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長安偶見

      2023-04-05 13:38:56
      延河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舊書攤彼岸花書攤

      馬 婷

      白果與娑羅子

      一場冬日之約,倒讓我與兩棵古樹迎面而遇。有人或許要說,古樹何其多?遇見當屬平常,無需驚異。古樹是多,但娑羅與銀杏卻不尋常,何況,我遇到的這兩棵,出生清幽之地,沐浴禪寺之光,皆有靈性。

      近日重讀《浮生六記》與《秋燈瑣憶》,為的就是將蔣坦與秋芙,蕓娘和沈復(fù)的詩意生活重新解讀。可如今看我們這一場周末之行,與曾經(jīng),杭州西湖畔的蔣坦夫婦并無差別??梢姡怨盼娜碎g的雅聚,大抵如此。蔣坦與秋芙,曾于夏日炎熱之時,往山中寺廟避暑游玩,與月楂大師喝茶聊天、品書論畫。我們這一行,亦不乏畫家、篆刻家、作家與尺八行者,不過是在冬日嚴寒之時,于寺廟師父禪房,爐火與熱茶中,覓得溫暖,其余心境大抵相似。

      正是在彌陀寺和百塔寺遇到這兩棵樹的,這便要分開來說了。不過也是奇妙,兩座古剎,飲茶暢聊,抑或撫琴賞畫之后,留在心中久久無法忘懷的,卻是那兩棵樹的果實,娑羅子與白果。

      是在走的時候碰到那一棵娑羅樹的。在此之前,已見到了那兩株上千年的玉蘭,并在師父的禪房內(nèi)飲用了玉蘭花所泡的茶水。師父的禪房,爐火正溫,書與經(jīng)卷擺放在茶海之側(cè)的小桌子上,幾只禪修的貓在屋內(nèi)一角蜷縮著,時而變換身姿,時而起來活動一番,后又懶懶地趴下來,盯著我們這些外來之人。在玉蘭花茶的香氣中,隨手拿起桌上的一本書翻看起來,伴隨著爐火、貓、茶,瞬間就沉迷了進去。半晌之后,才被友人的一曲古琴吸引,從書中抽離,繼而在琴音淡去之時,走出了禪房。

      后來,便遇到了那株娑羅。它以上千歲的身姿,站立在冬日的彌陀寺中。干枯的樹枝直指藍天,樹的一角,生出來的枝丫與一佛塔交相輝映,這交融是慣常的,藍天卻是冬日少有的。起先是一位先生在陽光照耀下的樹身周圍撿拾到了一顆風干了的娑羅子,眾人圍繞在他周圍,觀察著這顆他手心中放置的果實,似瞻仰什么神圣的寶物般。而后紛紛蹲下來,撥開樹底下的枯草,找尋起來,繼而每人撿拾到了一兩顆。

      這娑羅子,通體呈棕褐色,表面褶皺不平,狀如不規(guī)則的球形,種臍色稍淺,拿在手里,儼然一顆風干了的板栗。撿拾了一顆,放置在手掌上,在冬日少有的陽光中,拍下它安靜的身影,而后裝在包里珍藏起來。畢竟,娑羅珍貴,入藥有理氣寬中、和胃止痛之效,況這樹長在清幽之地,這果,沐浴經(jīng)書禪音,總是有靈性的。

      隨后便道了再見,與這棵娑羅樹,與冬日的彌陀寺。心中卻念叨著這樹夏日繁珊的樣貌,這果秋日飽滿的狀態(tài)。似乎是不巧,在最寒冷的時節(jié)而來,盡管有難得的藍天與驕陽,見到的,卻是它們休憩與暗淡時刻的姿態(tài),只是,心中倒多了幾分再見的期許,想來或也是幸事。

