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學實在論的模型不確定性問題

      2023-03-26 08:34:33徐瑞陽
      哲學分析 2023年5期

      徐瑞陽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是科學哲學研究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話題,斯坦福哲學百科將標準的科學實在論視為一種對科學理論的積極認識態(tài)度,其主張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在形而上學層次上,科學實在論主張世界是獨立于心靈的存在;在語義學層次上,它主張對科學關(guān)于世界的論斷應作字面解釋,也就是說,關(guān)于科學對象、事件、過程、屬性以及關(guān)系的論斷,無論是關(guān)于可觀察對象還是不可觀察對象的,都應該被字面理解為是具有真值的語句;認識論意義上,科學實在論主張理論陳述是關(guān)于獨立于心靈的實在的知識。①Anjan Chakravartty, “Scientific Realism”, in Edward N. Zalta (e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tanford: The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7,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um2017/entries/scientific-realism/, 2023-08-25.然而,模型論工具將向我們揭示,同時堅持這三個主張的科學實在論無法應對各種導致指稱不確定性的反駁。并且這些反駁都揭示著同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預設了語詞與概念一一映射的傳統(tǒng)認識論立場將使得科學實在論無法將客觀實在標記為唯一的預期模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語義學層次上作出一定讓 步。

      在下文中,我們將首先引入一些基本的模型論概念,以此為工具對科學實在論的語義學主張作模型論表述。之后我們將介紹一種構(gòu)造同構(gòu)的簡單方法——推進構(gòu)造法,我們將表明它同時是普特南的置換論證與紐曼對結(jié)構(gòu)實在論反駁的實質(zhì)核心。第三部分我們將通過拉姆齊語句對實在論的語義學主張進行回應。但是在第四部分中我們將表明,紐曼論證及其變體證明了弱化的指稱語義學主張仍然無法處理理論無法選定預期模型的問題。最后我們將對一些可能的反駁作出回應,并討論能行的科學實在論方案所應當滿足的條 件。

      一、塔斯基結(jié)構(gòu)與指稱語義學

      在對指稱不確定性問題的論述中,普特南將實在論的語義學主張總結(jié)為符合原則?!罢胬砭褪钦Z詞(或思維符號)與外在事物(或事物集合)在某種意義上的符合。”①Hilary Putn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 49.根據(jù)這一觀點,真理刻畫實在的方式是展現(xiàn)語言與實在的結(jié)構(gòu)相似。而表達這種結(jié)構(gòu)相似的最簡單途徑,就是名稱與對象、謂詞與屬性之間的指稱關(guān)系。②Hilary Putnam, “Realism and Reason”,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Vol. 50,No. 6, 1977, p. 484.我們對這一原則的考察需要首先澄清模型論意義下的語言與結(jié) 構(gòu)。

      (一) 作為符號的語言

      首先在最一般的意義上,理論所采用的語言是符號的集合,不妨設為。而符號又可以分為常元符號與關(guān)系符號,分別記作與,即。另一方面,語言所刻畫的對象本質(zhì)上也可以視為一個集合,根據(jù)刻畫對象的不同,該集合的元素既可以是物理對象,也可以是抽象對象,或者二者兼有。當我們試圖用語言刻畫這一集合的特征時,其實就是在固定一個結(jié)構(gòu)。一個結(jié)構(gòu)包含以下要素 :

      (1) 一個非空集合M,稱為結(jié)構(gòu)的論域 。

      (3) 對于任意n-元關(guān)系符號存在集合與R對應 。

      (二) 指稱語義學的形式表述

      根據(jù)普特南的表述,符合原則所主張的語詞與對象的對應,在最低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名稱到對象的指稱關(guān)系,而這在模型論中則可以理解為為詞項集合T到結(jié)構(gòu)論域M的對應。不妨設σ為見證該對應關(guān)系的映射,令T={t1,t2,t3…}為中的項,定義函數(shù)σ:T →M如下 :

      (2) 對于任意n-元謂詞符號為真當且僅當(σ(t1),…,σ(tn))

      這一構(gòu)造可以遞歸地得出給定語言中所有一階語句與結(jié)構(gòu)的滿足關(guān)系。①郝兆寬等:《數(shù)理邏輯:證明及其限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90—93 頁。σ將真值與指稱聯(lián)系了起來,表達了符合原則的實質(zhì)內(nèi)容,即真理是語言與對象的一一對應。對結(jié)構(gòu)的句法和語義的這一表述最早由塔斯基提出,因此也稱“塔斯基結(jié)構(gòu)”。②Alfred Tarski, “The Concept of Truth in Formalized Languages”,in Logic, Semantics, Metamathematics: Papers from 1923 to 1938, London: Clarendon Press, 1956, pp. 152—278.而樸素的科學實在論對指稱的看法恰恰預設了這種詞與物一一對應的指稱語義學,用下面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即可說 明。

