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明
在周恩來、陳賡的直接領導下,鎮(zhèn)壓白鑫的周密計劃制定出來了。1929 年11 月11 日下午,陳賡親自指揮10 多名“紅隊”隊員,在法租界范爭波公館門外化裝潛伏。傍晚,一輛轎車停在公館門口,公館的主人,國民黨大員、中統特務范爭波帶著3個保鏢,出門為一位面色白凈、衣冠楚楚的青年送行。只聽范爭波對那個青年說:“白鑫老弟這次為黨國立下巨大功勞,使我們得以生擒共黨首領彭湃、楊殷等人,蔣主席甚為欣慰……”那個被叫做白鑫的青年謙卑地點頭哈腰,連連稱是。
正當白鑫與眾人告別,準備鉆進小汽車時,突然,圍觀的人群中響起一聲暗號,幾個人拔出手槍就向范爭波等人射擊。保鏢剛要拔槍還擊,便被打死。那白鑫知道這次暗殺是沖著他來的,嚇得拼命狂逃。刺客們怒吼:“白鑫,哪里走!”從后面向白鑫連連開槍,將其當場擊斃。
顧順章的下場,則是死于他所叛變的中統特務之手。
顧順章早年在南洋煙草公司當工頭,曾參加青幫為小頭目,因為他敢打敢殺,在工人中頗有影響,1924 年加入中共,一度擔任蘇聯顧問鮑羅廷的衛(wèi)士。1927 年,在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時,被推舉為工人武裝糾察隊總指揮?!八囊欢狈锤锩兒螅麉f助周恩來領導中央特科“紅隊”,懲治了不少叛徒特務。叛徒白鑫就是他親手處決的。在“八七”會議上,顧順章當上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顧順章叛變之后,中共地下組織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先后被捕的有800 多人,致使上海等地的地下黨機構幾乎完全被摧毀,多人被捕殺。
顧順章被押解到南京的第二天,就向特務機關指認了惲代英(其時,惲代英正被關押于南京中央軍人監(jiān)獄,化名王作霖,身份尚未暴露)。結果,在惲代英經黨組織多方營救,眼看即將出獄脫險之際,卻被敵人殺害在南京雨花臺。1931 年6 月,顧順章親自帶人到香港,抓獲了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和森。蔡被捕后,被引渡到廣州,慘遭殺害,年僅36 歲。1933 年,陳賡在上海治好腿傷即將返回蘇區(qū)前夕,也在上海落入了顧順章布下的羅網。只因陳賡早年對蔣介石有救命之恩,在宋慶齡等各界人士營救之下,蔣介石對其“特赦”,他才逃過一劫。
顧順章投入國民黨的懷抱后,搖擺于中統和軍統之間,在兩方面都邀功買好,因巴結軍統的戴笠,不久便遭到中統的冷落。1933 年開始,顧順章逐漸感到自己在國民黨失去了利用價值,不甘寂寞的他竟然異想天開,密謀建立“新共產黨”,被貼身保鏢林金生告發(fā)。幾個月后,顧順章被拘押,1935 年6月被秘密處死于蘇州監(jiān)獄,死況甚慘。由于他在特務中名氣很大,傳說其不僅精通化妝術、魔術,還會催眠,甚至“土遁術”。臨刑前特務給他穿了“琵琶骨”,以防其逃跑。
徐錫根,原上海厚生紗廠工人,參加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8 年任江蘇省委兼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工聯委員長、黨團書記,全總黨團書記。1932 年,因顧順章叛變而被捕,后亦叛變加入中統特務組織。1934 年任中統江西特務室主任,參與制造了在黨史上著名的“政治上的皖南事變”,即中共南方工委被破獲事件,包括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南方工委副書記張文彬、宣傳部長涂振農、組織部長郭潛等先后被捕。其中郭潛被捕后叛變并帶領特務捉拿其他同志。
1947 年秋,徐錫根在國民黨潰逃時被“軍統”拋棄,于解放后不久即在重慶被捕,受到審判。
盧福坦(1890 年—1969 年),山東泰安人。早年是山東淄川縣魯大公司工人,1926 年由王盡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歷任中共山東青島市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河北省委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等。1932 年任上??偣瘑T長,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后兼組織部部長。六屆一中全會上,向忠發(fā)一躍上位,而盧福坦也因為是工人出身,進入政治局成為候補委員,在六屆四中全會上被王明看中,成為政治局正式委員。1931 年,盧福坦接替羅章龍擔任總工會的負責人后,周恩來找他談話,宣布他進入書記處工作,成為實際的常委之一。1933 年被捕后叛變,曾任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徐州特區(qū)行動股長、中統上海區(qū)情報股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公安機關逮捕,長期關押。1969 年11 月,由康生、謝富治簽署命令,將其秘密處決。
