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一中學 周 斌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設計逐漸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所謂大單元設計,就是走出原有的單元教學框架,用更加開闊的思路給學生分析地理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解決更有難度的地理問題等。綜合分析之下,本文將圍繞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探究出來的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設計經(jīng)驗進行論述。
多媒體在大單元教學中可以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師能夠調(diào)用的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上運用多媒體,串聯(lián)整個單元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時,教師在給學生分析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新聞案例,然后讓學生思考我國航天員去太空站完成航天任務的相關問題。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視頻畫面,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資源,深入研究地理問題。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在下節(jié)課給學生們分析地球的形成與演化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同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思考宇航員從太空帶回來的一些材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此類教學方式也可以給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課堂學習體驗。
新高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地理問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于是,在教師看來,進行地理大單元設計,必須要關注單元中細節(jié)性的知識點,還要從整體出發(fā)給學生們講解更加有難度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將大單元框架內(nèi)每一個模塊的知識都聯(lián)合起來,融會貫通式地學習。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教學,筆者認為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缺乏這樣的解題能力。于是,筆者就探索出了利用大單元教學案例培育學生解題思維的方法。
例如,魯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的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就存在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第三單元是《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而第四單元是《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兩個單元一個是在講解地理問題,一個是在分析自然和人文問題,教師可以將兩個單元合并起來教學,幫助學生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大單元的學習。比如,教師可以以敦煌地區(qū)風成地貌為例展開研究。教師可以給學生分析敦煌地區(qū)的土壤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教師還可以引入一個經(jīng)典的地形圖,讓學生從地形圖里嘗試著搜集相關信息。當學生能夠憑借一張圖收獲更豐富的信息時,他們的地理思維也就會更加成熟了。除了分析這種自然地理方面的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敦煌地區(qū)可能要面臨的自然災害,并且思考如何保護敦煌壁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找到合適的案例,就可以開展大單元教學,讓學生將整個大單元的知識都聯(lián)系起來解決地理問題。這樣,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地理思維,進行深度教學。
大單元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教師將單元之間的壁壘徹底打通了,學生學習起來就沒有了太多的束縛,學習興趣會被激發(fā)。但是與此同時,大單元教學也會帶來一個比較顯著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可能會受到挑戰(zhàn)。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講解更有難度的地理知識,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地理思考,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時,教師就會把本單元的內(nèi)容整合成一個思維導圖,先將本單元的幾節(jié)重點知識拆分成四個板塊,讓學生思考大氣圈與大氣運動、水圈與水循環(huán)、生物圈與植被之間的關系等。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思維會更加成熟。對于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就可以把這些問題摘取出來詳細講解,這樣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地理思維。
高中地理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課程。高中地理教師要審時度勢,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趯W生的學情與認知規(guī)律,在統(tǒng)攝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教材解構、素材鎖定、情境生成,從而開展更加優(yōu)質(zhì)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