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中仙坪

      2023-04-05 13:38:56顧小平
      延河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石山楊梅蘇州

      顧小平

      吳,即蘇州。在蘇州西部連綿不斷的山脈中,“仙坪”是山脈的一個支脈。支脈中有一塊平整的石頭,它舒舒坦坦地躺在山中腰,那姿勢讓人想起枕臂酣睡的彌陀佛。坦蕩蕩,篤悠悠,常知足,少憂戚,佇立在“仙砰”摩崖前。“仙砰”兩字為明代禮部尚書王鐸所書,明人好奇,“砰”實乃“坪”也。

      在摩崖“仙坪”右側(cè)不遠處,有“唯和呈喜”四個字的摩崖石刻,四個字左、右、上、下結(jié)構(gòu),合用一“口”,獨出心裁,構(gòu)思巧妙,又好像是專為今天鐫刻的。今天正在大力倡導(dǎo)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必然唯和呈喜的?!拔ê统氏病币部煽醋魇恰跋善骸钡拿耖g詮釋,和和氣氣,喜氣洋洋。天下太平,社會安定是最大的和氣,豐衣足食,無病無災(zāi)才有喜可言,有了這兩條,在普通百姓來看,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仙坪左下側(cè)有“集仙巖”,仙橋也就是象鼻峰。集仙巖是個提示,讓人們知道仙坪乃仙人聚會的場所。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廿十八到四月廿十八,這里要舉行廟會,廟會主要的節(jié)目是“城隍出巡”。城隍老爺坐轎出巡,前面有鳴鑼開道的差役和扛著“肅靜”“回避”牌的執(zhí)事。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會趕來,連天上的神仙也會來湊熱鬧。廟會結(jié)束,村民回家,神仙去游山玩水,到了大石山,“一線天”邊有個崖壑擋路,神仙手一招,一條象鼻從天而降,搭在崖壑上就是一座橋,神仙輕輕松松跨了過去,卻忘了收回象鼻,大石山就此多了這么一景。

      支脈下有一個村,名樹山村。早在新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樹山不大,只有千畝地,體量不大,名氣卻很響亮。過去它叫“圌山”,這是根據(jù)山的形狀,就像以前農(nóng)家用稻柴編的米囤。在農(nóng)耕社會,富不富看囤里有多少米,圌山這個古名,透露了這地方的人對生活的祈求和期望?!皣钡钠胀ㄔ捵x音如“船”,在吳語方言中讀音如“樹”?!皣弊稚щy寫,后來就干脆改為“樹山”村,倒也好,“樹”綠色也,“樹山”即綠水青山,意即白米滿倉的富裕之鄉(xiāng)。

      樹山村境內(nèi)有三座山嶺:西北樹山、東北雞籠山、南部大石山,像一把太師椅,樹山生態(tài)村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坐在這把椅上。大運河從燕山腳下一路向南,流到這里的時候,向東轉(zhuǎn)了一個彎,向蘇州城流去,再一路向南到了杭州。

      大石山何以稱“大”,其實這山并不大,高度只有一百零七米。大石峰涌出山腰如蓮花是個標準的答案,不過,清初有位詩人馬葕又找到了一個答案,且看他的《大石》詩:華山一卷耳,此石何名大?只就此山看,堪下米顛拜。馬詩人發(fā)問,華山如一幅山水長卷,你只是其中的一個山頭,而且還不算高,你憑什么把個“大”字套在頭上?馬詩人為了解開這個疑團,深入大石山調(diào)查研究,進去細細一觀察,明白了,原來這山里有寶貝??!寶貝就是摩崖石刻,北宋書家米芾來了也得甘拜下風(fēng)。馬詩人的說法雖有些夸大,卻也讓人們知道,大石山的摩崖石刻值得珍惜,如果失去了這一瑰寶,大石山之“大”,是要大打折扣的。

