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遠芳侵古道

      2023-03-26 03:15:00楊機臣
      美文 2023年5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妹妹是山大(威海)教古代漢語的退休教師。她看了我最新創(chuàng)作的小中篇《遠方侵古道》后,深夜里發(fā)來一則微信,晨起打開手機,赫然入目。

      “讀了兩遍《遠芳侵古道》,心動于如此這般地把歷史與現(xiàn)實無縫對接。體味一番,就想起了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疾臁叀墓爬显掝},始于商周朝,《詩經(jīng)·采薇》等作品的同類題材常見,但罕見從母親的角度寫出彩的。此文選題新穎深刻,戍邊母親們維護國家民族安危的舉措與精神,境界同‘野火燒不盡’一樣,是世代傳承的。白居易該成名作的寓意,當時便受到名詩人顧況賞識贊可舉薦。所以,我覺得可借用一下,加深作品的主題。粗淺想法,僅供參考?!?/p>

      妹妹的一則微信,打破了我過去的認知。傳統(tǒng)的戍邊文化源遠流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延續(xù)至今,靠的就是一種不屈的精神。

      于是,我接受妹妹的建議,以此深化主題,并把她的微信前置于開篇,是為前言。

      夜航探母

      一年前的初夏,6月一個金色的黃昏。青島流亭機場,一架銀機呼嘯躍起,沖向天空,迎著金色陽光的余暉,瞄準大西北方向飛馳……開啟了一次我考問人生、跨越時空的虔誠之旅。

      飛機爬上了高空,嗡嗡前飛。頭頂?shù)臎鰵馕⑽⒋捣?,身邊的同事,肩披薄毯微閉眼晴,是為應(yīng)對夜航遠飛的慣性動作。由于愛好攝影,對光線很敏感,我靜靠于臨窗的座位上,透過窗外的機翼,看著遙遠的天邊。被金色余暉染成金色的紫色的淡紅色的云彩,造型各異,變化無?!?/p>

      陶醉和靈感容易催化心底深處的東西。

      突然,透過彩云的縫隙,我驚奇地看到,從黃海之濱到三湘大地,從魯西平原到江南水鄉(xiāng),鄉(xiāng)間土路、山區(qū)原野、水岸碼頭、鐵道線上,一隊隊胸佩紅花高舉紅旗的女戰(zhàn)士,搭漁船、坐馬車、乘汽車、擠火車、沿著我乘坐飛機的方向,萬眾一心,兵鋒西指,朝著大西北的進軍目標,走去……走去……

      面對眼下模糊的畫面,我急忙掏出臨行前公司為我配置的最新“武器”——紅外線相機,打開鏡頭在視野之內(nèi)掃視不停。當鏡頭轉(zhuǎn)到膠東半島東部昆崳縣山馬區(qū)的中床村時,一個動人的場景讓我情不自禁地固定了畫面:百戶人家的中床村,后倚二龍山,前臨北床河。這天,村里煞是熱鬧,村里的老少爺們敲鑼打鼓,歡送16歲的劉友蘭(嵐)參軍赴疆戍邊。只見母親在佩戴紅花的閨女身后追趕,邊追邊喊她的乳名:“冪呀!我的閨女,你還是個孩子,遠行天邊,娘我實在不放心?。 ?/p>

      飛機嗡嗡飛,冷氣微微吹。我一個冷戰(zhàn)驚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想起方才的畫面,本能地拿起隨身的背包,掏出裝著的此行日程和拜訪的三個威海戍邊母親之一的劉友嵐文字簡介。日程顯示:6月1日(星期二),新疆時間00:10,抵達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接機入住徠遠賓館;6月2日(星期三)上午,乘車前往石河子市(路程約1小時40分鐘),參觀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軍墾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后,拜訪兩戶乳山籍戍邊母親唐克勤和勇淑范;6月3日(星期四)上午,乘車前往五家渠市,參觀103團知青館后拜訪文登籍戍邊母親劉友嵐。

      資料顯示:劉友嵐,女,漢族,1936年出生,現(xiàn)年85歲,山東威海文登人,1952年當兵進疆后在農(nóng)四師醫(yī)院工作,1986年入黨,1987年退休,因與六師離休老干部李忠揚(已去世)再婚來到兵團干休所。自己未曾生育,丈夫有4個子女,均不在五家渠市居住,逢年過節(jié)來看望老人。她自己雇了保姆照顧起居,現(xiàn)住在濱河大院安度晚年。