      假設現(xiàn)有一個理論。它由三個句子組成:“Ajax 是貓”、“Betty 是貓”、和“Chad不是貓”。對該理論的形化需要三個常元符號{a,b,c},與一個一元謂詞符號C。由此我們可以構(gòu)建一個滿足該理論的結(jié)構(gòu)(即該理論的模型 ):

      當我們把常元對應于自然語言中的語詞,謂詞符號對應于自然語言的中的“……是一只貓”,那么語言對結(jié)構(gòu)的解釋使得模型指定了一個特定的指稱關(guān)系,即“Ajax”指稱Ajax,“Betty”指稱Betty,“Chad”指稱Chad,“……是一只貓”則適用于三者中所有的貓,即Ajax 和Betty。在此意義上,“Ajax 是一只貓”為真當且僅當

      至此,一種真理的形式表述呼之欲出:對于任意給定的形式語言,要定義語句的真,只需要確定論域上的哪些序列可以滿足對象語言中的原子語句,以及固定一個見證語言到論域的映射關(guān)系的函數(shù)。這正是塔斯基對符合論真理觀的經(jīng)典表述,它精確且符合我們對真理的直 觀。

      一旦我們弄清可滿足性的概念,真理的定義將不會在造成任何困難:真語句就可以定義為那些滿足一個任意對象序列的句子。①Alfred Tarski,“ The Concept of Truth in Formalized Languages”, p. 215.

      由此塔斯基成功地將真理概念還原為更為基本的可滿足性概念,順帶還創(chuàng)立了模型論。而樸素的科學實在論對指稱的看法恰恰預設了這種詞與物一一對應的指稱語義 學。

      (三) 塔斯基與符合論真理

      在繼續(xù)使用塔斯基的真理表述分析形而上學實在論問題之前,有必要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塔斯基的真理表述與符合論真理觀的關(guān)系。首先,雖然塔斯基本人明確意識到, 通過滿足概念對真理的遞歸定義與常識意義上觀念與對象相符合的真理觀念是一致的,但是塔斯基并不是符合論真理觀的明確支持者。而對于塔斯基的真理表述是否就是符合論真理觀的形式表達,則始終存在爭議。雖然二者存在直覺上的一致,但也有觀點認為塔斯基的真理表述并不必然蘊涵符合論真理觀。②李主斌:《塔斯基:語義性真理論與符合論》,載《邏輯學研究》2009 年第4 期。Drew Khlentzos,“Challenges to Metaphysical Realism”, in Edward N. Zalta( e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關(guān)鍵在于,我們當前對實在論觀點的形式化分析并不依賴這樣的蘊涵關(guān)系,如果不存在某種塔斯基真理表述所無法表達的符合論觀點,那么,基于這一形式表述去考察符合論, 就不存在任何邏輯上的不嚴謹 性。

      但是,從模型論角度作更細致的考察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堅持這一主張將導致諸多實在論難以招架的后果。并且這些反駁最終都指向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堅持指稱語義學將致使實在論者無法選定預期模 型。

      二、推進構(gòu)造法與置換論證

      普特南的置換論證是眾多借助模型論工具討論指稱不確定性問題的論證中最簡潔直觀的,它也可以視為由同構(gòu)定義的一個推論。提姆·巴頓(Tim Button)將這一推論的應用稱為推進構(gòu)造法(Push-Through Construction)。

      (一) 同構(gòu)與推進構(gòu)造法

      推進構(gòu)造法依賴于數(shù)個圍繞同構(gòu)概念的基本形式定

      定義1(同構(gòu)):令與為兩個結(jié)構(gòu),雙射是一個同態(tài)映射當且僅當對于任意常元符號c,任何n-元關(guān)系符號R,任意元函數(shù)符號f,任意a1,…,an∈M:

      (1)h(c)=c

      (2)(a1,…,an)∈當且僅當(h(a1),…,h(an))∈義。

      定理1:對于任意兩個結(jié)構(gòu)與任意雙射h:下列陳述等價 :

      (1)h是與的同態(tài)映射

      證明:施歸納于公式復雜度。①Tim Button & Sean Walsh, Philosophy and Model The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pp. 50—54.