      對于大石山的摩崖石刻,清代沈德潛評價最確。沈德潛(1673—1769),蘇州人,乾隆進士,任編修、內(nèi)客學(xué)士、禮部侍郎,早年即以論詩、詩選聞名,為乾隆帝?!队圃娺x》,更顯出了他一雙“文眼”的非同尋常。他是這樣看大石山摩崖的:“名山待人重,巖谷頓生色……孰垂千載名,感嘆情何極。”(沈德潛《游大石》)名人摩崖,落腳大石,沈德潛說,這座山不錯,接待了許多先賢墨寶,是個好客的主人,當(dāng)然,這些勒石也不白占你的地方,為你增添了不少光彩,可使你在眾山中脫穎而出。沈德潛說對了,明清兩代,大石山的摩崖定是大量的,否則,撰《陽山志》的凌老先生壽祺不會這么說:此地多高人,未聞勒移刺。山深苔石斑,滿塢疑文字。

      吳越爭戰(zhàn)時期后,東北的雞籠山又有了別名“憩龍山”。吳國大王夫差這個人,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他總是心太軟,真的是太軟了。他的父親老吳王闔閭活著的時候就對他的這種性格非常擔(dān)心,說他是“婦人之仁”,后來在伍子胥的勸說下,夫差當(dāng)了吳國的新主。當(dāng)他活捉了越王勾踐的時候,他的這種軟心腸赦免了越王勾踐,勾踐經(jīng)過十年的臥薪嘗膽,在范蠡的幫助下,積蓄了力量,趁夫差傾全國軍力北上爭霸,造成了吳國國力消減的機會,發(fā)起突然襲擊。

      夫差兵敗,被困雞籠山,按春秋時期的慣例,戰(zhàn)敗國只須臣服于戰(zhàn)勝國,問題就算解決了??墒?,勾踐并不是個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人,他不像當(dāng)年夫差對他那樣仁慈,他要把夫差遷移到一個荒島上,讓一代君王寂寞孤老而死,夫差不愿意受此侮辱,在山上自殺身亡。勾踐命越軍兵士一人一鍬土擲向夫差尸體,直到將尸體蓋沒了。對于夫差以死拒辱,是個大丈夫。夫差身為諸侯,說他是“龍”并不過分,所以,百姓就把他安憩之地叫作了“憩龍山”。

      大家都知道,孔子七十二賢人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偃,字子路,人們都稱他為言子,就是吳國人,在孔子那里學(xué)成后,到了家鄉(xiāng)吳國傳播中原文化,推動了江南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江南人尊他為“南方夫子”。雖然,言子不是樹山人,但他到這里游學(xué),樹山人懂得知識文化的重要,在明朝嘉靖年間,建了“子游祠”,尊重他的知識,把崇尚文化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子游祠讓人看到了“南方夫子”在重視教育的沃土上重新開了花,不管是歲月更替,還是戰(zhàn)火紛飛,“崇文重教”的蘇州,在子游祠上建起罕見的村級書院。

      到了明朝的時候,樹山又辦了一所“達善書院”。據(jù)《陽山志》錄,達善書院,向在陽大石山,祀元隱士顧愚,入山修練,創(chuàng)建了書院。

      讀書之風(fēng)從鄉(xiāng)村開始,書院不同于私塾,書院的規(guī)模較大,教學(xué)較正規(guī),主持者多為學(xué)問家。蘇州自隋代開科以來,蘇州成為狀元之鄉(xiāng)、院士之鄉(xiāng)。兩所書院選址在樹山,顯然與這兒的環(huán)境幽靜、風(fēng)景秀麗有很大的關(guān)系。書院,對于研究蘇州的書院史、教育史,具有很大的價值。蘇州的教育事業(yè)發(fā)達了什么程度?我們不能不懷疑三位古人都是蘇州老鄉(xiāng),是受到了書院的熏陶。一位是吳寬,一位是王鏊,一位是申時行。他們都是明代成化、嘉靖年間科舉考試中的優(yōu)勝者,吳寬、申時行中了狀元,王鏊鄉(xiāng)試、會試第一。這三位都擔(dān)任過尚書,申時行更是官至首輔。他們的政績和口碑都不錯,并且都愛益于家鄉(xiāng)的教育。