      經(jīng)過5小時的高空飛行,于當?shù)匚缫购桨嗟诌_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走出機場,與機場名稱相稱的、令人感受強烈的濃重的屯墾文化撲面襲來。據(jù)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安置移民在此屯田,屯田者因陋就簡搭蓋地窩子居住,部分居民為行旅客商設(shè)立吃喝店。從此,人們就把這里叫地窩堡,以至作為一種屯墾文化現(xiàn)象,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幾十萬屯墾大軍集結(jié)新疆,大量地窩堡應(yīng)運而生,成為新中國屯墾史上的重要文化現(xiàn)象。地窩堡機場,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郊,距離市區(qū)16.8公里,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并列為中國兩大國家門戶樞紐機場。

      從迪化到烏市,古今屯墾名城戰(zhàn)略地位之顯赫,可見一斑。

      拜訪按日程進行。在完成了前面兩戶戍邊母親的拜訪后,6月3日近午時,我們走進了劉友嵐老人的家門。一進門,寬敞明亮的會客廳擺滿了時令水果,可以想象,在新疆自己的家里,接待數(shù)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人,心情該是如何激動。此時此刻,她那布滿滄桑的臉,很難壓抑那份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情感,那種亢奮和喜悅無以言表。我能覺出來,面前的老人與前面兩戶比較,似乎有種不可名狀的情緒難以掩飾。像今天的場面,前兩戶人家有老伴或孩子在現(xiàn)場陪伴,發(fā)自心底的那種喜悅恰到好處。后來每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我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這種情緒難以言表。

      那天,拜訪結(jié)束時,最后握手言別的領(lǐng)導及陪同的工作人員離開后,我站在那里觀察老人的表情。她拄著拐杖,站在沙發(fā)和茶幾中間一動不動,臉上略帶微笑,靜靜地目送客人離開,卻對一旁站立的我視而不見。于是,我仿佛看見她那敏銳的目光掠向了東南方向,掃視著一個古老的村莊,那就是老人心中永遠牽掛的故土——文登縣北郊的中床村……最終我按下了快門。本來,這張照片收進了我編輯的《威海戍邊母親》的圖片報告里,但最終還是不忍心地把它撤了下來……

      冒險遠征

      1952年6月,一個旭日東升的早晨。教室里,正讀4年級的劉友蘭,聽同學說了一句話:“文登縣城設(shè)了一個新兵站,正招收去新疆的女兵?!?/p>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又一個旭日東升的早晨,新兵站剛開門,就走進來一個小女孩。“小同學你找誰?”“我來報名!”“??!你還是個孩子呀!”

      “我不是孩子,都18歲啦!”你來我往,雙方拉起鋸來。人家說她長得太小了,她回應(yīng)說,俺媽說我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房沒地,吃不飽穿不暖,所以身子骨長得小,到部隊吃得好,很快就長高了。我家里兩個叔叔當兵時都很矮,在部隊都長成大個了!一番話,把招兵站的人都說樂了!經(jīng)她一番軟纏硬磨,人家只好給她報上了名。第二天村里突然來了兩個陌生人,在村口向一個小男孩打聽劉友蘭的家在哪里。這個孩子叫新華,是劉友蘭小時上山下泊放牛的小伙伴,他當場把陌生人領(lǐng)到了冪姐的家。新華壓根猜不到,這次房后樹蔭下的談話,成為他與冪姐離別的動因,十幾天后冪姐乘坐大馬車,村里敲鑼打鼓把她送走了……

      70年后6月的一天,當我走進中床村采訪時,房前房后為鄰的新華老人,雖已年近80歲,但,他對冪姐的情況記憶猶新,提供了大量一手材料,并心甘情愿為我深入采訪提線索、做向?qū)А?/p>

      還是16歲孩子的劉友蘭,沖破重重阻力,包括母親的反對,遠赴新疆,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由其背后深厚的社會背景所致。1936年,劉友蘭生在文登縣一個叫黃莊的偏僻小山村,取乳名叫劉冪。父親劉孝成,母親陳宗佩,是一對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靠長年外出扛活養(yǎng)家糊口。窮人的孩子早成熟。劉友蘭自幼聰穎、勤快,跟隨父母上山下泊,磨礪出一副好身板和頑強性格。在她4歲那年,為了孩子的前程,一家人搬出小山村,來到縣城北郊中床村一帶扛活,過著房無間地無垅的漂泊生活。共產(chǎn)黨是勞苦大眾的救星。1947年開展的“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使她一家人重獲新生。不僅分了田分了房,劉友蘭也上了學。從地獄到天堂的新生活,在劉友蘭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使她萌發(fā)出立志報國的根芽。一旦有機會,參軍赴疆保家衛(wèi)國的強烈欲望,是任何力量也抵擋不住的。于是,把青春獻給部隊,獻給邊疆,獻給屯墾固邊的壯麗事業(yè),是劉友蘭的人生追求和選擇!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當一群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道路后,無盡的艱難和兇險在等待著他們,有人妥協(xié)了,有人退縮了,而劉友蘭自打到縣城報名后,就從來沒有動搖過!這就是她的可貴之處。

