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宜祥
近聞一高論:物理成績好的人會比較聰明,會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今天品味一下,內心是別樣的滋味。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物理。一起步我就對這門課程很有興趣,加上教我們物理課的張進老師講課很有特色,語調抑揚頓挫,解析深入淺出,十分符合我的“胃口”,因此成績一直不錯。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記得那是初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物理題據(jù)說出得有點偏難,全年級物理成績超80 分的只有兩人,而我考了78 分。這對于我來說已是最差的成績了。為此整個寒假,我除了完成物理寒假作業(yè)以外,把物理書上的所有課后習題全部做了一遍,做了工工整整、清清楚楚兩大本。本子的封面上我還創(chuàng)作了“未來機器人”的一系列構象,畫面至今記憶猶新。次年開學之初,一向嚴肅認真的張進老師檢查寒假作業(yè),他看到我做的兩大本習題后贊嘆不已,當眾展示并夸獎。從此之后自己對物理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從初二下學期到初三每次考試,物理成績在班上基本保持第一,僅有一次考了第二,是因為考第一的那個同學作弊。什么聲、光、力、熱、電、電磁,什么牛頓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電流定律、歐姆定律等等都不在話下。按照這樣的慣性,把物理這門課學好應在情理之中,然而這樣的升勢在高中一年級時便莫名其妙地急轉直下。高一的物理老師是個年輕人,長得瘦高個子,西裝筆挺。奔兒頭、凹摳眼、尖嘴巴、大長臉,樣像極似洋人,但我對其眼緣不佳,尤其是講課時怪異的聲音更是令我極不舒服,這與初中的張進老師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上物理課便成為了一種折磨和負擔,成績也變得平淡無奇而泯然眾人矣。我偏執(zhí)地認為,這個物理老師連給張進老師提鞋的資格都沒有,自此,對物理課的興致全無。高一湊合下來后,高二又湊合了半年,到高二下半年文理分科時,我鬼使神差地選擇了文科,目的之一是脫離這個讓人生厭的物理課。記得當時我罵了一句:“滾蛋吧!狗屁力學、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光學、熱學。滾蛋吧!那個不會講課的洋老師?!?/p>
然而,1989 年7 月決定人生路徑的高考讓我的偏執(zhí)付出了代價:落榜!
工作之后,我先后參加了自考和電大、函大等非全日制學習,獲得了兩個大專畢業(yè)證。有人鼓勵我繼續(xù)讀本科,我卻斷然拒絕。因為在我看來這種形式的學習就是混個糊弄人的畢業(yè)證。參加電大和函大入學考試兩次都是全縣第一名的經歷,讓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是所謂真才實學?;爝@種名實不符的文憑,我寧肯不混。
現(xiàn)實卻給了自己當頭一記悶棍:30 歲那年,也是轉變身份的抓尾巴之年。縣里為縣委辦和政府辦選拔招錄文秘工作人員。學歷要求是全日制大?;蚍侨罩票究啤N沂莾深^兒不沾邊兒。盡管其他條件符合要求,但于事無補??h里的朋友們?yōu)槲腋械酵锵?,在他們眼里,我的文字能力和綜合素質尚算不錯。
滿載機遇的列車有過很多,但一次又一次錯過。因為偏執(zhí)所付出的代價,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