      吳中仙坪是古老的,同時也是吉祥的。這里有百畝竹海,異常耐看。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敝裣笳髦环N氣節(jié),挺拔向上,長年青綠,大文豪與竹都有不解之緣。李漁對竹子十分推崇,說:“予于樹木中求一物以實之,其惟竹乎!種樹欲其成蔭,非十年不可……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樹,能令俗人之舍,不轉(zhuǎn)盼而成高士之廬。神哉此君,真醫(yī)國手也!”李漁在自己的居室里,特地制一副詠竹聯(lián),聯(lián)名“此君”。王徽之曾指著竹子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后人就用“此君”來稱呼竹了。鄭板橋更是喜歡竹子,他家沒有百畝竹海,但是他的庭院內(nèi)種了許多竹子,他的畫以竹而聞名今古。

      都說竹極易移植,這話沒有錯,但凡事總有例外,樹山的竹移往別處就不容易活,至少也是長不好,什么原因?因為這兒的竹比他處珍貴。

      樹山村百分之六十是山地,樹山生態(tài)村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自然條件優(yōu)越,四季分明,季風(fēng)顯著,光照和雨量較充足,土地肥沃,水系完備,山地主要植被為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成為動植物的天堂,木本的松柏、蒲公英、茉莉、美人蕉、荷花、苧麻、葛藤,皆全。動物則有啄木鳥、白頭翁、山雀、畫眉、蜂蛾等,原始林木郁郁蔥蔥,保護完好,十分茂盛。一百多畝竹林幽靜寧和,令人迷醉。觀賞林木豐富,有棕櫚、桂花、珊瑚樹、梔子花、海棠、紫薇、含笑、香樟、龍柏,等等。山巒連綿,青澗涓涓,茶葉林碧香幽幽,杉樹林蜿蜓深邃,毛竹林蟬噪鳥鳴,進入其間,心胸頓覺寬敝,精神立時煥發(fā)。

      除了竹海還有楊梅,誰還沒有見過楊梅呢?而這里的楊梅是頗有名氣的,舊時曾更為貢品,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吳中農(nóng)諺說:“夏至楊梅滿山紅……”楊梅初春開花,夏至前后成熟。楊梅原為野生,吳中地區(qū)在明代就開始栽培了。而且經(jīng)烏紫色的大葉細蒂烏梅為名果,其果形大、色紫、圓刺、肉厚、汁多。樹山的農(nóng)民還用楊梅泡酒,可去痰、止嘔、消食。漢代的東方朔就很愛這里的楊梅酒,在《林邑記》中說:“邑有楊梅,其大如杯碗,青時極酸,既紅,味如崖蜜,以醞酒,號梅香酒。非貴人重客,不得飲之?!笨梢姌渖綏蠲肪频恼滟F。

      明朝宰相王鏊在《姑蘇志》中也提到了楊梅,曰:“楊梅為吳中佳品,味不減閩之荔枝?!边@句話有點讓人費解,楊梅的甜,固然不會輸給荔枝的,可是色差甚遠,楊梅剩個核也是紫紅的,荔枝剝掉殼就是晶白的,王鏊曾經(jīng)是唐伯虎的老師,以他的大手筆,也會作如此馬虎的業(yè)比?其實王鏊不曾搞錯,他說是的白楊梅。《紅蘭逸乘》說:“果之珍者,白奈、橙橘之屬絕佳,尤重白楊梅?!边@種白楊梅,是樹山村世代農(nóng)民精心培育出來的,因其罕少,堪稱果中珍品之珍品。

      樹山村“仙坪”之地不算大,也可算是“圣地”了。地處村東北面的雞籠山在北宋覆滅時還救了康王。康王難逃,逃到了這個地方,人困馬乏,就地宿營。實在是太累了,一覺睡下去不知道醒,突然一陣雞鳴讓他驚醒過來,發(fā)現(xiàn)天已五更,該繼續(xù)趕路了??低蹩珩R而去,一口氣逃到了杭州,才算安定下來,他就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后來得知,假如那天不被雞叫醒,差一個時辰,金兵就追到了。趙構(gòu)感激雞籠山的金雞及時打鳴,下旨在雞籠山造了一批房子,駐扎軍隊保護這座神山,所以,雞籠山下會有宋代的建筑遺址。宋代建筑遺址位于雞籠山西側(cè),文化堆積層厚達一米左右,已采集到瓦當(dāng)、滴水、重唇形板瓦、長條形橫道磚、圓柱形建筑部件以及雕刻有靈芝花紋的建筑裝飾物。