      1952年6月20日,劉友蘭訣別親人,告別故土,踏上西進征程。這一別,山水遙指,青絲白發(fā);這一別,親人分離,陰陽兩隔。這一天,自古一家人的昆??h、文登縣集結(jié)了300多名女戰(zhàn)士,部隊建制為三中隊,任命25歲的范振榮為隊長帶隊出發(fā)。一早乘馬車到石島港集結(jié),十幾輛馬車浩浩蕩蕩,甚為壯觀。踏上西征路的膠東革命老區(qū)的姑娘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一路歌聲嘹亮、歡聲笑語。傍晚時分抵達石島港,接著,登船連夜啟程,航船劈波斬浪,駛向青島。接下來,乘火車幾晝夜,轟鳴不停,向西向西,經(jīng)濟南直抵西安。

      古都西安,是聯(lián)結(jié)西北和內(nèi)地的紐帶。經(jīng)此入疆分為南路和北路。南路途經(jīng)路線地形復雜,道路崎曲,不少地區(qū)匪患猖獗,是這次入疆到達伊犁的必經(jīng)路線。面對艱險,這支英雄的膠東女戰(zhàn)士隊沒有退縮,稍作休整,即轉(zhuǎn)乘軍用敞篷車,武裝保衛(wèi)前進。車隊嚴格遵守紀律,按命令路線前進:途經(jīng)張掖—酒泉—嘉峪關(guān)—迪華(烏魯木齊)—昌吉—塔城—克拉瑪依—博爾塔拉,最終抵達伊犁邊境駐地。為了安全,車上配有戰(zhàn)士,架起機關(guān)槍,隨時準備投入戰(zhàn)斗。途中雖無戰(zhàn)事,卻偶有險情。當車隊行過蘭州之后,進入戈壁無人區(qū),夜里一片寂靜與黑暗。每車30多人,很擠,大家只能蜷腿坐在備用的物資上面,時間久了,腿又脹又麻,有人就把雙腿搭拉在車幫上,以緩解身體的疲憊。突然,路邊的草叢中竄出兩個黑影來拖女戰(zhàn)士的腿,危急時刻,大家奮力保護,殘匪流寇被架機槍的戰(zhàn)士當場擊斃。不少女戰(zhàn)士嚇得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后悔了。這時,劉友蘭站出來說話,做大家的工作,使大家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和平靜。從此,車隊晝歇夜行,車距保持3米,車燈打開,以防范和應(yīng)對突發(fā)事件。

      跋山涉水,一個多月。從黃海前哨,到大西北國防邊境,在“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這支英雄的膠東女兵隊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伊犁中蘇邊界防區(qū)。

      國家戰(zhàn)略

      赴疆第二天的下午,在威海市女兵屯墾戍邊座談會上,圍繞威海戍邊母親這個話題,各代表發(fā)言之后,建設(shè)兵團搞史志研究的一位叫李梓的學者開始發(fā)言。他的發(fā)言直奔主題,不經(jīng)意間,透露出一些一般場合不易獲取的,且對屯墾文化和歷史具有學術(shù)性研究價值的內(nèi)容。

      他的語氣平和,語不驚人,像是拉家常那樣。開始并沒引起我的注意,只是聽聽而已,下意識地收起了筆,合上了記錄本。但,突然發(fā)覺不妙,平和語氣說出的內(nèi)容滿是干貨,我趕緊一面?zhèn)榷?,一面打開筆記本記個不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方面的意思:一是山東女兵開始沒有軍籍,只有軍服;二是起初女兵思想不穩(wěn),包括轉(zhuǎn)業(yè)女兵思想也有波動;三是山東女兵與湖南女兵相比,湖南女兵的文化程度高一些,大部分人找了干部結(jié)婚,山東女兵擇偶沒有文化限制,到后來結(jié)過婚的、帶孩子的也行;四是再后來沒有擴招女兵,男的回自己老家娶親,回來給配偶安排工作;五是20世紀60到70年代,一個連隊一年有新生兒100至200名;六是最終山東女兵和湖南女兵把20萬屯墾大軍穩(wěn)定下來了。最后的結(jié)論是,這場軍屯民屯的婚姻,本質(zhì)上是一場穩(wěn)疆固邊的壯舉,遠超一般婚姻的意義。