      原本撿拾到娑羅子已然開心不已,不想到了百塔寺后,收獲更佳。

      只見院內(nèi)瓶中一風信子開得正艷,未料竟在這冬日引來幾只蜜蜂,環(huán)繞其嗡嗡吟唱,忽地就給人一種春已來臨的錯覺。隨后又在這百塔寺的大殿后,與那一棵一千七百年樹齡的銀杏相遇。這幾年四處采風,古樹倒是常見,黃陵的古柏林、王宿里的千年棗樹林、薦福寺和周公廟門前的古槐,或多或少也都在瞻仰過它們古老厚重的身姿后用文字描述過一二。但要說如此古老的銀杏,卻真是第一次見。時常聽人說古觀音禪寺的銀杏如何之歷史悠久,如何之尊貴又如何之美,但也一直未見其真容。如今這一棵,倒比那棵網(wǎng)紅樹還要老上那么三百歲,它身高超30 米,樹圍約18 米,又總是最沉得住氣的,往往要等別的地方的銀杏都已凋零落下時,才微微一笑,捋一捋胡須,抖一抖身姿,準備慢慢地變黃。也是因此,它才有了“中國第一銀杏樹”之稱。我們幾個來訪者,圍繞著這棵古樹,仰起頭,舉著手機,就這么邊觀察邊拍著照轉(zhuǎn)了一圈。而后,其中兩位會演奏尺八的先生,便將那隨身帶著的樂器拿出,在這棵古樹下,在這始建于西晉太康二年的古剎演奏了一曲悠遠、空靈的《虛鐸》。因我之前寫過《尺八》,對這曲子和尺八本身,尚且熟悉,卻也依然是一音起,萬念空,整個人似陷入一種超然的狀態(tài)。觀他二人,則似乎正在與這棵古樹對話,將萬千語言匯聚成氣息,通過那竹管傳出來,響徹在空中,響徹在樹身周圍。仿佛與這樹,是多年的老朋友,如今不過是尋到了,用這曲子敘舊罷了。如若他們前世,也曾在這樹下吹響尺八,恐怕也在這曲子中,都憶起來了。

      一曲了,兩人意味深長地收起尺八,再看一眼這樹,它仿佛也是熱淚盈眶,冬日干枯的樹枝努力地搖擺。隨后便來到了師父的禪房,繼而嘗到了這棵古銀杏的果實。

      師父的禪房詩意盎然,所掛書畫與所飲之茶皆是上品,我們只覺清雅舒心,仿佛暫時拋卻了那凡塵之擾。茶桌上放著精美的果盤,其中一盤,據(jù)師父說,即那一千七百年銀杏樹上結(jié)的果子。我只覺驚異,一下子欣喜起來,拿起一顆白果欲品嘗,心中卻想的是不知與多少古人吃的同一棵樹上的果子。假使李白也來過這百塔寺,假使白居易也賞過這銀杏樹,魚玄機、溫庭筠、薛濤……一顆白果尚未剝好,腦海中一個個古代文人雅士的名字即已冒了出來。不禁想,他們或許也曾嘗過這樹上的白果,莫名地激動萬分,拿著白果的手,便更加笨拙了。剝開那白色的外殼,輕輕撕下果仁外裹著的一層褐色薄膜,便露出黃色的果肉。小心翼翼地塞進嘴里,一種甘綿軟糯的味道遂從舌尖傳來。眾人只道這白果珍貴,不敢多品,也感嘆何其幸運,能在這冬日,這難得的暖陽天,這古老清幽的寺廟,相遇一棵古樹,并嘗到它的果子。

      白果或許不是稀缺之物,但我們品嘗到的,卻是一千七百年樹齡的銀杏所結(jié),自然有其珍貴之處。這樹生長在這里,歷經(jīng)朝代更替,見證了多少王朝的興衰榮辱,見證了多少人出生和老去,又見證了多少文人的風光與落魄。如今的它,慈祥、厚重,似呵護幼童般,親切地望著我們這些后來者,當然,它也將見證我們的衰老和逝去。多少年后,或許還會有人拿著尺八在它周圍吹響這么一曲《虛鐸》,那時,它或許會想起今日這幾個俗人。

      我將一顆白果握在手中帶走,與那娑羅子放置在一起,它們看著是那般不相稱,但它們又是那般相稱。如今,這兩顆果子依舊放在我書桌上一盒子內(nèi),它們朝夕相伴,許會在無人之時,交流一二。想到這里,不禁打開盒子觀察起來,倒似想要偷聽它們談話一般……窗外突然響起一首曲子,仔細聽來,仿佛是小湊昭尚的《晚霞》,不覺將窗戶開大了些,好讓這曲子能更好地飄進來……

      街巷里的舊書攤

      想來自有書籍起,往后便陸陸續(xù)續(xù)有了書肆、書林、書鋪、書屋,乃至?xí)鴶?。如此,這賣書的行當,倒是傳承千年的古老職業(yè)。自古諸城,凡街巷內(nèi),必有他們的一席之地。起初是小商販,在廟會,或者去佛寺賣香時,順便攜幾本書賣,后來便有了專門賣書的店鋪。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三《相國寺內(nèi)萬姓交易》載:“殿后資圣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散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鼻迦松驈?fù)的《浮生六記》就是教書先生楊引傳在蘇州的書攤上發(fā)現(xiàn)的殘稿,而后交由當時主持申報的王韜刊印,才有了晚清小紅樓之稱的《浮生六記》的問世,蕓娘這個被林語堂先生稱之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和她的夫君沈復(fù)才被人們所熟識。如此看來,書攤這一自古就活躍在人們生活中的一道風景,委實重要。

