè)已經成為我們家的共識。
(作者系原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院務部部長、黨委書記)
欒永華
我出生于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父親是一名有著74年黨齡的抗戰(zhàn)老兵,曾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他的座右銘是:“我是一個兵,永遠跟黨走?!痹诟赣H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是我家的家風。
退休后,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我擔任社區(qū)第二網格黨支部書記、社區(qū)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也是社區(qū)紅色先鋒志愿服務隊隊長。我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公益事業(yè),做社區(qū)居民的帶頭人和志愿者,做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和指導員。組建老年藝術團,下轄月安之聲合唱團、輕舞飛揚舞蹈隊、腰鼓隊、葫蘆絲隊,多次到市、區(qū)街道、社區(qū)參加演出和比賽,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我也在志愿服務中實現(xiàn)了自己“退休不忘黨培養(yǎng),回報社會報黨恩”的心愿。
(作者系南京市建鄴區(qū)興隆街道月安社區(qū)第二網格黨支部書記)
王延貴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它代代傳承,如同風一樣,雖無影無形,卻又富有力量。
我的家風是:“自立、自信、自強,成功的種子需要用汗水來澆灌,人生的目標要靠付出來實現(xiàn),陽光必然眷顧勤奮者?!?/p>
我已年逾古稀,三代同堂,退休前一直在工作崗位上奔波,無暇顧及子女們的學習與工作,但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是受此家風影響著,在人生的坐標上也收獲了立足之本。
(作者系南京海外建筑工程總公司原主任)
于信溪
家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五常的“仁、義、禮、智、信”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形成真善美的個人修養(yǎng)及為人處世的社會交往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這五個字也是我家的家風。
在我家的家風中,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仁愛就是要愛黨愛國愛家,常懷仁慈之心;忠義就是要要明辨是非,見義勇為;禮和就是要遵紀守法,與友鄰和睦相處;睿智就是要不斷學習,增長知識;誠信要言必信、行必果。
(作者系金陵船廠行政處黨支部原書記)
【主持人結語】“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才能繪就孩子多彩的人格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