      繼而,他把話題引入歷史。談到古時“昭君出塞”,宮女為了皇家利益遠嫁匈奴,是典型的政治聯(lián)姻;清末的國家執(zhí)掌者腐敗無能,左宗棠揮師收復了新疆,不留戰(zhàn)俘,降了也殺,結(jié)果軍屯安撫等國家戰(zhàn)略不配套,導致清末疆域混亂,最終害苦了老百姓。

      點到為止,沒有展開,講完會也完了,我卻深陷于他講的內(nèi)容不能自拔。

      安家立業(yè),亙古不變。70年前,王震雄師橫掃殘敵,兵鋒西指,新疆國民黨軍政舉義,全境解放。茫茫戈壁,20萬鐵血壯士,唯缺女眷,欲圖基業(yè)長青,先從平衡男女人口開始。一經(jīng)國家發(fā)話,山東、湖南、江蘇等地紛紛行動,發(fā)動女青年應(yīng)征入伍,赴疆戍邊。1952年~1954年,僅威海區(qū)劃內(nèi)的文登、榮成、乳山就有2000多名女青年赴疆屯墾戍邊。當年,扼腕遠嫁的親人,其境界遠超古人,國家戰(zhàn)略令古人不可比擬。

      回來后第一件事,趁激情未減時,用心把手中珍貴的圖片和資料編輯成冊,作為歷史檔案備存下來,并贈送課題組成員人手一冊,目的在于昭告后人:新疆這扇國家安全大門絕不能出問題!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千萬別忘了當年遠嫁的親人,今天的遠方母親!

      新疆古稱“西域”,屯墾文化歷史悠久。漢代防匈奴,唐代抵突厥,清代除寇患,新中國穩(wěn)邊疆。源遠流長的西域屯墾史由民族之爭到外患之戰(zhàn),事關(guān)國家安全、民族安危,絕非危言聳聽。當年,左宗棠率8萬湘軍大破阿古柏外寇,留下了千里“左公柳”至今蔭及子孫;近代,王震統(tǒng)兵10萬解放新疆、扎根新疆、建設(shè)新疆,創(chuàng)造千古戍邊佳話。為大中華留下的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生產(chǎn)的糧食、棉花和哈密瓜、葡萄干、牛羊肉……子孫后代和全國人民享用不盡,并出口到國外。為證視聽,披露新疆軍墾博物館展板和有關(guān)資料顯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

      “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現(xiàn)有14個師,11個兵團管理的自治區(qū)直轄縣級市,56個建制鎮(zhèn),179個團場,分布在新疆14個地(州、市)境內(nèi),轄區(qū)面積約7萬平方千米。

      “截至目前,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下轄14個師100多個團2200多個連300多萬人。”

      即使青史有名的左宗棠,當年屯墾總?cè)肆Σ贿^區(qū)區(qū)10余萬之眾。

      豐功偉業(yè),震憾人心;戍邊母親,功莫大焉。赴疆一周年之際,我急忙翻出去年赴疆3天現(xiàn)場攝影、展板拍照和家庭相冊翻拍的上百幅照片,以國家戰(zhàn)略做主線編輯并配文,發(fā)了5期“圖片記憶:‘威海戍邊母親’”的朋友圈,引起國內(nèi)和香港友人的關(guān)注,特別是云南麗江瀘沽湖畔摩梭族人阿夏麗女士的關(guān)注,出乎我的預料。

      繼而,在編輯圖片檔案和創(chuàng)作朋友圈的啟迪下,又萌生出采寫劉友嵐等老人的中篇紀實的想法,并將去年拜訪的兩位乳山母親朋友圈配圖文字披露如下,以示敬意。

      唐克勤(1934 —),中共黨員,乳山南唐家村,1954年3月響應(yīng)黨的號召,赴疆加入建設(shè)兵團軍墾大軍。初期,在兵團七師二十一團六連生產(chǎn)第一線。1976年入黨,先后榮獲過團級三等功,師級“三八”紅旗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先進生產(chǎn)者榮譽稱號。長期堅持“安下心、扎下根、保衛(wèi)邊疆、建設(shè)邊疆”,做到“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1986年10月退休后,隨子女定居素有“軍墾第一犁”之稱的石河子市安享晚年。

      勇淑范(1945.9 —),山東威海乳山人,中共黨員,主治醫(yī)師,退休后隨子女定居石河子市。援疆雖比前兩位媽媽晚了些,條件好一些,但作為專業(yè)醫(yī)務(wù)工作者,她把青春熱血無私奉獻給戍守邊疆的壯麗事業(yè),不愧為走出黃海之濱、齊魯大地的英雄母親。千百年來,為了疆域安全,不乏女英雄前赴后繼、代代傳承。其中,勇媽媽以其優(yōu)異業(yè)績,在中華屯墾史上打下了一枚當代巾幗白衣天使的厚重印記!

