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川運
對中文的理解,就句子的表層結(jié)構(gòu)及語法關(guān)系來說是容易做到的,但常常忽視的是句子內(nèi)部的語義關(guān)系和詞匯所處的語境。這種認知方法再一次反映了語言的形式給翻譯造成的影響或者干擾。句子的表層結(jié)構(gòu)和語法關(guān)系是看得見的,而句子內(nèi)部的語義關(guān)系和語境是無形的。有形的就容易看到,無形的就容易忽視。
語境在翻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正確理解中文詞匯的內(nèi)涵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文一詞多義的特點。一個中文詞形成之后,雖然詞形可以不變,但內(nèi)涵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語境發(fā)生變化。如果只考慮詞匯的表層意思而不顧及其語境,往往會產(chǎn)生翻譯的偏差。
我們從幾個方面看看語境的作用。首先看看生活中一些常用的詞匯。
1.飛機在夜晚降落時,我透過舷窗看到千家萬戶的燈光。
As the plane was landing,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lights from thousands of homes.
2.高考規(guī)則的修訂會影響到千家萬戶。
The changes made to the rule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may affect millions of families.
3.市政府的防疫政策涉及千家萬戶。
Pandemic control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be relevant to every resident in the city.
“千家萬戶”用在三句話里面有三個語境,其規(guī)模顯然發(fā)生了變化。飛機降落時,眼睛能夠看到的燈光恐怕也就是幾千家;高考規(guī)則的修訂所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幾千家的問題,而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戶家庭;一個城市的防疫政策則會影響到每一位居民。
又如:貿(mào)易逆差是貴國各界人士都關(guān)心的問題。
Trade deficit is a concern for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your country.
學外語的人都知道,“各界人士”的英文翻譯是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用法應該沒錯。但是如果再分析一下這句話講述的事實,好像有點問題。貿(mào)易逆差問題非常重要不假,但是能重要到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都很關(guān)心嗎?有很多人關(guān)心,但可能也有些人因為和自己沒有關(guān)系而不關(guān)心。中文的表述看起來沒有問題,但英文聽起來就有點絕對??梢孕薷囊幌拢缺硎居泻芏嗳岁P(guān)心,又說明沒有到人人都包括在內(nèi)的程度:
Trade deficit is a concern for many people in your country.
第二種情況所涉及的例子就更多了。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活動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一些詞匯,剛開始使用時語義比較具體,但隨著詞匯的廣泛使用,擴大了使用的語境,從而也就增加了詞匯表述的內(nèi)涵。
例如在中國申請加入世貿(mào)組織的時候有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談判。于是乎,許多人就大事小事都說談判。“今天中午我不能跟你吃飯了,我有個談判?!?這個“談判”也許真是談判,但也許就是一個商業(yè)會議,或者一個面談。根據(jù)具體的語境,簡單地翻譯為 a meeting / a business meeting /an appointment 都可以。
這幾年“平臺”變成了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本來指的是電商平臺或平臺公司,例如阿里巴巴、臉書之類的公司。但隨著使用頻率的提高,其使用范圍也就增加了,內(nèi)涵也隨之擴大。
例如:我想在一所著名大學申請一個教職,平臺大些,機會也多些。
這里的“平臺”顯然就不能簡單地翻譯成platform。在這個語境下,“平臺”應該指的是學校的規(guī)模或者聲譽等。
I would like to get a job with a leading university.In a more prestigious school, I ma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政治、經(jīng)濟領域的專業(yè)詞匯,在很多情況下本身的語義和內(nèi)涵是清楚的,但需要根據(jù)語境確定具體的翻譯策略。例如“市場主體”,其定義是“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如工廠、商超、公司、店鋪等各類型的大中型及中小微企業(yè)及個體戶”,因此在具體的語境下,不一定一律按照固定譯法翻譯為 market entity,也可以采用較為通俗的方法,翻譯為businesses/enterprises,讓讀者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例如:我們要保證這些政策能夠真正讓市場主體受益。
We want to make sure that businesses could really benefit from these policies.
專業(yè)詞匯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種性質(zhì)的轉(zhuǎn)換,從原來多內(nèi)涵的詞匯變成簡單的代碼,例如“精準扶貧”一詞。本來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扶貧的方法,但使用較為頻繁,變成一個固定詞組,有時候用作“扶貧”的代碼。
例如:我們辦公室有三位同事下鄉(xiāng)去搞精準扶貧了。
這句話里面的“精準扶貧”指的就是扶貧,并不是特別強調(diào)采用什么方法扶貧。
Three of my colleagues in the office have gone to help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rural area.