      定義2(初等等價):令與為兩個結(jié)構(gòu),如果對于任意語句當且僅當那么我們稱與初等等價,寫作。

      引理(推進構(gòu)造法):令為任意語言,令為任意以為論域的結(jié)構(gòu)。令h:M→N為任意雙射,我們通過h固定一個以N為論域的結(jié)構(gòu)。對于任意符號s,令即對于任意常元符號c,任何n-元關(guān)系符號R,任意n-元函數(shù)符號f,任意a1,…,an∈M,結(jié)構(gòu)將滿足以下條件 :

      (二) 置換論證

      在模型論意義上,科學實在論主張科學理論的真應當被理解為理論陳述被現(xiàn)實結(jié)構(gòu)所滿足,換言之,科學理論對某個特定模型做出了斷言,實在論者主張這個預期模型(intended model)即客觀實在。而普特南的置換論證表明,對于任何非平凡理論的預期模型,我們都可以構(gòu)造至少一個與預期模型同構(gòu)的非預期模型。二者雖然在語句的可滿足性上卻完全一致,但是在語詞的指稱上卻存在差異。指派語句的真值并不足以確定指稱,因此實在論者的預期模型與其他非預期模型是不可區(qū)分 的。

      普特南的原始論證使用的符號十分繁雜,但是其出發(fā)點是一個非常直觀的集合論事實,那就是幾乎所有集合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對其元素進行排序(顯然空集與單點集除外),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置換函數(shù)表達對集合元素位置的調(diào)整。①Hilary Putn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pp. 217—218.以剛才三只小貓的結(jié)構(gòu)為例,它的論域M={Ajax,Betty,Chad}?,F(xiàn)在固定一個論域上的置換函數(shù)h,使得h(Ajax)= Betty,h(Betty)=Chad,h(Chad)=Ajax。通過推進構(gòu)造法可以獲得一個新結(jié)構(gòu),使得

      置換論證自提出以來就受到了眾多批評,而批評的思路總體來說是指出指稱關(guān)系不僅僅是由語句在結(jié)構(gòu)中的可滿足性決定的,結(jié)構(gòu)的一些其他特征影響了指稱關(guān)系的確立。而普特南對此類反駁作了一并回應,那就是即便知道“x指稱y當且僅當x與y具有關(guān)系R”這樣的語句為真,也不能使得理論中的詞項指稱得以確定。因為置換論證同樣可以應用于這一關(guān)系R,從而使得同一論域內(nèi)的任意元素滿足這一關(guān)系,認為固定了語言與實在之間的唯一對應關(guān)系只不過是個幻覺。②Ibid. pp. 45—46.這也就是說,任何可用以固定指稱的依據(jù)本身亦構(gòu)成一個理論,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置換論證的反駁,普特南多次采用類似方式對指稱不確定性問題進行回應,這種回應也被稱為“JMT 策略”(Just-More-Theory Manoeuvre)。①Hilary Putnam, Realism and Reason: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 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p. 18;Hilary Putnam, “Model Theory and the‘Factuality’ of Semantics”, in Alexander George (ed.), Reflections on Chomsky, Oxford: Blackwell, 1989, pp. 219—220.

      有觀點認為,JMT 策略如果成立,就相當于無論反對者試圖采取何種方式固定指稱,還沒開口普特南已經(jīng)堵住了他們的嘴,因為任何方案都不能避開置換論證的駁斥,這樣的結(jié)果無異于持徹底的懷疑論,無助于問題的討論。②Bob Hale & Crispin Wright, “Putnam’s Model-Theoretic Argument against Metaphysical Realism”, in Bob Hale,Crispin Wright and Alexander Miller (eds.),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2017, p. 715.讓我們暫且擱置對JMT 策略的進一步討論,下文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不僅僅可以用以辯護置換論證,屆時我們將對JMT 策略作進一步的考 察。

      三、拉姆齊語句與拉姆齊實在論

      置換論證得出的是一種徹底的指稱不確定性,它否定了語詞與實在之間指稱關(guān)系的唯一性。這暗示了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承認概念與對象間具有指稱關(guān)系,但同時不對任何特定的指稱關(guān)系作出許諾。拉姆齊語句(Ramsey Sentence)正是表述這一主張的得力工 具。

