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蘇州人,畢業(yè)于上海同濟大學。業(yè)余關注吳地人文古跡,愛好攝影、訪古。
前段時間研究笑園,牽扯到了企鴻軒,干脆先扯扯企鴻軒吧。
笑園位于干將西路原升平橋弄,始建于明代,依城墻而建,是一座可登高遠眺的蘇州園林。相傳,笑園所建位置為北宋詞人賀鑄宅“企鴻軒”的遺址。
宋范成大《吳郡志》說:“賀鑄,字方回,本越人,后徙居吳之醋坊橋?!彼锡徝髦吨袇羌o聞》也說賀鑄本山陰人,“徙姑蘇之醋坊橋”。說賀鑄宅在醋坊橋的還有隆慶《長洲縣志》、康熙《蘇州府志》《長洲縣志》、清《元妙觀志》等。但明王鏊《姑蘇志》說:“企鴻軒在吳縣東升平橋,越人賀方回所居?!背绲?、康熙和乾隆《吳縣志》也說越人賀鑄所居“企鴻軒在升平橋”。醋坊橋位于今觀前街東頭,跨臨頓河;升平橋位于今學士街和干將西路交叉處。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兩處相距大約兩公里,難道這兩處都有賀鑄宅?
據(jù)清乾隆、同治、道光《蘇州府志》和民國《吳縣志》記載:“企鴻軒,在升平橋,越人賀鑄所居。舊志誤云在醋坊橋。又有水軒,其親題書額云‘升平地’?!笨梢?,升平橋和醋坊橋僅一處有賀鑄宅,這里說就在升平橋,還說舊志有錯,不知是不是因為“升平地”三字。范君博《紅蘭逸韻》則進一步說:“賀方回居城內(nèi)升平橋……按《中吳紀聞》賀鑄居醋坊橋誤,今姑附此以備?!边@里指名道姓明確說《中吳紀聞》有誤。范君博(1897~1976),名廣憲,吳門名紳,范煙橋族叔,著有《紅蘭逸韻》《吳門園墅文獻》《吳門坊巷待輶吟》《蘇州實錄吟鈔》等。龔明之(約1091~1182),字希仲,出身蘇州士族,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謂平日受用,唯一“誠”字,著有《中吳紀聞》。龔明之與賀鑄(1052~1125)相差無幾,算是同時代人,而差不多過了800年后的范君博敢這么肯定說先人有誤,不知他是憑何考證的。升平橋和醋坊橋,今均已重建,賀鑄宅早已無跡可尋。
賀鑄除了在蘇州城內(nèi)有宅居外,還有別墅在橫塘,常常扁舟往來其間?!傲璨ú贿^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他的這首《青玉案》流芳千古,絕唱至今。黃山谷推重其詩云“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辟R鑄因此得了美名“賀梅子”,賀鑄別墅旁邊的通仙橋也因此俗稱“梅子橋”。
據(jù)明《橫溪錄》云:“鑄墅在東北隅平田中,址今廢?!?有詩這樣寫賀鑄別墅:昔年騷客此幽棲,千古風流共羨伊。一室煙霞歌嘯地,扁舟水月往還時。芳情曾賦吳趨曲,雅致偏題玉案詞。憑吊遺蹤何處是,萋萋堤草不勝悲。可見,賀鑄別墅在明代已無存。不過,梅子橋在清末民初時尚存,有民國初年蔣吟秋的老師衛(wèi)顧德詩句可證,他在詩中這樣寫道:“詞人別業(yè)在橫塘,遺跡堪尋亦渺茫。惟有小橋今尚存,題名梅子好推詳。”范君博也去尋訪過賀鑄遺跡,他在其《橫塘尋詠》中是這樣說的:“路轉(zhuǎn)橫塘七里西,幾家臨水聽雞啼。人來古渡停船問,梅子橋頭跡已迷?!背诵?,其他毫無蹤跡。梅子橋今無存。
蘇州民風淳樸,人杰地靈,自古便是達官士人僑寓、休閑和養(yǎng)老勝地。賀鑄是宋太祖賀皇后族孫,出生于衛(wèi)州(今河南),自稱祖籍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故自號慶湖遺老。他秉性剛直,不阿權貴,負奇才而無所遇,一心想歸隱山陰卻無果,最后選擇了蘇州。寓居蘇州期間,他與境況相似的程俱和志趣相投的葉夢得成了忘年交。程俱曾為他的詩集作序,并為其撰寫了墓志銘,葉夢得為其寫了傳。
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記載,虎丘白蓮池西壁有“大觀戊子三月” 賀方回題名摩崖,大觀戊子即1108年。今存摩崖“賀方回”“賀鑄、王防、弟枋、蘇京、侄余慶”四行十四字,款行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