這里如果加上 in a targeted approach, 或者其他表示精準的方式,會顯得有點多此一舉。
又如“頂層設計”,其固定譯法是top level design。有些語境下這樣翻譯當然沒有問題,但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采用固定譯法。
例如:關(guān)于如何控制空氣污染問題,我們現(xiàn)在正在制訂頂層設計文件。
這句話里面的“頂層設計文件”顯然不能對應地翻譯為top level design document,而是需要根據(jù)這個具體的語境進行調(diào)整:
We are now developing plan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或者翻譯為: We are developing a master plan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語境的第三個作用是核實并糾正源語的用詞錯誤或偏差。
例如:出入工地的車輛必須先進行清洗。
如果翻譯為“Vehicles must be cleaned before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 確實是把“出入工地”字面的意思都譯出來了,但是只要再仔細看一下英文的意思,便會發(fā)現(xiàn)有個基本常識的問題。這里講的是控制空氣污染的一種措施。車輛裝載建筑材料,例如黃沙或水泥,在工地卸了車之后,需要將車輛沖洗干凈后才能進入街道,以避免車輛攜帶的污染物對空氣造成污染。但是車輛只是在出工地之前需要清洗,在進入工地的時候則沒有必要清洗,這是一個簡單的常識問題。盡管原文明明白白寫的是“出入工地”,但根據(jù)具體語境,其所指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只是出工地才需要清洗。中文為了保持語言的形式,使用四字結(jié)構(gòu)而犧牲一點內(nèi)涵,這種例子也是處處可見的。上面提到的“各界人士”也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因此語境的作用變得尤其重要。
再看一句:近幾年來,國家恢復了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把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定為法定假日。
這是前兩年一次翻譯比賽中漢譯英的例子。許多參賽者將句中的動詞“恢復”翻譯為 restored。但是這樣就會產(chǎn)生一個隱含的意思,就是有些節(jié)日過去已經(jīng)不過了,但現(xiàn)在恢復了,又開始過了。這樣就又出現(xiàn)一個常識問題。是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被恢復了呢?仔細想想或核實一下,似乎沒有這種情況。這里實際上是指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被定為法定假日的事情。2007 年12 月14 日新修訂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節(jié)日,因此不存在一些節(jié)日沒有了而現(xiàn)在又恢復的情況。這句話里“恢復”一詞的使用偏離了這個詞的原始意義,但后半句就把意思說明了。因此這句話只要翻譯后半句意思就清楚了:
A few years ago, several traditional festivals were made public holidays.
再看一句: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國的作用會逐漸提高。
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對應翻譯也很容易: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China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但是讀一下英文會覺得有點問題。直接說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的representative 似乎不太準確,這個 representative 的身份是如何確定的?是選的,還是指定的?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中文,“代表”在這句話里應該是一個比喻,意思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國家,一個“典型的”,或者是一個“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
As a typical/major emerging economy, China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這樣處理后,就成為一個基于事實的表述,不會產(chǎn)生歧義。
從以上的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即中文的用詞在超出詞本身的語義范圍的時候,往往也是詞義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從事實的描述轉(zhuǎn)為比喻,或轉(zhuǎn)為代碼。以上例句中的“千家萬戶”“各界人士”“平臺”“頂層設計”“精準扶貧”等都是這方面的例子。英文雖然也有詞匯語義延伸的情況,但中英文畢竟是兩種語言,體現(xiàn)兩種文化,因此在這些情況下很難做到對應翻譯。根據(jù)具體語境進行對等的轉(zhuǎn)換是翻譯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
翻譯做得好不好,外語的掌握是一個關(guān)鍵,但對母語的理解也至關(guān)重要。關(guān)于這一點,無論是翻譯的理論研究者還是翻譯的實踐者,都是有共識的。不過對母語的理解也不能僅停留在抽象的層面,需要具體的方法,而且具體方法的使用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成為一個在翻譯的時候會自覺遵循的程序。對語境進行分析,通過語境確定話語的內(nèi)涵,是一種批判思維的能力,也是一種方法,更要成為一個習慣。 □