      (一) O/T 二分與拉姆齊語句

      拉姆齊語句最早出現(xiàn)于拉姆齊死后出版的論文。③Frank P. Ramsey,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31.它的基礎之一是科學概念的O/T 二分。為了表達這一區(qū)分,下文中我們用來表示一個科學理論的語言,為該理論的所有觀察概念,為該理論所有的理論概念。生成拉姆齊語句的理論本身還須滿足這樣幾個要求。首先,如前所述,該理論T的語言必須可以被窮盡且排他地劃分為觀察概念與理論概念兩個部分,即其次,語言必須是關(guān)系性的,即該語言中除了邏輯符號外只有關(guān)系符號。由于函數(shù)與等詞符號可轉(zhuǎn)寫為關(guān)系符號,所有該要求并不造成困難。最后,該理論必須是有窮的,即T中只有有限多個句子。只要滿足上述三個要求,拉姆齊語句允許我們將整個理論寫為一個單一語句。生成拉姆齊語句的具體方式,是將語言中的理論謂詞視為二階關(guān)系變元,對其作存在量詞約束,嚴格來說

      定義3(拉姆齊語句):令T為任意有窮理論,R1,…,Rn為T中出現(xiàn)的所有謂詞。?表示T中所有語句的合取,表示用關(guān)系變元Xi對在∧T中謂詞R i出現(xiàn)的位置作普遍替換的結(jié)果。我們將理論T的拉姆齊語句寫作Ramsey(T),那么就有

      (二) 拉姆齊實在論

      由于T是有窮的,這意味著T只有有限多個符號。并且由于Ramsey(T)中只包含邏輯符號與符號,因而Ramsey(T)是一個二階語句。對于任意語句與任意語句集,如果,我們稱是的觀察后承。易證Ramsey(T)與T觀察等價,即

      命題1:對于任意語句當且僅當Ramsey

      在此意義上Ramsey(T)與T有著相同的觀察內(nèi)容。同時,由于Ramsey(T)本身是一個語句,沒有直接出現(xiàn)任何理論謂詞,因而它的真不依賴于對任何不可觀察對象或關(guān)系的指稱;但即便如此,它又通過約束關(guān)系變元的方式表達了理論對不可觀察領(lǐng)域所做的論斷,因而沒有放棄理論概念對不可觀察對象的指稱。拉姆齊語句由此避開了理論概念指稱不確定的問題。有觀點認為,理論的拉姆齊語句就表達了我們對于不可觀察領(lǐng)域所能知曉的一切, 巴頓將這種觀點稱為拉姆齊實在論(ramsified realism),它包含兩個基本主張:首先,Ramsey(T)表達了T的真實內(nèi)容;其次,Ramsey(T)表達的內(nèi)容超出了T的觀察后承,因為它同時還表達了T對理論概念的論 斷。

      對此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拉姆齊實在論的主張與結(jié)構(gòu)實在論相容,或者說其本身就可以視作一種相對保守的認識論實在論。①John Worrall,“ Structural Realism: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Dialectica, Vol. 43, No. 1—2, 1989, pp. 99—124.如果對拉姆齊實在論的觀點做進一步加強,則可以得到更為激進的本體論結(jié)構(gòu)實在論。②Steven French & James Ladyman,“ In Defence of Ontic Structural Realism”, in Alisa Bokulich & Peter Bokulich(eds.), Scientific Structuralism,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11, pp. 25—42.因此,結(jié)構(gòu)實在論(無論是認識論意義上與本體論意義上)都可以視作拉姆齊實在論的擴 張。

      其次,拉姆齊語句的生成依賴于觀察概念與理論概念的截然二分,即同時要求以及,而自然語言中的實際理論并不具有這樣明確的二分。以二元謂詞“x比y大”為例,“故宮比盧浮宮大”表達了一個可觀察的事態(tài),而“光子比電子大”則表達了兩個理論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x比y大”這一謂詞既不是純粹的觀察謂詞,也不是純粹的理論謂詞。堅持O/T 二分就意味著對“x比y大”這一謂詞作進一步的二分,比如用B1表刻畫“x比y大”的觀察事例,用B2刻畫“x比y大”的理論事例。而混合用法——比如“故宮比光子大”——似乎也只能并入后者,因為畢竟光子無法被直接觀察,只有作出這樣的區(qū)分才能將理論謂詞B2從拉姆齊語句中消 去。