      猶記幼年時的第一本作文書便是八九歲時,于校門口一書攤前花五塊錢購得的,第二本則是父母周日從集市而歸時帶回的。打那以后便沒了記憶,似乎再買書都是從書店或網(wǎng)上而購。直到這兩年回到西安,書攤又時不時地出現(xiàn)在了視野中。起先是在北大街、體育場、龍首北路等地經(jīng)過時,遇到年輕男子賣未拆封的各種新書。那些書整齊地排列在架子或者木板上,供經(jīng)過的路人挑選,而我也陸陸續(xù)續(xù),從那些書攤購買過《中國通史》《山海經(jīng)》《菜根譚》等書。但對于那樣的書攤,總沒有太多的感覺。那些書賣得便宜,翻開后總有些盜版的感覺,讀起來便覺不美氣。此后,如若買書,便還是去正規(guī)的書店,或者網(wǎng)上商城,價錢雖貴,書卻讀得舒心,倒也愉悅。

      直至去年一日下午,閑逛至小寨附近,于興善寺西街口遇許多舊書攤,一下子被吸引了目光。遂流連許久,淘到《魯迅書信集》《傅雷家書》《魯迅雜文選》,舊版的《廢都》等。并順手拍了一段小視頻發(fā)于朋友,又惹得他相約,說改日一起再來,他需淘一些書法古籍。

      這舊書攤一個連著一個,攤位后面站著它們的主人,我倒是從未想去探尋他們的故事,只一味被這些琳瑯滿目的書籍吸引。尤其是那些連環(huán)畫,成堆地放置在書攤旁的箱子內(nèi),令人想起幼年初學(xué)字時,沒有閑書,只能翻閱父親積攢的連環(huán)畫。這么一算,我最初的文學(xué)啟蒙,倒都是那些連環(huán)畫給的?!冻桃Ы稹贰堵櫺≠弧?,以及巴金先生的《家》等故事,最初都是從那些連環(huán)畫中讀來的。如今再看到那小人書堆積一處,不免回憶起幼年時的生活。

      這舊書攤,第一次是偶然發(fā)現(xiàn),多少帶著些新奇,隨后,知曉它們在那兒,便成了一個極富吸引力的固定去處。時不時經(jīng)過,都要上前探上一番。前些日子與幾位友人相約在小寨用餐,結(jié)束后來了興致,又一起去了興善寺。興善寺內(nèi)櫻花正盛,春意盎然,在寺內(nèi)友人的帶領(lǐng)下,觀賞了平日看不到的諸多寶物,而后在一番驚嘆與沉醉中走出寺廟。尚未抽離思想,便又與那些舊書攤迎面遇著了。

      朋友們走得急,我在后面磨磨蹭蹭,站在書攤前不舍離去,眼看著他們要消失在視野中了,只得扔下手中的書,快步追趕,心中卻依然放不下那舊書。

      舊書有味道。許是歷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這些泛黃的舊書,總能讓人暫時地拋卻這繁華都市,仿佛回到舊時,沒有都市霓虹,沒有高樓大廈、電子電器,一切都還很慢,慢到你可以在清幽的小巷,靜靜翻完一本書。這些書,翻開來,有的在扉頁寫著××圖書館藏,有的則寫著××人于×年×月×地購得。我不知道它們曾輾轉(zhuǎn)在誰人手中,又為什么會到了舊書攤,但正因此,總覺它們多了些故事,多了些記憶,多了些味道。這味道,是擁有過它的人的味道,是歲月沉淀的味道,是賣書人的汗水味道。所以翻開這舊書,便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自己,與曾經(jīng)閱讀它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有了聯(lián)系。試想一下,我們曾翻閱過同一本書,在同一本書上留下自己的味道,留下自己的感觸,甚至于留下自己的淚水。這種感覺,于新書,是沒有的。新書只有紙張和油墨的香味,沒有時光和他人的氣息,所以讀新書時,不會有異樣的感覺,不會覺得曾有一雙別的手翻閱過它。

      這也許就是舊書攤存在的意義。當然,許多人會說,這里的書比新書便宜很多,又有一些書店買不到的絕版書,它們擺放在路邊,不用你專門去跑一趟,你只需在經(jīng)過時,稍稍一探頭,一掃視,或者短短駐足,就能淘到心愛的書。在各種商品和食物聚集的小寨,如此繁華的地段,有這么一條街,卻能在人們滿足物質(zhì)需求的同時,覓得精神上的享受,實在是充滿魅力。

