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建葉
(張家口市宣化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張家口 075100)
番茄又名西紅柿,是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在我國南北方廣泛栽培。果實營養(yǎng)豐富,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醬、汁或整果罐頭[2-3],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鹽、碳水化合物,其特有的番茄紅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
冀西北地區(qū)位于北緯40.7°,海拔700~1 600 m,早春連陰雨雪天氣少,夏季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日光溫室番茄的生長。該地區(qū)緊鄰京津,交通發(fā)達,區(qū)域內大型工業(yè)、礦業(yè)很少,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良好,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在特殊的氣候和光照資源條件下生產的番茄品質優(yōu)良,暢銷于京津等周邊大型蔬菜市場。番茄日光溫室早春茬栽培在上一年的12月育苗,當年的2月上旬(俗稱打春后)定植[4],5月中旬開始采收,7月上旬采收結束,且與露地、大棚種植番茄錯開商品銷售期,畝產達到11 000~14 000 kg,能夠有效提高菜農的經濟收入,實現增產增收。早春茬日光溫室番茄生產現已成為該地區(qū)早春溫室的主導產業(yè)。
冀西北早春氣候寒冷,雨雪天氣較少,不耐低溫的品種花芽分化出現障礙,第一穗果畸形,影響產量,且降低了商品價格,影響種植收益。選擇在低溫條件下花芽分化正常,能正常開花結果,坐果率高,畸形果少的高產、優(yōu)質、抗寒、耐弱光的早熟品種。
番茄育苗一般采用72孔穴盤育苗,穴盤孔數少秧苗健壯,孔數太多秧苗極易徒長?;|選用理化性狀好的果菜類專用基質。
在育苗溫室內,基質中加入適量的水,使基質含水量控制在手握成團、松手散開的狀態(tài)。拌好的基質放到穴盤上,用平滑的小木條板刮去多余基質,使每穴基質均勻一致,8~10個穴盤碼一摞,用大于苗盤的木板向下在穴盤頂端用力下壓,穴盤壓穴1/4~1/3深。
播種一般在上一年的12月中旬,采用催芽播種或直播方式。每穴播1粒種子,播后覆蓋一層育苗基質,用平滑的小木條板刮平穴盤表面。育苗盤不能和地面接觸,應擺放在育苗床上或在育苗盤下放置1個倒扣的苗盤,這樣可避免番茄苗根系扎入土中,有利于側根生長,同時預防土傳病害。
2.3.1 水分管理苗期在不影響幼苗生長的情況下,掌握寧干勿濕、不干不澆。澆水應根據天氣情況、基質含水量、幼苗長勢,采用噴灑方式,晴天上午10:00后進行,下午4:00以后、連續(xù)陰雨天氣時控制水分,以防秧苗徒長。第1水要澆透、澆勻,水分從苗盤底部滲出為宜。幼苗長至4~5片葉時要通過通風、控水進行蹲苗,達到適齡壯苗。
2.3.2 溫度管理出苗前,棚內保持白天氣溫在25℃以上,夜間18℃以上;出苗后,維持白天20~25℃、夜間18℃以上。超過28℃時要及時通氣降溫,防止小苗徒長。定植前7~10 d進行低溫煉苗,白天氣溫20~25℃,夜間10~15℃。
2.3.3 分揀補盤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查漏補缺,去除畸形苗,補齊空穴。弱苗另外裝盤進行不同的水分光照管理,保持分揀后的幼苗長勢整齊一致。2葉1心后,可根據秧苗長勢,噴灑0.3%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交替使用,間隔7~10 d 1次,2~3次即可。
2.3.4 壯苗要求培育壯苗是番茄栽培的關鍵措施之一。壯苗標準:苗齡45~50 d,莖粗、根多而健壯,株高10~15 cm,莖粗3~6 mm,葉片數4~5片,葉大而厚,葉色濃綠,子葉完整,莖、葉片部位無病斑,根部生長點白、多,根系發(fā)達。
2.3.5 病害防治番茄幼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子葉展開后苗床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500倍液或30%惡霉靈水劑2.5~3.5 g/m2兌水10~15 kg噴淋,7~10 d噴施1次,連噴3次。定植前1~3 d再用上述藥液噴淋幼苗,預防定植后發(fā)生病害。
定植前10 d深耕30 cm,交叉旋耕土壤2遍,耙耱1遍,達到耕深一致、地面平整、土壤細碎。整地時施足底肥,每畝施入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5 000 kg、三元復合肥(N、P、K比例為18∶18∶18)50 kg、優(yōu)質生物菌肥40 kg。
地膜選用幅寬為90 cm的黑色地膜,以利于除草、保墑。壟面寬60 cm,壟溝寬50 cm,壟高15~20 cm,膜下壟中間鋪設1條滴灌管。