      將這一策略付諸實際顯然會對理論的形式化帶來極大的困難,但如果不考慮以上兩個潛在的困難,那么拉姆齊實在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理論概念與不可觀察對象的指稱關(guān)系。但下一節(jié)中我們將指出,由紐曼(Max Newman)①Max Newman, “Mr. Russell’s ‘Causal Theory of Perception’”, Mind, Vol. 37, No. 146, 1928, pp. 137—148.提出、戴莫鮑路斯(William Demopoulos)②William Demopoulos and Michael Friedman, “Bertrand Russell’s The Analysis of Matter: It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ontemporary Intere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52, No. 4, 1985, pp. 621—639.進一步澄清的論證恰恰可以視為基于上述兩個問題對拉姆齊實在論下的指稱確定性的進一步質(zhì)疑。并且這些論證再次指向了同一個結(jié)果,那就是科學實在論無法選定唯一的預期模 型。

      四、紐曼反駁及其變體

      羅素在《物的分析》中提出了知覺因果理論(Causal Theory of Perception)。他認為“知覺對象”(percepts)是認識的最基本單位,并且主張我們只對知覺對象有直接的認識通道。而知覺對象是以外部世界的物理刺激為起點的一系列因果關(guān)系的產(chǎn)物,因此知覺就是關(guān)于外部世界特征的編碼信息。羅素支持此觀點關(guān)鍵論據(jù)可以總結(jié)為以下兩條原 則:

      (1) 關(guān)系反映原則:知覺對象的結(jié)構(gòu)反映其物理原因的結(jié)構(gòu)

      (2) 赫姆霍茲—外爾原則:不同的知覺由不同的物理原因?qū)е垄哿_素:《物的分析》,賈可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59—262 頁。

      羅素認為這兩條原則保證了知覺與外部世界的同構(gòu),因此關(guān)于外部世界是知識從根本上說是結(jié)構(gòu)性的。由于羅素同時主張知覺對象是知識的唯一直接來源,這使得知覺因果理論實質(zhì)上就是一種認識論結(jié)構(gòu)實在論。④Roman Frigg & Ioannis Votsis,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tructural Realism but were Afraid to Ask”, 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1, No. 2, 2011, pp. 227—276.

      (一) 紐曼對知覺因果理論的反駁

      而對知覺因果理論的反駁中最顯著的反駁來自紐曼。紐曼認為羅素的觀點使得科學知識變得平凡。其關(guān)鍵論據(jù)是,對于任意結(jié)構(gòu),“只要具有恰當?shù)臄?shù)目,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一定的方式組織為一個結(jié)構(gòu)”⑤Max Newman, “Mr. Russell’s ‘Causal Theory of Perception’”, Mind, Vol. 37, No. 146, 1928, p. 144.。換言之,任意兩個等勢集合都可以在特定解釋下成為同構(gòu)的結(jié)構(gòu)。而推進構(gòu)造法告訴我們,任意等勢的集合之間都存在同態(tài)映射,因而這樣的同構(gòu)必定存在,因此紐曼的反駁可以視為對推進構(gòu)造法的重新表 述。

      但從論證的效力上說,紐曼反駁得出了一種比置換論證更強的指稱不確定性。置換論證考慮的是論域相同的不同結(jié)構(gòu)下指稱關(guān)系,對此實在論者尚能夠以使用拉姆齊語句消去理論謂詞的方式避開對特定指稱關(guān)系的許諾,從而抵消指稱不確定性帶來的困難。而紐曼的反駁則指出,理論可以被論域不同的結(jié)構(gòu)所滿足,論域具體由什么構(gòu)成與結(jié)構(gòu)是否能夠滿足理論無關(guān),因此包括拉姆齊實在論在內(nèi)的種種結(jié)構(gòu)實在論同樣無法表明理論究竟是刻畫了實在還是刻畫了其他非預期模 型。

      一個顯然的例子是,如果物理宇宙由有窮多個物理對象構(gòu)成,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推進構(gòu)造法構(gòu)造出一個與物理宇宙同構(gòu)的自然數(shù)結(jié)構(gòu),由于二者是同構(gòu)的,因此在可滿足性上不可區(qū)分。也就是說,即便我們獲得了關(guān)于物理世界的理想理論,這一理論也可能在刻畫某個抽象的自然數(shù)模型,而這個自然數(shù)模型顯然不是實在論者心目中實在的預期模型。如此一來,固定語言與現(xiàn)實的指稱關(guān)系就無從談起了,因為紐曼反駁表明,對于任意預期模型都可以存在論域不同的非預期模 型。