      要說我平日里所待之地,距離興善寺西街,不過隔了一座高架橋。但我平素總不愛出門,所以每每到了體育場,便待在小書房內(nèi),鮮少穿越南邊的二環(huán),去往小寨。所以離那些小吃、那些商場和舊書攤,總還有些距離。今日,忽地想起,趁著天色未晚,便專門尋著去了一趟。

      每日行色匆匆,實在是不怎么顧及春日的美景,如今專門尋舊書攤而去,路上倒有了心境。一路注視那發(fā)了新芽的樹,那頭頂上盤旋著飛過的鳥,擦肩而過的人,慢慢悠悠就到了興善寺西街。許是剛下過雨的緣故,加之不是周末,往日里喧嘩的街道竟顯得清凈了許多。以往那些門前聚集一大波人的美食店面門口,也難得的門可羅雀。往里走了走,漸漸看到了興善寺朱紅的圍墻。只是墻外的書攤,卻都罩著一張酒紅色的布,一排排望過去,唯有一張酒紅色的布懸在空中,未見賣書人。我正要失望,卻見遠處來了二人,揭開那紅布,露出各自的攤位。那些書,就擺放在攤位上,似平日一般??磥砥渌麛傊鹘砸蜻@雨沒有出攤,只有這二位天稍一控住,就跑了出來,想來許是家離得近。

      我在一位個子小巧的婦人攤位前停下了腳步。尋尋覓覓,挑選了一本沈從文的散文集。倒不是為了買書,只是來了,不挑些東西,總怕攤主失望。在翻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賈平凹先生贈予別人的一本舊作,扉頁有那人的名字,不過或許也是他買了去請先生簽名的也說不準。但我不知,為何這書,竟會出現(xiàn)在舊書攤,總覺得簽了名的書,再賣便不好,即使要賣,也須將有名字的那一頁撕下來方好。許是我這樣的思想狹隘了吧。不一會兒,又在攤位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陜西的老作家寫的書,亦是贈予他人的,如今,輾轉(zhuǎn)一圈,躺在了舊書攤上。我和那婦人聊了幾句,她只說她們也不容易,至于怎么個不容易,卻不愿說。

      后來我才知,這些賣書人,以前徘徊在城市各個角落,天橋、城門洞、街巷……都曾有過他們的身影。只是那時的他們賣書,總不能安下心來,須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時觀察周圍的動靜,稍不注意就會被城管追趕。就這樣?xùn)|一天西一天地漂泊著。后來有一攤主,自己租賃了地方,將他們聚集在慈恩西路,它們才有了短暫的容身之處。只是后來那地方被收回,這些以賣舊書為生的人,便又過起了四下漂泊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雁塔區(qū)聯(lián)系到了那個將眾多攤主聚集到一起的人,希望他能帶動以前那些人,到興善寺街來擺攤。原是雁塔準備在興善寺西街打造一個“西街雅集”,本就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又是一條文化氛圍濃厚的街,能夠讓人們停下腳步,在市井小巷,隨手翻一翻舊書,是一個城市文化的根源,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心愿。如此,統(tǒng)一的攤位,統(tǒng)一的遮陽傘,不收取一分一毫費用,他們的舊書攤活躍在了興善寺西街上,成了這個街道最吸引人心的風景。這些攤主,安頓了下來,再也不用騎著車、拉著書到處奔走,再也不用躲避城管,他們與他們的舊書,都有了容身之處。我們這些讀書之人,也在這繁華都市,尋覓到了一方清幽之地,一方洗滌心靈之地。

      如今,這些舊書攤固定在興善寺的圍墻之外。墻內(nèi)是千年古剎和陣陣梵音,墻外是讓人恍惚間回到過去的泛黃書籍,一切都是那么靜謐,那么相得益彰。那些沒有太多的閑暇去逛書店的人,那些沒有太多的欲望去專門買書的人,如今,在買菜亦或是吃飯的路上,偶然間駐足,帶走了一本書,獲得了片刻的精神享受。而那些喜愛讀書之人,便有了尋求精神滿足之地。走在這條街巷,徘徊在這磚墻外的書攤前,不覺以為回到了舊時,又仿佛進入了一副愜意的畫卷中。這是這個城市,最美的畫面之一。

