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 凝
清明前后,春意漸濃,正是挖野菜的大好時機。邀三兩好友,攜鐵鏟、竹筐,驅(qū)車至城郊,一場親近自然的“尋寶”之旅便正式開始了。
這個時節(jié),最多的是山苦荬。它有十幾個別名,比如:苦麻菜、小苦苣、苦丁菜、苦碟子,等等,絕大多數(shù)都與“苦”字相關(guān),其口感可見一斑。山苦荬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適應(yīng)性強,山坡上,地埂旁,果樹下,溝渠邊,阡陌小路,溪間田頭,到處可見它們的身影。成群,成片,似乎永遠都挖不盡。
我從小喜歡叫它“苦麻子”,因為它的汁液不小心濺到衣服上、皮膚上,很難洗掉,總會留下像麻子一樣的小點兒??蓜e小瞧了它,它可是能夠清熱解毒的。春天容易上火,嚴重的時候滿嘴起皰,用苦麻子蘸大醬,沒吃幾頓就痊愈了。它還是很好的飼料,我家的小雞和小鴨也是吃它長大的呢。
蒲公英,伏地而生,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婆婆丁的嫩葉剛剛從泥土里鉆出來,有的呈棕褐色,有的呈深綠色。一鏟又一鏟挖下去,有的根須粗壯,有的根須細嫩。我們這里都習慣叫它“婆婆丁”。
這些其貌不揚的婆婆丁,不出幾日便學會了變戲法。碧綠的生著鋸齒的葉,紫紅的伸向藍天的莛,淺黃的簇成絨球的花,在清風中搖曳生姿,美不勝收。待到有朝一日秋風起,飛絮赴天涯,用它們那小小的身軀去丈量大大的世界,無拘無束、隨遇而安。無論是坎坷的溝渠邊,還是陡峭的山崖旁;無論在空曠的荒野上,還是在雜亂的瓦礫間。喜歡,便好。
正當我們挖得起勁兒時,突然天色暗沉,下起雨來。春天的雨,不似夏天的那般滂沱,總是淅淅瀝瀝,令人欣喜。冰冰涼涼的雨點兒打在臉上、身上,小風一吹,涼颼颼的。櫛風沐雨的這些野菜,雖生于山野,卻行走于煙火民間,成為餐桌上一道道可口的開胃小菜。可蘸醬,可涼拌,可加雞蛋炒,甚至能夠揉進窩窩頭里蒸。我最愛的,是用它們卷餅,雖有淡淡的苦與微微的澀,但更多的是言語無法表達的香,是那種一入口便入骨的感覺。
趁陽光正好、春意正濃,去大自然撒個歡兒吧,與野菜來一場美麗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