黃平,曾經領導過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擔任過中共廣東區(qū)委工人部長,并在張?zhí)谞奚蟠磉^廣東省委書記,后又赴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2 年12 月,被臨時中央指定負責全國總工會工作,到北方視察工人運動,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變節(jié)投敵。1933 年1 月寫下《自首書》登在上?!冻繄蟆飞希瑑确Q“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宣布脫離共產黨。所幸的是,黃平還有一點底線,雖然失節(jié)卻沒有走得更遠。他供出了中共在上海、北平、天津的幾處接頭地址和人員,卻沒有供出他掌握的中共中央機關、共產國際代表地址和地下電臺等核心重要機密,以致黨在很長時間內,不相信他是真的叛變了,認為報上的“自首”是敵人的陰謀。畢竟國民黨做事無底線,對伍豪也使過這一招。
余茂懷(1902 年—1956 年),又名余飛,1920年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上海執(zhí)行部干事,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拔遑\動”中,余茂懷組織和領導了工人罷工;北伐戰(zhàn)爭中,領導參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余茂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在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余茂懷還先后擔任過中共上海閘北區(qū)委、江灣區(qū)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代理委員長、委員長等職。
顧順章、向忠發(fā)相繼叛變后,余茂懷潛回安慶。1932 年10 月在安慶被捕而變節(jié)自首,并在南京《中央日報》上發(fā)表“余飛告共黨同志書”,翌年在南京加入國民黨。新中國成立后,于1955 年7月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翌年病故于上海監(jiān)獄醫(yī)院,終年54 歲。
一批人離開了,一批人回來了。
1934 年年底,在莫斯科列寧國際學院學習的海參崴碼頭工會主席劉長勝奉命回國,共產國際決定派他回國執(zhí)行一項非常重要又十分艱巨的“特殊任務”——攜帶國際密電碼回國。
原來,由于沒有大功率電臺,從中共臨時中央1933 年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qū)后,共產國際與臨時中央的一切聯系,都是通過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上海局的電臺進行的。由于敵人破壞,上海局電臺被破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則”失敗后,在長征途中,共產國際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系中斷了。為此,共產國際曾經幾次派人到中國去尋找中共中央,包括林育英、潘漢年等,但由于種種原因,人是回來了,無線電通訊卻一直未能恢復。所以決定再派劉長勝回國,要求他把共產國際的密電碼直接送到中共中央,盡快恢復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之間的聯系。
劉長勝把鞋底割開,把密電碼塞進去,再密密縫好,一點不露破綻。然后,他穿上深色棉袍,束上腰帶,打扮成中國北方一帶商人的模樣,于1935年4 月啟程回國。劉長勝穿過渺無人煙的蒙古大沙漠入境,輾轉新疆、華北、山西等地。在歷時一年多的時間中,劉長勝千方百計地打聽黨中央的所在地,千辛萬苦地找到了瓦窯堡。到達瓦窯堡后,第一個接待劉長勝的是楊尚昆。劉長勝向楊尚昆談了尋找黨中央的經過,楊尚昆馬上報告了周恩來,周恩來激動得久久地握著他的手,立即帶他去見毛澤東。毛澤東非常高興,表揚他為黨的事業(yè)立下了大功。從此,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又恢復了電訊聯系。