      彼岸花開在興善寺

      雨是在夏秋之交時悄然而至的,像是一個不速之客,不請自來,且久久不愿離去。時間長了,人們起初的那種舒爽與浪漫之情開始變淡,慢慢的竟煩躁起來了。一見面,話題總離不開天氣,問候語變成了“這雨啥時候能停呀”,有時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有時候只是為了避免冷場的尷尬,而只能將話題轉(zhuǎn)到天氣上,這雨又偏下個沒完,用它當話題,足以引起共鳴。

      所以,當陽光重新灑滿這個城市的時候,人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一下子來了精神,來了熱情。恰好,在抖音里看到興善寺的彼岸花開了,便又紛紛換上輕便的夏裝,往興善寺而去。

      我也穿行在這去看彼岸花的人群中,其實只一眼,便被短視頻里那幾個字和鮮艷欲滴的花吸引,眼前一亮。驚的是,興善寺內(nèi)竟有曼珠沙華;喜的是,我還從未見過它。小時候喜歡寫作,也似乎總那么憂郁,于是研究了許多花語,而后被曼珠沙華吸引。有些花與人一般,天生透著些許靈氣,不庸常,不粗鄙,不俗。如蓮,如蘭,如曇花,如杜若,單是名字,就有誘人之力,稍稍研究一下性子,即刻就被吸引了。也知曉它花開不見葉,葉生不見花,花與葉,生生世世永不相見,又因傳言它生長在黃泉之路,是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能夠喚起生前的記憶,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原本我對艷麗之物是沒有眼緣的,曼珠沙華卻不同,雖是紅如血色,卻充滿魅惑,如若她是女子,便是那濃妝、紅衣、高跟鞋裝扮的冷艷特工模樣,有勾人心魂的本領(lǐng),卻因同具內(nèi)涵而并不俗氣。或許,如同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般,卻比紅玫瑰風雅了些,高貴了些。紅玫瑰總歸太過于常見,模樣長得也并無特色,相比曼珠沙華,便黯然失色了。

      我先是獨自一人,從興善寺西街那些舊書攤前走過,掃了碼,來到寺內(nèi)。繼而被那些香客吸引,原以為,來寺廟敬香的,多是老人。眼前卻出現(xiàn)許多俊男靚女,手持香燭,在各個殿前祈愿的身影。遂想起上一次在附近與友人小聚,結(jié)束后途徑于此,便被友人帶著來觀看寺內(nèi)平常見不到的寶物。那時似是初春,油菜花剛剛盛開,黃燦燦一片,蹲下來拍照時,天空、廟宇、小鳥與油菜花交融成一幅美妙的畫,令人陶醉。不想半年過后,竟專門為了賞花而來,寺內(nèi)已貼心地為游人制作好了賞彼岸花的路標,循著這標志,一路前行,就能到達花之所在。

      信息時代,消息果然傳播得快,這彼岸花跟前,已聚集了許多賞花的游人。其中不乏攝影愛好者,我當然是一眼就被它的芳容吸引了,筆直的桿上見不到一枚葉子,只端端的在尖部似被美麗的少女用雙手挽了一個紅色的小繡球,繡球外還有許多向外四散的絮子,又像是小巧的紅燈籠,或是紅色的線挽成的什么結(jié),總之是中國的吉祥物。中國人似乎對紅色總有一種難以描述的親切之感,似對龍鳳一般,總能激起一顆火熱之心。但這彼岸花紅如血,花瓣細長妖嬈,又向外伸出許多更加纖細的花蕊,看起來便似腰纏紅絲帶的艷麗舞娘,在風中,在人們的注視中,驕傲、魅惑地舞動。游人們或站或蹲,或貓腰或席地,不斷變換身姿和角度想要將它們的倩影留在手機之中。抖音中甚至有人出了拍攝興善寺彼岸花的教程,惹得更多的游人從四面八方涌來。

      我雖不喜熱鬧,從小不愛往人潮中去,如今卻也顧不得那么多,只沉浸在對這美的驚嘆之中,這其中,當然還有別的情感。就像幼時看《海豚灣戀人》時愛上了紫貝殼,總想要擁有一顆,后來有朋友從海邊寄過來時的心情,像以前喜歡慶山的《七月與安生》,后來知曉它被拍成了電影而去電影院觀看時的心情,愉悅中夾雜著滿足和興奮,終于得償所愿的感覺。所以我也是同樣拿著手機,拍下了它們火紅艷麗的身影,而后悄然離去。旁邊樹上的音響里正播放著不知哪位師父講的佛經(jīng),我順著一條小道往里走去。心里想著上次來這時許的愿,如今愿望達成,該是還愿的時候了。正想著,被一群落在地上與游人嬉戲的鴿子吸引了目光,鴿群中間一只淺灰色上點綴著咖色斑點的蘆花雞悠閑地轉(zhuǎn)悠著,似乎為自己雞立鴿群而驕傲,走起路來一副雄赳赳、氣昂昂之勢。在寺廟中鮮少見到如此氣定神閑的鳥類,時而飛,時而散步,發(fā)出咕咕的叫聲,仿佛早已習(xí)慣了這些游客,也等待著他們投食,等待著與他們互動。