      黃嵐與友嵐

      膠東自古八百里,屬典型沿海氣候,丘陵地貌,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態(tài)文明和地理文化。

      山嵐多生長一種叫柞木墩子的灌木,俗稱“桲羅墩子”。遠看,層層疊疊蜿蜒起伏,被當?shù)厝朔Q為“柞木嵐子”。深秋來臨,視野之內(nèi),陽光照耀下,廣袤的柞嵐一片金黃,于是就有了黃嵐說法,以至成為地名標志。到了明代,國家在此設(shè)衛(wèi)屯兵有了威海衛(wèi),隨民屯移民的增加,先后有了東黃嵐、中黃嵐、西黃嵐和黃嵐南莊等一批帶嵐字的村莊。新中國成立之初,這里曾設(shè)立過區(qū)或鄉(xiāng)的行政區(qū)劃,1958年正式命名為黃嵐人民公社。此時,當年一身稚氣的劉友蘭,已成長為一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白衣戰(zhàn)士,她在與親人通信時,得知家鄉(xiāng)命名黃嵐公社的消息,隨即把名字改為劉友嵐,意在懷念故土,留住鄉(xiāng)愁。

      遙遙黃海之濱,茫茫戈壁長灘,黃嵐在這頭,友嵐在那頭。

      當我決定重點采訪寫作劉友嵐老人時,手里唯一的資料,是我編輯的《威海戍邊母親》這份圖片報告,里面有關(guān)于老人200字左右的簡介。順著這條線索,我終于找到了她的故鄉(xiāng)——黃嵐街道中床村,并繼續(xù)追蹤跟進,找到老人的出生地,即黃嵐街道轄區(qū)的黃莊村。

      即將跨進6月門檻的那一天,我臨時動議,找朋友聯(lián)系,急三火四地趕到了黃嵐街道中床村。一位叫新華的老人,雖年近80,當說起他的冪姐時就來了精神頭兒!述說條理清楚,頭頭是道,很快揭開了我心中的霧團:一個時代和一個人物的輪廓清晰展現(xiàn),走進冪姐那個時代的曙光就在眼前……為此,我找到了采訪的突破口,這是我原來沒想到的。

      1936年。

      國破家碎在即,一片陰云籠罩。古稱“瀧河”的高格河流域西側(cè),偏僻的山嵐之陽,靜臥著的小山村叫黃莊。突然,一聲女嬰長啼,劃破小村寂靜,家徒四壁的劉孝成家有喜了。雖然當?shù)?,他卻連自己的“窩”也沒有,與父母和下邊幾個兄弟擠著三間草屋度日,靠打工扛貨幫老人養(yǎng)家糊口。家貧如洗的他,不知何故,卻給女兒取了個在今天也很雅的名字“冪”。后來,在日本鐵蹄踐踏下,家里日子實在難以支撐,合伙的日子不得不分開。分家時,劉冪爹媽每人分得了一雙筷子一個碗,開始過流浪打工的生活。

      4歲那年,劉冪一家沿河床溯流而上,來到了“瀧”北三床,即臨河北床而居的西床、中床、東床三村。這兒地勢平坦,莽莽黃色山嵐纏繞,前臨瀧河,后倚二龍山,村里人說此處是風水寶地。為了孩子前程,劉冪爹媽當場拍板不走了,在西床富人家打工棲身。或許是“龍”帶來的好運,1945年日軍投降,威海解放了,劉冪一家時來運轉(zhuǎn)。趕上“土改”,在中床村分地分房供孩子上學。