      紐曼反駁對所有主張知識的純粹結(jié)構(gòu)性的觀點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但對于拉姆齊實在論的支持者而言,由于O/T 二分的存在,他們可以將對結(jié)構(gòu)知識的主張限制在理論領(lǐng)域,以此固定理論在可觀察領(lǐng)域的指稱從而避免紐曼反駁。但在進一步加工后我們將發(fā)現(xiàn),紐曼的反駁會進一步威脅到拉姆齊實在 論。

      (二) 紐曼—保守論證

      令S為一個只包含觀察概念的理論,T為另一個語言更豐富的理論,假設S與T有著完全相同的觀察后承 。

      定義4(后承保守):令T為一個理論,S為一個理論,。T對S后承保守當且僅當對于任意語句,如果那么

      該定義描述了一個簡單的現(xiàn)象,如果T對S后承保守,那么兩個理論就包含著完全相同的觀察語句。但如果理論S的語言只包含觀察概念,那么根據(jù)定義,理論T的語言就包含著觀察概念以外的其他概念。但如果S是所有為真的觀察語句,T對S后承保守就意味著T在觀察意義上是完全可靠的,T無法作出任何假的觀察陳述(否則不一致)。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解釋新符號的方式將S的任意模型轉(zhuǎn)變?yōu)門的模型,這又引出了另一個概念 :

      定義5(擴張保守):令T為一個理論,S為一個理論,。T對S擴張保守當且僅當對于任意滿足S的結(jié)構(gòu)存在結(jié)構(gòu)是的語言擴張,并且

      基于上述兩個定義,我們便可以對紐曼—保守論證的關(guān)鍵論據(jù)進行表述 。

      命題2:令T為任意有窮理論,令S為任意理論,下列陳述等 價:

      (1)T對S后承保守

      (2)T對S擴張保守

      紐曼—保守論證:無論是工具論立場還是實在論立場,都會贊成理想理論至少應當是有效的,即理論的所有定理都為真。而根據(jù)假設,如果S是所有為真的語句的集合,那么說T是有效的也就是說T對S后承保守。而根據(jù)命題2,這意味著這表明相比于S,T沒有表達任何觀察后承以外的可以賦予真值的內(nèi)容,這與拉姆齊實在論的主張矛盾。另一方面,該論證表明模型可以與語言更豐富的模型得出相同的拉姆齊語句,而模型的語言是不含理論概念的,因此拉姆齊語句中的項在這個模型中顯然沒有指稱的 。

      對于上述反駁,拉姆齊實在論唯一的可行回應方案是否認對理想理論有效性的訴求。約翰·沃勒爾(John Worrall)對此的解釋是,假設T蘊涵了某個無法被納入任何一個謂詞的對象的存在,如果我們相信觀察語言完備地刻畫任何可觀察對象,那么這意味著T邏輯蘊涵著一個類似這樣的語句:“存在一個不可觀察對象”。因此,要讓T是有效的,就必須存在不可觀察對象,然而工具論者不對不可觀察對象作存在許諾,因此工具論者也不會追求理想理論的有效性,紐曼—保守反駁的前提故而不成立。②John Worrall, “Miracles and Models: Why Reports of the Death of Structural Realism may be Exaggerated”,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 Vol. 61, October 2007,pp. 125—154.

      (三) 紐曼—基數(shù)論證

      紐曼反駁的最強版本是紐曼—基數(shù)論證。它的結(jié)論表明,即便通過訴諸有效性,并且懸置實在論者無法選定預期模型的問題,拉姆齊實在論還是將導致對于不可觀察領(lǐng)域的知識僅限于其基數(shù) 。

      定義6(子結(jié)構(gòu)):令和為結(jié)構(gòu),是的子結(jié)構(gòu),當且僅當對于任意常元符號c,任意n元關(guān)系符號R,任意n元函數(shù)符號f:

      命題3:令T為任意-理論,原始一元謂詞令為任意滿足的結(jié)構(gòu),下列陳述等價 :

      (2)存在一個具有如下性質(zhì)的基數(shù)κ:對于任意集合U,如果且那么存在以為論域的結(jié)構(gòu)并且

      紐曼—基數(shù)論證:無論是工具論立場還是實在論立場,都會承認理想理論至少應當是正確的。但是根據(jù)命題3,理論T是正確的當且僅當存在一個基數(shù)κ,將κ個任意的不可觀察對象加入后可以得到一個滿足Ramsey(T)的結(jié)構(gòu)。換言之,Ramsey(T)為真僅僅依賴于T的正確以及論域中有“足夠多”的不可觀察對 象。