      或許是自幼就見外公養(yǎng)鴿子的原因,我對鴿子倒也有些特殊的情感,見宮殿上幾只,驕傲地落在房檐上,不為一斗米而折腰的派頭,便覺有趣。鴿群旁邊的大殿外,有一些被游人撥動的轉(zhuǎn)經(jīng)筒,和人們點的許愿燈。一側(cè)的墻壁和柱子上也掛滿了人們祈福的心愿紙。我從一個小院落進去,在觀賞池邊看了會兒池內(nèi)悠哉悠哉曬著太陽的魚兒和烏龜,上次來這里的時候,有幸上到樓上禪修的教室,悄悄地觀看過那些修行之人靜坐禪修的身影,如今為了彼岸花而來,便抱著游玩的心態(tài),只是看寺內(nèi)的景與物,這才發(fā)現(xiàn),興善寺有如此多值得駐足之處?;秀遍g又聞到一陣桂花的芳香,原是大雄寶殿周圍種植了一些桂樹,正是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隔著口罩,也被那清香之氣所陶醉。本來在這寺內(nèi),只覺清幽古樸,虔誠心靜,如今倒是醉了。又在這醉意朦朧之中于凈手池洗了手,坐下來,欣賞了會兒手機內(nèi)拍攝的彼岸花照片,這才依依不舍地離去了。

      如今,這些妖嬈艷麗的花依舊靜靜的存在我的手機相冊之中,時隔半月,加上連日來多雨,我也不知興善寺的彼岸花是否依舊盛開。但它們,是永遠盛開在我的手機里,盛開在我的心里了。小時候只聽說它花開不見葉,葉生不見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如同無法見面的戀人一般,永遠思念和相盼著,卻注定要錯過彼此,那般凄美,那般令人心疼。卻不知它根莖中提取的“加蘭他敏”可用以治療小兒麻痹癥,球根含有生物堿利克林毒,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明顯影響,可用于鎮(zhèn)靜、抑制藥物代謝及抗癌作用。所以說它其實是“救命之花”,而非人們認為的“死亡之花”。許是怕人們對彼岸花的誤會太深,興善寺的師父們竟在花海旁的空地處,豎起一塊牌子,專門來為其正名。并告知人們,它的花語其實是“優(yōu)雅純潔”。

      如此脫俗之花,在這有著一千七百余年歷史的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jīng)場之一的大興善寺見到,卻也覺得安慰。似乎,它便應(yīng)該生長在這里,伴著寺內(nèi)的木魚鐘罄之聲,誦經(jīng)念佛之音,一起,為那些亡人超度。并永遠,不被世俗所擾。

      傍晚的城墻根

      這座城市的厚重,藏在那厚厚的城墻之中,穿過它時,也在穿過歷史。

      我總喜歡在城墻周邊游蕩,一是應(yīng)著它的靜,二是應(yīng)著那倏忽涌起的心潮澎湃之感。按理說,在一個城市住上三年以上,應(yīng)該會對那些必經(jīng)之地司空見慣從而淡然對待,但我,每每到城墻邊,卻都無法控制地涌起一股難言之感。所以我總勸說自己,從那城門洞里經(jīng)過時,拋掉周邊喧鬧的一切,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靜下來,再靜下來,去感應(yīng)、去幻想,那些久遠年代的一切。城墻在我的心中,是比一些古老的景點更厚重的存在。

      我不知道傍晚時分,在這里散步、轉(zhuǎn)悠的男女老幼,只是為了散步、轉(zhuǎn)悠,還是,也會如我般,也想感受些它厚重的氣息。也會去尋覓、去幻想、去感應(yīng)……