2月上旬,選陰天或下午光照較弱時定植。大小行種植,每壟2行。秧苗定植于壟面邊緣向內10 cm處,株距45 cm,畝密度2 600~2 800株,定植深度以埋住土坨為宜,采用定植器或人工定植。
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5~7 d澆緩苗水。從定植后到第1穗坐果期間,管理的重點是進行蹲苗,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間的關系,增強根系發(fā)育。第1穗果長到核桃大小時澆第1次水,之后7~10 d澆1次水,保持膜下土壤濕潤。如果土壤墑情不好,午間植株有萎蔫時,可在第1花序開前或開后澆水,但切勿在開花期澆水,以免造成秧苗徒長及落花落果。
基肥充足時,到第1穗果之前可不用追肥。第1穗果核桃大小,結合澆水每畝沖施N、P、K比例為15∶5∶25的速溶肥10 kg;結果盛期每畝沖施N、P、K比例為20∶10∶30的速溶肥8 kg,7~10 d 1次;果實膨大期,每畝沖施生物菌肥20~25 kg,注意補充葉面肥,交替噴施0.3%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7~10 d 1次。
苗期是番茄花芽分化的時期,應盡量保證生長所需要的正常溫度,花芽分化期溫度過低易造成第1穗果畸形。定植結束后至緩苗1周內,做好防寒工作,白天氣溫25~30℃,最高不超過33℃,夜間控制在15~18℃。生育期內白天氣溫23~28℃,夜間15℃以上。
番茄多是單稈整枝,秧苗長到40~50 cm高時吊蔓,避免植株倒伏。生長周期內適時打掉側枝,打杈需在晴天上午進行,當杈長8~10 cm時及時去掉。留5穗果打掉主莖枝頭。在留足果穗數后再往上留3片葉即可摘心打頂,防止陽光灼傷果實,也可制造養(yǎng)分供給下部果實成熟。番茄結果后期,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黃葉,以利于架下空氣流通,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早春番茄開花期遇到陰雨雪天氣,溫度偏低,光照不足,影響正常授粉受精,導致落花。一般在每穗花序開花2~3朵時,在花柄結節(jié)處沾抹番茄靈,第1穗沾抹4~5朵花,第2~5穗沾抹6朵花。第1穗留3~4個果,第2~5穗留4~5個果。每朵花只抹1次。
提高坐果率也可采用熊蜂授粉。在開花數大約5%時放置熊蜂,一個溫室(0.5畝左右)一般放置1箱熊蜂(150只左右)即可滿足授粉要求。將蜂箱放置于棚內中部,高度離地面1 m左右。用防蟲紗網封住棚室通風口,防止熊蜂飛出棚室,導致授粉效率下降,同時也防止棚外的害蟲進入。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選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75~100 g/畝、40%嘧霉胺懸浮劑70~100 mL/畝、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100 g/畝噴霧防治,交替施用,每7~10 d 1次,連續(xù)3次。
選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67~100 g/畝、25%嘧菌酯懸浮劑24~32 g/畝噴霧防治,交替施用,每7~10 d 1次,連續(xù)3次。
選用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140 g/畝、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70~90 g/畝、25%嘧菌酯懸浮劑60~90 g/畝噴霧防治,交替施用,每7~10 d 1次,連續(xù)3次。
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30~180 g/畝、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33~40 g/畝、52.5%嗯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20~40 g/畝噴霧防治,交替施用,每7~10 d 1次,連續(xù)3次。
白粉虱發(fā)生初期可采用釋放麗蚜小峰防治,每隔5~7 d釋放1次。也可在距離植株頂部20 cm處懸掛黃板誘殺成蟲,每畝懸掛30~40塊。或者使用煙熏劑(不可與麗蚜小峰同時使用),畝用22%敵敵畏煙劑0.5 kg,于傍晚密閉大棚熏煙殺滅白粉虱成蟲,每隔7~10 d熏1次,連熏2~3次。
商品番茄要求表皮完好、光滑、鮮亮、潔凈,無機械傷。當番茄果實表面75%轉色即可采收[5],此時營養(yǎng)價值最高,是鮮食的最適時期。采收也要結合市場情況、運輸條件來決定。薄皮品種應適時采收,厚皮品種可適當延后采收,采收過早,果肉硬、品質差。采收應配戴手套在露水干后進行,避免手指擠捏損傷果實。前2穗果應及時采摘,以促進后續(xù)果穗迅速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