      “圣地”還不止是這樣的。在竹海旁邊還豎立著一塊大大的“廉石”。這塊廉石為我們打開的是一位蘇州清官陸績的成長史。陸績(187—219),字公紀,蘇州人,三國時學(xué)者,博學(xué)多識,星歷算數(shù)無不涉覽,曾作《渾天圖》,注《易》,釋《太玄經(jīng)注》。但人們記住他的,主要還是那塊石頭。

      三國時,東吳北有魏國,遠比吳國強大,只有向南拓展疆土,就是今天的廣西、玉林一帶也給收進了吳國的版圖。當(dāng)時這一帶名叫“郁林”,陸績被吳大帝孫權(quán)委任到這里做太守。跑到幾千里外做了幾年官。當(dāng)時的郁林,窮鄉(xiāng)僻壤,到這兒做官是苦差使,沒有油水可撈。好在陸績本就是個品性高潔的人,腦子里根本沒有以權(quán)謀私的念頭。他盡自己最大努力把這塊地方管好,讓百姓不餓肚子,不鬧事,不反叛。

      陸績?nèi)螡M返回蘇州,赴任時他走的是陸路,騎馬顛簸兩個多月才到任所,路很不好走,屁股差點顛爛,他實在受不了這個罪。于是回家時決定走水路,船艙里躺著多舒服呀,躺夠了,坐到船頭看風(fēng)景,旁邊一壺酒,幾碟小菜,想喝就呷一口,一路上可產(chǎn)生幾首好詩,該有多么的風(fēng)雅,也是一種樂趣。但是,走水路并不是從河里到江里走,從郁林到蘇州,內(nèi)河不通,須繞海岸線行船,風(fēng)大浪急,航行危險,抵御不了風(fēng)浪。陸績是個文化人,懂得生命的價值,還要留條命回去與家人團聚,與詩友唱和,去親近的綠水青山賞景,怎么辦呢?他在海邊踱了幾個來回,相中了海邊的一塊大石,抬到船上,船的吃水一下子低了許多,船身不那么輕飄了,靠著這塊石頭,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平安回到了蘇州。親朋好友一看船的吃水很深,都認為他當(dāng)官發(fā)了大財,上船一看原來是塊大石頭,是個“廉潔”的官。人們都欽佩他,說這就叫作“石以人重,人以石清”,這塊石頭不同凡響。船被陸績賣了,買船的人不要這塊石頭,就丟棄在了陸績宅旁的臨頓路上,一直丟到了南宋時期。

      南宋有個龔明之的人,他喜歡說蘇州各種各樣有趣的事兒,有天他看到了臨頓路上這塊石頭,知道這塊石頭的來歷,他認為這塊石頭應(yīng)當(dāng)讓后人知道,便父傳子,子傳孫,口耳相傳,世世代代,從東吳時代傳到了南宋。龔明之趕緊錄進了他的《吳中紀聞》,并給這塊無名的大石起了名叫“郁林石”。

      到了清代,知府陳鵬年認為要當(dāng)官清廉,最好是從官的后補梯隊抓起,府學(xué)里的學(xué)員便是這樣的梯隊,所以,他又將這塊石頭移至府學(xué),讓讀書人時時入目,確切礪修養(yǎng),并寫上“廉石”二字。如今“廉石”在蘇州的碑刻博物館內(nèi)。而仙坪的大石山,則是“廉石”主人的千古不離之地。