      快樂時光,瞬間飛逝。正是在這段日子里,冪姐與房前屋后的小兄弟新華結(jié)下了孩童友誼。姐姐讀書聰明,膽大心細,遇事不慌。上山下泊干活,河里抓魚摸蝦,河床放牛割草,走哪兒都領(lǐng)著她的新華弟,新華弟成為姐姐標配的“跟屁蟲”。這種姐弟之誼,兩人至今珍惜難忘。聽說冪姐要走了,6歲的新華特別懂事。文登兵站工作人員來姐姐家做最終甄別時,在房后的樹蔭下談了好長時間。冪姐母親舍不得女兒走這么遠,躲在后窗豎耳聽了半天,新華弟陪老人又聽又觀察,真心實意為老人助陣當參謀。姐姐走的那天,姐姐母親含淚送多遠,新華跟在后面就等多久。老人抹淚,他也抹淚。后來,新華上學識字了,姐姐每次來信他就自告奮勇讀信,盡管讀得半截子茍離①。但當我采訪時,他的介紹卻令我刮目相看,能把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情況符合邏輯,語言富有張力。

      由此,我更加堅定了克服困難采寫下去的信心。

      ——————

      ①茍離:方言,指說話不成句。這里指讀不成句,別人難理解。

      黃莊尋根

      6月1日,去年這天是夜航飛疆的日子。

      今年的這天,我專程來到中床村,接上新華大哥做陪同,一個時辰,來到了翠嵐掩映靜臥坡陽的黃莊村。遠望,村前村后的坡上,水果飄香,園子里有成片的果樹,上面彩色的包裝袋掛滿枝頭,一串串,一枝枝,一片豐收景象。一條主街,由進村的土路貫通南北,一眼能望到頭。街的兩旁,排列著不同年代風格的紅瓦房,多數(shù)是由原來草房換了頂?shù)?。沒有整齊劃一強調(diào)一律的痕跡,各自保留各家的風格。不少院落自己撿石頭,只把兩面垛一垛,遮擋遮擋,前面臨街這一面擋也不擋,全敞著。村中有條半截街,生長著一棵百年老銀杏,深受村人的敬畏。路邊房頭的蔭涼底下,三五乘涼的中老年女人,露出稀奇的目光,審視著走過來的外人。

      穿過三五條街,來到最前排臨街的房子。一道散石院墻,連著前后兩排紅頂瓦房,原本為一家人住的二進院,院里的老柿樹遮了半個院落。劉友嵐老人三叔曾經(jīng)住過的屋子,象征著老家的祖居,請來幾家的親人,通過現(xiàn)場采訪,傳遞遠方親人的思鄉(xiāng)之愁。

      鄉(xiāng)愁是一座老屋、老山頭,鄉(xiāng)愁是家鄉(xiāng)親人和老鄰居。眼前的老院、墻老山頭,讓我心底油然而生一縷鄉(xiāng)愁。以此為背景,我分別為老人的親屬和鄰居合影,留下一份穿越時空的期待。

      接下來,我當場撥通了老人的電話,并按下免提和錄音鍵。這時,現(xiàn)場氣氛馬上變了,一場電話會議或說是現(xiàn)場直播即將開始。撥電話的鈴聲剛響,對方就接通了。因一天前,我在家里和老人通過電話,說了一個小時,所以,這次說了幾句,老人就好意提醒我這是長途電話。當她聽說我在她的出生地,黃莊的老祖居,和她的親人、老鄰居在一起,并且用免提直播來共享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時,老人的反應(yīng)異常興奮。她拔高聲調(diào)喊道:“大家都好嗎!”“都好啊,冪姐!”接著,她熟悉的親人、新華老弟、老鄰居、老黨員,紛紛與她隔空喊話。這些人,有不少每次回來時都見過面,突然又聽到了久違的聲音,這種其樂融融的場景可想而知。鄉(xiāng)音裊裊,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我在一旁感受著這一切,眼圈開始泛紅。

      隔空通話只是前奏。我重點想搞清楚,70多年里,老人到底回來過幾次,每次由誰陪著。當我提起這個話題時,她略微遲頓,接著,詳細地回答我。我問她說,事先并沒有準備,老人即席回答,偶爾稍有停頓。所有在場的人都對老人的驚人記憶力贊嘆不已。

      1961年,她自己第一次回家。三年困難時期時,日子極度艱難,吃不飽飯,兩個弟弟瘦得眼圈發(fā)黑。為緩解父母壓力,她賣了自己的小羅馬手表,領(lǐng)走兩個弟弟。1973年領(lǐng)著下鄉(xiāng)的小兒子李健回來的,現(xiàn)在兒子在伊寧市工作。1979年第三次;1984年和老伴一起回來。我急忙問清了她老伴的情況:李忠揚,戰(zhàn)斗英雄,河北衡水饒陽縣人,1939年參軍入黨,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跟隨王震在三五九旅,參加過南泥灣大生產(chǎn),入疆后任兵團農(nóng)四師團長。退休后,經(jīng)批準按師級待遇,夫婦進了兵團干休所。1997年第五次回家。