      傍晚的城墻根,有微風習(xí)習(xí),有鳥雀歡鳴,有樹木林立,有河水潺潺,有散步的男女老幼,也有我孤獨尋覓的身影。

      幾乎每一次到城墻邊都要用手輕輕觸摸下那磚石,仿佛是告訴它一聲“我來了”,也告訴那些守城的將士們,他們雖已消逝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這里留存著他們的氣息。我這輕輕的觸摸,其實,也在這城墻上留下了我的一絲氣息。百年之后,城墻還在,我也已消逝,總有人再經(jīng)過這里,再輕輕觸摸這城墻,再想起那些古人,便也想起了我。如此看,倒像是我存著些私心了。無論如何,那輕輕一觸,我總好似能和古人產(chǎn)生某些感應(yīng)。心里便想著那些明朝時站在城墻上駐守的士兵,那些清朝時從這里經(jīng)過的百姓,那些民國時與我一般觸摸城墻的女學(xué)生……你看,我總是在城墻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當然,我也有過在傍晚時分,專門想要去看看那些散心之人的時候。于是那漫無目的的走變成了有目的的看。在那環(huán)城公園,看圍成一堆唱戲或是打牌、下棋的老人,看陪著孫女打羽毛球的老奶奶,看坐在那里安靜讀書的老先生。城墻外一些枇杷樹上結(jié)的果子,那果子顏色雖已泛黃,看著像熟透了的樣子,卻是極小的個兒,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樣的例子來。這枇杷,或許,也不適合生長在這兒吧,但即便它身形小得可憐,也依然擋不住人們的喜愛,還是有三三兩兩的人,提著袋子,伸手去摘那小果子,裝進袋子里。旁邊的石榴樹正開了花,槐樹和松樹則枝葉繁珊,正好遮擋了初夏的陽光,令人從心里不僅靜,也涼了下來。

      環(huán)城公園內(nèi)有雕塑,雕的是秦腔表演,前面二人妝扮了在唱,后面幾人則拉胡伴奏。這時,一位長相尚有幾分姿色的中年婦女,走過來攀著雕塑,作各種姿態(tài)自拍,眉眼間遂透出些俗氣,我便不愿再看,轉(zhuǎn)身離去了。隨之看到幾個蹲在地上吃飯的少年,許是剛在附近干完什么臨時的工作,發(fā)了飯,便蹲在這城墻根,大口咀嚼,雖是年輕帥氣的少年,沒有憨厚壯實之相,看了,倒總有些老陜的味道。城門洞里行人匆匆,車來車往,穿過時,那些古代將士們的身影現(xiàn)出眼前,未料抬頭卻果真看到一些將軍。他們正穿了鎧甲,在這城墻外幫忙指揮著交通。據(jù)說也會在城墻上阻止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城市的規(guī)劃者如此別出心裁,這些古代將軍裝扮的形象,不僅給城市增添了色彩,成為這個城市有標識的代表之一,又能恰到好處地去做一些有利于城市保護的事,也算是城市之福了。

      隨著他們的腳步到了城墻外的護城河邊,被那一汪河水吸引,隨之靜靜地觀察起來。河內(nèi)水流清澈,在藍天白云之下泛出隱隱的綠色,透過這綠色,能看到魚兒擺尾閑游的姿態(tài)。河邊停著一些船只供游人乘坐游玩,又有幾只白鵝和幾只鴨子氣定神閑享受這古老城池的愜意。正看著,天空有幾只飛鳥鳴叫,這天原是多云,云層很厚,白帳一般掛在天上,只在云層相接處透出一些藍色的底色。許多穿漢服的女子,倚在護城河邊的欄桿上拍照,輕輕笑著,現(xiàn)出窈窕淑女的姿態(tài)。

      買了票登上城墻,那與古人交流之感便更甚了。這城墻,原是明太祖在隋唐皇城的基礎(chǔ)上建造而成的,古代武器落后,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里是封建統(tǒng)治者苦心經(jīng)營的防御重點。而那護城河,便是城墻防御的第一道防線。據(jù)說河上曾設(shè)有吊橋,是進出城的唯一通道。吊橋白天降落在護城河兩岸,供人出入。晚上升在空中,就斷絕了進城的道路。如今,在這和平盛世,它便充當了游玩之用。城墻初修時,曾設(shè)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安遠門四座門,為軍事防御,此四門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甕城。如今,除永寧門外,其余三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至民國時,城門逐漸失去原有的軍事防御需求,為了方便出入主城區(qū),人們在原有的四座城門兩邊新鑿了門洞。其余十四座后來新開的城門,有的是在被戰(zhàn)火打開的城墻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設(shè)的,有的是為了紀念偉大人物新增的。明代尤其注重修筑城墻,據(jù)說太祖朱元璋曾親臨石門向儒士朱升請教治國之策,朱升回“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太祖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命令各府縣普遍筑城。西安明城墻即在這個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的基礎(chǔ)上擴建起來。