到達延安后,劉長勝出任全國總工會西北執(zhí)行局委員長、陜甘寧邊區(qū)總工會主任。
1935 年10 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中國革命開始了新的一頁,中國工人運動也譜寫了新的篇章。
由于陜北和陜甘革命根據地地處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封建小農經濟占統治地位,工人隊伍主要由雇農、店員、手工業(yè)者和苦力運輸工人組成。因此,在陜北和陜甘革命根據地形成過程中,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直到1935 年3 月,陜北和陜甘兩個革命根據地合并,中共陜北特委決定,建立了以特委委員高長久為委員長的陜甘晉省工會籌備委員會,并著手組織了雇農工會、手工業(yè)工會和苦力運輸工會,同時建立了縣、區(qū)、鄉(xiāng)各級工會組織。至同年10 月,已發(fā)展會員萬余人。
1935 年10 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不久,在吳起鎮(zhèn)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劉少奇繼續(xù)領導工會工作,并決定撤銷原全總蘇區(qū)中央執(zhí)行局,建立全總西北執(zhí)行局,負責領導陜北蘇區(qū)和附近國民黨統治區(qū)的工人運動,同時繼續(xù)保留全國總工會的名義。
11 月初,劉少奇在瓦窯堡召集原陜北蘇區(qū)工會干部會議,正式建立全總西北執(zhí)行局,選舉產生組織、文教、社會福利、國家企業(yè)和女工等各部部長,劉少奇任委員長。
同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建立。全總西北執(zhí)行局召開聯席會議,將原來的陜甘晉省工會籌委會改為陜北省總工會籌委會。會議還根據劉少奇代表黨中央提出的建議,決定立即籌建黃河水手工會。會后不久,黃河水手工人代表大會在瓦窯堡召開,正式建立黃河水手工會,并按照地段建立了分會,會員500 余人。1936 年2 月20日,陜北省總工會在瓦窯堡正式成立,高長久為委員長。
1936 年春,劉少奇調任中共華北局書記,由劉長勝任全總西北執(zhí)行局主任。
1937 年7 月7 日,“七七事變”發(fā)生,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發(fā)出了《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驅逐日寇出中國!”
1937 年9 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的廬山談話,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也以此為標志正式建立。
各抗日根據地,一般都建立在經濟落后、人民生活極為貧困的地區(qū),工業(yè)生產沒有基礎。以陜甘寧邊區(qū)為例,戰(zhàn)前,全邊區(qū)一半以上的縣份連手工紡織都沒有,一切工業(yè)用品全靠外地運來。1935年,邊區(qū)僅有一個擁有數十名工人的修理廠,算是唯一的“近代工業(yè)”。1938 年,邊區(qū)政府相繼建立了幾座規(guī)模很小的印刷、被服和修械廠,全部工人只有270 人。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qū)實行經濟封鎖,意圖瓦解八路軍、新四軍的總后方。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提出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口號。邊區(qū)的機關、學校和部隊,在中共中央的號召下,都開始從事農業(yè)或手工業(yè)生產。
1939 年內,邊區(qū)政府在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同時,使工業(yè)生產獲得初步發(fā)展。這一年年終,公營工廠的工人增加到700 多人。1940 年,邊區(qū)黨委和政府發(fā)出了“為爭取工業(yè)品的半自給而奮斗”的號召,經過連續(xù)兩年的努力,邊區(qū)工業(yè)生產有了較大的發(fā)展。1943 年,邊區(qū)有公營工廠82 家,職工6300 余人,和私營工廠及合作經營的工廠合計,共有工人1.2 萬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