      1929年初春,李根源來了大石山考察。他1879年6月出生于云南騰沖,青年時代,抱著一腔尋求救國強國之道的熱情,發(fā)憤讀書;1909年任云南講武堂監(jiān)督,曾做過朱德的老師。1913年參加孫中山領(lǐng)導(dǎo)和發(fā)動的“二次革命”。此后又歷任北洋政府航空督辦、農(nóng)商部總長、代總理等職,后因曹錕賄選總統(tǒng),憤而辭職。于是,來到了蘇州,寓居在葑門曲石精廬。曾三次赴樹山調(diào)查考察,花了足足四天的時間,踏遍了樹山境內(nèi)的山脈,在這次考察中,李根源看到了許多古墓被掘,墓石、墓磚被轉(zhuǎn)移用筑路、砌墻、壘豬圈,感到痛心疾首。以考察日記寫出《吳郡西山訪古記》出版,他強烈要求保護古墓,認為地方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為此,在蘇州成立了“保墓會”,并任會長。他在日記中寫道:“近有人覬覦開采,制石灰。焦山、金山、高景已開鑿破碎,無可補救。此山踵而行之,不免太煞風(fēng)景。余當(dāng)告地方有司,嚴禁之?!彼裕?dāng)他發(fā)現(xiàn)樹山村的大石山完好無恙,基本未遭損壞,情緒為之一振,心情頓時開朗,忍不住拿起筆來,疾書了“大塊文章”四個字,并囑石匠勒石山巖。真是含義深長,這山,這水,是有太多文章可做的。

      樹山真的迎來了“大塊文章”可作的時代。樹山村“仙坪”也可說是“福地”了。由于種種原因,發(fā)展速度仍然較慢。那是因為,村民認為炸山賣石頭來錢最快最容易。隨著爆破的一聲轟響,大塊大塊的石頭從山上翻滾而下,隨即便引起揚塵直沖山頂,一股濃濃的灰塵遮住了人們的視線,看不到哪兒是青山,只看到樹葉上全是灰塵,沒精打采地低垂著。一會兒工夫,退出爆炸現(xiàn)場的工人又出現(xiàn)了,人們圍著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看,個個笑了。軋石機在轟響,山體被炸,森林被毀了,人們能夠感覺到大地在顫抖,山在呻吟。

      遠望,巍巍群山,到處樹木蔥蔥??墒?,被炸的山體處,變成了懸崖峭壁,光禿禿的石頭露在山體上。細想一下,被炸的石頭,離開大山的母體,如同從“娘身上掉下的肉”。山體在呻吟,在哭泣,在嗚咽,只是人們沒有聽到而已。

      那個時候,村里干部也都是為了農(nóng)民的吃飯問題,盡快讓農(nóng)民富起來,但是一個村子,只能利用自然資源,長遠觀念淡薄,村里的工作就是土辦法、土政策,承包戶與村里簽個合同,事情就開始做了,村民們認為只要村干部做事是為了村民,沒有把錢拿進自己的腰包就是合法的。

      整個樹山村就是一個采石場,到處是揚塵,村民家窗戶上是灰塵,有窗戶也不敢開,機器聲的噪聲不絕于耳,生活在了灰塵的籠罩中,還有人錯誤地認為這是“經(jīng)濟繁榮”的象征。

      山上石頭軋碎了,送出了大山,山越挖越少,照這樣挖下去,再高的山也有被挖完的一天,石頭可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這是挖的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更是跟子孫搶飯碗啊。祖祖輩輩住在這個山里,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山是生存的根啊。王岳良每天看到山被炸得遍體磷傷,他常常一坐就是半天不說一句話,內(nèi)心十分的矛盾。他想制止村民們不要開采石頭賣錢了,可是村民們窮怕了,也只有賣石頭這點資源了,其他村里田多,糧食多,不愁吃。而樹山村只有這些山了,不讓村民繼續(xù)挖吧,他于心不忍,挖到什么時候為止呢?挖一塊就少一塊啊,這是祖先留下來的,是賴以生存的保證,應(yīng)當(dāng)保護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1999年冬季,大家漸漸明白過來,不能再這樣炸山賣石頭了,用破壞山體、破壞環(huán)境的方式賺錢代價太大了,他們決定關(guān)礦。但是有一條事實擺到大家的面前,礦關(guān)了,村民靠什么致富?必須要解決這樣的大事。在仙坪做起了“大塊文章”,向綠水青山要效益。決定改稻田為栽種翠冠梨,可是老百姓不理解,人可以不吃梨,但是不能不吃米飯。經(jīng)過村兩委解釋工作,村干部經(jīng)過論證,聘請農(nóng)林專家,決定先種一部分梨園。兩年以后,還本了,嘗到了甜頭,第三年,老百姓都想種了,經(jīng)過四年時間,種上一千多畝翠冠梨。