      每次回鄉(xiāng),都回黃莊村,回中床村,看望親人和鄉(xiāng)親。

      采訪進入尾聲,老人再次亢奮。話筒里,傳來類似一場成功大會的結(jié)束語:“代問親人和鄉(xiāng)親們好!”“冪姐好!”回答異口同聲!此時,我就像一個現(xiàn)場主持人,時間一到,戛然而止,即刻結(jié)束一場意猶未盡的電視節(jié)目。

      鴻雁傳書

      經(jīng)過發(fā)酵,黃莊隔空喊話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瞬間,從邊疆的五家渠市、伊寧市,到黃海之濱的黃嵐中床村和黃莊村,戍邊母親故土之戀的故事被傳為佳話。突然,這天我接到一個來自伊犁的電話,說是劉友嵐老人的大弟劉軍云云。一番通話之后,他通過剛剛建立的微信,發(fā)來一篇他受當?shù)孛襟w之約,寫他大姐的一篇回憶文章。讀后,深深折服。本來要收官的寫作,又加了一節(jié)。將其文字壓縮后引用如下,以饗讀者,是為敬意。

      “1949年11月,我出生在山東昆??h郊北的中床村。1961年春天,12歲的我和6歲的弟弟友明,在大姐的照顧下,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了新疆伊犁,開始了我第二故鄉(xiāng)的生活。后來才知道,姐姐回家前,因重病切除了一個腎,農(nóng)四師醫(yī)院的院長說她活不過3年,所以她第一次回老家,是準備告別親人和故鄉(xiāng)的。從此,我立志長大后好好照顧姐姐。初來時,我倆在四師子女學校小學住校,我讀書弟弟上保育班,星期天回姐姐家,她像母親一樣給我倆洗澡,買學習用具。

      “1964年,農(nóng)四師醫(yī)院大批醫(yī)護人員分到各團場,我姐被分到一個叫高爾基農(nóng)場的團場,即現(xiàn)在的四師七十三團。姐姐在衛(wèi)生隊當醫(yī)生,我和弟弟在團子女學校上學。這里風沙大,環(huán)境惡劣。聽老軍墾說,這里是四師最窮的地方,兔子不拉屎。走過半個多世紀,現(xiàn)在已變成伊犁農(nóng)四師的第一名。2019年7月,七十三團搞上山下鄉(xiāng)50周年大慶。主持人走下臺,把話筒遞給我。我說,當年從老軍墾人手里,我們接過兩樣寶貝——鋼槍和鋤頭,在一代又一代軍墾人的努力下,邊疆安穩(wěn),人們生活蒸蒸日上,團場舊貌變新顏。就是這簡單幾句話,全場掌聲不斷。我到五家渠告訴姐姐,她高興了半天,說我已不是當年的劉軍了!

      “后來,沒到中學畢業(yè),‘文化大革命’來了。學校不上課,我們戴上紅衛(wèi)兵袖章,整天到各單位去搞串聯(lián),寫大字報,批判走資派。姐姐的衛(wèi)生隊,也分好幾派,有些醫(yī)護人員去搞‘斗批改’,不好好上班,但姐姐從不參加那些活動,手里有忙不完的活。給群眾看病,洗注射器、洗針頭,有時間我也幫著洗。滿滿一高壓鍋,搬火爐上蒸煮消毒。我對姐姐說,人家都說,你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姐姐說,都不好好上班,誰給百姓看病,毛主席說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不成了空話。隨他們說啥,我就是要堅守崗位,我是醫(y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責任。姐姐白天忙,晚上總是叫上我給她作伴,去別人家看病。晚上,有人偷偷找我姐去家給看病,大人看了,小孩有病也給看。我說這些人都是走資派,我姐悄悄對我說,你不懂,這些人我都知道,他們都是跟著王震將軍,打了半輩子仗,一路走到新疆,又拿槍、又拿鎬,開荒種地保邊疆,他們都是好人呀。就是這樣,一大批干部,都得到我大姐的醫(yī)治保護。我們團子女學校的金俊明指導員,因受批判被關(guān)起來,他的兒子金星得了重病,我姐知道后,晚上偷偷去給金星看病,使其由危轉(zhuǎn)安。后來,這孩子考上大學,留北京工作,他給我姐打電話,說劉阿姨你是個好人,我的命是你救下來的。有一次晚上我姐去‘當權(quán)派’家看病,被一個造反兵團司令看到了,說這是反革命家你來干啥!我姐說他家小孩病了,這個司令說,你老實在家待著,但我姐總是想法去治病救人。后來,作為被管制分子,姐姐被發(fā)配到最邊遠的五連接受改造。幾十里路外,全是以班排分散的牧民,姐姐為了更好地給牧民看病,她怕我一個人留下學壞,把我也帶去五連,要我替她給病人家送藥,我也學著給病人打屁股針。由于她熱心為農(nóng)牧民服務(wù),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和治病的民族語言,所以只要大姐去牧區(qū)巡查,牧民就拿最好的酥油茶和馕餅招待她,說她是亞克西(好)的醫(yī)生。有次晚上,一個牧民騎馬從很遠的牧點趕來,外面電閃雷鳴,姐姐跟隨那個牧民,和另一位醫(yī)生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二天下午很晚才回來。后來才知道,牧民的老婆生小孩而且還是難產(chǎn),但在我姐和同事的協(xié)助下,產(chǎn)婦和小孩都保住了,牧民都豎大拇指稱贊她。1970年初,大姐被平反了,又調(diào)回團醫(yī)院。五連的牧民得知后,組織了一個馬隊,直奔團部,找戴領(lǐng)章帽徽的團首長,問為什么這么好的醫(yī)生你們要將她調(diào)走,要首長一定給個說法。首長說,這個劉醫(yī)生,渾身到處都是病,你們知道嗎?然后一一列舉出一大堆病、牧民聽后,只好對姐姐說再見了。但在姐姐的一再請求下,最終將她調(diào)到離團部近的修造連當一名普通的衛(wèi)生員,并且為照顧她的身體,派一名實習衛(wèi)生員當她的助手。