      紐曼—基數(shù)論證與置換論證、紐曼的原始論證、紐曼—保守論證在模型論上都使用了同樣的技巧,那就是利用推進構(gòu)造法構(gòu)獲得與實在論者的預期模型在某一個評價標準上不可區(qū)分的平凡模型。反對者可能會指出,這一系列形式化證明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在自然語言中對模型的選定并不是純粹的模型論構(gòu)造,而是出于一些更具體的、非邏輯的現(xiàn)實原因。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考察兩個訴諸此種思路的方案,并綜合先前的論述討論一個能行的科學實在論方案應當滿足的條 件。

      五、指稱語義學與科學實在論

      (一) 自然屬性與JMT 策略

      訴諸因果關(guān)系將理論概念與特定結(jié)構(gòu)中不可觀察對象相聯(lián)系,首先需要對因果關(guān)系作進一步界定。一個結(jié)構(gòu)中的因果關(guān)系,可以發(fā)生在可觀察對象之間(比如擦火柴與火柴燃燒),也可以存在于理論對象之間(比如化學反應中涉及微觀事件),也可以是二者的混合(比如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與蓋格計數(shù)器發(fā)出咔噠聲)。如果要從模型論角度刻畫因果關(guān)系,就像先前對其他謂詞的處理一樣,堅持概念的O/T 二分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按關(guān)系項的不同對因果關(guān)系這一概念作進一步的劃分。一旦將常識下的因果關(guān)系進行拆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理由認為可觀察領(lǐng)域的因果關(guān)系可以對不可觀察對象間的因果推理起到任何幫助。并且,堅持O/T 二分還面臨著對混合因果關(guān)系作進一步劃分的問題,而對于澄清不可觀察對象的因果關(guān)系,目前尚沒有任何充分的解決方案。但如果否認O/T 二分,這意味著放棄了拉姆齊語句,放棄了紐曼—基數(shù)反駁反對的觀 點。

      另一種選定預期模型的方法是訴諸自然屬性。拉姆齊實在論的支持者可以指出,預期模型的某些屬性和關(guān)系是自然的,而通過模型論出構(gòu)造的平凡結(jié)構(gòu)只是一個人為的構(gòu)造物,不能反映現(xiàn)實世界。①David Lewis, “Putnam’s Paradox”,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62, No. 3, 1984, pp. 221—236.問題在于,聲稱某些關(guān)系或?qū)傩允亲匀坏?,意味著主張存在著一種屬性的屬性,即“自然性”。模型論上說,這將引入一個二階謂詞N。比如一階謂詞E表示“……是一個電子”,那么N(E)則表示“‘是電子’是一個自然屬性”。由于拉姆齊實在論要求O/T 二分,于是就需要追問N是一個觀察謂詞還是理論謂詞。而N顯然不能是觀察謂詞,比如,雖然電子是自然的,但我們顯然無法直接觀察電子,因此但這也意味著N會被拉姆齊語句消去,因為此時理論T的拉姆齊語句是

      此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出現(xiàn)問題與回應普特南置換論證是面臨的問題是相同的,引入一個可以被拉姆齊語句消去的屬性不會對結(jié)構(gòu)的選擇產(chǎn)生任何約束。當我們選定了某個自然結(jié)構(gòu),也就是在主張?zhí)囟ńY(jié)構(gòu)更為可取。對于這樣的結(jié)構(gòu)我們總是可以通過論域上的置換函數(shù)與推進構(gòu)造法獲得一個與之等價但指稱不同的新模型,因此任何訴諸可取性的論證都要應對JMT 策略的反 駁。

      (二) 模型不確定性與科學實在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們所考察的四個論證其實都是公理集合論下的推論,而公理集合論自誕生以來的一百多年里反復經(jīng)歷了學術(shù)共同體的種種考驗,作為數(shù)學基礎的地位已經(jīng)相當穩(wěn)固。②郝兆寬等:《集合論:對無窮概念的探索》,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因此我們大可以放下對論證前提的顧慮。此時我們清楚地發(fā)現(xiàn),科學實在論的語義學主張不具有可行性。在最嚴格意義上,樸素科學實在論下的符合原則意味著一個語句為真,當且僅當該語句中出現(xiàn)的概念與謂詞與客觀實在具有唯一的指稱關(guān)系。而普特南的置換論證表明,這一關(guān)系在所有非平凡結(jié)構(gòu)中都不是唯一 的。