      每年初春,春風(fēng)微熏,春陽絢麗,千畝梨花一開,便是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一處特色景觀,甚至專門為此弄出一個節(jié)日——梨花節(jié)。正如清代大劇作家李漁《閑情偶寄》論梨,曰:“雪為天上之雪,此是人間之雪;雪之所少者香,此能兼擅其美?!边@兒的百畝梨園,先是以花滿足你的視覺,以香滿足你的嗅覺,然后就是以果實來滿足你的味覺了。精心培育出來的翠冠梨,咬上一口,滿嘴甜汁,蜜而不膠,清而不淡,其味如此,梨中上品。

      蘇州城里來賞花的人不計其數(shù),梨價一路攀升,二元一斤,一口氣漲到十元,還是供不應(yīng)求,有人干脆按田畝買梨,一買就是一畝或二畝地的梨。進入山村,仿佛進入了花的海洋,進入了天然氧吧,一條水溪、一棵樹、一個庭院似乎都有一段傳奇,都是一首詩。觀光車來回在村里、山腰穿梭,游人都是奔著原生態(tài)去的,越自然越美,越吸引人。民宅部分翻新,白墻青瓦,綠樹粉花,茶香筍嫩,土雞味鮮,農(nóng)家菜非常受歡迎。游客過著綠水青山的農(nóng)田生活,村民享受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快樂。

      在吳中仙坪的樹山村,觀采茶,就像是看舞蹈,是一種享受。有一出越劇,反映茶鄉(xiāng)生活的,一群年青姑娘一邊做著采茶動作,一邊唱道:姐姐呀,你采茶好比鳳點頭;妹妹呀,采茶好比魚躍網(wǎng)。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葉簍里裝,千縷萬縷千萬縷呀,縷縷新茶放清香……唱得非常好聽,動作也非常好看,她們的一雙手,上上下下地飛舞,也真像嬌鳳頻頻點頭,魚兒潑刺躍出水面,很優(yōu)美,很養(yǎng)眼。在大石塢成片的茶林中,雖然沒有那些越劇演員,但采茶的美,仍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而且還有彌漫在空氣中的茶樹清香,可浸透你的衣袂。

      綠水青山就是“福地”,如同每一棵樹、每一塊山石都是一件國寶。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過后,緊接著是采茶;新茶剛剛結(jié)束了,緊接著就是采摘楊梅、銷售楊梅、楊梅泡酒的好時光;再接著就是翠冠梨上市。村民忙得開心,忙得充實,每天都在山含圖畫意、水灑管弦音的美妙意境中奔在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上。

      猜你喜歡
      石山楊梅蘇州
      清歡楊梅酸
      公民與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32
      楊梅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8
      戀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臘月楊梅紅
      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 05:47:38
      楊梅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21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3
      蘇州一光
      蘇州十二憶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沭阳县| 通江县| 忻州市| 东方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博罗县| 无锡市| 厦门市| 青冈县| 思茅市| 平谷区| 商城县| 临湘市| 河北省| 龙州县| 鹤岗市| 洛扎县| 霍林郭勒市| 呼图壁县| 同心县| 布拖县| 贡山| 延川县| 太仓市| 宜兰县| 滨州市| 古丈县| 垫江县| 密云县| 鄂尔多斯市| 遂川县| 龙南县| 淮北市| 安溪县| 时尚| 新民市| 冀州市| 伊通| 湟中县| 新兴县|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