      明太祖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因而非常重視西安,后封其次子朱樉為秦王,就藩西安。當時,明朝筑城風氣盛行,關(guān)中甚至有“漢冢唐塔豬(朱)打圈”的俗語。雖是戲謔,但這修筑城墻的影響卻是久遠的。我不知道那秦王府,曾經(jīng)設(shè)在哪個位置,只是這個城市,歷經(jīng)周秦漢唐等十三朝,城內(nèi)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滄桑厚重的歷史。曾經(jīng)矗立的,不是皇宮行宮,便是什么王爺、公主、將軍的府邸,什么著名寺廟道觀的前身,什么皇親貴戚的墳冢,無一處平凡之地。

      城墻上游人很多,有騎著自行車環(huán)行的,有拍照的,有直播的,也有些姑娘光鮮亮麗,卻坐在內(nèi)墻上,讓人很不舒服。城墻的外側(cè)設(shè)有垛墻,共5984 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nèi)側(cè)矮墻稱為女墻,無垛口,據(jù)說是防止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內(nèi)墻一側(cè)與城內(nèi)書院門的一排屋子房頂平齊,甚至還高出一些,這城墻為了穩(wěn)固,厚度是大于高度的。往下探頭望去,城墻里一如既往般安靜,一些小酒館、賣字畫古董的店鋪,但都在那樹下隱蔽起來,靜起來。城內(nèi)的安靜,這時,卻與城墻上的熱鬧形成了對比。突然想起抖音上很火的那句“總要去趟西安吧,吹吹明城墻上的風,走一走不夜城……”于是,這些游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匯聚在明城墻上,使得這里熱鬧了起來。身邊的孩童第一次登上城墻,他不知這里的厚重與歷史,買了一把劍,在這城墻上舞了起來。我站在外墻的瞭望口,想象著那些將士們駐守在這里時的樣子,他們?nèi)諒?fù)一日,看護著這座城,保衛(wèi)著城內(nèi)的皇族官員和百姓,那般神圣而偉大。

      只是我偶爾也會后悔,出來時,沒能穿上漢服。西安這座城市,但凡用心地出來轉(zhuǎn)悠一次,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悔意,因為所到之處,似乎都適合穿上那樣的衣服,也似乎只有穿上漢服,才能與之相融。就這么走走停停,看看城內(nèi)外的風景,直待天色暗了下來城墻上亮起了燈,城墻外的演出也拉開了帷幕,身邊的孩童也逐漸體力不支,只能戀戀不舍地離去。

      再一次走過那城門洞的時候,我不禁想起前年夏日,與友人在文昌門的城門洞里吹塤的場景來。那日我們?yōu)橐粋€聽來的故事,騎著摩的,去了城墻內(nèi)名為“那是麗江”的小酒館,喝了幾杯梅子酒,又在城墻根轉(zhuǎn)悠良久,而后,她拿出隨身攜帶的塤,在城墻腳下,演奏了一曲沁人心脾的“漢城謠”。而我,一邊靜靜聆聽,一邊盯著那城墻,盯著那古樹,思緒飄蕩到了久遠的年代。如今,這城墻洞內(nèi)有流浪歌手席地而坐,唱起動人的歌謠,那場景便又浮現(xiàn)在眼前。只是記憶還在,我與那友人卻漸行漸遠,許久不問彼此的消息,或許,這便是人生吧。

      傍晚的城墻根,靜謐清雅,愜意悠然,有溫情,有浪漫,有歌謠,更有數(shù)不清的記憶。

      猜你喜歡
      舊書攤彼岸花書攤
      《彼岸花開》
      散文詩(2023年15期)2023-08-23 09:30:44
      美麗的彼岸花
      我的小書攤
      書攤·茶攤
      美麗的彼岸花
      思維與智慧(2020年3期)2020-02-21 06:58:10
      書攤讀書
      科教新報(2020年1期)2020-02-14 05:57:55
      愛逛舊書攤
      愛逛舊書攤
      愛你(2019年33期)2019-11-06 03:22:20
      開了五百年的露天圖書館
      知識窗(2018年10期)2018-10-25 02:44:02
      彼岸花開
      小說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36
      眉山市| 乌鲁木齐县| 内江市| 威信县| 桐庐县| 南平市| 逊克县| 津市市| 新邵县| 忻城县| 汉源县| 田东县| 郸城县| 南皮县| 淮滨县| 道真| 陵水| 平顺县| 凤台县| 温宿县| 威海市| 屏南县| 晋宁县| 东城区| 上饶市| 日照市| 瑞丽市| 依兰县| 辰溪县| 洪湖市| 龙州县| 金门县| 农安县| 射洪县| 穆棱市| 得荣县| 东乌珠穆沁旗| 黄龙县| 永清县| 于田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