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翔
在三九天里呷上一杯熱氣騰騰的普洱,就算是對臘月鄭重地告別過了。
明明好像只是一個普通的晚上,可是,當春晚序曲響起,伴隨著窗外不絕于耳的爆竹聲,一切就不一樣了。一年到頭過一次、家家戶戶歡慶的春節(jié),近幾年來卻一直被淡化。我常常在想,等堅持著最傳統(tǒng)習俗的老人們一個個離去,春節(jié)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我的印象中,春節(jié)是比天大的。一方面是因為長輩對待節(jié)日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的執(zhí)念。小時候被父母拉著去逛鬧街的日子遠去,但是,那遍地的紅燈籠、紅窗花,滿街道的煙花炮筒,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這些年,爺爺奶奶經(jīng)常會說:“現(xiàn)在這社會條件多好,想吃什么隨時都可以吃到,不像以前,都要等到過年?!彪m說不稀罕,但是,年夜飯絕對是值得我等一年的。熱氣暖暖的餐廳內(nèi),灶火正熱,大鐵鍋冒著騰騰的熱氣,燒肉、帶魚、肉丸、羊排藏身其中,往外的案桌上,擺滿的是精美誘人的涼菜。飯前響一串鞭炮,那是在告訴街坊四鄰:我家的年夜飯做好啦!一大桌子的雞鴨魚肉,豐盛和美、富貴有余,如果能夠分毫不差地連接上春晚的開場倒計時,浸在飯菜余香中看歌舞實在是快哉!
小時候也想“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結(jié)果,還不到十點就被媽媽攆著上床睡覺。于是,一個人在臥室里偷偷打開小燈,蒙在被子里看漫畫書保持清醒。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大人看見,一片漆黑中閃著一個小臺燈的亮光。那晚,連雪也卡著點灑落,透過掛著薄紗的窗戶,便能看見月亮換了新衣,顏色暖黃,可愛得要命。直到零點的倒計時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淹沒,我就好像完成了拯救人類的使命,一個人躲在被窩里默默慶賀新年,愿望想了很多,又害怕老天爺記不清,最后,就希望新年考試都可以考第一名。
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手里有了壓歲錢,外出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一天,大街上叫賣的炒栗子和冰糖葫蘆似乎也被年味賦予了不一樣的味道——晶瑩剔透的冰糖外殼,放在冬日的寒陽下閃著七彩的流光,一口下去,有的酸得倒牙,但是唇齒間充斥著的,彷佛只剩下傳承千年的幸福。這或許就是中國人的年,有著無可取代的年味,能夠給世間所有事物鍍上一層熠熠閃光的金邊,真像那傳說里似的,所有的不吉利都被掃走了。
而如今,越來越簡潔的風俗,逐漸被冷落的春晚,若隱若現(xiàn)的小孩子的笑聲,沒有那么熱鬧的大街,對煙花爆竹的管控,有些鄭重的環(huán)節(jié)被一筆帶過……這應(yīng)該就是很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小時候無比期待的環(huán)節(jié)就變成這樣的短短幾秒,也難怪會讓人失望了。
我們?yōu)槭裁床辉倌敲雌诖汗?jié)?什么是年味?以前,年味是貧瘠時代的狂歡,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難得的饒富,是分別后的第一次團圓,是全家人拼盡全力換來的短暫的無憂與愉樂。而現(xiàn)在,各種佳肴隨時都可以擺上餐桌,不用等到新年才換新衣服,一個微信電話就能立刻見到想見的人。如今變味的年味,絕對是時代發(fā)展產(chǎn)物的一部分。一切的氛圍都需要襯托,如果年味的足是困苦帶出來的,那漸漸淡去,是不是也代表著我們的富足?如此想來,這或許也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了。
總之,過年就是要歡喜,只要和家人朋友相互掛念著,那就是最好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