      “總之,幾十年來,我大姐為新中國屯墾大業(yè),貢獻了她全部的青春和力量。為此,她曾獲得過伊犁州、新疆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及勞動部發(fā)的獎勵證書。我為我的家族里有這樣一位血管里流淌著膠東人民的熱血、吃著膠東大地乳汁成長起來的英雄姐姐而自豪!我為英雄的膠東兒女而驕傲!”

      補充完這一節(jié),我心中一片釋然。我終于明了去年到她家探訪時,在兵團準備的一張劉友嵐文字簡介的最后提到,老人已通過法律文書形式,把個人的遺體、眼角膜等,捐給有關(guān)機構(gòu)和個人。

      為此,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為什么總是五六月

      在寫作和查資料時,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自清末左宗棠到膠東女兵,進疆時間都是在夏初的五六月份。包括我們,去年正好是“六一”這一天入疆,于是,我的采訪寫作也選擇了這個日子。而唯獨一次,是開國大典剛結(jié)束,即1949年10月12日,王震點兵掛帥入疆。據(jù)此,可否說明,此為正常與非正常之別。初夏時入疆,無論歷史和當下,選擇進疆最佳季節(jié),達到最佳戰(zhàn)略目標,才是最終目的。而王震率10萬大軍西征的時候,已經(jīng)失去了時間選擇的條件。對勝利而言,條件從來是創(chuàng)造勝利,而不能決定勝利!于是,為了勝利,當時的決策者和大軍,已經(jīng)顧不了那么多了!

      資料顯示:雖然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了,但是結(jié)合當時新疆的情況和國際形勢分析,有跡象表明,新疆隨時有被分裂的可能性。假如新疆出事,就會威脅到蒙古,威脅到北京。所以,毛主席親自點將王震,并對他說:“王震同志,我希望你到新疆后,能夠超過左文襄公,把新疆建設(shè)成為美麗富饒的樂園。”

      壯哉!美哉!當年,一代偉人為新疆繪就的藍圖終于實現(xiàn)了!

      2022年11月 威海

      (責任編輯:孫婷)

      楊機臣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首批特聘專家、威海市民族復興研究會秘書長。2015年被授予“威海市文化名家”榮譽稱號。出版20余部著作,主編作品12部(冊),策劃發(fā)表??嫛0l(fā)表散文、中長篇紀實和攝影作品100余篇。散文集《海隅印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

      年辖:市辖区| 金阳县| 长海县| 科技| 东安县| 柘城县| 天水市| 札达县| 邵武市| 顺平县| 南昌市| 盐池县| 乐东| 通江县| 天台县| 商水县| 洪洞县| 新平| 马关县| 永寿县| 莎车县| 凌海市| 登封市| 阜康市| 叶城县| 宣威市| 宁国市| 丰县| 龙陵县| 开江县| 南溪县| 多伦县| 南宁市| 陈巴尔虎旗| 余庆县| 邻水| 南川市| 砀山县| 雅江县| 蒲江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