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媛
有音樂修養(yǎng)的人,直覺能力更好,他的感覺、說話、行動特別敏銳,能夠察覺到其他人的微妙情緒,也擅長與人交流。
音樂與人的情感、情緒的敏感性有關,學習音樂的人會更懂得情感的交流和表達。作為國內(nèi)古典音樂課程的首席IP,田藝苗深知學校教授的課主要培養(yǎng)邏輯能力,不會教審美的感覺,而感覺的能力需要音樂、美術去培養(yǎng)?!霸谖覀兩罾铮粋€有感覺的人,往往會特別有魅力?!?有沒有方法可以在中年的時期重新培育對古典音樂的喜好?作曲能教嗎?具備音樂修養(yǎng)的人和不具備音樂修養(yǎng)的人區(qū)別在何處?帶著這些問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wǎng)專訪了青年作曲家田藝苗。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在你的生命中,音樂對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田藝苗:我的使命倒并不是說我要在音樂上取得多少成就,我特別喜歡小朋友,我希望可以幫更多的兒童健康成長,可以讓兒童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更快樂。我自己也在不斷作曲,不斷在音樂上有所追求,但是我希望我的事業(yè)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才是一個人的功德吧。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聲樂和個人風格的關系是怎樣的?
田藝苗:什么樣的人,唱出來的歌,和他的個人風格是同一種感覺的。比如周杰倫唱歌,有一點自我,有一點酷,很符合年輕人的感覺;王菲非常自我,聽她唱歌,就會覺得這個人是什么都明白的,她是特別透徹的;聽鄧麗君唱歌,就會覺得她是特別癡心、深情、纏綿,追求完美的人。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作曲能教嗎?
田藝苗:作曲是需要教的,天分也是需要淬煉的。專業(yè)化的訓練才能讓天分發(fā)揮得更好,要不然可能就荒廢了。作曲有技術,天分不能幫助天才把一段旋律寫成交響曲。作曲需要反復地磨練,提高鑒賞力,并進行訓練,才能達到寫交響曲這樣的高度。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有沒有方法可以在中年的時期重新培育對古典音樂的喜好?
田藝苗:學鋼琴。我看到羅振宇2023的跨年演講,彈了一曲久石讓的《天空之城》,這樣就很好。通過學鋼琴,你會愛上音樂,也會了解音樂,有多少練習,它就會給你多少回報,你會非常有成就感的。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從個人的角度而言,你更偏愛現(xiàn)當代音樂,還是古典音樂呢?
田藝苗:我學的是作曲,所以會更想了解作曲是如何反映這個時代的,會專研行業(yè)的前沿信息,想知道這個年代的貝多芬都在做什么?思考什么?研究什么?古典音樂其實是一種文化,像古詩詞一樣,它有用嗎?也許是無用的,但它是一種審美、一種文化、一種修養(yǎng),是作曲必須積淀的修養(yǎng)。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您覺得寫得最滿意的是哪一首曲子?
田藝苗:就是現(xiàn)在正在寫的。前面寫的曲子當時寫的時候是滿意的,但現(xiàn)在聽起來就覺得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是處女座,特別喜歡給自己挑毛病,總是對自己不滿意,所以一直在工作,一直在寫書,一直在作曲。前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沒法外出,在家主要就是彈琴作曲。我寫了一本鋼琴曲集,第二本也已經(jīng)寫完了,還沒有出版。我總是不停地去總結(jié),希望在之前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提升。
這么多年到處講音樂課,我對大眾的偏好是有所了解的,其實我可以照著大眾的口味作曲,但是作為藝術家不能這么干,還是需要尋找更高、更有藝術性,以及最能結(jié)合自身特點的方向去探索,而不僅僅停留于寫滿足大眾口味的曲子。所以,我會一直寫新的曲子,一直對自己有要求。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在您看來具備音樂修養(yǎng)的人和不具備音樂修養(yǎng)的人區(qū)別在何處?
田藝苗:有音樂修養(yǎng)的人,直覺能力更好,他的感覺、說話、行動特別敏銳,能夠察覺到其他人的微妙情緒,也擅長與人交流;具備較好的審美能力,更擅長挑選好看的衣服,對藝術有更直觀的敏感力。判斷音樂的角度是憑直覺衡量,形成這樣一種審美的方式之后,在和人交往過程中,你都會用這種衡量方式知曉這樣夠不夠。
《小康》·中國小康網(wǎng):在您看來,全球音樂氛圍最好的地方是哪里?
田藝苗:北歐。音樂的演奏也好,作曲也好,創(chuàng)意也好,都是最新穎的。有很多好的音樂家住在北歐,形成了好的氛圍,演奏、作曲上就形成一個高度,而這個高度是需要有氛圍才能夠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