      在指稱不確定性問題上的讓步將迫使樸素科學實在論轉(zhuǎn)向以拉姆齊實在論為基礎的種種結(jié)構(gòu)實在論主張。拉姆齊實在論雖然不對語詞與實在之間任何一個特定指稱關(guān)系作許諾,但紐曼反駁及其變體表明,這一讓步仍不足以選定實在論者的預期模型。紐曼的原始論證表明任意兩個等勢的集合都可以被解釋為同構(gòu)結(jié)構(gòu),因此對結(jié)構(gòu)的知識是平凡的,因為客觀實在的模型與任意具有特定基數(shù)的結(jié)構(gòu)是不可區(qū)分的。紐曼—保守論證則指出拉姆齊實在論對不可觀察對象的存在許諾是無意義的,因為一個理論與含有理論概念的理論可以生成相同的拉姆齊語句,這意味著拉姆齊實在論者不僅無法固定任何一個特定的指稱關(guān)系,在一個觀察等價的模型中,理論概念根本就沒有指稱。紐曼—基數(shù)論證則進一步表明了理論的經(jīng)驗充分性并不能作為理論概念指稱客觀實在的證據(jù),因為對于任何含有理論謂詞的理論,都可以通過向論域隨意添加不可觀察元素的方式構(gòu)造出與預期模型具有相同經(jīng)驗充分性的平凡模 型。

      由此可見,無論是樸素科學實在論還是結(jié)構(gòu)實在論,其指定單一預期模型的嘗試是失敗的,而這一訴求的基本動機則是對于真理是語言與實在的符合的樸素信仰。而本文的模型論考察表明,如果真理是語言與實在的符合,那么滿足這一條件的結(jié)構(gòu)總是不唯一的。對于實在論者而言,對這一結(jié)果存在兩個可能回應,一是堅持樸素的指稱語義學主張,這意味著理想理論的模型都是刻畫實在的,每一個模型都忠實表達了語言與實在的對應。這進而將導致科學實在論者必須承認現(xiàn)實的樣式是多樣的,甚至無窮多樣的。與此相比,一個顯然更合理的可能是,由于理論的模型不唯一,因此語言與實在的聯(lián)系并不是直接通過指稱關(guān)系獲得的,這就要求我們放棄指稱語義學主 張。

      從實在論角度理解模型多樣性同時還暗示了另一個主張,那就是不再僅僅從句法角度將理論理解為一個一致的語句集,而是在語義層面將理論視為一族結(jié)構(gòu),這與蘇佩斯(Patrick Suppes)與范·弗拉森(van Fraassen)等人提出的語義觀(semantic view of theory)不謀而合,“理論不是命題與陳述的集合,而是可以通過語言工具表述的超語言實體”①蘇佩斯:《科學結(jié)構(gòu)的表征與不變性》,成素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年版。。由這一表述可以看出,相比于樸素實在論,語義觀與結(jié)構(gòu)實在論顯然有著更強的親緣關(guān)系。但采取語義觀的實在論本身也面臨著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在不預設指稱語義學的情況下理解模型對現(xiàn)實的表征②Roman Frigg, “Scientific Representation and the Semantic View of Theories”, Theoria. Revista de Teoría,Historia y Fundamentos de la Ciencia, Vol. 21, No. 1, 2006, pp. 49—65.,如何解釋理論轉(zhuǎn)換中的結(jié)構(gòu)損失③Rein Vihalemm, “The Kuhn-loss Thesis and the Case of Phlogiston Theory”, 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 Vol. 13,No. 1, 2000.等等。限于篇幅我們無法在此對這些問題作更細致的討 論。

      總結(jié)一下,本文對四個模型論論證的考察表明,指稱語義學主張會導致科學實在論者無法在理論的眾多模型中選定對應客觀實在的預期模型,筆者將這一系列問題統(tǒng)稱為“模型不確定性”問題。而為了應對此問題,一個可行的科學實在論方案至少需要放棄對語言與實在對應關(guān)系的樸素理 解。

      丹阳市| 德惠市| 遵义县| 嘉荫县| 夏河县| 思南县| 西吉县| 和硕县| 游戏| 建德市| 郸城县| 柳林县| 阿合奇县| 涿鹿县| 霍林郭勒市| 丰原市| 禹城市| 楚雄市| 英超| 汾西县| 新昌县| 瑞金市| 龙门县| 汨罗市| 泰州市| 响水县| 汨罗市| 阜平县| 双江| 双桥区| 无锡市| 刚察县| 资阳市| 汽车| 湟中县| 禹州市| 卢湾区| 吴江市| 同德县| 修文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